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由于其种植面积广、生长周期长,容易遭受各种病虫害的侵害,进而导致产量的降低。科学有效地防治玉米病虫害,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常见病虫害及危害
1.玉米螟
玉米螟是玉米上最常见的害虫之一,其幼虫在玉米茎、叶、穗等部位上进行钻孔取食,导致玉米受损、减产。玉米螟还是玉米斑点病的传播媒介。
2.玉米腐烂病
玉米腐烂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表现为玉米穗上出现褐色、软化、腐烂等症状,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3.玉米叶斑病
玉米叶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表现为玉米叶片上出现***或棕色的斑点,并逐渐扩大,最终导致叶片凋谢、减产。
防治方法
1.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或微生物防治病虫害,可以避免化学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提高玉米的安全性和质量。例如,利用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天敌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2.化学防治
在玉米生长期间,可以适量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要注意化学农药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常用的化学农药有敌敌畏、杀虫威等。
3.种植抗病虫害品种
通过选育抗病虫害品种,可以降低玉米遭受病虫害的风险。例如,选育出的抗玉米螟品种“蛟龙1号”。
用户关心的问题
答:通常可以从叶片、茎秆、根部等部位观察是否出现异常症状,如叶片变黄、凋谢、出现斑点等,茎秆出现钻孔等。
答:要根据玉米所受的病虫害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对应的化学农药。同时,还要注意化学农药的使用方法和安全距离等,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答:可以通过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合理使用、减少用量、避免滥用,遵守使用规范等方式来避免化学农药对环境造成污染。
百科知识
敌敌畏
敌敌畏是一种有机磷农药,对多种昆虫有较强的毒杀作用。敌敌畏对人体和环境都有一定的危害,因此使用时要注意安全距离和使用方法等。
参考来源
1.《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2.《玉米病虫害防治手册》
3.《现代农药学》
问答拓展:玉米常见病虫害有哪些
(1)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又称条斑病、枯叶病、叶斑病等。在整个生长期都可以感染,主要在中后期形成危害,特别是抽穗后逐渐加重。此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和苞叶,受害植株严重时会全株枯死。防治办法:发病初期,喷洒20%菌灭克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锰锌·霜脲800倍液加配广大特效王。
(2)玉米粗缩病。玉米粗缩病主要由灰飞虱传播。发病后的植株严重矮化,一般仅有健株高度的1/2或1/3。叶片深绿,宽短质硬,呈对生状;叶背侧脉上常出现蜡白色突起物,用手摸有明显的粗糙感。玉米5叶期易感染。
防治办法:①播种前后用18%广大阿啄净1500倍液对玉米田及周边杂草喷雾,杀灭灰飞虱;②苗期可用15%病毒必克600倍喷雾。
(3)青枯病。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灌浆末期,是一种暴发性的、毁灭性的病害,易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症状识别:玉米灌浆末期常表现为突然青枯萎蔫,整株叶片呈水烫状干枯退色;果穗***,苞叶枯死;茎基部初为水浸状,后逐渐变为淡褐色,手捏有空心感,常导致倒伏。
影响发病的因素:青枯病的病因尚有争论,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看法:其一,是镰刀菌引起的;其二,是腐霉菌引起的;其三,是腐霉菌和镰刀菌的复合侵染引起的。灌浆至乳熟期的大雨,对病害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土壤中的含水量高是青枯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防治方法: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措施,但品种间抗性差异极为显著,可选用抗病品种。生产上常用的抗病品种有:豫玉4号、辽单18、陕单9号等。在栽培措施上应促进全苗,注意排水。
(4)玉米丝黑穗病。本病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和雄花,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损失率,危害相当严重。
症状识别:本病是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统***害,症状表现主要在抽雄后。病果穗外观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顶部没有花丝抽出。有时一侧苞叶裂开,露出黑色粉末,病穗全部变成黑褐色的孢子堆,孢子不易飞散,其中混有玉米植株维管束的残余物。
影响发病的因素:病菌以落入土中,混入粪肥或被种子携带的一种能够抵抗不良环境的特种孢子——厚垣孢子越冬,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厚垣孢子萌发并通过芽鞘侵入寄主幼苗。入侵后,菌丝进入植株生长点,随植株生长,蔓延至果穗和雄花,形成孢子堆,成熟后又散出孢子,完成其1年1次的侵染循环,无再侵染产生。
土壤和粪肥的带菌量以及土壤的温、湿度条件是影响本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
防治方法:搭纯旅①选用抗病品种。品种间对本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抗病品种有中单2号、中单14、中单12、辽单18、丹玉13、陕单9号、豫玉2号、豫玉11等。②实行轮作、深耕。连作多年易使土壤中菌量增多,发病重。实行3年以知凳上轮作,基本上可消灭土壤中病源菌的危害。另外,深翻土壤,将病菌孢子压倒播种层以下,以减少菌源,减轻发病。③早期拔出病株。在病穗白膜未破裂之前拔除病株,并把病株拿出地外深埋或烧毁,以免病菌落入土中。
(5)亚洲玉米螟。玉米螟又称钻心虫,属鳞翅目。主要危害玉米心叶和穗、茎秆。
防治方法:①苗期每亩可用3%呋喃丹1~2千克加入1倍的细土或细沙,均匀撒入心叶中。②抽雄前用高效生物杀虫剂苏维士或18%广大阿啄净1500倍加广大特效王喷雾。
(6)黏虫。又称夜盗虫、五色虫等。属鳞翅目,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如在低龄段不加防治,进入6龄阶段的幼虫可在3~5天内将整株玉米苗、叶片食光,造成严重损失。该虫昼伏夜出,傍晚开始活动,黄昏时觅食。有假死性,怕光。
防治办法:田间百株玉米害虫数达30头左右时,应立即进行防治,每亩可用50%辛硫磷1500倍夜喷雾;大龄期可用0.1%苏维士或18%阿啄净1500倍液加配广大特效王喷雾。
(7)玉米蚜。又名腻虫。属同翅目,蚜科。以刺吸叶片汁液危害,分泌蜜露并产生霉状物,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同时玉米蚜还可传播玉米病毒病。
防治办法:玉米大喇叭裤判口期,用10%轰蚜1000倍液喷雾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或8%大功臣1500倍加广大特效王喷雾。
玉米吨田宝不是杀虫剂和杀菌剂,但是叶面喷施玉米吨田宝可以增强玉米对病虫害的抗性。叶面喷施玉米吨田宝可以抗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可以减轻玉米螟、蚜虫和黏虫的危害。
问答拓展:玉米病虫害有哪些及如何防治
玉米病虫害的种类玉米病虫害有玉米螟、黏虫、棉铃虫、蚜虫、玉米叶螨等。
1、玉米螟:玉米螟俗称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玉米的主要虫害。它可以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玉米螟一年一般发生2-4代,温度高、海拔低,发生代数较多。成虫夜间活动,飞翔能力强,有趋光性,寿命5-10天,喜欢在离地50厘米以上、生长较茂盛的玉米叶背面中脉两森伍侧产卵。幼虫孵出后,初时聚集在一起,后在植株幼嫩部爬行,开始危害。初孵幼虫,能吐丝***,借风力飘落到邻株,形成转株危害。
2、黏虫:黏虫俗称五彩虫、麦蚕,属鳞翅目夜蛾科。是粮食作物和牧草作物的主要害虫,危害玉米严重。黏虫是一种多食性、迁移性、暴发性的害虫。黏虫的发生与温度、湿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成虫产卵最适温度为19-25℃,30℃以上产卵受影响。另外湿度越大,越有利于成虫产卵,特别是在阴晴交错、多雨高湿的气候条件下,不但有利于成虫产卵,而且有利于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成活发育。
3、棉铃虫:答唤属鳞翅目、夜蛾科。别名钻心虫、青虫、棉铃实夜蛾等。
4、玉米蚜虫:可危害多种禾本科作物及杂草。苗期以成蚜、若蚜群集在心叶危害,抽穗后危害穗部,吸收汁液,妨碍生长,还能传播多种禾本科谷类病毒。其分泌物将花粉粘住,影响散粉。此外还能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病,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
5、玉米叶螨:俗称红蜘蛛,可危害多种作清春凯物,以成螨和若螨刺吸寄主叶背组织汁液,被害叶片由黄变白而枯死,影响玉米灌浆进程,致使千粒重下降,造成减产。
防治方法
1、用2.5%的天达高效氯氟氰菊酯2000-2500倍,或用20%天达虫酰肼悬浮剂1000-2000倍液,或用25%天达灭幼脲1500-2000倍液细致叶洒植株,可防治玉米螟、黏虫、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
2、用2%天达阿维菌素3000倍液细致喷洒植株,可防治玉米叶螨(红蜘蛛)。
3、用3%天达啶虫脒1500倍液,或2%天达阿维菌素3000倍液细致喷洒植株,可防治玉米蚜虫、灰飞虱。
4、玉米大喇叭口期,用30%辛硫磷颗粒剂每亩0.25千克加细沙2千克拌匀后,每株的大口中撒2-3克,可防治玉米螟。
小麦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小麦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叶锈病、白粉病、散黑穗病、腥黑穗病、叶部病害指小麦白粉病、叶锈病、
条锈病,赤霉病、病毒病等等。
防治小麦病害的药剂
消菌灵,又名灭菌王,主要成份是氯溴异氰脲酸。50%
消菌灵800-1000倍+600倍天达2116喷雾,对真菌、细菌、病毒引起的病害有极好的防效,尤其对细菌***害和病毒病防效更为显著。
2.5%
适乐时,20%
三唑酮,10%
世高,30%
天达恶霉灵,50%
多菌灵,50%
消菌灵与天达2116复配有显著的增效作用,是防治麦田病害的必备药剂。
问答拓展:玉米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常见的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锈病、茎腐病、丝黑穗病、粗缩病等。1、大斑病:亩用70%甲基托陵指脊布津可湿性粉剂50-100克兑水50公斤做喷雾处理,连喷2-3次即可。2、小斑病: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逗悔粉剂800倍液,连喷2-3次即可。3、锈病:喷施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连喷2-3次即可。
一、大斑病
1、症状
2、防治方法
(1)发病初期,亩用50-100克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兑水50公斤进行喷雾,每隔10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2)心叶末期至抽雄期,亩用50克50%好速净可湿性粉剂兑水喷雾,每隔10天喷1次,连喷3次。
二、小斑病
1、症状
植株的叶片、茎部、果穗为此病害的主要危害部位,发病后,病部会出现褐色的水渍状小病斑,之后病斑会扩大至0.5厘米左右,形状呈椭圆形,边缘具有紫红色晕圈,导致叶绿组织受损,穗粒腐烂掉落。
2、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三、锈病
1、症状
(1)植株的叶片、果穗、苞叶为此病害的主要危害部位,发病后,叶片的正反面会出现浅***斑点,之后斑点会逐渐扩散成长圆形的脓疤(颜色多为褐色),脓疤破裂后会飘散出铁锈色的粉状物。
(2)发病后期,病斑上出现黑色的圆形突起物,破裂后会飘散出黑色粉末,导致叶片提前枯死。
2、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喷施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每隔10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四、茎腐病
1、症状
植株的根茎部是此病害的主要危害部位,发病后,植株的茎基部皮层变为淡黑色(环绕茎基部1圈),叶片会变黄枯萎,如果病情较严重,则茎基部和根部会腐烂,导致全株死亡。
2、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喷施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五、丝黑穗病
1、症状
(1)发病植株的果穗、顶端较小,基部较大,不吐花丝。
(2)除了苞叶之外,整个果穗变成黑粉包,苞叶不易破裂,黑粉不外露。发病后期,苞叶破裂后会散出黑粉。
2、防治方法
(1)将2%立克秀按照种子用量的0.2%进行拌种,或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照种子用量的0.4%进行拌种。
(2)植株抽雄前,喷施20.75%万兴乳油15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6000倍液。
六、尺渗粗缩病
1、症状
(1)心叶基部的中脉两侧出现透明状的虚线斑点,之后慢慢扩散至全叶,叶背的中脉上出现蜡白色突起,长短不一。
(2)病株的节间明显缩短,严重矮化,叶片密集丛生,呈对生状。
2、防治方法
(1)播种时,用20%“病毒A”与75%甲拌磷乳油按照种子用量的0.2-0.3%混合并拌种。
(2)3-4叶期,用20%“病毒A”600倍液+10%吡虫啉10-15克进行混合喷雾。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