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灰霉病怎样防治 平菇灰霉病怎样防治好
平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但是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灰霉病的侵袭,影响产量和品质。平菇灰霉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平菇灰霉病的症状
平菇灰霉病是由灰霉菌引起的,它会在平菇的菇柄和菇盖上形成灰色的霉斑,逐渐扩散并腐烂。病菌还会穿透平菇的菇柄和菇盖,导致内部腐烂。患病的平菇失去了食用价值,还会成为其他病菌的传染源。
平菇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为了防治平菇灰霉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加强通风换气:平菇生长的环境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同时要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 控制湿度:平菇生长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湿度,但是过高的湿度会增加平菇患病的风险。要注意控制湿度,避免过度浇水。
- 消毒处理:在种植平菇的过程中,要注意消毒处理,避免病菌的传播。种植材料、种植环境和工具等都要进行消毒处理。
- 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一种无公害、低毒、高效的防治灰霉病的方法。可以使用一些具有抗病菌作用的生物制剂,如枯草芽孢杆菌、链格孢等。
相关问题
答案:平菇灰霉病会导致产量减少、品质下降,甚至影响平菇的食用安全。同时,患病的平菇还会成为其他病菌的传染源。
答案:平菇灰霉病是由灰霉菌引起的,其发生与种植环境的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有关。种植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卫生,也容易造成病菌的传播。
答案:平菇灰霉病的症状是在平菇的菇柄和菇盖上形成灰色的霉斑,逐渐扩散并腐烂。病菌还会穿透平菇的菇柄和菇盖,导致内部腐烂。如果发现平菇出现这些现象,就有可能患有灰霉病。
答案:目前市面上有一些化学农药可以防治平菇灰霉病,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但是这些化学农药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建议尽量使用生物农药。
答案:平菇灰霉病的防治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保持种植环境的适宜温度和湿度;
2.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3.控制湿度,避免过度浇水;
4.种植材料、种植环境和工具等要进行消毒处理;
5.尽量使用生物农药。
答案:是的,平菇灰霉病的发生与种植环境的温度有关。一般来说,温度在20℃左右时,平菇灰霉病的发生风险较高。
答案:是的,平菇灰霉病会导致平菇的产量减少,品质下降,甚至无法食用。
答案:平菇灰霉病的防治措施包括加强通风换气、控制湿度、消毒处理、使用生物农药等。
问答拓展:平菇红霉菌怎么产生的该怎么防止?百里加急!!加急!!
你说的平菇红霉菌应该就是红色链孢霉菌,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平菇蘑菇房附近有朽木或空气中有大量链孢霉孢子,当蘑菇棚湿度较大温度较高时在平菇菌棒上着生;解决的方法分三步走:第一步降低蘑菇棚内的湿度,温度,不给其生长的条件;第二步将感染的菌棒用塑料袋包好,以免成熟孢子继续散发控制不断,并对感染的菌棒进行掩埋或灭菌处理;第三步对菇棚每天做好消毒处理,使用生石灰喷洒地面,每天检查是否有新的滋生,一旦彻底发现没有了保持好环境杜绝此杂菌产生问答拓展:平菇发菌时长毛霉什么原因?
平菇上的杂菌绿霉、木霉、毛霉、青霉、曲霉等,生产中感染最多的是绿霉。杂菌感染后,与平菇菌丝争夺养分,轻则造成减产,重则造成绝收。在实际生产中,必须从原料准备到菇棚处理的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消毒灭菌,减少杂菌感染的机会。1、发生原因
培养料或菌种本身带菌;发菌场地卫生差或老菇房没有彻底消毒;菇棚高温高湿不通风。
2、解决办法
选用新鲜、无霉变、经暴晒的培养料,发酵要彻底;避开高温期播种,加强通风,防止潮湿闷热;选用优质、抗霉,吃料快的菌种;霉菌污染发现早,面积小时,可用pH值10以上的石灰水注入被污染的培养料,同时搬离发菌场,单独发菌管理。对污染严重的则清除出场,挖坑深埋处理。
(1)选用新鲜无霉变的原料,拌料前曝晒2—3天。
(2)选用抗病、高产、无杂菌污染的菌种,加大菌种用量,将菌种用量加大到30%。
(3)拌料时使石灰用量加大到5%,加入0.1—0.2%多菌灵,或0.5%--1%盐。
(4)采用熟料或高温发酵料栽培。
发酵时间的长短及翻堆次数,要根据气温灵活掌握,高温季节每2天翻堆1次,发酵6—7天,低温季节每3天翻堆1次,发酵8—10天,如用隔年的陈料,应缩短堆制发酵时间,比如用隔年陈棉皮为原料(配方88%棉皮+10%麸子+1%石膏+1%蔗糖)堆积发酵3天最好,料温高,则各类高温微生物的活动增强,用这种发酵料栽培平菇出菇早,产量高,如发酵时间超过5—7天,料温降低,放线菌随温度降低数量依次递减,而某些霉菌活动增强,用这种发酵过头的培养料,平菇菌丝生长缓慢,产量下降。
翻堆时要注意堆表皮125px的料,堆中心料与中间料位置互换,使所有培养料都在堆制中达到60—70度高温,达到彻底杀菌的目的。发酵时间,翻堆次数要灵活掌握,以最终发酵好的培养料手握柔软有弹性,有发酵香味,没有刺鼻臭味,能看见少量白色放线菌丝为好。
(5)控制培养料含水量在60—70%为宜,避免过湿发菌。
发酵好的料,及时装袋,装袋时检查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70%为好。过干加石灰水,过湿,可加入适量生石灰进行调整。装好袋发菌时,掌握空气相对湿度60%—70%,要在通风良好,空气偏干的环境发菌。当地可以露天发菌,也可在闲置屋里或棚内发菌,但是一定要注意通风,尤其是在棚内发菌可先不盖棚膜,以避免空气相对湿度过大。
(6)袋两端打孔增氧,通风透气。
(7)发菌期袋温应控制在20—25度,最高不能超过28度,发菌一般需20—30天,在此期间,随时注意观查料温,通过倒堆,控制袋温在20—25度,避免出现30度以上的高温引起烧菌或烧料。
(8)保持环境卫生。菇棚使用前必须清除残留的培养料,垃圾等污染源,并用10%的石灰水涂刷墙、棚顶及地面,或用2—3%的甲醛液喷雾,或每立方米空间用5克硫磺薰蒸,同时,喷0.4%DDV或0.2%的乐果杀灭害虫。进料前,棚内地面和墙上都要撒上生石灰面。
问答拓展:平菇菌包长绿霉了怎么办?
先用3%来苏水溶液室内喷熏,再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霉菌处。在霉菌处撒上高锰酸钾颗粒后,***于霉菌外围。取生石灰9份,多菌灵1份与适量水混合洗刷霉菌处。用5%的石灰水浸泡霉菌,等霉菌消失后排除石灰水,补上新料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