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叶为什么得锈病 枣树叶为什么得锈病的原因
枣树叶为什么得锈病?这是一个困扰农业专家们的问题。锈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会使枣树叶片出现黄褐色病斑,影响果实的质量和产量。那么,为什么枣树叶容易得锈病呢?
一、枣树叶易受病原体侵入枣树叶表面有气孔和毛细孔,这些孔隙会吸收水分和养分,但同时也会吸收病原体。另外,枣树叶的表皮细胞较为松散,容易被病原体穿透,从而导致枣树叶出现锈病。
二、气候条件容易诱发锈病枣树生长需要光照、温度和湿度等多种气候条件,而这些条件也是锈病病原体生长繁殖的必要条件。当气候潮湿、温度适宜时,病原体就会迅速繁殖,从而引发锈病。
三、土壤养分不足导致枣树叶易患锈病枣树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而土壤养分不足会导致枣树生长受阻,枣树叶的抗病性也会下降。土壤养分不足也是枣树叶易患锈病的原因之一。
四、枣树品种的抗病性不同不同品种的枣树抗病性不同,有些品种容易受到锈病的侵袭,而有些品种则相对抗病。在种植枣树时,应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能够有效减少枣树叶的锈病发生。
枣树叶易得锈病的原因有多方面,包括枣树叶易受病原体侵入、气候条件容易诱发锈病、土壤养分不足和枣树品种的抗病性不同等。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枣树叶的养护、保持土壤湿润、注重肥料的施用和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等,以减少枣树叶的锈病发生。
相关问题:是的。枣树叶锈病会导致果实质量下降,出现裂果、变形、变味等问题,从而影响果实的销售和加工。
一般来说,锈病病斑为黄褐色,呈现不规则形状。当病情严重时,病斑会扩大、融合,导致叶片枯萎、脱落。可以通过观察枣树叶片表面是否有黄褐色病斑来判断是否患有锈病。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预防枣树叶锈病:加强枣树叶的养护、保持土壤湿润、注重肥料的施用、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等。
一旦枣树叶患上锈病,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可以使用药剂进行喷雾,或者将受感染的叶片及时剪除,以防止病情扩散。
一般来说,枣树叶锈病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影响。但如果果实受到严重的锈病侵袭,可能会导致果实变质,进而影响人体健康。
相关拓展:
问:枣树刚挂果时叶子上暗***斑点卷曲时什么原因造成的?该如何解决?
锈病是由双层锈菌细菌浸染枣树叶片或果子造成,初病原体为病原菌孢子随风飘荡传播导致枣树感柒,多雨、涝灾、持续高温情况下病发较多。枣锈病以伤害枣树叶片为主导,有时候也危害果子,导致枣树叶片太早变枯、掉下来,不可以完成植物光合作用,使枣树果子在非成熟因缺乏维生素d而暂停生长发育,丧失服用使用价值。枣锈病一般在7月逐渐产生,枣树在感柒枣锈病后,起先叶片反面的中脉两边或是叶片上方或尖部发生不规律的翠绿色小点,小点慢慢变成凸起的、褐黑色的夏孢子堆。
在枣锈病的传播旺盛期,翠绿色小点所正对着的叶片正脸,发生花叶子状的疤痕,瘢痕不断扩张,再次发展趋势,使叶片变黄,一点点变枯并掉下来,比较严重时,全部树杆叶片所有掉下来,只剩果子挂在树上。枣锈病发病时一般都是以树干下边逐渐,再向上端扩散,直到全部枣树叶片掉下来。枣锈病在中国的每个枣区都是有产生,是枣树的首要病虫害之一。
枣树的枣锈病关键伤害枣叶,感病叶片的起初主要表现为,叶片反面会出现一些孢子堆,大小不一,样子不一,大多数聚集在叶柄的两边,叶片的前沿和尖部。你看一下,产生色斑的地区是不是那样?在叶片的正脸,相匹配反面孢子堆的地区会出现深绿色的色斑,不久会变成黑褐色的色斑。你看一下是不是这样子?8月上下,孢子堆生长发育完善,释放出淡***粉末状的孢子,逐渐随风飘荡传播。9月份做到传播生长期。
问:枣树果锈病的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预防和治理措施
枣树果锈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严重影响了枣的品质及产量。数高那么,农户们该怎么应对枣树果锈病呢?以下内容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农户们更好的应对该病害。为害症状:
当果皮表面受到外界摩擦或刺伤时,木栓层代替了表皮起保护作用,以后果面出现一层锈斑,影响外观。
发生规律:
果锈发生与栽培管理的水平有关,凡管理条件好、树势壮、叶片完整,果锈发生就轻或不发生;反之则重。果锈病与大气湿度关系密切。多湿、低温及冷风,易引起果锈禅缓,特别是盛花后16~20天内,大气湿度越高,果锈率就越高,所以,不同年份果锈发生有轻有重。含钾、磷元素高的果实,果锈轻;反之则重。锈壁虱为害重的枣园,果锈也重。幼果期喷洒含硫酸铜高的药剂也能产生果锈。
防治措施:
(1)加强枣园的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果实发育良好,果锈显著减少。春季土壤干旱时及时灌水,也可减轻果锈病。(2)及时防治锈壁虱,可减轻果锈发生。(3)幼果座果后,结合喷洒600倍多菌灵等防病用药,科学喷洒1000倍果树专用型“天达—2116”药液,每10~15天1次,连续喷洒3~薯袭尺4次,可显著减轻果锈发生。
问:枣树锈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措施是什么?
【症状特点】枣树锈病只发生在叶片上,初在叶背散生淡绿色小点,后逐渐凸起呈暗黄褐色,即病菌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形状不规则,直径约0.5毫米,多发生在中脉两侧、叶片尖端和基部。以后表皮破裂,散出***粉状物,即夏孢子。在叶片正面与夏孢子堆相对应处发生绿色小点,边缘不规则。叶面呈现锈状,且逐渐失去光泽,最后干枯早期脱落。落叶自树冠下部开始逐渐向上部蔓延。
冬孢子堆一般多在落叶以后发生,比夏孢子堆小,直径0.2~0.5毫米,黑褐色,稍凸起,但不突破表皮。
【发病规律】
在河南枣区,人工接菌试验证明,枣园内及野生酸枣上的越冬病叶中,有一部分夏孢子堆具有越冬致病能力,作为次年的初次侵染来源。河南枣区空中捕捉夏孢子还证明,枣园上空开始捕到夏孢子的时间,多在枣锈病初次发生之前半个月左右,表明外来的夏孢子也是初次侵染来源之一。我国有些枣区发现枣树芽中潜伏有锈菌的多年生菌丝。
枣锈病夏孢子由风力传播,一般于7月中、下旬开始发病,8月下旬至9月初出现大量夏孢子堆,不断进行再次侵染,使发病达到高峰,并开始落叶。发病轻重与当年8、9月间降水量有关。降水多发病就重,干旱年份则发病轻,甚至无病。
由于菌源来自地面落叶,所以酸枣树往往先被侵染,其次是大枣树冠的下层叶片。随着再侵染的发生,病情自下而上发展,8月上中旬为病害的盛发阶段。树叶被病菌侵染后,往往提前脱落,病重时,在收枣前一个月叶子落光导致大量落枣。在生长季节后期,病菌会在叶子上形成极少量黑褐色的冬孢子堆,但冬孢子在病害流行中所起的作用尚未查清。
枣锈病的流行与7~8月的降雨量及枣林内的湿度呈正相关。凡地势低洼、枣行郁闭或间作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的枣园,枣锈病发生也较重。
【防治措施】
(1)抓好果园卫生,清扫落叶并烧毁,剪除病芽消灭初侵染源是防病的关键。
(2)降雨、园内荫蔽、水肥管理不当及园内间种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和需水量大的西瓜、蔬菜等都会加重病害发生。所以要加强栽培管理,注意排水,合理施肥和减少或不种间种作物,保持园内通风透光,降低果园湿度,有利减轻病害的发生。
(3)枣锈菌一般在7月中、下旬开始发病,以后可不断进行再侵染。为此,为了控制病害应抓好7月上旬和8月上中旬药剂防治。25%粉锈宁800~1500倍液具有较好的防病效果,其他杀菌剂有65%代森锌500倍液、0.3波美度石硫合剂等。
问:枣树感染枣锈病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枣锈病,该病在我国各大枣区均有发生,尤以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枣区更为严重。被害植株枣叶提前脱落,影响光合作用及光合产物的积累,果实未熟先落,品质极差。枣锈病不仅影响当年产量,而且造成翌年树势衰弱,抗逆性差,是枣树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表现在叶或果上。感病叶片初期出现无规律的淡绿色斑点,进而呈灰褐色,并向上凸起,病斑现褐色,其上密布褐色孢子,称为夏孢子堆。孢子堆大小不一,一般直径0.4~0.5毫米。形态各异,多发生在三主脉两侧,密度大时,叶片各部位甚至果面、枣吊亦可见。受害果、叶发黄,并纷纷脱落。冬孢子堆在落叶上形成,直径0.2~0.4毫米,暗褐色或黑色。枣锈病的病原菌属担子菌纲锈菌目栅锈菌科层锈菌属。该病7月初零星发病,河南新郑枣区8月中旬进入发病高峰期,8月底开始落叶,9月上旬进入落叶落果高峰期。枣锈病的发生与土壤、水分、大气湿度密切相关。7~8月份连阴多雨,是该病发生的必备条件。如7~8月降水少于150毫米,则发病轻;降水达到250毫米,则发病重;降水量330毫米以上,往往锈病发生成灾。水浇地的枣树比沙岗地发病早而且重;避风处枣树病重于通风处。不同品种对锈病的抗性差异甚大,如新郑枣区鸡心枣、灰枣较易感病,齐头白、九月青较抗病。
防治方法:(1)加强冬季管理,冬季注意清除落叶,并集中烧毁,以减少病原菌。(2)喷洒农药重病区在7月中旬及8月上旬各喷一次1∶2∶200倍量式波尔多液,或绿得保500~800倍液,或保果灵300~500倍液。轻病区在8月中旬只喷1次即可。发病期喷粉锈宁800~1000倍液。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