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锈病的病状是什么 枣锈病的病状是什么样子
枣锈病的病状是什么?
枣锈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染枣树的叶片和果实。病害初期,叶片上会出现***小斑点,随着病情加重,斑点逐渐扩大,变成黄褐色或红褐色,叶片表面会出现黑色的小点,这些小点是病菌的孢子。严重的病情会导致叶片早落,影响果实的发育和品质。
枣锈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1.剪除枣树枝条,清除病残体,减少病菌的存活率;
2.在病害高发期进行喷药,可使用三氯杀螨醇等杀菌剂;
3.保持枣树生长环境的清洁卫生,及时清理落叶和病残体;
4.对于已经感染的枣树,及时进行治疗,可使用氧化锌等药剂进行喷洒。
枣锈病的病原菌是什么?
枣锈病的病原菌是锈菌,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枣锈菌和黄锈菌。其中,枣锈菌主要侵染枣树的叶片和嫩枝,黄锈菌则会侵染枣树的果实。
枣锈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1.生长环境不良,如土壤湿度过高、通风不良等;
2.枣树生长过于密集,空气流通不畅;
3.枣树缺乏养分,抵抗力下降;
4.枣树受到机械性损伤或虫害侵袭,病菌易于入侵。
如何进行枣锈病的病害诊断?
1.观察叶片和果实上的病斑,病斑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
2.通过显微镜观察病原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3.进行病原学鉴定,通过PCR等技术鉴定病原菌的种类和数量。
如何预防枣锈病的发生?
1.种植抗病性强的枣树品种;
2.做好枣树的清洁卫生,及时清理落叶和病残体;
3.保持枣树生长环境的通风、透气、干燥等条件;
4.适时进行病害防治,提高枣树的抗病能力。
枣锈病的治疗效果如何?
枣锈病的治疗效果与病情轻重、治疗方法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轻度感染的枣树经过适当的治疗,可以恢复正常生长;严重感染的枣树很难痊愈,治疗效果较差。
枣锈病的防治措施是否会影响果实品质?
防治枣锈病的措施不会对果实品质产生负面影响。相反,适当的防治措施可以提高枣树的抗病能力,保证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相关拓展:
问:枣锈病症状及防治方法,有哪些?
枣锈病又称枣雾。我国各大枣区均有发生,尤以广西、四川、云南、湖南等枣区发生更为严重。四川省的红枣产量居南方首位,但由于枣锈病的为害,常造成严重减产,尤以重庆开县枣区最为严重,常在果实膨大期发生枣锈病,引起大量落叶,果实皱缩,使果肉和含糖量大幅度下降,多数果实不堪食用,有的年份甚至绝收。病株早期落叶后,出现二次发芽,又会影响翌年的产量。此病还能为害酸枣、马甲子等。(1)症状主要侵害叶片。受害叶片背面初期产生散生或聚生凸起的土***小疱,即病原菌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形状不规则,直径0.2~1毫米。大多数生在枣叶中脉的两旁、叶尖和叶片基部。密集在叶脉两旁的夏孢子堆往往许多个连成条状。夏孢子堆开始产生于叶片的表皮下,当其成熟后,表皮破裂,散出***粉末,即夏孢子。在叶片正面对着夏孢子堆的地方,出现不规则的褪绿小斑点,后逐渐失去光泽,以后变成黄褐色角斑,最后干枯,造成落叶。落叶先由树冠下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叶片可全部落光,只留下未成熟的小枣果挂在树上,以后失水皱缩,不堪食用。叶片早落,不仅影响当年枣的产量,而且还影响树体生长和翌年的产量。到秋季,病叶上的夏孢子堆旁边又长出黑褐色的角状物,呈不规则形,即病原菌的冬孢子堆,稍凸起,但不突破叶的表皮。冬孢子堆比夏孢子堆小,直径0.2~0.5毫米。
(2)病原属于真菌中的担子菌亚门、枣层锈菌。其生活史中只发现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两个阶段。夏孢子呈球形或椭圆形,淡***至***,单细胞,表面密生短刺,大小为14~20微米×12~20微米(图9-1)。冬孢子为长椭圆形或多角形,单细胞,表面光滑,顶端壁厚,大小为8~20微米×6~20微米,冬孢子上下左右排列数层,成为冬孢子堆(图9-2)。
图9枣锈病病菌1.夏孢子堆及夏孢子2.冬孢子堆及冬孢子(3)病害循伏氏唤环及流行病原菌主要以冬孢子堆在病落叶上越冬,也有报道以夏孢子越冬的。病菌也可以多年生菌丝在病芽中越冬。翌年夏孢子或冬孢子借风雨传播到新的叶片上,从叶片正面和背面直接侵入引起初次感染。发病后,又可产生夏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天空中捕捉夏孢子的试验证明,由外地高空吹来的夏孢子,是初次侵染的第二种菌源。
在四川,每年5月下旬至7月上旬雨水多、湿度高时夏孢子开始发芽,侵入叶片,其潜育期为7~15天。7月上中旬开始发病,出现落叶,8~10月份,空气中夏孢子的数量大增,不断进行再侵染,造成大量落叶。落叶先从发病树冠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部蔓延。在病害流行期间,老、嫩叶片均可染病。
每年枣锈病发生的轻重与7~8月份的降雨量多少密切相关,四川眉山市枣区6月份的总降雨量达200~300毫米时,发病就早而且重。若少于130毫米时,发病则晚而轻。凡是低洼的枣园,或是间种玉米等高秆作物及水浇地的枣园,发病就重,落叶、落果严重;反之,在沙岗地或间种花生、红薯等低秆作物的枣园,发病就轻。从发病到落叶需经30天左右,造成全树落叶则需经2个月左右。枣树的不同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梨枣发病严重,国光大枣较抗病。
(4)测报方法4月上旬至6月下旬在枣园内采用孢子捕捉法进行预测:用载玻片,片面上涂甘油或凡士林,每2片为1组,涂油面向外缺凯,以绳捆固定,悬挂在枣树的中部树枝上,每5天镜检观察1次,结合6月份降雨,预测预报枣锈病的发生期和流行情况。一般情况,上旬捕到孢子,下旬即有锈病发生。6月份的降雨量大,锈病就会流行。
(5)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如国光大枣。
②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注意适当清理修剪稠密枝条,以利通风透光,增强树势。雨季及时排除积水,降低枣园湿度核盯。晚秋清扫树下落叶,结合施肥深翻掩埋施肥坑底部土中,减少越冬菌源。枣树行间不宜种植高秆作物。
③科学使用“天达2116”,提高枣树抗病性能。枣树开花前3~5天,结合喷洒防病用药,掺加1000倍果树专用型“天达2116”后,每10~15天1次,连续喷洒3~5次,不但可以高抗枣锈病发生,而且可显著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
④喷药保护。5月上旬开始喷布200~300倍倍量式波尔多液(硫酸铜1份,生石灰2~3份,水200~300份),或锌铜波尔多液(硫酸铜0.5~0.6份,硫酸锌0.4~0.5份,生石灰2~3份,水200~300份),锈病流行年份可在6~8月上旬再喷1~2次,能有效地控制枣锈病的发生和流行。
也可结合喷洒“天达2116”掺加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5%的三唑铜1500倍液,或10%世高2000倍液。
问:枣树刚挂果时叶子上暗***斑点卷曲时什么原因造成的?该如何解决?
锈病是由双层锈菌细菌浸染枣树叶片或果子造成,初病原体为病原菌孢子随风飘荡传播导致枣树感柒,多雨、涝灾、持续高温情况下病发较多。枣锈病以伤害枣树叶片为主导,有时候也危害果子,导致枣树叶片太早变枯、掉散袜下来,不可以完成植物光合作用,使枣树果子在非成熟因缺乏维生素d而暂停生长发育,丧失服用使用价值。枣锈病一般在7月逐渐产生,枣树在感柒枣锈病后,起先叶片反面的中脉两边或是叶片上方或尖部发生不规律的翠绿色小点,小点慢慢变成凸起的、褐黑色的夏孢子堆。
在枣锈病的传播旺盛期,翠绿色小点所正对着的叶片正脸,发生花叶子状的疤痕,瘢痕不断扩张,再次发展趋势,使叶片变黄,一点点变枯并掉下来,比较严重时,全部树杆叶片所有掉下来,只剩果子挂在树上。枣锈病发病时一般都是以树干下边逐渐,再向上端扩散,直到全部枣树叶片掉下来。枣锈病在中国的每个枣区都是有产生,是枣树的首要病虫害之一。
枣树的枣锈病关键伤害枣叶,感病叶片的起初主要表现为,叶片反面会出现一些孢子堆,大小不一,样子不一,大多数聚集在叶柄的两边,叶片的前沿和尖部。你看一下,产生色斑的地区是不芦镇是那样?在叶片的正脸,相匹配反面孢子堆的地区会出现深绿色的色斑,不久会变成黑褐色的色斑。你看一下是不是这样子?8月上下,孢子堆生长发育完善,释放出淡***粉末状的孢子,逐渐随风飘荡传播。9月份做到传播生长期。
问:什么是枣锈病?有哪些症状?怎样防治?
枣锈病又称枣雾。我国各大枣区均有发生,尤以广西、四川、云南、湖南等枣区发生更为严重。四川省的红枣产量居南方首位,但由于枣锈病的为害,常造成严重减产,尤以重庆开县枣区最为严重,常在果实膨大期发生枣锈病,引起大量落叶,果实皱缩,使果肉和含糖量大幅度下降,多数果实不堪食用,有的年份甚至绝收。病株早期落叶后,出现二次发芽,又会影响翌年的产量。此病还能为害酸枣、马甲子等。(1)症状主要侵害叶片。受害叶片背面初期产生散生或聚生凸起的土***小疱,即病原菌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形状不规则,直径0.2~1毫米。大多数生在枣叶中脉的两旁、叶尖和叶片基部。密集在叶脉两旁的夏孢子堆往往许多个连成条状。夏孢子堆开始产生于叶片的表皮下,当其成熟后,表皮破裂,散出***粉末,即夏孢子。在叶片正面对着夏孢子堆的地方,出现不规则的褪绿小斑点,后逐渐失去光泽,以后变成黄褐色角斑,最后干枯,造成落叶。落叶先由树冠下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叶片可全部落光,只留下未成熟的小枣果挂在树上,以后失水皱缩,不堪食用。叶片早落,不仅影响当年枣的产量,而且还影响树体生长和翌年的产量。到秋季,病叶上的夏孢子堆旁边又长出黑褐色的角状物,呈不规则形,即病原菌的冬孢子堆,稍凸起,但不突破叶的表皮。冬孢子堆比夏孢子堆小,直径0.2~0.5毫米。
(2)病原属于真菌中的担子菌亚门、枣层锈菌。其生活史中只发现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两个阶段。夏孢子呈球形或椭圆形,淡***至***,单细胞,表面密生短刺,大小为14~20微米×12~20微米(图9-1)。冬孢子为长椭圆形或多角形,单细胞,表面光滑,顶端壁厚,大小为8~20微米×6~20微米,冬孢子上下左右排列数层,成为冬孢子堆(图9-2)。
图9枣锈病病菌1.夏孢子堆及夏孢子2.冬孢子堆及冬孢子(3)病害循环及流行病原菌主要以冬孢子堆在病落叶上越冬,也有报道以夏孢子越冬的。病菌也可以多年生菌丝在病芽中越冬。翌年夏孢子或冬孢子借风雨传播到新的叶片上,从叶片正面和背面直接侵入引起初次感染。发病后,又可产生夏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天空中捕捉夏孢子的试验证明,由外地高空吹来的夏孢子,是初次侵染的第二种菌源。
在四川,每年5月下旬至7月上旬雨水多、湿度高时夏孢子开始发芽,侵入叶片,其潜育期为7~15天。7月上中旬开始发病,出现落叶,8~10月份,空气中夏孢子的数量大增,不断进行再侵染,造成大量落叶。落叶先从发病树冠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部蔓延。在病害流行期间,老、嫩叶片均可染病。
每年枣锈病发生的轻重与7~8月份的降雨量多少密切相关,四川眉山市枣区6月份的总降雨量达200~300毫米时,发病就早而且重。若少于130毫米时,发病则晚而轻。凡是低洼的枣园,或是间种玉米等高秆作物及水浇地的枣园,发病就重,落叶、落果严重;反之,在沙岗地或间种花生、红薯等低秆作物的枣园,发病就轻。从发病到落叶需经30天左右,造成全树落叶则需经2个月左右。枣树的不同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梨枣发病严重,国光大枣较抗病。
(4)测报方法4月上旬至6月下旬在枣园内采用孢子捕捉法进行预测:用载玻片,片面上涂甘油或凡士林,每2片为1组,涂油面向外,以绳捆固定,悬挂在枣树的中部树枝上,每5天镜检观察1次,结合6月份降雨,预测预报枣锈病的发生期和流行情况。一般情况,上旬捕到孢子,下旬即有锈病发生。6月份的降雨量大,锈病就会流行。
(5)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如国光大枣。
②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注意适当清理修剪稠密枝条,以利通风透光,增强树势。雨季及时排除积水,降低枣园湿度。晚秋清扫树下落叶,结合施肥深翻掩埋施肥坑底部土中,减少越冬菌源。枣树行间不宜种植高秆作物。
③科学使用“天达2116”,提高枣树抗病性能。枣树开花前3~5天,结合喷洒防病用药,掺加1000倍果树专用型“天达2116”后,每10~15天1次,连续喷洒3~5次,不但可以高抗枣锈病发生,而且可显著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
④喷药保护。5月上旬开始喷布200~300倍倍量式波尔多液(硫酸铜1份,生石灰2~3份,水200~300份),或锌铜波尔多液(硫酸铜0.5~0.6份,硫酸锌0.4~0.5份,生石灰2~3份,水200~300份),锈病流行年份可在6~8月上旬再喷1~2次,能有效地控制枣锈病的发生和流行。
也可结合喷洒“天达2116”掺加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5%的三唑铜1500倍液,或10%世高2000倍液。
问:枣锈病有哪些症状和特点
1、枣锈病只发生在叶片上,初在叶背散生淡绿色小点,后逐渐凸起呈暗黄褐色,即病菌的夏孢子堆。
2、夏孢子堆形状不规则,直径约0.5毫米,多发生在中脉两侧、叶片尖端和基部。以后表破破裂,散出***粉状物,即夏孢子。在叶片正面与夏孢子堆相对应处发生绿色小点,边缘不规则。
3、叶面呈现叶状,且逐渐失去光泽,最后干枯早期脱落。落叶自树冠下部开始逐渐向上部蔓延。冬孢子堆一般多在树叶脱落后发生较多,为黑色,比夏孢子堆小,直径0.2~0.5毫米,黑褐色,稍凸起,但不突破表皮。
4、每年枣锈病发生的轻重与7~8月份的降雨量多少密切相关,当枣区7月份的总降雨量达200~300毫米时,发病就早而且重。若少于130毫米时,则发病就晚而轻。在去年全县枣锈病大爆发后,今年爆发枣锈病的可能性非常大。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