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杨树锈病夏孢子和冬孢子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4563 次
杨树锈病夏孢子和冬孢子

杨树锈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它会严重影响杨树的生长和产量。其中,夏孢子和冬孢子是导致杨树锈病的主要病原体。夏孢子是在夏季产生的,而冬孢子则是在冬季产生的。这两种孢子的特点和生命周期对于杨树锈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夏孢子的特点和生命周期

夏孢子是杨树锈病的主要传染源之一。它的特点是在潮湿的环境下,夏孢子可以在杨树的叶片上繁殖和生长。当温度升高时,夏孢子会迅速繁殖,形成***的孢子粉,随着风的吹动而传播到其他杨树上。夏孢子的生命周期一般为2-3周,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杨树锈病的扩散和加重。

冬孢子的特点和生命周期

冬孢子是杨树锈病的另一种主要传染源。它的特点是在寒冷的环境下,冬孢子可以在杨树的树干和枝条上繁殖和生长。当春季气温升高时,冬孢子会迅速繁殖,形成红色的孢子粉,随着风的吹动而传播到其他杨树上。冬孢子的生命周期一般为3-4周,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杨树锈病的扩散和加重。

如何预防和治疗杨树锈病?

为了预防和治疗杨树锈病,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清除杨树周围的杂草和落叶,保持环境清洁干燥。

2.在夏季和冬季,定期对杨树进行喷药和涂药,杀灭病菌和孢子。

3.对于已经感染了杨树锈病的杨树,及时剪除受感染的枝条和树干。

4.对于严重感染的杨树,可以考虑采用化学药剂进行治疗。

拓展问题:


问题一:

杨树锈病有哪些症状?

杨树锈病的症状包括:杨树叶片上出现***或红色的斑点,杨树的树干和枝条上出现凸起的疙瘩,杨树的叶片和树干开始脱落等。

问题二:

如何判断杨树是否感染了锈病?

可以通过观察杨树的叶片、树干和枝条,如果发现上面有***或红色的孢子粉,或者出现了凸起的疙瘩,就说明杨树已经感染了锈病。

问题三:

杨树锈病对杨树的影响有多大?

杨树锈病会严重影响杨树的生长和产量,导致叶片和树干脱落,影响杨树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如果不及时治疗,杨树锈病会扩散到周围的其他杨树,导致更大的经济损失。

问题四:

除了化学药剂治疗,还有哪些天然的方法可以预防和治疗杨树锈病?

可以使用天然的杀菌剂,如茶树油、苦参油、桉树油等,对杨树进行喷洒和涂抹,可以杀灭病菌和孢子,预防和治疗杨树锈病。

相关拓展:

问:杨叶锈病有什么症状特点?

病害初起时,在叶片背面产生橘***点状斑,表皮破裂后露出橘***粉状物,此为夏孢子堆。入秋后,在叶片正面与夏孢子堆相应处产生棕褐色冬孢子堆,严重发病时,叶片背面布满黄粉,影响光合作用。又因叶片失水,常引起落叶。杨叶锈病的转主寄主为落叶松梁谨困。杨叶锈病的冬孢子在病落叶上越冬。来年春季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借风力传播到小叶晌银杨上,由气孔侵入,产橡念生夏孢子堆。夏孢子重复侵染杨树多次,以秋季发病为重。林内湿度大,幼林栽植密,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流行。

问:青杨叶锈病是什么?

(leafrustofcathaypoplar)

(邵力平)

已有30多个国家与地区先后报道过本病的发生与为害。杨树中大青杨、香杨、小青杨、小叶杨、哈青杨、黑杨、加拿大杨、中东杨、健杨、小黑杨、北京杨、白城杨、大关杨等常普遍发病。青杨派与黑杨派的杨树,以及两派之间和派内杂交后代都是感病树种,以该两派杨树为母本,以白杨为父本的杂交后代,大多数也感此病,唯有白杨派为高度抗病树种。病叶失水失养,光合作用降低及其他代谢活动受到干扰,严重地影响树木的生长;由于提前落叶,延长木质化的进程,易受早霜为害。本病对杨树根系的影响极大,直径生长的减少率大于高生长。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华北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和西伯利亚落叶松均可发病,病叶上生退绿斑,并逐渐发展成段斑。斑正面橘***,微隆起,密生暗褐色性孢子器;背面生黄粉状***生锈孢子堆。对1、2年生的幼苗以及3年生以上幼树的危害性最大。杨树病后,叶背面初生淡***小点,继而生出橘***小疱,即夏孢子堆,经4~5日后破裂散出黄粉,约持续10余日。在感病树种上有时叶正面也产生橘***夏孢子堆。生夏孢子堆的叶片组织有时退绿甚至枯焦,有时也早落叶。至晚夏在叶片正面出现铁锈色多角形微微隆起的冬孢子堆,埋生在表皮之下,成熟后变暗褐色,有时冬孢子堆连片。在发病较晚的地区,发病后很快就形成冬孢子堆。

病原菌是松杨栅锈菌,具长循环型生活史,其性孢子和锈孢子阶段产生在落叶缺拍松上,夏孢子和冬孢子阶段生青杨上。锈孢子萌发所需温度为5~25℃,以15~18℃为最适,所需湿度为97~100%,对光线的反应不明显,但在无光和散射光的条件下,萌发最好。夏孢子萌发所需温度为5~30℃,以18~20℃为最适,所需湿度为100%,对光线不敏感。冬孢子萌发所需温度为6~20℃,以13~18℃为最适,萌发前需浸5~15℃水,否则不萌发。担孢子萌发所需温度为5~25℃,以15~18℃为最适,需100%湿度,对光线不敏感。担孢子萌发后,产生基部粗、顶端细的芽管,顶端生次生担孢子,有时产生第二绝樱次和第三次的次生担孢子。还有的芽管生横隔,于侧方产生小孢子。极个别的芽管顶端形成结节。越冬后的冬孢子,至4月下旬遇雪水或小雨萌发后产生的担孢子,是侵染落叶松的初侵染接种体,借风传播,萌发后芽管由气孔侵入叶中,过5~8日产生性孢子器及性孢子,再过数日便产生***锈孢子堆,继续分散锈孢并扮丛子。锈孢子借风力传播,萌发后由气孔侵入杨叶片,成为杨叶的初侵染接种体。越冬的夏孢子,在北纬45°左右地区有0.3~12%的萌发力,并成为侵染杨叶的初侵染接种体。杨叶被侵染5~8日后便产生当年第一代夏孢子,成为再侵染的接种体,大约繁殖夏孢子3~4代以后,便在叶正面形成冬孢子堆,随落叶落地越冬。

杨树与落叶松相邻时,二者发病均早且重,否则病迟且轻。雨水多、湿度大的年份发病普遍且重。幼苗与幼树病后受害重,大树病后受害轻。无论幼苗、幼树或大树,病害均自下部发生,逐渐向上蔓延。防治方法:杨树苗圃忌用杨树作防风林,以减少侵染源;培育抗锈树种;出苗后控制灌水量,通过间苗或打底叶办法通风,降低湿度;避免用杨树与落叶松造同龄混交林;对病株用波尔多液、百菌清、多菌灵、代森锌、托布津、退菌特、炭疽福美、甲基托布津、粉锈宁等喷冠。

问:白术锈病怎样防治,?

蔷薇科的苹果、海棠、贴梗海棠、玫瑰、月季等;桧柏、松树等;杨树等均为感病植物。病原是担子菌亚门的多种锈菌。植物种类不同,感病菌可能不同。
(1)症状
叶片为主要受害部位,叶片受侵染后,叶片上下有橙***锈层(冬孢子堆主要分布在叶背,颜色偏黑)。严重时造成早落叶,果实畸形,生长势极其衰弱。芽子、茎部也可感染。导致叶片褪绿、卷曲,早期脱落。桧、柏等受侵染后,出现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即冬孢子角(菌瘿),菌瘿吸水后涨发成橘***胶状物,如“开花”状。病原以菌丝体或冬孢子堆在病株上越冬。当气温17~22℃,空气相对湿度80%以上时有利于发病;光照不足、土壤板结、土质贫瘠、氮肥施用过量均可促使发病。北方地区3~4月、9~10月发病严重。其中苹桧锈病可侵染龙柏、刺柏、沙地柏、圆柏等。
(2)防治方法
①改良土壤,合理施肥,提高植株抗病性。
②选择好圃地,避免海棠等仁果类阔叶树与桧、柏等针叶数混植;考虑寄主植物的方位,把针叶树种在下风口。
③减少侵染源,休眠季节及时清除枯枝败叶,喷洒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生长季及时摘除病枝病叶。
④通风透光,降低空气湿度,控制发病条件。
⑤药剂防治: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或200~300倍敌锈钠;每隔7~10天喷洒一次。

问:怎样防治锈病?

蔷薇科的苹果、海棠、贴梗海棠、玫瑰、月季等;桧柏、松树等;杨树等均为感病植物。病原是担子菌亚门的多种锈菌。植物种类不同,感病菌可能不同。

(1)症状

叶片为主要受害部位,叶片受侵染后,叶片上下有橙***锈层(冬孢子堆主要分布在叶背,颜色偏黑)。严重时造成早落叶,果实畸形,生长势极其衰弱。芽子、茎部也可感染。导致叶片褪绿、卷曲,早期脱落。桧、柏等受侵染后,出现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即冬孢子角(菌瘿),菌瘿吸水后涨发成橘***胶状物,如“开花”状。病原以菌丝体或冬孢子堆在病株上越冬。当气温17~22℃,空气相对湿度80%以上时有利于发病;光照不足、土壤板结、土质贫瘠、氮肥施用过量均可促使发病。北方地区3~4月、9~10月发病严重。其中苹桧锈病可侵染龙柏、刺柏、沙地柏、圆柏等。

(2)防治方法

①改良土壤,合理施肥,提高植株抗病性。

②选择好圃地,避免海棠等仁果类阔叶树与桧、柏等针叶数混植;考虑寄主植物的方位,把针叶树种在下风口。

③减少侵染源,休眠季节及时清除枯枝败叶,喷洒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生长季及时摘除病枝病叶。

④通风透光,降低空气湿度,控制发病条件。

⑤药剂防治: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或200~300倍敌锈钠;每隔7~10天喷洒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