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山药白锈病的危害症状 山药锈了可以吃不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521 次
山药白锈病的危害症状 山药锈了可以吃不

山药白锈病的危害症状

山药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也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在我国广泛种植。山药白锈病是山药栽培中的一种常见病害,严重影响山药的产量和质量。本文将就山药白锈病的危害症状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危害症状

山药白锈病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主要危害山药的地上部分。初期症状是在叶面上出现一些小的白点,逐渐扩大形成白色斑点,叶片变黄并且开始萎缩。随着病情的加重,叶片上的白色斑点逐渐扩大,叶片变干枯,最终病叶脱落。长期的感染会导致山药的叶片减少,阻碍光合作用,影响山药的生长和产量。

二、防治措施

1.土壤消毒:在山药种植前,在土壤中施用杀菌剂,可以有效地消除土壤中的病菌,降低病害的发生。

2.病害监测:定期巡查山药的生长情况,发现病害及时进行防治,防止病害扩散。

3.药剂喷雾:在发现山药白锈病的早期,可以使用一些有效的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止病害扩散。

4.合理施肥:适量施入有机肥和矿质肥,保持土壤湿润,增强山药的抗病能力。

三、相关问题

1.山药白锈病如何预防?

答:可以采取土壤消毒、病害监测、药剂喷雾、合理施肥等措施进行预防。

2.山药白锈病如何治疗?

答:可以使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喷雾,也可以采取割除病叶、清除病残体等措施进行治疗。

3.山药白锈病对山药的产量和质量有何影响?

答:山药白锈病会导致山药叶片减少,阻碍光合作用,影响山药的生长和产量。

4.山药白锈病的病原菌是什么?

答:山药白锈病的病原菌是真菌。

5.山药白锈病的危害范围有多大?

答:山药白锈病主要危害山药的地上部分,对山药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问答拓展:山药的病虫害多,山药主要防治哪些病害?

田间积水。由于雨季降雨增多,降雨量增大,若田间排水不畅、长时间积水,就会造瞎敬成土质黏重、板结、通气不良,致使毛细根发育不良甚至枯死,严重影响根部对营养成分的吸收炭疽病菌侵染叶片后,会形成圆形至椭如神握圆形的病斑,病斑中间灰白色至暗灰色,边缘呈深褐色,后期病部生有小黑点;茎部病斑中间灰白色,周围呈黑色,形状不规则。

发病部位为叶片,亦危害其他部位。病初叶脉上产生褐色下陷斑,中央色浅,潮湿时轮生粉红色胶粘质小点,渍状病斑,略下陷,潮湿时同样产生粉红色胶体物,导致枯茎:炭疽病主要危害山药的叶片和茎部位,发病初期叶片出现黄白色的小病斑点,逐渐扩散成不规则的病斑,病斑与叶片接合出呈褐色,中心部位出现黑色斑点。到了发病后期,病斑穿孔。

②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附着病株残叶和病苗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次侵染源。6月发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扩大为害,一直延至山药收获。温度在25~30℃,相对湿度80%时,发病严重。发病部位为叶片,亦危害其他部位。病初叶脉上产生褐色下陷斑,中央色浅,潮湿时轮生粉红色胶粘质小点,渍状病斑,略下陷,潮湿时同样产生粉红色胶体物,导致枯茎。

据导致山药死棵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褐腐病及枯萎病三种,其中炭疽病主要发生在植株的叶片及茎蔓上,枯萎病及褐腐病主要发生根系及茎块上。这三种病都能通过水流传播。连作重茬。山药种植,一般重茬田块明显比新茬田块发病重,而且重茬年限越长发病越重,另外前茬为山芋、花渣庆生的地块也比其他茬口要重,套种西瓜的田块发病重。

问答拓展:山药病害

(1)山药炭疽病

①症状。发病初期,在叶脉上产生略有下陷的褐色小点,不断扩迟档大成黑褐色病斑,中部有不规则的轮纹,上面着生小黑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茎基部被害,出现深褐色水渍状病斑,后期略向内陷,造成枯茎、落叶。

②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附着病株残叶和病苗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次侵染源。6月发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扩大为害,一直延至山药收获。温度在25~30℃,相对湿度80%时,发病严重。

③防治方法。一是山药收获后,清洁田园,扫除病株残叶,集中烧毁或沤肥;二是栽植前,种苗经波尔多液(1∶1∶150)浸10~15分钟消毒处理,减少种苗带菌;三是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再喷30%特富灵可湿粉剂1500~2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每隔7天一次,连续喷2~3次。

(2)山药斑枯病

①症状。罹病叶片,病斑呈多角形,直径6~10厘米,中心部褐色,边缘暗褐色,上生无数小黑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发病严重时,病叶枯死。

②发病规律。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附在被害叶上越冬。次年春季温湿度条件适宜,分生孢子从分生孢子器中溢出,借风雨传播,进行再次侵染,扩大为害。秋季发生较普遍,苗期为害严重。

③防治方法。参照山药炭疽病防治。

(3)山药褐斑病

①症状。植株下部叶片首先发病。发病初期,叶面病斑***或黄白色,边缘不明显。病斑不断扩大,并受叶脉所限,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5厘米,***,边缘不清。后期病斑周缘变褐色、微突出,中心部分淡褐色,散生黑色小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有时形成暗褐色的边缘。同时,在叶面长出无数白色小点,即分生孢子盘上大量聚集的分生孢子。严重发生时,病斑汇合,叶片穿孔枯死。

②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座附着在被害部越冬,成为初次侵染源。生长期产生分生孢子,遇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经1~2天即可萌发,进行再次侵染。一般于7月中下旬开始发生,8月为害较重,直至收获均可被害。潮湿、多雨季节有利穗旦坦发病。

③防治措施。一是实行轮作,避免连作;二是猜桐清洁田园,扫除枯叶残叶,减少越冬菌源;三是从6月初开始,喷洒波尔多液(1∶1∶200~300),每隔7~10天一次、连续喷2~3次。发病严重时,喷洒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每667米2用药量400克对水喷雾。

(4)山药叶锈病

①症状。叶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在6~8月份为害。病斑***,多角形,中心有黑色小粒点散生,后变成红白粉状小点,老斑暗褐色,可穿孔。严重时,在茎部和叶柄也有发生。导致全株落叶枯死。

②发病规律。此病以菌丝在被害部位越冬,第二年分生孢子飞散蔓延传病。

③防治措施。一是与水稻进行2年轮作,可减轻病害;二是播种前进行种薯消毒,也很有效;三是发病后,应立即摘除病叶病株烧掉。

(5)根腐线虫病

①症状及为害。该病症状主要表现在块茎中上部。生长期表皮组织先出现小的圆形、椭圆形褐色斑点,逐渐扩展成不规则形大斑。受害组织初为红褐色,后变为褐色腐烂,病斑凹陷,严重时病斑绕山药一周,地上茎枯萎死亡。土壤潮湿时,病组织感染腐生菌,加剧块茎腐烂。病轻时山药块茎仅表皮呈现褐色坏死斑点,于贮藏期条件适宜病斑继续扩展造成严重腐烂,后期病组织失水干缩,表皮龟裂,剥离表皮后可见大小不等的凹陷斑,此病不仅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而且影响种苗(山药栽子)贮藏。

②生活习性。该线虫属于转移性内寄生,易造成组织腐烂。线虫可在病组织中大量繁殖。卵内椭圆形,1龄幼虫在卵内,孵化后2龄幼虫开始侵染,块茎组织内存在世代交替现象。线虫可在病种苗上随贮藏而越冬,作为翌年主要初侵染来源。

③防治方法。一是注意种薯消毒;二是用40%多菌灵400倍液浇灌。

问答拓展:无公害紫山药常见病害防治技术要点

在近几年的无公害蔬菜中种植重点的其中之一就是无公害紫山药,无公害紫山药因为拥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以及高效益的经济价值所以备受农户的喜爱,种植常见的病害如下:
常见病虫害防治
1.炭疽病危害茎叶,多在6~8月高温多雨时发生。染病后,初期叶面发生褐色下陷的小斑,呈不规则的陵首轮纹,上有小黑点,严重时造成枯茎落叶。防治方法:
①栽种时,用1:1:150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后下种;
②出苗后,喷1:1:150波尔多液。
③发病后,喷25%乳油咪鲜胺1000倍液。
2.褐斑病危害叶片,受害部产生不规则形褐色病斑,穿孔,多雨时危害严重。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50%微乳剂丙环唑2000倍液。
3.白锈病7~8月多雨季节发生。受害茎叶初期出现淡***的斑点,之后变成向外凸出的乳白色疙瘩,最后病斑表皮破裂,散放出白色粉末。为害严重时,可使茎叶枯萎。
防治方法:
①栽培地不能过湿,雨后注意排水;
②忌与十字花科蔬菜轮作;
③发病初期喷洒1:1:100波尔多液或50%微乳剂丙环唑2000倍液。4.线虫病危害地下块根,长出许多大小不等的小疙瘩(即虫瘿),使其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影响产量及品质。防治方法:
①结合整地,每亩施用3%克百.敌1000倍稀释液进行土壤消毒;
②避免使用被病虫害感染过的种薯;
③栽种前,种薯用1:1:150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进行消毒处理。
5.蓼叶蜂危害叶答裤片,幼虫灰黑色,是危害山药的一种专食性害虫。5~9月密集在叶背,蚕食叶片,将全株叶片大部吃光,严重影响产量。防治方法:幼龄期用3%克百.敌1000倍液喷雾防治。
6.蛴螬该虫在山药生长期咬食块根,使块根不能正常发育,影响产量及山药品质,如食用该山药,味变苦且煮不烂。防治方法:
①用3%克百.敌1000倍液浇灌;
②在整地时,用50%微乳剂丙环唑2000倍进行土壤消毒。
7.地老虎该虫主要咬食地下块根。
防治方法:用3%克百.敌1000倍液浇灌清汪简灭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