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霜霉病 白菜霜霉病用什么药物疗效最好
这篇汇总会给广大农资人剖析“白菜霜霉病”的内容进行具体剖析,希望对各位有少许帮助,开始你的阅读吧!
白菜霜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对白菜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本文将从病害的症状、防治措施以及病害的成因等方面进行探讨。
病害症状白菜霜霉病是一种真菌**害,主要侵染白菜的叶片和茎部。初期病叶上会出现**灰白色的霉斑,随着病情的加重,霉斑逐渐扩大,叶片会出现垂死状,茎部也会出现糜烂。严重时,病叶会变形、枯萎、脱落,导致白菜无**常生长和发育。
病害成因白菜霜霉病的主要成因是气温湿度适宜,土壤通风不良和病菌侵染等因素。气温高、湿度大时,病菌易在叶片和茎部上形成霉层。另外,土壤缺氧也会使白菜的免疫力下降,易受到霜霉病侵染。
防治措施预防白菜霜霉病的最好方法是加强管理,提高白菜的免疫力。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
- 保持土壤通风,避免土壤缺氧;
- 及时清除病叶,减少病菌在田间的存活;
- 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常用的药剂有25%氧化乐果可湿性粉剂、50%菌螨净乳油等。
白菜,学名甘蓝,属十字花科蔬菜,原产于地中海沿岸一带。白菜中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K等多种营养成分,是人们日常膳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白菜的品种繁多,常见的有大白菜、小白菜、油白菜等。
参考文献:
《农业植物病害诊断技术规程》
《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相关问答拓展:
1、大白菜亮春的栽培特点?
一、选择适宜品种
为防止春白菜发生先期抽薹,选用冬性强的抗抽薹品种是栽培成功的关键。按抽薹早晚和供应期又分为早**和晚**。早**的代表品种有白梗的南京亮白叶,无锡三月白及青梗的杭州晚油冬、上海三月慢等。晚**的代表品种有白梗的南京四月白,杭州蚕白菜等及青梗的上海四月慢、五月慢等。
二、施足底肥精细整地
春季栽培大白菜的地块,冬前最好深耕晒垡,翌春土壤解冻后施腐熟优质圈肥每亩5000公斤,耕翻后耕平做畦,畦宽1-1.2米,畦长20米左右为宜。
三、适时播种
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直播。早春土壤墒情若不好,可于播种前7-10天浇水造墒。播种时,每畦种2-3行,即行距40-50cm,穴距35-40cm,每穴每5―6粒种子,每亩用种75-100克,播后覆土盖膜,提高地温,以利苗齐苗全
四、及时间苗,合理密植
春白菜一般播种4-6天出苗,出苗后及时破膜引苗,使子叶露出地膜,并用土块将地膜小洞口压实以防烧苗。幼苗破心后,3-4片真叶各间苗1次,5-6片真叶时定植。
五、肥水管理
春白菜应一促到底,加强肥水管理,及时中耕,促进根系发育。要求每5天浇1次水。莲座期每亩追**素20公斤,硫酸钾20公斤或每亩追复合肥25公斤。
六、及时防病虫,大白菜主要病害为霜霉病,苗期注意喷施杀毒矾、多菌灵。同时中后期注意喷1000倍乐果、1000-1500倍辛硫磷防治蚜虫、菜青虫等。
七、适期收获
5月中下旬春大白菜结球达7-8成,即应适期收获。因为此期温度已高,收获过晚易发生抽薹,同时过于紧实的叶球遇高温或遇雨易腐烂。
2、大白菜种植技巧?
(1)首先浇好底墒水
白菜出苗时,需要一定的土壤湿度来保证出苗率,这就要求种植户在播种前根据土壤墒情浇一次底水,同时会降低土壤温度,利于种子发芽,提高出苗率。
(2)苗期浇水
白菜幼苗期由于植株比较小,根系不发达,叶片蒸腾量却很大,再加上地面温度高,水分蒸发迅速,土壤很易发生干旱,因此农户必须在干旱时做到勤浇小水,保持土壤湿润,这样既能满足幼苗对水分的需要,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温。
关于白菜苗期浇水有这样一个说法:“三水齐苗、五水定棵”,意思是说在一般白菜播种24小时后浇第一次水,幼苗刚有少量出土时浇第二次水,苗出齐后浇第三次水;白菜幼苗可以进行间苗后浇第四次水;在白菜真叶有10片左右时,再浇一次定苗水。
(3)莲座期浇水
白菜进入莲座期,由于白菜生长速度加快,根系增多并进行深扎,对水分的需要量比幼苗期要大很多,必须保证水分充足。但是水分不能过多,以免莲座叶徒长而使结球期延迟。生长速度快的地块,一般需进行蹲苗,蹲苗前一般会施用发棵肥,在蹲苗后就需连续浇水,浇水不易过大,保持土壤见干见湿即可。这个时期是白菜霜霉病高发期,种植户要注意防治。
(4)结球期浇水
结球期是白菜生长最快时期,也是需水量最大时期,一般要经常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这个阶段若缺水,不理白菜包心,而且还容易出现干烧心现象,但是也不易进行大水漫灌,否则在出现积水后,白菜容易出现软腐病。这个时期浇水,一般建议采用沟灌,浇水量不以淹没地表为准,避免存在积水
3、新移栽的白菜苗根发霉?
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
1.黑根病:黑根病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真菌**害,细菌常年潜伏在土壤或病残体内,不休眠。病菌可借空气与风和接触式传播其产生的孢子,在田间主要靠接触传染,在有水膜的条件下,与病部接触的健叶即染病。
2.霜霉病:霜霉病是由寄生霜霉和芸苔霜霉菌侵染引起的真菌性**,病菌常年以菌丝在种子或秋冬季生菜上为害越冬,也可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甘蓝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主要通过空气、灌溉、农事及昆虫传播。
3.黑腐病:黑腐病是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的细菌**害。病菌可在种子内或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从幼苗子叶或真叶的边缘水孔侵入,引致发病。此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球或球茎。
4.软腐病:软腐病是由欧氏杆菌属病菌引发的细菌**害,病菌主要在土壤中滋生,通过昆虫,雨水、灌溉水、带菌肥料和昆虫传播,从白菜伤口和尖端入侵。由于软腐病菌寄主广,经潜伏繁殖后,引起生育期或贮藏期发病。
4、白菜霜霉病用什么药治?
可以用霜脲·锰锌,霜霉威,乙磷铝·锰锌,甲霜·锰锌,烯酰吗啉,霜霉·疫净,银法利(氟菌胺.双霉威),普力克(霜霉威盐酸盐)等加叶面肥喷雾,间隔7天连续喷施一次。
5、霜霉病是什么原因引起?
病菌越冬:霜霉病的发病主要是病菌侵害,病菌在病株上越冬。
温差较大:霜霉病流行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0-24℃,潜伏期约4-6天,在昼夜温差较大的环境中易发。
湿度较高:当气温上升到16℃以上,空气潮湿或田间湿度高,相对湿度在80%以上,霜霉病流行。
光照不足:植株种植过密,株行间通风透光差,易诱发霜霉病。
拓展好文:白菜霜霉病
标签:作物病害
描述:白菜霜霉病,是在白菜种植期间常见的真菌病害。子叶期发病时,叶背出现白色霉层,在高温条件下,病部常出现近圆形枯斑,严重时茎及叶柄上也产生白霉,苗、叶枯死。
简介白菜霜霉病病株
白菜霜霉病,是在白菜种植期间常见的真菌病害。子叶期发病时,叶背出现白色霉层,在高温条件下,病部常出现近圆形枯斑,严重时茎及叶柄上也产生白霉,苗、叶枯死。成株期,叶正面出现淡绿至淡**的小斑点,扩大后呈黄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上生出白色霉层;白菜进入包心期,条件适宜时,叶片上病斑增多并联片,叶片枯黄,病叶由外叶向内叶发展,严重时植株不能包心。种株受害时,叶、花梗、花器、种荚上都可长出白霉,花梗、花器肥大畸形,花瓣绿色,种荚淡**,瘦瘪。
病菌形态特征
菌丝体无色,无隔,在丝胞间生长,靠吸器伸入细胞内吸水分和营养,吸器为囊状、球状或分叉状。无性繁殖时,从菌丝上生出孢囊梗,由气孔伸出,无色,无隔,单生或2~4根束生,长260~300μm,主枝基部稍膨大,重复的两叉分枝,顶端2~5次分枝,主轴和分枝呈锐角,顶端的小梗尖锐,弯曲,每端长一个孢子囊。孢子囊无色,单胞,长圆形至卵圆形,24~27×15~20μm,萌发时多从侧面产生芽管,不形成游动孢子。卵孢子单胞,球形,黄褐色,直径30~40μm表面光滑,胞壁厚,表面皱缩或光滑,抗逆性强,条件适宜时可直接萌生芽管侵染寄主。
病菌生理生化特征
病菌产生孢子囊的最适温度为8~12℃,孢子囊萌发的适宜温度为7~13℃,最高25℃,最低3℃。在水滴中和适温下,孢子囊经3~4h即可萌发,侵入的最适温度为16℃。菌丝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0~24℃,产生卵孢子的适宜温度为10~15℃,相对湿度70%~75%。
发病条件
霜霉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品种抗性、栽培措施等均有关,其中的气候条件影响最大。.
气候条件
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平均气温为16℃左右,病斑在16~20℃扩展最快,高湿是孢子囊形成、萌发和侵染的重要条件,多雨时病害常严重发生,田间高湿,即使无雨,病情也加重。北方大白菜莲座期以后至包心期,若气温偏高,或阴天多雨,日照不足,多雾,重露,病害易流行。[1]
栽培条件
早播,过密、通风不良,连茬,包心期缺肥,生长势弱的地块,病重。播种过早的秋季大白菜往往病害发生严重。
品种抗病性
青帮型的品种发病较白帮型轻。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品种间发病差异显著。抗病毒病的大白菜品种一般也抗霜霉病,可因地制宜选用。
2.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0.3%种子重量的阿普隆(瑞毒霉)35%拌种剂拌种。
3.合理轮作。与非十字花科作物隔年轮作,有条件的地方可与水田作物轮作。
4.适期播种。应根据茬口、品种及气候确定适宜的播期。早播病重,晚播病虽轻,但包心不足,但若遇到高温干旱年,大白菜应适当晚播,杂交种的抗病性较农家种强,播期可安排在前。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