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菌清loquat 百菌清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百菌清loquat是一种天然的草药制剂,主要成分是罗汉果和多种中药材。它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抗炎消痰等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咳嗽、喉咙痛等症状。
主要成分
罗汉果是百菌清loquat的主要成分之一。罗汉果味甘、性平,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生津止渴等功效。百菌清loquat还含有黄芩、连翘、板蓝根等多种中药材,它们的共同作用可以增强抗炎消痰的效果。
适用症状
百菌清loquat适用于呼吸道感染、咳嗽、喉咙痛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百菌清loquat可以通过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抗炎消痰的作用,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使用方法
百菌清loquat一般以口服液的形式出现,使用方法如下:
- ***每次口服10-20毫升,每日3次;
- 儿童每次口服5-10毫升,每日3次;
- 口服前摇匀,温水送服。
注意事项:
- ***、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使用前请咨询医生;
-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 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 儿童必须在***监护下使用。
副作用
百菌清loquat属于天然草药制剂,一般不会产生明显的副作用。但个别人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红肿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总结
相关拓展:
问:美国氨基酸葡萄糖胶囊什么品牌好?价格多少?用于治疗股骨头坏死的。
简介【简介】枇杷
命名者:(thunb.)lindl.英文名称:loquat中文读音:pípá《本草纲目》:“止渴下气,利肺气,止吐逆并渴痰。”
基本概述
枇杷(学名:eriobotryajaponica;英文名:loquat),中文古名芦橘,又名金丸、芦枝,是蔷薇科中的苹果亚科的一个属,为常绿小乔木。枇杷
树冠呈圆状,树干颇短,一般树高3至4米。叶厚,深绿色,背面有绒毛,边缘成锯齿状。枇杷原产中国东南部,因果子形状似琵琶乐器而名。枇杷与大部分果树不同,在秋天或初冬开花,果子念源在春天至初夏成孰,比其他水果都早,因此被称是“果木中独备四时之气者”。枇杷的花为白色或淡***,有五块花瓣,直径约2厘米,以五至十朵成一朿。成熟的枇杷果子亦成朿挂在树上,每个果子长3至5厘米,成圆形、椭圆、或长状“琵琶形”。枇杷表面光滑,外皮一般为淡***,亦有颜色较深,接近橙红色的。果肉软而多汁,有白色及橙色两种;称“白沙”及“红沙”。当中白沙甜,红沙较酸或颇酸。每个枇杷果子内有五个子房,当中三至五颗发育成棕色的种子。成熟的枇杷味道不错,营养颇丰,有各种果糖、葡萄糖、钾、磷、铁、钙以及维生素a、b、c等。当中胡萝卜素含量在各水果中为第三位。中医认为枇杷果实有润肺、止咳、止渴的功效。吃枇杷时要剥皮。除了鲜神高睁吃外,亦有以批杷肉制成糖水罐头,或以批杷酿酒。枇杷
枇杷叶亦是中药的一种,以大块枇杷叶晒干入药,有清肺胃热,降气化痰的功用,常有与其他药材制成“川贝枇杷膏”。但枇杷与其他相关的植物一样,种子及新叶轻微带有毒性,生吃会释放出微量氰化物,但因其味苦,一般不会吃足以致害的分量。枇杷在年平均温度15摄氏度以上的地方能正常结果,平均气温12度以上的地区能生长,而且抗寒能力甚强,成年树可抵抗-18度的低温,花能抵抗-4度的低温,而且花期长,较少全受冻害。加上枇杷对土壤、阳光的要求亦不高,因此在中国淮河以南的各地方都有裁种。除了中国以外,***、美国(夏威夷及加利福尼亚)、印度、巴西、以色列、土耳其、西班牙等地都有裁种枇杷。其中***种植枇杷历史已超过一千年。枇杷树形颇美,而且生长迅速,叶绿茂盛,在不少地方被裁种为园艺观赏植物。枇杷的英文名loquat来自芦橘的粤语音译。苏轼的诗中亦曾提及这种水果:“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形态特征
蔷薇科枇杷属常绿小乔木。小枝密生锈色绒毛。叶革质,倒披针形、倒卵形至矩圆形,先端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渐狭成叶柄,边缘上部有疏锯齿,表面多皱、绿色,背枇杷
面及叶柄密生灰棕色绒毛。圆锥花序顶生,花梗、萼筒皆密生锈色绒毛,花白色,芳香。花期11月至翌年2月。果球形或矩圆形,***或桔***。果熟期5月~6月。
分布
亚热带树种,原产我国西部四川、陕西、湖南、湖北、浙江等省,长江以南各省多作果树栽培,江苏洞庭及福建省云霄都是枇杷的有名产地。福建省云霄县还被誉为中国枇杷之乡,在每年的3月28日都会举办大型的枇杷节晚会。枇杷,是我国南方特有的珍稀水果,更多信息搜索枇杷树基地,秋日养蕾,冬季开花,春来结子,夏游岁初成熟,承四时之雨露,为“果中独备四时之气者”;其果肉柔软多汁,酸甜适度,味道鲜美,被誉为“果中之皇”。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营养系分析,枇杷果实可食部份每100克、含蛋白质0.4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7克、粗纤维0.8克、灰分0.5克、钙22毫克、磷32毫克、铁0.3毫克、丙种维生素3毫克、类胡萝卜素1.33毫克,其中钙、磷及胡萝卜素显著高于其他常见水果,并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枇杷不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有很高的保健价值。《本草纲目》记载“枇杷能润五脏,滋心肺”,中医传统认为,枇杷果有祛痰止咳、生津润肺、清热健胃之功效。而现代医学更证明,枇杷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苦杏仁甙和白芦梨醇等防癌、抗癌物质。进入初夏,又是枇杷成熟的季节。枇杷不仅味道好,其营养也相当丰富,据分析,其主要成分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纤维素、果胶、胡萝卜素、鞣质、苹果酸、柠檬酸、钾、磷、铁、钙以及维生素a、b、c等。其中,特别是胡萝卜素的含量丰富,在水果中高居第3位。而且,其含糖的种类电相当丰富,主要由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组成,另外,枇杷中丰富的维生素b,对保护视力、保持皮肤健康润泽,促进儿童的身体发育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枇杷性凉,味甘酸,有润肺止咳、止渴、和胃的功效。常用于咽干烦渴、咳嗽吐血、呃逆等症。枇杷不仅果肉可入药,其核、叶、根也有药用价值。鲜枇杷洗净,生吃,就能治疗口干烦渴等不适。另外,将鲜枇杷50克,洗净去皮,加冰糖5克,熬半小时后服用,对于扁桃体发炎引起的咽喉红肿疼痛特别有效。枇杷减肥枇杷富含粗纤维及矿物元素。每百克枇杷肉中含0.4克蛋白质、6.6克碳水化合物,并且含有维生素b1和维生素c,是很有效的减肥果品。中医理论认为,减肥应以健脾,利水,化痰为本,而枇杷具备了这些功效,故为很好的减肥果品。以下介绍两种枇杷的吃法:枇杷膏原料:枇杷肉500克,冰糖600克。制法:将冰糖入沸水中煮熬至化,加入枇杷肉继续煮至浓稠的膏状即成。枇杷粥原料:枇杷肉25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制法:以水煮冰糖,随后入淘干净的粳米,煮至粥熟放入已加工好的枇杷肉,加煮10分钟即成。枇杷的学名为「eriobotryajaponica」,是双子叶植物,属蔷薇科的长绿树,高度可以达到10米之多。叶子呈椭圆形、互生,呈锯齿状的刻痕。表面有光泽,里面有密生的毛。能放出芳香的白色花在11月份开始开花。果实呈卵形、椭圆形、圆形等各种各样的形状。在5-7月左右香味较浓的橙***的果实成熟季节,洞庭山层层苍翠的群山之中,黄澄澄的枇杷,挂满枝头,有人喻为“黄金丸”,有人称之为“小金锤”。明代沈周诗云:“谁铸黄金三百丸,弹胎微湿露渍渍。从今抵鹊何消玉,更有锡浆沁齿寒。”。芳香的果实很贵重,种子、叶子、树干也有枇杷
很多用处。(摘自苏州三山岛汇丰旅社)枇杷
品种分类
一、根据地区分类枇杷属蔷薇科枇杷属。该属共20余种,原中国的有14个种,多数原产长江中上游及西南山地,主要有:1.普通枇杷普通枇杷为常绿小乔木,高6~10米,树干灰褐色,粗糙,新梢密被茸毛,叶倒卵形或长椭圆形,近无柄,革质,叶背生锈色绒毛,叶缘锯齿状缺刻。圆锥状花序,小花白色,花萼、瓣各5枚,雄蕊多数,花柱5裂,子房下拉,5室,胚珠各2枚。果大,橙红色或橙***。种子2~6粒。各栽培品种均属木种。特点是冬花夏果。原生种分布于湖北、四川等地。2.台湾枇杷台湾枇杷又称赤叶枇杷,原产台湾恒春。叶薄,果小,圆形,10月成熟,味甜可食,有治热病功效,耐寒力弱。可作砧木。其特点是夏花秋果。台湾、广东分布。3.南亚枇杷南亚枇杷又称云南枇杷,光叶枇杷,云南及印度北部有原生种。常绿大乔木。叶两面平滑无毛,有光泽,叶柄长2~3厘米。花有山楂香气。果小,椭圆形。种子1~2粒。特点是冬花夏果。4.大花枇杷大花枇杷在四川西部有原生种。叶缘反卷,初具茸毛,后脱落,叶柄长2.5~4.0厘米。花大,直径2.0~2.5厘米,雌蕊3枚。果较大,近圆形,橙红色,光滑。种子1~2粒。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北、湖南、江西、福建。特点是春花秋果。5.栎叶枇杷栎叶枇杷产云南蒙自等及四川西部。小乔木。叶背密生倒伏状灰色茸毛。子房半上位。果小,卵形,肉薄可食。独核(1粒种子)。特点是秋花夏果。6.怒江枇杷怒江枇杷产云南怒江沿岸。小乔木。叶面光亮,叶背***长柔毛。果球形。独核(1粒种子)。6~8月成熟。特点是春花秋果。二、其他分类枇杷与樱桃、杨梅并称初夏三姐妹,品种有二百多种。枇杷论成熟期,可分早、中、晚三类,早熟品种五月即能面市,中熟品种于六月大批登场,晚熟品种可延至七月上旬。依果形分,有圆果种和长果种之别,一般圆果种含核较多,长果种核少或独核者居多。按果实色泽分,又分为红肉种和白肉种,红肉种枇杷因果皮金黄而被称为“金丸”,如宋代陆游所写的“难学权门堆火齐,且从公子拾金丸。”白肉种枇杷肉质玉色,古人称之为“蜡丸”,正如宋代郭正祥所写“颗颗枇杷味尚酸,北人曾作蕊枝看。未知何物真堪比,正恐飞书寄蜡丸”。前者寿命长、树势强、产量高,但品质不如后者,著名品种有圆种、鸡蛋红等;白沙枇杷生长、产量等都不如红沙枇杷,但品质优良,著名品种有圆种、育种、鸡蛋白等。就品种而言,红肉种皮厚易剥,味甜质粗,宜于制罐头。而白肉种皮薄肉厚,质细味甜,适于鲜食。枇杷名品有:浙江余杭的“软条白砂”,肉白味甜;福建莆田的“解放钟”,果肉厚嫩,汁多味美;江苏吴县的“照种白沙”,汁多质细,风味鲜甜。
著名品种
1、解放钟:著名品种,1949年选出。果特大,平均61.04克,但由于早果性差,栽后四年挂果,易裂果,易受日灼,特别是风味偏淡、偏酸,品质明显不及大五星,在成都龙泉驿区80年代中期即被淘汰,原产地福建已基本停止发展,在枇杷新区可适量发展,但不宜盲目扩大生产规模。2、洛阳青:国内著名品种。平均果重32.克,丰产性能好,但果实酸度大,果型偏小,外观欠佳,商品性能差,可作为加工品种适量发展,但以鲜食为主的地区不宜盲目上马。3、大红袍:果型偏小,不再发展。4、洞庭枇杷:平均果重30.2克,味清淡,酸多甜少,品质较差,不宜再扩大种植规模。5、早钟6号:早熟品种,平均果重25克至30克,但果个小风味淡,售价一般,原产地福建已停止发展,新区可少量发展。6、白玉:品质较佳,但果个偏小,平均果重25-30克,过熟后风味变淡,可适量发展。7、长红3号:果重34.05克,果实风味偏淡,树易早衰,不宜规模发展。早五星早熟枇杷之王——早五星成都龙泉驿区科技人员从实生树中选出,平均果重66克,极早熟,在成都地区一般在4月10日左右成熟,比大五星早熟20天左右,与早钟6号成熟期相当,但平均果重明显比早钟6号大一至两个等级,其它性状与大五星基本相同。该品种苗木数量极少,十分珍贵。晚熟枇杷之王——晚五星(红灯笼)该品种是成都龙泉驿区科技人员1987年从该区美满村实生树中选出,原编号87-1-8。2024年通过专家鉴定,定名为红灯笼,但在龙泉驿区当地,果农大都称该品种叫晚五星或迟五星。该品种树势中庸,树姿直立。叶片中大,浓绿,新叶表面密被白色绒毛(本品种重要特征之一)。成花极易,极丰产,采果后当年抽生的夏梢成花率在80%以上,每穗着果5-10粒。一般栽后第2年试花挂果,第3年正式投产,5年生树平均株产25公斤,11年生树株产75公斤,按平均亩栽111株计算,5年生果园平均亩产2750公斤。比同龄早钟六号果园产量高161%,比同龄解放钟果园产量高136.2%。果实卵圆形或近圆形,极大,平均果重65.3克。果皮橙红色,果面无锈斑或极少,果粉中厚,鲜艳美观。果肉橙红色,肉极厚,平均肉厚1.21厘米,肉质细嫩,汁液特多,风味浓甜。据四川省农科院中心实验室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5%,可食率76%。该品种抗旱能力极强,成都龙泉驿区大多年份春旱严重,而定植于龙泉山石骨子瘠薄山地上的晚五星果园,每年都能获得较好收成。该品种未发现任何裂果和采前落果现象发生,在不套袋的情况下也不产生日灼果,而解放钟如不套袋,则日灼十分严重。该品种极晚熟,正常年景一般在6月上旬开始成熟,最晚的一批果可在6月下旬是采收,比大五星成熟期晚20天,比著名的晚熟枇杷品种解放钟晚10天以上,有利填补市场空缺,市场售价比大五星高出50-100%。晚五星枇杷是成熟期最晚的枇杷品种之一,目前正处于发展初期,即使在该品种的原产地成都龙泉驿区,目前的载培面积也不足100亩,投产面积不足50亩。最新选育良种——黄五星最新选育而成,甜度比大五星略高,果实萼洼处五星较小,其它性状与大五星基本相同。枇杷之王——大五星枇杷大五星枇杷系成都龙泉驿区通过实生选种育成的最新品种,大五星是建国以来在枇杷育种上取得的重大成果。该品种具有如下特点:①果特大,商品性能好。经疏果后,平均果重81克,最大194克,是目前国内果实最大的枇杷品种,果重大五星枇杷果面极其美观。明显超过解放钟、洛阳青等著名品种(经2024年5月9日最新测试,经严格疏果,平均果重80.91克,最大果重206克;没有疏果的果园,平均果重66克,最大果重173克)。②树势中庸,早果性能好,极丰产。一般栽后第二年试花挂果,比解放钟的投产时间提早两年。每亩栽222株或111株,如果不疏花疏果,亩产可达5000公斤,但为了确保该品种的商品性能,每年需大量疏花疏果,一般要疏掉2/3以上的花果,亩产保持2000公斤即可。稳产性能亦好,在正常管理水平下,几乎无大小年或大小年不明显。③风味浓甜,糖度高,品质极上等,克服了解放钟风味偏酸的缺点。糖11.5-12.6度,可溶性固形物13.5-14.8%,风味明显超过解放钟等国内著名品种,是生产高档枇杷鲜果的最佳品种。2000年5月15-16日,有一大公司在考察了福建、浙江等国内枇杷产区后来到龙泉驿、铜梁考察大五星枇杷,经自带的测糖仪测试,大五星鲜果的糖度达到13.2度,因此给予了大五星最高的评价,认为该品种是目前综合性状最优良的品种。④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管理简便,病虫害少,生产成本低,适合南方所有枇杷产区大力发展。据南方九个省区引种试栽后反馈回来的情况来看,大五星在各省的表现均超过当地的所有品种,在广东、广西的表现极佳,其品质、风味、产量明显超过四川,且在1999年底的大冻害中没有受到丝毫影响。⑤果实硬度高,果皮韧性强,耐贮藏运输。常温下可贮运10天以上,在冷藏条件下可贮藏两个月。如从成都空运到上海市场,好果率可保持在99.5%以上。有利于占领北方市场。果实采收期长,一般从第一批果上市到采果结束,前后时间长达20余天,大大缓解了销售压力。⑥可食率高,色泽金黄,外观诱人。根据2000年5月12日统计,可食率达到75.62%,明显超过解放钟和早钟6号。果面金黄、斑点少,有利于作为高档果进入超市销售。⑦淡季上市。一般在成都地区5月初成熟,比解放钟早熟半个月。在湖南南部、贵州南部、江西南部4月下旬成熟,在广西、广东4月中旬成熟。此时百果未熟,刚好填补其它水果的空档,故经济价值极高。该品种属最新育成,无论从外观、果重,还是从丰产性、品质、抗逆性等方面均大大超过解放钟、洛阳青、太城4号、大红袍、田中、茂木、早钟6号、森尾早生等著名品种,在“99昆明世博会”上获银质奖(枇杷品种中的最高奖)。2000年6月10日,选送的大五星获得由泰国农业经济协会和台湾农产品开发研究中心主办的”21世纪农牧业科技成果博览会”金象奖。
栽培特点
枇杷(4张)枇杷原产亚热带,要求较高的温度,年平均气温12℃以上即能正常生长,但进行经济栽培的年平均气温应在15~17℃,且无严寒天气。枇杷花期在冬末春初,冬春低温将影响其开花结果。气温-6℃时对开花、-3℃时对幼果即产生冻害;10℃以上花粉开始发芽,20℃左右花粉萌发最合适。但气温或地温达30℃以上时,枝叶和根生长滞缓而不良,果实在采摘前7~15天遇上35℃的高温,很容易产生日灼伤害,甚至失去食用价值。枇杷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广,一般土壤均能生长结果,但以含砂或石砾较多疏松土壤生长较好。
栽培方法
一、园地的选择、整地枇杷种植宜选择平整,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历年耕种的高产旱地,以土壤ph6.0为最适宜,选地必须考虑水源,保证在每年的11月至翌年的5月果园能灌溉,交通和运输方便。不宜选用地势低平容易积水的土地。种植前要全面深耕30cm以上。二、定植定植时期有灌溉条件宜在2~3月份种植;没有灌溉条件的应在6月中旬(雨季初期)种植。种植密度气候温暖,枇杷树生长快,种植密度宜为960.5株/hm,株行距3m×3.5m,定植3年后可投产。经一定年限后再实行间伐,有利于管理和获得早期丰产。种植方法在种植前一年的9~10月份,趁土壤湿润开挖深60cm、口宽80cm、底宽70cm的定植坑,同时把表土和底土分开堆放。每定植坑施入30kg农家肥或糖泥、0.8kg钙镁磷肥作底肥,与表土混合后施入植穴,再将原底土全部回填。回填工作必须在种植枇杷苗2个月前结束,以使基肥充分腐熟、填土沉实。移栽苗应选无病虫、叶色浓绿、根系发达,嫁接口粗度要在lcm以上,接口愈合良好,接口以上45~50cm(最好是分枝的)。种植时,苗株根颈部应以地面平齐,不能过深,应剪去部分叶片、嫩枝,以减少蒸发。种植时让细土和根系充分接触,压实根部周围土壤,每株必须浇约20l定根水,待水渗下后再盖一层细土。在离地面45—50cm处定干。三、加强幼树管理定植后第1年需施浓度为10%~30%的人粪尿3~4次;第2年株施农家肥或腐熟糖泥15kg和复合肥0.8kg;注意防治病虫害,酸性土要施适量石灰,促进幼树茁壮成长。幼树当年抽发的枝梢,选l枝作主干,留4~5枝培养为第l层主枝;主干生长距第l层主枝50cm摘心,促使萌发轮生枝培养第2层主枝3~4枝。主干生长距第2层主枝50cm再摘心,促使萌发轮生枝培养第3层主枝3~4枝;主枝再生长到70cm时拉成水平枝并摘心,促进副主枝萌发,使树冠矮化。经两年半的培养,分枝达到6~7级。统一定干后,第一次抽发的枝梢为4~5个,培养为一级主枝,在每一主枝上抽发第一次梢3~4枝,形成第二副主枝,在每条副主枝上再抽发2~3个枝梢形成3级骨干枝,然后在骨干枝上培养结果枝组。促控花芽分化环割、拉枝、轻折伤枝促控花芽分化6月下旬,在主干上环割2~3道,使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倍液涂抹伤口预防病菌感染;6~7月,将所有枝径lcm以上、枝长70cm以上的主侧枝拉成与主干成50~55角,牵引枝梢向水平方向发展,使枝丫倾斜生长,略有***;其它枝条采取扭枝、揉枝让其改变枝条生长方向,以利花芽形成。2.4.2肥水促控花芽分化6~8月,不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6~8月拉枝后到花芽形成前,如果仍然无法控制旺枝生长,可在叶面喷施600~800倍磷酸二氢钾和硼酸的混合液2~3次。6~9月,对生长旺盛的枇杷树,要开沟排雨水,降低土壤水分,要适当截断表土的部分根群,降低枝条水分。2.4.3用调节剂促控花芽分化使用多效唑(pp333)土施0.5g/m叶面喷施l000mg/l,在6月20日和30日左右各处理一次;或者在6~8月每月各叶面喷施多效唑1000mg/l一次,使夏梢很快停止生长,增大细胞液浓度和c/n浓度,促进花芽形成。四、施肥管理肥料以有机肥为主,平衡施肥。投产枇杷园每年株施农家肥25kg和n、p、k含量均为15%的复合肥2kg。9~10月花穗开始出现,施肥量要占全年施肥量20%~30%;疏果后,以复混肥为主配施钾肥,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20%~30%;大量采果前后1周,以有机肥为主配施氮肥,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40%~50%。五、疏穗、疏蕾、疏果与套袋要疏除树冠过小、位置不当、花芽过多花穗。支轴刚分离时,剪除花穗的绝大多数支轴,只留中部2~3个比较健壮的支轴;在能分辨果实发育的好坏时进行疏果,强枝多留、弱枝少留,留下果穗中段花期相近、大小一致的幼果,留果不宜分散。大果型的早钟6号、解放钟每穗留3~5粒;中果型的长红3号每穗留4~6粒。在最后一次疏果后喷雾一次杀虫杀菌剂,用牛皮纸制作大小适宜的纸袋作果穗套袋,套时使纸袋鼓起,避免果实接触纸袋,袋口用细铁丝扎。六、预防病虫害病虫害主要有叶斑病、污叶病、枝干褐腐病、枇杷断梢虫、梨小食心虫、红蜘蛛、蝙蝠。预防叶斑病、污叶病,要在各次新稍叶片长到一半时开始喷杀菌剂保护叶片,一般用等量式波尔多液0.5%~0.6%,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或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5%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者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l000倍液喷雾,10~15d喷一次,共2次。预防枝干褐腐病,要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发现病斑及早刮除并把病皮烧毁,在刮净的伤口上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干后再涂波尔多液有利伤口愈合;病斑面积大,刮除困难的,可用利刀在树皮上每隔2cm纵划l道深达木质部的伤口,涂上1∶15的浓碱水;未发病的枝干可喷洒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15d喷一次,连续3次,予以预防。冬季使用石灰浆刷白树干,使用50%杀螟松乳油l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000~l500倍液、5%尼索朗可湿性粉剂l000~2000倍液喷雾防治,可有效防治害虫。蝙蝠主要危害果实,可在果园布置粘网捕捉。七、枇杷的采收和处理2.8.1适期采收果实全面着色,表现出该品种固有的色泽,充分成熟,品质最佳时采收。烈日下不采果。采果必须轻拿轻放,用手捏住果柄,小心用果剪剪下,果柄短于lcm,避免擦掉果面茸毛,不能碰伤果实,以免产生褐变,影响外观,降低商品价值。2.8.2分级包装采果后,在果园就地按国家标准(gb/tl3867—92鲜枇杷果)或按买方要求分级包装。2.8.3运输要求迅速、平稳、低温。如果有条件使用冷藏链系统最好。(选自陇川农业信息网)
问:欧文氏菌属(Erwinia)是什么?
Erwinia
张学君
属于肠杆菌科。菌体直杆状。0.5~1.0×1.0~3.0(微米),单生或对生,有时短链状。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以周生鞭毛运动(1个种例外)。兼性厌气,有些种厌气生长弱。最适生长温改槐度27~30℃,和握最高32~40℃。氧化酶阴性,接触酶阳性。可从果糖、半乳糖、D-葡萄糖、B-甲基葡萄糖苷和蔗糖产酸。能利用乙酸、延胡索酸、葡萄糖酸、苹果酸和琥珀酸,不能利用苯甲酸、草酸和丙酸作碳源和能源。DNA中G+C的mol%含量为50~58.典型种为解淀粉欧文氏菌。
欧文氏菌属大多数种是植物病原菌,引起植物坏死、溃疡、萎蔫、叶斑、流胶及软腐症状。有的是植物表面附生菌或作为病斑上的次生菌,有1个种寄生禾柄锈菌的夏孢子。中国主要植物病原菌有菊欧文氏菌(E.chrysanthemi),引起多种亚热带植物和观赏植物软腐病、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胡萝卜欧文氏菌引起各种植物软腐病,如大白菜等十字花科植物软腐病、马铃薯软腐病。玉米细菌性枯萎病(E.stewartii)和梨火疫病(E.amylovora)是中国的对外检疫对象。
1882年美国伯里尔(T.J.Burrill)发现欧文氏菌属第1个成员,即梨火疫病的病原菌,当时定名为解淀粉微球菌。1889年证实它是1种植物病原细菌,定名为解淀粉芽孢杆菌。继之在胡萝卜、马铃薯、海星芋等植物上均发现了类似细菌。1920年美国细菌学家温斯洛(C.E.A.Winslow)等将所有具周生鞭毛的细菌归并,创立了欧文氏细菌属,隶属于杆菌科。1923年,《伯杰细菌鉴定手册》(下称《伯杰手册》)第1版将欧文氏菌属中的植物病原细菌分出来单独成立1个新属;即植物单胞菌属(Phytomonas)。1937年,杆菌科被废除,欧文氏菌属作为1个整体又归属于新成立的肠杆菌科沿用至今。但此属成员间异质性很大,在属的分类上存在较大的争议。主要有以下3种观点。1945年有人根据欧文氏菌各成员的营养要求和对植物的致病特征将此属分成2个属。欧文氏菌属限于那些引起植物坏死和萎蔫、碳源利用范围窄、需要有机氮才能生长的成员;而将果胶酶活性强、营养利用广泛、引起植物软腐病的成员另成立新属即解果胶杆菌属。由于存在介于上述2组细菌中间类型的种及有的种大多数性状与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相同但不能引起软腐病,这种观点未被采纳。②保留欧文氏菌1个属。1968~1969年,新西兰的戴伊(D.W.Dye)提出将欧文氏菌属分成3个群,即解淀粉菌群(Amylovoragroup),草生菌群(Herbicolagroup)和胡萝卜软腐菌群(carotovoragroup)。这一方法划分简明,实用方便,因此被广泛使用。在《伯杰手册》第8版(1974)中采用这一分类系统。③植物病原细菌与其它细菌统一分属。随着现代分类方法的发展,有人提出不考虑属内各成员的致病性,根据数值分类、系统分类、分子杂交和DN***段同源性分析等将欧文氏菌的成员分别归入肠杆菌属、沙门氏菌属和内生杆菌属。这一观点尚待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在1984年《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第1卷中,基本维持了《伯杰手册》第8版的分类系统,记载欧文氏菌属成员共15种和2个亚种。其中胡萝卜欧文氏菌的2个变种上升为亚种,草生欧文氏菌的2个变种分别上升为种。根据《伯杰手册》第8版的分类系统,欧文氏菌属下分群及群内各种的鉴别分别见表1~4。
引起各种软腐叶面附生、腐生引起枯萎、腐烂引起坏死、萎蔫与植物关系-+—产生***素+—-果胶酶活性—-d需要生长因素胡萝卜软腐菌群草生菌群解淀粉菌群性状
表1欧文氏菌属3个群的主要鉴别性状*
*+:阳性;-:阴性;d:阴性或唤歼庆阳性(下同)
表2欧文氏菌属解淀粉菌群内6个种的鉴别性状
表3欧文氏菌属草生菌群内种的鉴别性状
表4欧文氏菌属胡萝卜软腐菌群内种的鉴别性状
枇杷病害
loquatdiseases
曹若彬
全世界已知40多种,中国至1991年已报道30余种。病害中最主要的是炭疽病、灰斑病和早期落叶病(包括炭疽病、角斑病、斑点病、污叶病、胡麻叶枯病等)。
炭疽病
在长江以南各省均有分布,主要为害花穗、接近成熟和成熟的果实,在华南还严重为害苗木。使花穗褐枯,果实腐烂或干缩成僵果,苗木梢枯、早期落叶。病原物为围小丛壳(Glomorellacingu-lata),属子囊菌,球壳目。无性态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属半知菌,黑盘孢目。以菌丝体在病枝或僵果上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雨水和昆虫传播引起初侵染,再侵染。病害控制为冬季做好清园,早春剪除僵果,发病早期及时摘除病果,果实着色前一个月,喷施硫菌磷或波尔多液。
灰斑病
在枇杷产区发生普遍,有时也侵害果实。叶片上病害近圆形,较大,淡褐色至灰白色,造成早期落叶。病原物为枇杷叶拟盘多毛孢(PestalotiafunereaDesm.),属半知菌,黑盘孢目。在浙江,品种夹脚及夹脚与乌儿的杂交种较抗病,土壤瘠薄,排水不良,栽培管理差的果园发病较多。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叶上越冬,翌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控制措施有:加强果园管理,增施肥料,促使树势健壮,发病较重的果园在新叶长出后喷施硫菌磷或波尔多液。
早期落叶病
各产区均有分布,以苗木被害时影响最大。主要包括炭疽病、角斑病、斑点病、污叶病、胡麻叶枯病,它们在枇杷叶上形成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灰色至褐色、有或无深色的边缘或轮纹的各种病斑,病部产生小黑粒(病菌分生孢子器或分生孢子盘)、或产生灰色至黑色霉状物(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造成大量落叶,影响生势甚大。角斑病为枇杷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eriobotryae),污叶病为枇杷刀孢(ClasterosporiumeriolotryaeHara),二菌均为半知菌,丝孢目;斑点病为枇杷叶点霉,半知菌,球壳孢目;胡麻叶枯病为枇杷虫形孢,半知菌,黑盘孢目。在浙江,品种乌儿抗角斑病,品种夹脚与乌儿的杂交种抗斑点病。侵染过程与病害循环、病害控制基本同灰斑病。
枇杷的其他常见病害见下表。
枇杷的其他常见病害
啤酒花病害
hopdiseases
籍秀琴
啤酒花又名忽布(Hop),原产美洲、欧洲和亚洲西部,中国和世界各国均有种植。全世界已知啤酒花病害近30种,中国已发现10多种。其中真菌病害8种,细菌病害、线虫病、类病毒病各一种、病毒病8种,生理病害3种。1905年,***首次发现霜霉病为害,以后,北美、英国、德国和中国相继作出报道。
种类和分布
啤酒花病害主要有霜霉病、根癌病、根腐病等。
霜霉病
现已广泛分布于中、日、英、美、德、法、前苏联等20多个国家。中国目前除新疆外,各个产区均有不同程度为害,有时减产高达60%~70%,严重影响啤酒花的产量和质量。病原物为葎草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hamili),属卵菌,霜霉目。主要为害叶片、枝条及球果。叶片病斑呈多角形,黄绿色到黄褐色,叶背丛生暗灰色霉层,即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子囊在17~18℃下,2~3小时可萌发产生游动孢子进行侵染。低温多雨重露浓雾等阴湿条件,以及连作等对霜霉病和其他叶斑病类的发生都十分有利,病害流行与当年大气温湿度密切相关。病菌借菌丝体和少量卵孢子在病株根茎部越冬,成为次年初侵染源。
根癌病
主要为害根茎,膨大成淡***瘤,表面有深色龟裂,秋冬季呈深褐色干腐,质地松软。病原物在癌瘤组织的皮内或土壤中越冬。此病由根癌土壤杆菌引起。菌体秆状,有1~4根周生鞭毛,在培养基上菌落白色,格蓝氏染色阴性。
根腐病
1992年在北京、内蒙古、甘肃等省均有发现,病原物为尖孢镰孢菌(Fusariumoxysporum),属半知菌,瘤座孢目。可致茎叶萎蔫、茎基及根腐烂,髓部变褐。其它如类病毒(Hsd)引起的矮化病,1952年***在福岛县发现,该病使植株变矮,生长受阻、叶形小、色黄绿。胞囊线虫病1934年在英国首次发现,以后在德国、比利时、美国等31个国家先后发生、中国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15个省市亦有发生。病原物为异皮胞囊线虫。
在中国为害啤酒花的叶、茎以及全株***害还有黄萎病(Verticilliumalbo-atrumReinkeetBerthola)、灰霉病(BotrytiscinereaPers.)、灰斑病(CercosporaantuariensisSalmanetWarmela)、轮纹斑病(AscochytahumiliKab.etBub)、白粉病(Sphaerothecahumili(DC.)Burr.)、立枯病(RhizoctoniasolaniKühn)、白羽纹病(Helico-basidiumalbicansSaw.)、花叶病毒病(Hopmosaicvirus,HpMV)、褪绿病毒病(Hopchloroticvirus,HpCV)、褪绿环斑病毒病(Hopchloroticringspotvirus,HpCRSV)、麻叶褪绿病毒病(Hopleafchloro-sisvirus,HpLCV)、麻叶丛矮病毒病〔Hop(leaf)rosettevirus,HpLRV)、坏死皱花叶病毒病(Hopnecroticvirus,HpNV)、环斑病毒病(Hopringspotvirus,HpRSV)、黄网病毒病(Hopyellownetvirus,HpYNV)及麻叶黄痕病毒病(Hopyellowleafblotchvirus,HpYLBV)。生理***害有缺硼引起的叶变形,簇顶,花枯和枝枯以及糖质症和日灼病等。
病害控制
针对各地啤酒花的不同病害,首先应严格进口检疫,防止外来病害传入;种子必须用药剂如甲霜灵、万菌清、链霉素、升汞及K84生物制剂浸种或拌种;栽培上重视苗圃清洁无病,以芽接法嫁接苗木,清除病残体,挖毁病根茬,加强栽培管理,选用抗病品种等;注意发病初期的施药保护,患根癌病的重病地块,割芽时及时切除病瘤并用升汞水或链霉素、石灰乳涂抹消毒,选用甲霜灵、百菌清、代森锌、乙磷铝、代森锰锌或波尔多液等防治其他严重病害。
苹果银叶病
applesilverleaf
李知行
由紫韧革菌侵害苹果树枝,引起叶片呈银白色的真菌病害。
分布和为害
***、法国、英国和新西兰有报道,美国大部果区无此病,中国辽宁、胶东半岛老苹果产区未发现,新苹果产区如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浙江和上海等地严重发生。引起死树,对苹果生产威胁很大。病树枝、干木质部变褐,随病情发展,色泽加深,病组织干燥,有腥味。病树叶片开花前发病,初为铅色,后变银白色,夏天出现褐色斑点,病叶较小,叶肉脆,叶绿素减少。靠近新梢基部的病叶症状明显。植株出现银叶症状3年后引起死树。病果稍扁平,有些品种表面有果锈。
银叶症状是由于病菌寄生枝干分泌细胞粉碎毒素(称CA毒素),使叶片表皮细胞的细胞间隙分离,细胞间存有空气,经阳光折射,病叶呈银白色,病叶本身并无病原菌存在。
病因
病原物为紫韧革菌(Chondrostereumpur-pureum),属担子菌,非褶菌目。病树、病枝死后长出子实体,子实体单生或成群呈覆瓦状、紫色、近圆形,后变灰色,边沿色泽较浅,有浓厚腥味。平伏生长的子实体,有时成片伸展。边沿反卷的子实体上面有绒毛,底面平滑。正面绒毛灰褐色,纵向生长,有轮纹。子实层混生有梨形泡状体。担孢子单胞,“D”字形,无色,薄壁,一端尖,一侧平。室内培养的子实体白色至浅***,不呈紫色。
银叶病菌寄主范围很广,但只限于阔叶树,如梨、桃、杏、李、樱桃、醋栗和杨、柳等。春季树体富含碳水化合物,容易感病,修剪后未保护伤口,木质部***露,如遇降雨,果园担孢子飞散,最易诱发病害。7月至8月树体内碳水化合物减少,抗性增强。北方老果区,春天干旱,修剪后的大伤口经过数月,表面已有许多腐生菌落,影响病菌侵染,银叶病就不会发生。江淮流域4、5月雨水多,病菌侵入未经保护的新伤口,树体条件和环境条件均适合病菌侵染,银叶病容易发生。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在木质部越冬,翌年春夏多雨时形成子实体。气温达10.2~15℃,连续2天降雨7.1毫米以上,新的子实体出现,成为初侵染源。根据江苏泗阳苹果园的资料,在4月上旬至6月中旬期间,新子实体出现迟早因降雨量而异。子实体释放的担孢子从伤口侵入木质部的输导系统,侵入后向上下蔓延,上至2~3年生枝,下至根系。用菌丝体接种,88天后出现症状,伤口附近的叶片最先出现银叶症状。
病害控制
苹果树萌芽前清除果园银叶病死树、死枝,并烧毁、消减越冬菌源;春天检查果园附近的杨树和柳树,发现子实体,用刀削除并用波美5度石硫合剂消毒。杨树桩和柳树干是重点检查对象,这些部位可能出现子实体;冬天修剪后,烧毁剪下的枝条,不用作果园或房前屋后的篱笆,因为春雨后这些病枝可能出现子实体;伤口保护是防治此病的重要措施,用硫菌磷等内吸性杀菌剂或石硫合剂渣滓涂布伤口,防止感染;病树用硫酸八羟基喹林治疗有效;在栽培管理上加强肥水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其抗病性。
葡萄白腐病
grapewhiterot
李知行
由白腐盾壳霉为害葡萄果粒、穗轴、叶片和新梢的真菌病害。1878年首先在意大利发现,中国1899年最早报道。
分布和为害
全球分布,以欧洲常降冰雹地区损失最大。目前为中国北方葡萄产区的严重病害,可使果实腐烂、成串掉落。华北黄河故道及陕西关中经常发生,病害流行年份,如不进行防治,损失可达60%。
病因
病原物为白腐亚球腔菌[Coniothyriumdiplodiella(Speq.)Saee.],属子囊菌,座囊菌目,中国尚未发现。无性态为白腐垫壳孢,属半知菌、球壳孢目。分生孢子器自角质层下的子座长出,褐色、球形,具孔口,底部的产孢区垫状,一般无分生孢子梗,产孢细胞瓶梗型,分生孢子榄褐色或榄色,单胞、卵圆形,顶端钝,基部平截。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病菌生活史有寄生阶段(较短)和在土壤内休眠阶段(较长)。生长季节的后期,病果粒、穗轴和新梢脱落,病菌在土壤内进入休眠期。分生孢子器释放的大量分生孢子可存活2~3年。干的分生孢子器经15年仍可释放活的分生孢子。病菌多分布于1米深度以内的土层,土表至20厘米处最多,约占总菌量80%。夏季降雨,带菌土粒飞溅到果穗,引起初侵染,冰雹和果园操作也起类似作用。病菌不侵染无伤口的果穗,冰雹造成的破伤最易引起侵染,但病菌可直接侵入穗轴和果梗。分生孢子在破伤果粒汁液中,或在渗有果粒渗出物的雨滴中经数小时(24~27℃)即可萌发并开始侵染,15℃以下侵染很慢,超过34℃,病害发生轻微。潜育期3~8天,如侵染新梢,需时较长。夏天暴雨后接着持续高湿,相对湿度95%以上和24~28℃的高温,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如遇冰雹引起大量伤口病害尤其严重。中国北方果园,通常七八月雨季是病害大发生时期。其他国家植株生长初期雨水较多而后期雨水少,病害较轻,幼果粒较后期果粒抗病。
病害控制
防治白腐病的主要措施是:夏天高温多雨或冰雹之后及时喷布退菌特、福美双、百菌清或克菌丹;及时摘除最早出现的病穗,减少病菌的再侵染;由于初侵染源来自土壤,修剪时适当提高结果部位,使果穗不靠近地面,减少病菌侵染机会;采收、落叶和修剪后应立即清园;及时除草、绑蔓、摘副梢,使枝叶果穗之间通风透光,不利于病菌的蔓延而有利于喷药保护。
问:百菌清的作用和使用方法,1克百菌清兑多少水
百菌清属于高效、广谱杀菌剂,可防治瓜类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番茄早疫病、晚疫病、黄瓜灰霉病、叶霉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叶斑病,花生锈病、褐斑病、黑斑病等多种作物病害。其中对于防治瓜类霜霉病和白粉病,亩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6克,兑水60升后喷洒。间隔7天喷药1次。
一、百菌清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1、百菌清的作用
百菌清可防治瓜类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疫病;番茄早疫病、晚疫病、黄瓜灰霉病、叶霉病等。百菌清属于高效、广谱杀菌剂。
2、百菌清的使用方法
(1)对于瓜类霜霉病和白粉病,亩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6克,兑水60升,搅拌均匀后喷洒。在病害发生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天喷药1次,直到病害停止发展时为止。
(2)对于水稻稻瘟病,亩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70升,搅拌均匀后喷洒。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药1次。
(3)对于小麦叶锈病和叶斑病,亩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70升,搅拌均匀后喷洒。在病害发生初期开始喷药,隔7天喷药1次,连续喷药2-3次。
(4)对于花生锈病、褐斑病、黑斑病,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60升,搅拌均匀后喷洒。在病发生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喷药2-3次。视花生的生长期和病害发展情况决定是否增加施药次数。
(5)对于番茄叶霉病、斑叶病和炭疽病,亩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商品量113克,兑水60升,搅拌均匀后喷洒。在病害发生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天喷药1次,喷药次数视病情发展情况而定。
二、1克百菌清兑多少水
1、1克百菌清兑500克水。百菌清是种广谱、高效的杀菌剂,可防治炭疽病、疫病、白粉病等各种病害。目前被广泛用于瓜类、水稻、小麦、花生等农作物。
2、油类物质可能加重药害,在混配药液的时候不宜添加油类助剂,与乳油制剂混配的时候也要小心。
3、注意百菌清不能与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碱性农药混用。
4、百菌清属于低毒杀菌剂,对少数人皮肤有刺激作用,对某些人眼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5、百菌清对鱼毒性大,渔业养殖过程中应谨慎使用。
问:百菌清的作用和用途
1、百菌清是广谱性保护性杀菌剂,对多种作用真菌病害具有预防作用,可以防治炭疽病、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小麦叶锈病和叶斑病等。2、防治炭疽病。苗期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大田期则可用500倍液喷雾防治,每7-10天1次,连续2-3次。3、水稻稻瘟病的防治。防治叶瘟时,田间见发病中心开始喷药,隔7天再喷1次。防治穗瘟,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药1次。每次每公顷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商品量1500-1900克(有效成分1125-1425克),加水1050升,搅均匀喷洒。4、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在病害发生初期或在幼穗形成期至孕穗期喷药,隔7天后再喷药1 ,每次每公顷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商品量1500-1900克(有效成分1125-1425克),加水1050升,搅均匀喷洒,重点喷洒水稻茎部。5、小麦叶锈病和叶斑病的防治。在病害发生初期开始喷药,隔7天喷药1次,连续喷药2-3次,每次每公顷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商品量1500-1900克(效成分1125-1425克),加水1050升,搅均匀喷洒。6、花生锈病、褐斑病、黑斑病的防治。在病发生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喷药2-3次。视花生的生长期和病害发展情况再决定是否施药。每次每公顷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商品量1500-1800克(有效成分1125-1350克),或用40%达科宁悬浮剂商品量1500-2250克(有效成分600-900克),加水900升搅均匀喷洒。7、防治蛙眼病和破烂叶斑病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共喷2-3次。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