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粉紫荆花
相关拓展:
问:植物百科:宫粉紫荆
宫粉紫荆介绍:别名:(乔木植物)洋紫荆、宫粉羊蹄甲、弯叶树、红花紫荆、红紫荆
拉丁学名:BauhiniavariegataL.
植物科属:豆科、羊蹄甲属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树皮暗褐色,近光滑;幼嫩部分常被灰色短柔毛;枝广展,硬而稍呈之字曲折,**。叶近革质,广卵形至近圆形,宽度常超过于长度,长5-9厘米,宽7-11厘米,基部浅至深心形,有时近截形,先端2裂达叶长的1/3,裂片阔,钝头或圆,两面**或下面略被灰色短柔毛;基出脉9-13条;叶柄长2.5-3.5厘米,被毛或近**。
总状花序侧生或顶生,极短缩,多少呈伞房花序式,少花,被灰色短柔毛;总花梗短而粗;苞片和小苞片卵形,极早落;花大,近无梗;花蕾纺锤形;萼佛焰苞状,被短柔毛,一侧开裂为一广卵形、长2-3厘米的裂片;花托长12毫米;花瓣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4-5厘米,具瓣柄,紫红色或淡红色,杂以黄绿色及暗紫色的斑纹,近轴一片较阔;能育雄蕊5,花丝纤细好茄烂,**,长约4厘米;退化雄蕊1-5,丝状,较短;子房具柄,被柔毛,尤以缝线上被毛较密,柱头小。
荚果带状,扁平,长15-25厘米,宽1.5-2厘米,具长柄及喙;种子10-15颗,近圆形,扁平,直径约1厘米。
植物花期:
花期全年,1-3月,果期纳族8-9月。
地理分布:
产中国南部,分布产于黄河流域。易于种植,中国很大部分地区都能种植。陕、甘南,新、川,藏、黔、滇南、粤、桂等地均有栽培。印度、中南半岛有分布。
生长习性:
习性喜光。不甚耐寒,喜肥厚、湿润的土壤,忌水涝。萌蘖力强,耐修剪。性喜温暖湿润、多雨的气候、阳光充足的环境,喜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偏酸性砂质壤土。生长迅速,三年生的幼树高可达3米左右。萌芽力和成枝力强,分枝多,极耐修剪。花期长,每年由10月底始花,至翌年5月终花,花期长达半年以上。终年繁茂常绿。
园林用途:
宫粉紫荆先花后叶,花形如蝶,满树皆红,艳丽可爱,叶片心形,多丛植于草坪边缘和建筑物旁友漏,园路角隅或树林边缘。因开花时,叶尚未发出,故宜与常绿之松柏配植为前景或植于浅色的物体前面,如白粉墙之前或岩石旁。
城市市花:
宫粉紫荆(BauhiniablakeanaDunn)首次在1965年选定为香港的市花。及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而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宫粉紫荆更用作特区区徽。
喜欢植物的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评论区交流~
问:广州番禺区宫粉紫荆花观赏地点推荐广州紫荆花最美观赏地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在番禺辖区道路、河堤、公园等处可以看到,宫粉紫荆花灿烂绽放,为番禺美丽的春天增添了烂漫的景色。
大刀沙岛主干道两旁的宫粉紫荆花形成粉色花廊
在石_镇大刀沙岛中央的主干道,道路两旁成排的宫粉紫荆花扑面而来,粉色的宫粉紫荆花从大九猛拿律大桥桥脚延伸到观龙桥,形成数公里长的粉色花廊......
市桥河北岸沙堤路的宫粉紫荆花灿烂绽放
在市桥河北岸的沙堤路北侧,从市桥三桥至景观大桥路段,宫粉紫荆花开得非常整齐,形成约3公里长的粉色景观带,与道路南侧的常绿树木相互映衬。
市桥河南岸南堤东路的宫粉紫荆花与市桥河水相互映衬
在市桥河南岸的南堤东路,种植在清水平台沿线的宫粉紫荆也开了花,与碧波荡漾的水面相互映衬,形成水清岸美的岭南水乡景观。
大夫山森林公园的宫粉紫荆花吸引游客观赏散知斗
番禺大道草河村段的宫粉紫荆花
在番禺大道、汉溪大道、市莲路等主干道,绿化带的宫粉紫荆花随处可见,与其它品种的花卉、常绿植物相互映衬,呈现“一路一花(树”“一路一景”的春花烂漫景观效果。
其他观赏地点:市莲路、汉溪大道、禺山西路东新高速出入口
“十三五”期间,番禺区大力推进园林绿化建设工作,由区**局统筹全区新种宫粉紫荆、黄花风铃木、美丽异木棉(大腹木棉等开花乔木多株,初步形成一路一树、一路一景、四季有花的道路景观。春天的宫粉紫荆花、冬季的美丽异木棉花成为番禺区主干道、公园、河岸的主打花景。冲磨
问:宫粉紫荆的形态特征
型落叶乔木,树身可达7米高度,单叶互生,长5~12厘米。肾形2裂基部心形,叶脉11至13条,由叶基部呈放射形伸展,浅绿色叶面光滑。叶:叶的先端往内裂开至叶片长度的1/3,基部呈心形,边全缘。叶面光滑,叶背的叶脉上披有短毛。叶脉11至13条,从叶的基部呈放射状生出。叶形与羊蹄甲近似,故名。花:两性,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粉红色或淡紫色,芳香,由五块分离的花瓣组成,其中一块花瓣带红色及黄绿色条纹。具发育雄蕊5枚,花期1~3月,通常早于新叶开放。果:长形荚果,可长达30厘米。成熟时,呈黑色,会裂开放出种子,果期8-9月。问:宫粉羊蹄甲和红花羊蹄甲的区别
红花紫荆、羊蹄甲、宫粉紫荆(洋紫荆)的主要区别如下:红花紫荆(也叫红花羊蹄甲、香港紫荆),叶裂为全叶长的1/4-1/3;全年开花,花紫红叶,常不结实,疑是羊蹄甲与洋紫荆的杂交种。
羊蹄甲键凯:叶裂为全叶长的1/3-1/4,花粉红色,花瓣皱折,一年开花两稿扒唤次,花期2-3及8-11月,果期9月及1-2月,果偏平略弯长。
洋紫荆(也叫宫粉紫荆):叶裂为全叶长的1/4-1/3,叶背被极微小柔毛,花期2-4月,果期8-9月,果偏平伸直;还有一个区别就是洋紫荆为半落叶性乔木,主干较直,小枝节短,曲折。
常见的紫荆有好几个品种:红花紫荆:秋冬开花的是红花紫荆,树型较组壮,叶子翠绿、茂盛,花紫红色;宫粉此携紫荆花开粉红,叶子显暗绿,稀疏,花开时粉红一片,几乎见不到叶子;还有些开白花的紫荆,那是紫荆的古老品种,不多见,偶有几株穿插在宫粉紫荆中,总怀疑是复古现象。
问:紫荆花的图片
有两种紫荆花,北方的紫荆花-宫粉羊蹄甲以及香港特区区花-红花羊蹄甲。
一.紫荆花(学名:Cercischinensis),豆科紫荆属,落叶乔木或灌木。原产于中国。性喜欢光照,有一定的耐寒性。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淹。萌蘖性强,耐修剪。皮果木花皆可入药,其种子有毒。是家庭和美、骨肉情深的象征。
中文学名
紫荆
别称
宫粉羊蹄甲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基本信息
【花卉名称】紫荆花
【中文别称】紫荆、紫珠、满条红
【拉丁学名】CercischinensisBunge
【科属分类】
域:真核域Eukarya
界:植物界Plantae
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
目:豆目Fabales
科:豆科Fabaceae
亚科:苏木亚科Caesalpinioideae
属:紫荆属Cercis
亚属:紫荆亚属Cercis
形态特征
豆科紫荆属.单叶互生,全缘,叶脉掌状,有叶柄,托叶小,早落。花于老干上簇生或成总状花序,先于叶或和叶同时开放;花萼阔钟状;5齿裂,弯齿顶端钝或圆形;花两侧对称,上面3片花瓣较小;雄蕊10,分离;子房有柄。荚果扁平,狭长椭圆形,沿腹缝线处有狭翅;种子扁,数颗。紫荆为落叶乔木,经栽培后常成灌木状。叶互生,近圆形,顶端急尖,基部心形,长6~14厘米,宽5~14厘米,两面**。花先于叶开放,4~10朵簇生于老枝上;小苞片2,阔卵形;花玫瑰红色,长1.5~1.3厘米,小花梗纲柔,长0.6~1.5厘米。荚果狭披针形,扁平,长5~14厘米,宽1.3~1.5厘米,沿腹缝线有狭翅不开裂;种子2~8颗,扁圆形,近黑色。花期4~5月。
二.红花羊蹄甲(学名:BauhiniablakeanaDunn):常绿乔木,树高6-10米。叶革质,圆形或阔心形,长10-13厘米,宽略超过长,顶端二裂,状如羊蹄,裂片约为全长的1/3,裂片端圆钝。总状花序或有时分枝而呈圆锥花序状;红色或红紫色;花大如掌,10-12厘米;花瓣5,其中4瓣分列两侧,两两相对,而另一瓣则翘首于上方,形如兰花状;花香,有近似兰花的清香,故又被称为“兰花树”。花期十一月至翌年四月。花大如掌,略带芳香,五片花瓣均匀地轮生排列,红色或粉红色,十分美观。
该物种是美丽的观赏树木,花大,紫红色,盛开时繁英满树,终年常绿繁茂,颇耐烟尘,特适于做行道树;树皮含单宁,可用作鞣料和染料,树根、树皮和花朵还可以入药。为广州主要的庭园树之一。世界各地广泛栽植。
中文学名
红花羊蹄甲
拉丁学名
BauhiniablakeanaDunn
别称
红花紫荆、洋紫荆、玲甲花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植物学史
红花羊蹄甲是1880年在中国香港被首次发现,经当时港督亨利·阿瑟·卜力爵士(HenryArthurBlake)和植物学家共同研究,确认为羊蹄甲属的新品种,并以卜力爵士的姓氏为之命名,原译为洋紫荆。香港人称为“紫荆花”,又因其属羊蹄甲属,叫它“红花羊蹄甲”或“紫花羊蹄甲”,而台湾则为其花大色艳,称“艳紫荆”,至于它“香港兰花”的别称,则是从英文名'HongKongOrchidTrC直接翻译而来。
1965年,红花羊蹄甲正式被定为香港市花,1997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继续采纳紫荆花的元素作为区徽、区旗及硬币的设计图案。此特有种在1967年引入台湾,并在1984年成为嘉义市的市花及市树。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