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蔗纹枯病(小麦纹枯病介绍)
玉米一生会遇到多种病虫草的侵害,在这些有害生物中,一些是常发性的种类,如粘虫,玉米螟,大斑病,小斑病,粗缩病,纹枯病等。而一些则是偶发性的种类,如玉米锈病,褐斑病等。不论是常发性种类还是偶发性种类,它们的发生都会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并造成损失。
玉米大斑病
1玉米病、虫、草的防治措施及前期病虫防治在玉米病虫害的防治中,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的化学防治,农业防治贯穿于玉米整个生育期,尤其是做好播种前的防治工作,可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玉米病虫害的农业防治措施,首先应选用适合当地栽培高产又抗病的玉米品种,玉米品种不同抗病差异很大。在玉米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青枯病,粗缩病,矮花叶病发生期,选用抗病的玉米品种,可以减轻玉米后期受病害危害的程度;
其次是不同玉米品种合理搭配,同一地区同时种几个品种,避免长期种植单一品种的玉米,这是因为抗性品种大面积种植一定时间后抗性也会伤失,变成感病品种。
第三,根据当地的种植制度实行合理轮作,特别是上年纹枯病发生的地块不能在继续播种玉米,可在这种地块种植甘蔗.大豆等作物。
第四,减少病虫害的来源,在5月初前处理完所有玉米螟幼虫的越冬场所。如玉米秸秆,玉米穗轴,谷草等,减少玉米螟的越冬基数。玉米秸秆同时也是大斑病,小斑病等病菌的越冬场所,是导致田间发病的重要原因。在以户为单位的农业体制下,玉米秸秆的处理需要大家的协作,只有在比较大的范围内全部清除病虫害的越冬场所,才能受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第五,春播前深翻土壤春玉米春播前做到深翻地和消灭地下害虫,同时清除杂草也可以减少田间地老虎的落卵量。
玉米播种前做好以上准备工作,后期的玉米螟大斑病小斑病及地下害虫的危害明显减轻。当以上工作准备落实后,播种前还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做好播种前种子药剂的处理工作。玉米苗期经常受到地下害虫粘虫蚜虫蓟马以及虫传播病害玉米粗缩病和矮花叶病的危害。情况进行调整,行间距离控制在70cm左右,植株距离控制在20cm左右。根据之前播种经验,将播种深度控制在5cm。播种后保证土壤覆盖严密,同时做好加压滴膜工作,减少吹风造成的影响。
2.4早滴出苗水
播种完成3h之后,合理布置管线,保证毛管接头连接到位,给滴灌做准备。同时根据墒情控制用水量,提高出苗率,保证出苗质量。2.5田间管理
第一,控制植株密度。可以利用植株行距控制密度,及时放苗,减少植株断株,并进行补种。当植株叶片到3~4片时,实施定苗,严格控制植株数量。如果个别植株间距太小,可以将其移除。控制植株的密度,保证植株可以发生光合作用。
第二,科学施肥。肥料的及时施加可以保证植株的营养供给。通常划分为3阶段进展,第1阶段投放标准量的氮和磷,控制450kg/hm2;第2阶段可以根据植株的生长期利用随水滴入的方式投放,合理控制投放量,滴灌肥料的主要成分是氮肥。
第三,管理灌水,坚持头水前揭膜。进行头水浇灌前必须先揭膜。在玉米正常期要进行8次浇灌,合理控制浇灌水时间,保证玉米生长水分充足。
第四。做好病虫害防护。可以利用杨柳枝、糖浆把绣蛾,或在玉米打喇叭口起使用呋喃丹进行灌心,防治玉米螟。
呋喃丹施用
3结束语
加压滴灌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灌溉手段,改变了传统用农业灌溉方式,减少了用水量,控制了杂草生长,改进了农业生产模式,提高了玉米生产量,对农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具有很大作用。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