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玉米褐斑病与锈病的区别 玉米褐斑病与锈病的区别是什么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7782 次
玉米褐斑病与锈病的区别 玉米褐斑病与锈病的区别是什么

玉米褐斑病与锈病的区别

一、玉米褐斑病和锈病的病因

玉米褐斑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主要通过玉米叶片上的气孔进入植物体内,造成玉米叶片上出现***小斑点,逐渐扩大形成褐色斑点,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玉米叶片枯黄脱落。而锈病则是由锈菌感染引起的,主要通过气流传播,感染玉米叶片和茎部,造成玉米叶片和茎部出现红褐色的锈斑,严重时会导致玉米减产。

二、玉米褐斑病和锈病的症状

玉米褐斑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小斑点,逐渐扩大形成褐色斑点,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玉米叶片枯黄脱落。而锈病的症状则是玉米叶片和茎部出现红褐色的锈斑,严重时会导致玉米减产。

三、玉米褐斑病和锈病的防治措施

玉米褐斑病和锈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是通过农药喷洒和病害防治管理来进行。对于玉米褐斑病,我们可以使用多菌灵、氯硝柳胺等农药进行喷洒,同时在田间管理上,合理施肥、适时疏芽、及时除草等也是重要的防治措施。而对于锈病,则可以使用三唑酮、甲基硫菌灵等农药进行喷洒,同时在田间管理上,采用轮作、合理施肥等也是重要的防治措施。

四、玉米褐斑病和锈病的区别

玉米褐斑病和锈病虽然都是玉米上常见的病害,但是二者在病因、症状和防治措施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玉米褐斑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小斑点,逐渐扩大形成褐色斑点,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玉米叶片枯黄脱落;而锈病则是由锈菌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玉米叶片和茎部出现红褐色的锈斑,严重时会导致玉米减产。在防治措施上,玉米褐斑病和锈病也存在差异,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防治。

五、玉米褐斑病和锈病的相关问题

1、玉米褐斑病和锈病的最好防治时间是什么时候?

答:玉米褐斑病和锈病的最好防治时间是在玉米生长初期和中期,这个时候玉米对农药的吸收效果比较好,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病害的发生。

2、玉米褐斑病和锈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答:玉米褐斑病和锈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是通过农药喷洒和病害防治管理来进行。对于玉米褐斑病,我们可以使用多菌灵、氯硝柳胺等农药进行喷洒,同时在田间管理上,合理施肥、适时疏芽、及时除草等也是重要的防治措施。而对于锈病,则可以使用三唑酮、甲基硫菌灵等农药进行喷洒,同时在田间管理上,采用轮作、合理施肥等也是重要的防治措施。

3、玉米褐斑病和锈病的病害防治管理有哪些?

答:玉米褐斑病和锈病的病害防治管理主要是通过加强玉米田间管理来进行。可以采用轮作、合理施肥、适时疏芽、及时除草等措施,同时也需要注意田间卫生,及时清理玉米田间的落叶落花等杂物。

4、玉米褐斑病和锈病的发生原因是什么?

答:玉米褐斑病和锈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玉米生长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玉米叶片和茎部出现病斑。同时,也可能是由于玉米生长过程中缺乏养分,或者田间管理不当,导致玉米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5、玉米褐斑病和锈病的危害有哪些?

答:玉米褐斑病和锈病的危害主要表现为玉米减产,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玉米死亡。同时,也会影响玉米的品质和产量,导致农民的经济损失。

相关拓展:

问:问一下,玉米锈病和玉米褐斑病一样吗

不一样的

玉米褐斑病
近年发生严重,较快的病害之含搜一。主要发布在叶片,叶鞘,茎杆上,最初为黄褐色,红褐色小斑点,病斑成圆形或椭圆形,严重时,叶片布满病斑,叶片,叶鞘上出现较大褐色斑点。
药剂防治。①提早预防。在玉米4~5片叶期,每667平方米用25%的粉锈宁1000倍液或25%戊唑醇1500倍液叶面喷雾,可预防玉米褐斑病的发生;
②及时防治。玉米初发病时立即用25%的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茎叶或用防治真菌类药剂进行喷洒。
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药液中适当加些叶面肥,磨老虚如磷酸二氢钾、磷瞎燃酸二铵水溶液,即可控制病害的蔓延,且促进玉米健壮,提高玉米抗病能力。根据多雨的气候特点,喷杀菌药剂应2~3次,间隔7天左右,喷后6小时内如下雨应雨后补喷。
由于农药企业生产工艺,含量,隐性成份,所以请根据病情到当地经销商寻求理想的杀虫剂和更好的解决方案。

问:问一下,玉米锈病和玉米褐斑病一样吗?

玉米褐斑病是由玉蜀黍节壶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玉米上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危害果穗以下的叶片、叶鞘,可造成叶片局部或全叶干枯,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时达30%以上。[1]
在中国各玉米产区都有发生,通常在南方高温高湿地区危害较重;黄淮海夏玉米区因主栽品种感病,田间菌源增多,致使含漏前玉米褐斑病流行,已成为玉米生长中、后期的重要病害。[1]
玉米褐斑搜兆病的防治方法有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生产上应以种植抗耐病性强的品种为主,田间病害发生较重时,切忌秸秆还田或用病残体沤肥,对病残体要进行深埋处理。在玉米4-5片叶时,若种植的品种不抗病,属感病品种,且此时温度高,降雨量大,田间湿度大,光照时间短,适宜于病害发生,应及早预防
玉米锈病是由玉米柄锈菌引起、发生在玉米的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叶片上,也能够侵染叶鞘、茎秆和苞叶。[1]
玉米锈病在中国的主要发生区域为北方夏玉米种谈清植区;在华东、华南、西南等南方各省也有发生,但一般对生产影响有限。发病后,叶片被橘***的夏孢子堆和夏孢子所覆盖,导致叶片干枯死亡,轻者减产10-20%,重者达30%以上,严重地块甚至绝收。玉米柄锈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发病温度范围15-35℃;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95%以上;最适感病生育期为开花结穗到采收中后期。[1]
玉米锈病的防治包括农业防治(选择耐病品种、种植中或晚熟品种、茬口轮作、清洁田园、加强田间管理)和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