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土壤的耕作层和犁底层
土壤的耕作层和犁底层
作为一名农业方面的专家,我深知土壤对于农作物的种植至关重要。而在土壤中,耕作层和犁底层是其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什么是土壤的耕作层?
土壤的耕作层是指地表层土壤,通常深度为10-30厘米。这一层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含量较高,是农作物根系生长和发育的主要区域,也是土壤中微生物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
什么是土壤的犁底层?
土壤的犁底层是指地下30厘米以下的土壤层,通常深度约为50厘米。这一层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含量较低,因为不易被农作物的根系吸收和利用。犁底层的土壤主要作用是提供农作物根系的牢固支撑和供水作用。
如何正确处理土壤的耕作层和犁底层?
在农业生产中,正确处理土壤的耕作层和犁底层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处理方法:
合理施肥:在耕作层中适量施肥,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在犁底层中加入适量的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的肥力。
轮作休耕:轮作休耕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含量,让土壤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调整,提高耕作层的质量。
减少翻耕:过度翻耕会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水分保持能力,同时也会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流失。适当减少翻耕次数,可以保持土壤的健康状态。
正确处理土壤的耕作层和犁底层对于农业生产非常重要。只有保持良好的土壤质量,才能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高产高质。
用户关心的问题:
土壤的耕作层和犁底层的质量可以通过土壤检测来判断。土壤检测可以测量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指标,从而判断土壤的肥力和健康状态。
盐碱化是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过高的问题,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和农作物产量降低。处理盐碱化问题的方法包括合理施肥、施加腐植酸等有机物质、改良土壤结构等。
避免土壤中的农药残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合理使用农药,按照说明使用,避免过量使用;选择安全的农药品种,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农药;使用农药后要注意洗手,避免直接接触农药。
什么是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是指来源于动植物的有机物质,经过堆肥、发酵等处理后制成的肥料。有机肥料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养分,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同时也可以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现代农业技术》
2.《土壤学》
3.《农业生产实用技术》
释义拓展:犁底层
犁底层又称“亚表土层”,是位于耕作层以下较为紧实的土层,由于长期耕作经常受到犁的挤压和降水时黏粒随水沉积所致。一般离地表12—18厘米,厚约5—7厘米,最厚可达到20cm。问答拓展:土壤层次结构分哪三种
1、表土层:表土层又可分为耕作层和犁底层,也叫腐殖质淋溶层,是熟化土壤在森林覆盖地区。上表土层又称耕作层,为熟化程度较高的土层,肥力,耕性和生产性能最好。下表土层包括犁底层和心土层的最上部分。O层是枯枝落叶层,A层是腐殖质层,E层是淋溶层,以上三层为表土层。
2、心土层:
又称生土层。是土壤剖面的中层。位于表土层与底土层之间。由承受表土淋溶下来的物质形成的。通常是指表土层以下至50厘米深度的土层。由于有物质的移动和淀积,所以表土层和心土层最能反映出土壤形成过程的特点。B层是淀积层。裂蚂C层是风化层。R层是岩石层。以上三层为心土层。
3底土层:
底土层也叫母质层,是土壤中不受耕作影响,底土层在心土层以下,一般位于土体表面50到60厘米以下的深度。此层受地表气候的影响很少,同时也比较紧实,物质转化较为缓慢,可供利用的营养物质较少,根系分布较少。漏源庆一般常把此层的土壤称为生土或死土返握。
问答拓展:土壤分层
表土层,心土层,底土层。
1、表弯轿余土层,由泥土层和砂层组成,厚度在几米到几十米之间。表土层又可以分为耕作层和犁底层。
2、埋滚心土层,土壤剖面的中层。由承受表土淋溶下来的物质形成的。通常是指表土层以下至50厘米深度的土层。由于有物质的移动和淀积,所以表土层和心土层最能反映出土壤形成过程。
3、底土层,土壤中不受耕作影响,保持母质特帆尺点的一层。如成土母质为岩石风化碎屑,则底土层中也往往掺杂有这些碎屑物。
扩展资料:
表土层两个分层的特点:
1、耕作层:受耕作,施肥,灌溉影响最强烈的土壤层,厚度一般约20厘米左右。耕作层易受生产活动和地表生物,气候条件的影响,一般疏松多孔,干湿交替频繁,温度变化大,通透性良好,物质转化快,含有效态养分多。根系主要集中分布于这一层中,一般约占全部根系总量的60%以上。
2、犁底层:位于耕作层之下,厚约6-8厘米。典型的犁底层很紧实,孔隙度小,非毛管孔隙(大孔隙)少,毛管孔隙(小孔隙)多,所以通气性差,透水性不良,结构常呈片状,甚至有明显可见的水平层理。这是经常受耕畜和犁的压力以及通过降水,灌溉使粘粒沉积而形成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壤分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土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表土层
问答拓展:种植的土壤分为几层
土壤分为三层1、表土层又可分为耕作层和犁底层,也叫腐殖质—淋溶层,是熟化土壤的耕作层;在森林覆盖地区有枯枝落叶层。上表土层又称耕作层,为熟化程度较高的土层,肥力、耕性和生产性能最好;下表土层包括犁底层和心土层的最上部分(又称半熟化层)。
耕作层:受耕作,施肥,灌溉影响最强烈的土壤层,厚度一般约20厘米左右.耕作层易受生产活动和地表生物,气候条件的影响,一般疏松多孔,干湿交替频繁,温度变化大,通透性良好,物质转化快,含有效态养分多.根系主要集中分布于这一层中,一般约占全部根系总量的60%以上.
犁底层:位于耕作层之下,厚约6-8厘米.典型的犁州李底层很紧实,孔隙度小,非毛管孔隙(大孔隙)少,毛管孔隙(小孔隙)多,所以通气性差,透水性不良,结构常呈片状,甚至有明显可见的水平层理.这是经常受耕畜和犁的压力以及通过降水,灌溉使粘粒沉积而形成的.
2、心土层又称“生土层”。备迹祥是土壤剖面的中层。位于表土层与底土层之间。由承受表土淋溶下来的物质形成的。通常是指表土层以下至50厘米深度的土层。由于有物质的移动和淀积,所以表土层和心土层最能反仿搏映出土壤形成过程的特点。在耕作土壤中,心土层的结构一般较差,养分含量较低,植物根系少。旱作土壤的心土层,一般保持着开垦种植前自然土壤淀积层的形态和性状,耕种引起的变化小;水稻土的心土层,在正常情况下多发育为具有棱块或棱柱状结构的斑纹层。
心土层位于犁底层以下,厚度约为20-30厘米,该层也能受到一定的犁,畜压力的影响而较紧实,但不象犁底层那样紧实.在耕作土壤中,心土层是起保水保肥作用的重要层次,是生长后期供应水肥的主要层次.在这一层中根系的数量约占根系总量的20-30%.
3、底土层也叫母质层,是土壤中不受耕作影响,保持母质特点的一层。如成土母质为岩石风化碎屑,则底土层中也往往掺杂有这些碎屑物。底土层在心土层以下,一般位于土体表面50-60厘米以下的深度.此层受地表气候的影响很少,同时也比较紧实,物质转化较为缓慢,可供利用的营养物质较少,根系分布较少.一般常把此层的土壤称为生土或死土.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