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再生稻+慈姑高产栽培技术介绍.
早稻+再生稻+慈姑高产栽培技术介绍
农业是一个重要的产业,而高产栽培技术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本文将围绕早稻、再生稻和慈姑这三个作物,介绍高产栽培技术。
早稻高产栽培技术
早稻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了实现早稻的高产,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技术:
1.合理施肥
早稻生长期较短,生育期内需养分较多,因此需要合理施肥。早稻的主要施肥时期是种子育苗期、分蘖期和孕穗期。在这三个时期,应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量合理施肥。
2.优质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品种是实现早稻高产的关键。优质品种的特点是生长周期短、产量高、抗逆性强。目前,国内常见的早稻品种有“云南盘州早稻”、“广东优质早稻”等。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再生稻是指在同一生长季内,通过施肥、管理等措施,使稻株在收割后再次生长并收获的一种稻米。实现再生稻的高产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技术:
1.适宜气候条件
再生稻需要适宜的气候条件才能生长发育。在气温和水分条件充足的情况下,再生稻的生长速度会加快,产量也会提高。
2.适宜的施肥量
再生稻的施肥量要比普通稻多一些。在肥力较高的土地上,可以增加施肥量,提高产量。施肥量过多会导致土壤酸化,影响再生稻的生长。
慈姑高产栽培技术
慈姑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作物,也是一种药用植物。实现慈姑的高产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技术:
1.适宜的生长环境
慈姑在生长环境上要求比较苛刻,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在生长过程中,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度干燥或过度潮湿,影响慈姑的生长。
2.优质育苗
优质育苗是实现慈姑高产的关键。在育苗过程中,应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保持适宜的环境,以培育出优质的慈姑苗。
用户关心问题
1.如何防治早稻病虫害?
早稻病虫害主要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等。防治方法有:
(1)选用抗病、抗虫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病虫害;
(3)合理使用农药,注意药剂安全和环保。
2.如何控制再生稻的生长速度?
为了控制再生稻的生长速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控制施肥量,避免过度肥料;
(2)适时灌溉,避免过度浇水;
(3)进行适当的修剪,促进再生稻的生长。
3.慈姑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慈姑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它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健脾开胃等功效,对肝炎、胃炎等**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早稻、再生稻和慈姑是重要的农业作物,掌握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至关重要。我们需要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和需求,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实现高产高质量的生产。
参考文献:
[1]《早稻高产栽培技术》
[2]《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3]《慈姑高产栽培技术》
问答拓展:一季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是什么?
北方一季稻超高产稻栽培技术。主要是利用塑料薄膜(大、中棚)、无纺布等覆盖旱育、稀播,培育带蘖壮秧;本田期采取稀植或大垄双行稀植、测土配方施肥、浅湿干间歇节水灌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实现足穗、大穗高产
一季稻的栽培应根据每个品种的生长期和生产者的习性,选择相应的方法,如软盘投掷和机械移栽。需要尽早播出,建议用早稻广播。在3月底,将确保泥浆确保第一季大米。在8月15日之前收获,再生稻将在9月20日之前安全收获,以避免冷露的危险。
肥水管理底肥一次施入,有贺改条件的可增施有机肥。移栽后5天每亩施返青肥5~7.5公斤**素,抽穗扬花时每亩施5公斤**素做穗肥,也可叶面喷施。移栽后保持浅水层,25~30天进入分蘖盛期就要排水晒田,晒至田发裂,白根上翻,叶色退绿,分蘖停止为止。肥田、旺田要重晒,瘦田、弱田要轻晒。晒田结束后要及时灌水,保持浅水层至抽穗灌浆期,灌浆结束后就可自然落干至成熟。
病、虫、草害防治苗期主要害虫为稻蓟马、稻象甲等,每亩可用10%一片青(吡虫啉)20克喷雾防治。秧苗疫霉病等可用5%多菌灵念扒对水喷施。本田期二化螟、三化螟、纵卷叶螟等害虫,可用30%乙酸甲胺磷防治。稻曲病等可用50%多菌灵防治,杂草防除可选用安全性强、无残留的高效除草剂50%稗阔净防除。
充分利用第一季剩余的暖光和土地资源,将季节转换为两季仔拍昌。在不影响第一季水稻产量的前提下,再生稻产量可提高200公斤以上/667平方米。
水稻完全黄熟后,在收割过程中会造成落粒而减少收成。一般水稻抽穗后30天就已成熟(个别组合在40~45天),一般在稻穗中上部黄熟后就可收割了。收稻季节要抢天,立秋后豫南气候多变,冷空气活动频繁,连阴雨天气增多,要抢晴天抓紧收割,晒干入库,以免阴雨造成穗萌芽、霉变而影响稻谷的质量。
问答拓展:倒伏了的水稻还可以做再生稻吗视频?
倒伏了的水稻不适宜做再生稻。再生稻栽培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
挑选茎秆粗大、耐高温抗倒、抗病性增产、再造能力强混种杂交中稻种类,现阶段营销推广品种主要包括:隆两优1377、隆两优534、隆两优华占、微两优华占、荃优华占、荃优1393等。
2、适时播种:
栽种、抛秧、机插适合与早返坦稻同一时间栽种(3月中下旬);直播间田最好在清明前后(4月上中旬)栽种。大田地用种量,栽种1至1.2斤、抛秧3至4斤、直播和机插4至5斤。保证8月底以前收割头季。
3、留桩高度:
头季收割禾桩宜留高度为1至1.2尺,过高或太低都不利于再造。
4、促桩萌芽期:
收割后,立即对禾桩喷雾器“920”和防治稻飞虱药物。亩用4%“920”液剂25mL50%吡蚜酮霜脲氰50克加亏好水15KG,对禾桩开展喷雾器,推动禾桩萌芽期发苗、病防治稻飞虱。
5、立即复水:
收割之后在3日内立即复水,水位1至2寸,亩使用**素溶液20至30斤,让其自然落干,轰起再造苗。以后,以灌上山水维持田里潮湿为主导,孕穗期维持田里浅水区层,漏空桐成熟干湿度壮籽。
6、重施基肥:
亩施51%的复合肥50至70斤。
7、早施施肥:
栽种之后5至7天,亩施20斤**素溶液。
8、施好穗肥:
晒田复水至金属杆抽穗阶段亩施30至40斤复合肥(高含量加上营养元素复合肥)。
9、害虫防治:
按这个稻谷开展喷药防治病害,裂口出穗前3至5天做好保穗药,尤其要防治好纹枯病和稻飞虱。
10、适时收割:
九成熟收割,8月底以前切完。需要使用破碎收割机收割,收割前20天维持田里潮湿,收割前要将田块晾干,但是不能开裂,尽量使收割机辗压完的禾桩也可以站起来冒出再造苗。
问答拓展:水稻种植技术论文
水稻种植技术论文篇一水稻的种植技术
[摘要]我国是种植水稻面积最大的国家,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已经具有多年的栽培历史。本文以灵桥镇种植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该地区的水稻种植现状进行了介绍。之后本文对该地区水稻种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水稻种植栽培技术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24)02-0094-01
1.灵桥镇目前水稻种植现状
从农户水稻种植的现状来看,其规模上已经达到了6000亩,其中每年的亩产也达到了400多公斤,而这个数字也会以更快的速度持续增长,由此可见作为水稻种植大镇的农技推广中心更应该做好水稻种植问题的研究。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其在种植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难题,本文将对灵桥镇水稻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如下剖析
2.种植难题
2.1选种播种不当
首先年轻一代对种粮意识淡薄,而中老年一代老百姓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科学地选种知识和技术,在选种播种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选取种子时不够仔细,导致许多携带病毒或者低产的种子被播撒到田间。选种不合理的问题已经严重导致了水稻减产,为了更好地解决该问题,加强对水稻种子的选取工作十分重要。但是从实际状况来看,我地区的水稻种植户尚未具备该意识,仍然是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对水稻种子的选取重视力度不够。同时种植户未能接受到专业的种植方法培训,以致选取了不健康不抗毒的幼苗。选种播种不合理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2.2田间管理不当
水稻种植后的工作就是田间管理,加强对水稻的田间管理工作相当重要。但是当地种植户却未能够认识到田间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致很多时候对水稻稻田弃之不顾。究其原因首先是水稻种植户的田间管理意识不足,其次是在田间管理的工作中很多种植户未能够做到仔细谨慎,因此导致很多突发问题的发生而无解决办法,例如病虫害的袭击、自然灾害的发生等。面对该问题很多种植户显得力不从心,所以应当充分提高水稻种植的田间管理。
2.3病虫害的侵害
病誉芦虫害的爆发对于水稻种植户来说就是灾难,每年在病虫害暴发的高峰期,水稻种植户会因此而受到巨大的损失。但同时病虫害也是导致水稻减产的常见问题,因此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地区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上仍然是采取事后处理的办法,这就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降低的几率。水稻病虫害的防范和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依靠科学的办法和措施,但是当地很多种植户依靠的是传统的治理办法,如果出现了较大面积的病虫害侵袭,很多种植户通常会选择怨天尤人、束手无策。
3.解决水稻种植难题的措施
3.1水稻的选种和催芽
由上述的水稻种植问题中不难看出,水稻种子的选取十分重要,其可以直接决定水稻的产量高低。因此要想提高水稻的质量和产量,就必须加大对水稻种子选择的把关,种植户应充分重视起水稻的选种和催芽工作。
3.1.1选种
首先第一步就是水稻种子的选择,这一庆知带步骤对于水稻栽培来说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对水稻的选种进行严格的把关。根据该地区的种植习惯,本文建议种植户可以依靠多年的水稻种植实践经验。首先在选取种子时要注意选择颗粒饱满,并且是抗逆性较强的种子。其次是将水稻种子进行翻晒1至2天,之后用盐水进行选种,筛选出颗粒不饱满的水稻种子并去除。
3.1.2催芽
在选取到最适宜播种的水稻种子后,第二步就是要加强对水稻种子的催芽工作。选取成功的种子要经历一定的消毒处理,消毒方法可以采用稀释了100倍的多菌灵进行浸泡,浸泡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来说1-2天为最好。之后要进行催芽工作,催芽需在27~28摄氏度的环境下进行。
3.2加大田间管理的力度
加强水稻田间管理,不仅要从施肥的角度考虑,同时也要认识到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收割时机的选取的必要性。
3.2.1合理施肥
肥水管理一直以来都是田间管理工作的重点,适宜的水分和肥料对于水稻的生长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在肥料的选取工作上要格外重视,当地应充分利用牲畜的粪便、饼肥、草塘泥等物质,底肥在土壤翻耕时亩施猪、羊栏肥1000-1500公斤。移栽前一天亩施碳酸氢铵40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栽后5天施第一次分蘖肥,亩施**素7.5公斤,氯化钾5公斤。栽后12天施第二次分蘖肥,亩施**素10公斤,氯化钾7.5公斤。7月18日左右,亩施促花肥45%复合肥15公斤,**素5公斤。8月5日左右,亩施保花肥45%复合肥10公斤。8月20日左右施粒肥,亩施45%复合肥5公斤。抽穗后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喷施宝作根外追肥。这样不仅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对于水稻来说则是很好的肥料,方法是机肥充分腐熟之后辅以使用。除此之外面肥的使用也不可忽视,可以采用硫氨酸或是**素。这种混合的施肥方式可以给予土壤足够的养分,从而更好地促进水稻的生长。在肥料的保存和运输上也要加大重视,首先要在规范的市场**肥料,其次在运输上要避免二次污染,最后保存肥要注意放置在干燥的环境中。
3.2.2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水稻种植的一大难题,因为病虫害的出现往往会造成极大的破坏力。同时当地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上也是捉襟见肘,因此本文将给出以下防治措施:首先当地应事先对水稻病虫害的类型进行掌握,并且做好对症下药的准备工作。除了要在适当时期对水稻进行农药喷洒工作,更应该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因此在农药喷洒过后要对残留农药进行清理。患有病害的水稻会在田间进行病害的传播,因此必须及时地清除掉。
3.2.3适宜时期进行收割
水稻的收割也是一门重要的学问,在收割之前种植户应该做好人员、机器、设备的准备。其次在收割时间的把握和选取上也要做到准确无误,一般来说水稻的收割时间决定了水稻的精米率和产量,在下枯霜之前就要完成对水稻的收割,避免对水稻的产量产生危害。根据当地的收割习惯,每年的9月下旬和10月下旬就可以进行水稻的收割工作。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水稻种植技术论文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