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花果得了叶锈病的外观 无花果叶子锈病
无花果是一种常见的果树,其果实味美且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在无花果树上会出现一种名为叶锈病的病害,严重影响果树的生长和产量。本文将围绕无花果叶锈病的外观,探讨其病因和防治方法。
一、叶锈病的病因
无花果叶锈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主要是由于气候潮湿、温度适宜、树冠内部通风不良等原因导致的。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真菌会在叶片上形成黄褐色的病斑,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萎、掉落,影响果树的生长和产量。
二、叶锈病的防治
针对无花果叶锈病的防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保持通风良好:无花果树冠内部通风不良是引起叶锈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保持树冠内部的通风良好,及时修剪枯枝、密枝等。
- 合理施肥:适当施用有机肥或化肥,增强果树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病菌的几率。
- 喷洒药剂:在发病初期,可使用药剂进行喷洒,如甲基托布津、氧化锌等,能够有效控制病情。
- 清除病残体:及时清除叶片上的病残体,减少病菌的传播。
三、相关问题
1.无花果叶锈病的症状有哪些?
无花果叶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黄褐色的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形成不规则的形状,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萎、掉落。
2.如何预防无花果叶锈病?
预防无花果叶锈病的方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保持通风良好,及时修剪枯枝、密枝等;二是适当施用有机肥或化肥,增强果树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病菌的几率。
3.无花果叶锈病的药剂有哪些?
常用于无花果叶锈病的药剂有甲基托布津、氧化锌等,可以有效控制病情。
4.无花果叶锈病会对果树产量有影响吗?
无花果叶锈病会导致叶片枯萎、掉落,严重影响果树的生长和产量。
5.叶锈病是如何传播的?
叶锈病主要通过病菌的传播引起,病菌可通过空气、水、工具等途径传播,因此要及时清除叶片上的病残体,减少病菌的传播。
问答拓展:无花果锈病的症状是什么?
主要危害叶片。叶渣蔽片背面初生黄白色至黄褐色小疮斑,后疮斑表皮破裂,散出锈褐色粉状物,即夏如简州孢子堆和夏孢子。严重时病斑融合成斑块,造成叶片卷缩、咐正焦枯或脱落。
问答拓展:请大家帮忙看下无花果病害
无花果锈病和褐斑病的,可以选用10%苯醚甲环唑、25%苯甲溴菌腈(炭陵知岩洁),20%氟硅唑咪鲜胺,43%戊唑醇这些治疗性尺御杀菌剂,同时配合70%代森联,80%代森锰锌,25%嘧菌酯、50%吡唑嘧菌酯这些偏保护性药剂一起使猛侍用,治病的同时防病问答拓展:无花果的病态咨询?
是不是得病了,无花果一般有两种病,具体如下,你参考一下:一、无花果锈病主要症状该病主要危害无花果叶片、幼果及嫩枝。叶片在5月上旬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1mm大的黄绿模喊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0.5-1mm的橙***圆形病斑,边缘红色;发病后7-14天,病斑表面密生鲜***小粒点,并逐渐变黑,后叶背面隆起,生出许多土***毛状物。嫩枝受害时,病部橙***,稍隆起,呈纺锤形。幼果染病,表面发生圆形病斑旦毕野,初为***,后变褐色。无花果发病规律:病菌以夏孢子在有病落叶上越冬,第二年6-7月间开始侵染危害叶片,8-9月为发病盛期,并伴有大量落叶。无花果防治方法:防治无花果锈病要从6月下旬开始,做到无病早预防,8-9月是防病的关键时期,做到勤喷药,保夏秋叶,壮新梢。药剂预防每隔10-15天喷布1次代森锰锌保护性杀菌剂,连喷2-3次,以保护叶片不受锈病菌侵染。在无花果叶片刚开始发病,即出现针尖大小的红点时,立即喷施内吸性杀菌剂,常用的有氟硅唑、苯醚甲环唑、三唑酮等,连喷2-3次,防止病情扩散。二、无花果灰斑病病害症状:该病由半知菌亚门真菌引起发病。叶片受侵染后,初期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直径为2-6mm,边缘清晰;以后病斑灰色,在高温多雨的季节,迅速扩大成长条形、不规则形病斑,病斑内部呈灰色水浸状,边缘褐色,后病斑扩大相连,整叶变焦枯,老病斑中散生小黑点。发病规律:该病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中旬开始发生,数宽高温高湿时发病严重。防治方法:使用40%多菌灵胶悬剂按100g每亩,稀释成1000倍喷雾;或结合防虫用2.5%溴氰菊酯乳油40mL/每亩,与50%多菌灵可湿粉100g/每亩混合喷雾施用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