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秋葵是什么 秋葵是什么味道

2024-07-07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9847 次
秋葵是什么 秋葵是什么味道

这一篇知识文章会给广大网友说明一下“秋葵是什么”的内容进行剖析,期望对各位农友们有一些帮助,别忘了收藏哦!

秋葵是什么?

秋葵,学名为Abelmoschusesculentus,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秋葵原产于非洲,后传入亚洲和美洲,现已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印度、美国、墨西哥等地。

秋葵的生长环境

秋葵是一种耐热、耐旱、耐盐碱的植物,生长适温为25-35℃,生长环境要求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秋葵对土壤要求不高,一般来说,中性或微碱性土壤比较适宜。

秋葵的营养价值

秋葵是一种低热量、高营养的蔬菜,其主要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叶酸、钙、铁、磷、镁、钾等。其中,秋葵的维生素C含量比较高,可以帮助身体抵抗氧化损伤,增强免疫力,同时还可以促进铁的吸收,防止贫血。秋葵中富含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

秋葵的种植技术

秋葵繁殖方式多样,可以通过种子繁殖,也可以通过扦插繁殖。种植秋葵需要选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可以在春季或夏季进行播种或移栽。秋葵的生长期为75-80天左右,可以进行适时的施肥、浇水、除草等管理措施。

秋葵的利用价值

秋葵不仅可以作为蔬菜食用,还可以用于药用。秋葵含有丰富的黏液质,可以软化痰液、润滑肠道,有助于治疗咳嗽、哮喘等症状。秋葵的根、叶、花等部位也具有药用价值,可以用于治疗肝炎、糖**病等**。

拓展百科知识

黏液质(niánlùzhì)

黏液质是一种多糖类物质,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的氢键和离子键,具有较强的黏滞性。黏液质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其中以海藻、菌类、蘑菇、秋葵等植物中含量较高。黏液质可以软化痰液、润滑肠道、促进肠胃蠕动等,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tiě)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缺铁会导致贫血、免疫力下降等问题。秋葵中含有一定量的铁元素,可以帮助人体补充铁元素,预防贫血。

参考文献:

1.《秋葵的营养价值及其开发利用》;

2.《秋葵栽培技术与管理》;

3.《秋葵的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

相关问答拓展:

1、黄秋葵热量?

秋葵本身属于热量较低的食物,每100g的秋葵大概含有37大卡的热量。所以如果是将新鲜秋葵直接经过脱水等工序制作而成的秋葵脆的话,其热量也是不高的,食用后也不会容易导致长胖。

2、黄秋葵是瓜类吗?

黄秋葵不是瓜类,黄秋葵是属于茄果类的蔬菜。茄果类蔬菜还包括番茄、茄子、辣椒、黄秋葵等,其中番茄、茄子、辣椒是我国最主要的茄果类蔬菜之一,茄果类蔬菜由于产量高、生长周期短及供应的季节长、经济利用范围广泛,所以在全国各地都有栽培。

3、秋葵种植方法?

一、栽培季节

秋葵喜温暖,怕霜冻,整个生育期应安排在无霜期内,开花结果期应处于各地温暖湿润季节。露地栽培,南北各地多4-6月播种,7-10月收获。华北地区一般于4月中下旬至5月播种。北方寒冷地区常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集中育苗,待早春晚霜过后,再定植于大田。

二、整地作畦

秋葵忌连作,也不能与果菜类接茬,以免发生根结线虫。最好选根菜类、叶菜类等作前茬。土壤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保水保肥壤土较宜。冬前前茬收获后,及时深耕,每公顷撤施腐熟厩肥千克,氮磷钾复合肥300千克,混匀耙平作畦。

露地栽培多用两种方式:其一,大小行种植,大行70厘米,小行45厘米,畦宽200厘米,每畦4行,株距40厘米;其二,窄垄双行种植,垄宽100厘米,每垄种两行,行距70厘米,株距40厘米,畦沟宽50厘米。若在田边、道旁、河边单行栽植,株距60厘米,每穴3株,通风透光,便于管理。

三、生育周期

发芽期:播种到2片子叶展平为发芽期,约需10-15天。25-30℃适温下播种4-5天即可发芽出土。通常露地直播幼苗出土约需7天左右,地膜覆盖可提前2-4天出苗。

4、黄秋葵生长变化过程?

黄秋葵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由种子发育而来。它的种子在入土以后,会破土发芽,长出茎干。然后,它的茎干上会长出很多的叶片。等到了花期,也就是5-9月份的时候,它的叶腋中间会开出小花。

再过一段时间,它的花儿经过授粉以后,就会结出长度在10-25cm,宽度在1.5-2cm的果实,也就是常见的秋葵了。

5、秋葵是什么植物?

亦称黄秋葵,是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圆柱形,疏生散刺。叶掌状,裂片阔至狭,托叶线形,被疏硬毛。花单生于叶腋间,花梗疏被糙硬毛,小苞片钟形;花萼钟形,密被星状短绒毛;花**,内面基部紫色,蒴果筒状尖塔形,种子球形,具毛脉纹。花期5-9月。

咖啡黄葵性喜温暖,原产地印度,广泛栽培于热带和**带地区。中国湖南、湖北、广东等省栽培面积也极广。

咖啡黄葵素有蔬菜王之称,有极高的经济用途和食用等价值。

拓展好文:诗经中的葵,唐诗里的秋葵,是现在我们吃的秋葵吗?

  古诗五则溯源秋葵:炊稻烹秋葵,绿英滑且肥

  秋葵现在是时令的秋菜,果实像辣椒一样的模样,当你以为会像辣椒一样辣时,烹煮之后,入口却是另外一种绵滑,清甜。

  很多人以为这是外国的品种,因为唐宋之后,蔬菜的品种多了起来,秋葵就在饮食蔬菜中边缘化了。但是在唐宋之前,追溯先秦,葵是重要而家常的蔬菜。

  不过那个时候,是吃它的叶子。

  “七月亨葵及菽。”诗经《国风》

  古代的秋天,以农历七月为开始,此时正是白天骄阳似火的伏暑,很多草本都萎靡,但是秋葵却有独特的生命力,在早晚间一点露水和浇灌里,就酝酿生机蓬勃生长。

  新鲜的葵菜要在露水干时的早上采摘。略微带着点早秋露水的葵叶,在太阳里舒展,此时是最佳采摘时间。它性寒滑爽,可以解体内一定的暑热。

  葵虽然属于秋天的草本,并非大树,但是它的叶子和花都有趋光性。向日葵并不是现在人看到的可以结葵花籽的品种,实在是一种中国古老的草本,黄花,单瓣,别有一种田园之美。

  在古代,葵菜是五菜之首,因为常见,好打理,是人们主要的日常蔬菜。

  “种葵北园中。葵生郁萋萋。

  朝荣东北倾。夕颖西南晞。

  零露垂鲜泽。朗月耀其辉。

  时逝柔风戢。岁暮商猋飞。”魏晋陆机《园葵诗》节录

  陆机时代,葵种在菜园里,在早秋的露水中,蓬勃新鲜,秋葵的生长和食用一直可以持续到初冬,这是解决菜篮子的重要蔬菜。

  当一种蔬菜成为日常必须,也就会对它生出一种亲厚感。

  毕竟,有葵菜吃,又是新鲜的,在少蔬菜的季节,选择项并不多时,自然突出了它的鲜美。陶渊明总不能拿菊花当饭吃吧,野菊固然芬芳,正是出于野外,它的药用养生价值是大于食用价值的,而葵菜入口好,滑爽,无特殊的芬芳,只有一点蔬菜本身的清甜,伴着米饭吃,地久天长的满足感,所以陶渊明说,“好味止园葵,大欢止稚子。”

  当然这是清贫之家生活中的乐趣,因为食无肉,但是幸好,园有葵。

  所以魏晋时代的人,多种植葵菜,在多战乱不安稳的年代,人们依赖土地和所能辨别的蔬菜延续生命,传递文明。

  葵菜在隋唐之后,就很少出现在诗里,并不是因为消失了,而是社会进步,农业文明有了更大的提升,且进入相对太平安稳期,南北大融合之后是农业的大交流。对于爱尝试新鲜品种的中国人,只要是脚步能走到的地方,就将优良的蔬菜种子带到哪里,更何况交通发达,物流比从前方便,人们可以在秋天吃到更多的蔬菜。

  那么作为诗人,往往是社会的中上层人,且流动性大,诗作中往往出现的食材,都很别致有特点,比如秋天的鸡头米,莲藕,莼菜,葵菜就很少入诗了。

  除了特殊情况。

  “秋野日疏芜,寒江动碧虚。

  系舟蛮井络,卜宅楚村墟。

  枣熟从人打,葵荒欲自锄。

  盘餐老夫食,分减及溪鱼。”唐朝杜甫《秋野五首》其一

  杜甫真是不幸,在长安漂了十多年,44多岁才谋取了一个小的看管军需仓库的职位,薪水微薄。如果苦上两年,也许日子就好过点,结果安史之乱爆发。饿死了儿子的他决定报效国家,逆行去投奔唐肃宗,好容易遇到唐肃宗,干不上几个月,就把他贬去华州。而安史之乱的动荡已经波及数省,他逃难一样终于走到了四川。

  虽然杜甫前半生至少有二十多年是过着优裕的生活的,但现在也不得不为生存努力。在四川草堂亲自开荒种地,种植枣树葵菜,来保障自己的家人的生存。饶是他努力,依然面临着饥饿。

  葵菜出现在这里,应该是唐朝农村的一种常见蔬菜。只是杜甫得亲自料理。

  我觉得他的悲哀在于,他和白居易还不一样,白居易是真正小时候和农民一样接触过土地的,而杜甫是中年之后,为了生存,学习着园艺。杜甫的少年和青年是在骑马远游中度过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杜甫晚年的田园诗,有一种别样的磨砺感和真实感。

  “昨卧不夕食,今起乃朝饥。

  贫厨何所有,炊稻烹秋葵。

  红粒香复软,绿英滑且肥。

  饥来止于饱,饱后复何思。

  忆昔荣遇日,迨今穷退时。

  今亦不冻馁,昔亦无馀资。

  口既不减食,身又不减衣。

  抚心私自问,何者是荣衰。

  勿学常人意,其间分是非。”唐朝白居易《烹葵》

  白居易比杜甫晚,安史之乱没有经历过。他从小在农村长大,个性敏感低调。如果不是他的母亲努力忽悠他上进,我觉得很有可能他十几岁就娶了邻居家的村姑,找个教书的职业,实在不行,就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当农民。

  所以他考中进士,当了朝官之后,也没想过贪。就刚刚做官的那点薪水,连皇帝都知道他穷,变着法子,赏点这赏点那,给他填填家里因为母亲总生病的经济窟窿。

  不过因为他太耿直,最终把皇帝得罪了,贬谪到九江当司马,先是苦闷了一年,因为简直是从天上摔下来,还好,他有贫贱安分的底色,转弯也快。

  开始正式投入生活。

  昨天睡得早,没有吃晚饭,起来就饿了,家里什么都没有,只有点稻米和秋葵。

  因为饿,这发黄的稻米也觉得香软,这葵菜嫩绿滑口。

  我感觉吃了一点就饱了,然后就思考人生。

  从前被幸运眷顾,现在贫穷落魄,反正也冻不死,从前也好像没什么钱。

  我现在有吃的,有穿的,想一想什么是荣华什么又是衰落呢?

  我好像也没有那么不堪吧。我自己不要和平常人一样太看重荣辱,要辨清人生的是非。

  我反正佩服白居易,低谷也能真心写出三好学生的作文。

  实际底色在于他的朴实。

  葵菜在唐朝根本不算高贵菜品,能够吃出葵菜的美,在于他没有忘记土地,农民,和自己的来路。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宋朝简直很少吃葵菜,因为宋朝的农业非常繁荣,以至于花卉产业都蓬勃向上。

  葵菜很少食用,却用来作观赏用的葵花。

  这是为什么呢?

  唐朝有朝代的高贵色系,是红紫,宋朝自从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了皇帝,**成为主流高贵色系。

  牡丹以**最美,雅称姚黄,梅花发展了新品种腊梅,衣裳,宫廷黄不能穿,鹅黄杏黄总是一种贵气娇美,那么葵花就成了观赏花卉,种植在庭院里,当篱笆,当风景草本。

  “花生初咫尺,意思已寻丈。

  一日复一日,看看众花上。”吴子良《葵花》

  这是我随意挑的一首小诗,写出了葵花向日那种清丽。

  葵花给宋朝人带来吉利向上的感觉。

  比如秋天风露多,但只有**的葵花那是节节高。

  看着它就长得高高大大,仿佛秋花的王者,高高在上。

  这里的葵花是秋蜀葵,花朵淡雅,大气清丽,有人喜欢那种隐约宫廷的**,有人附会是黄衣裳的仙子道姑。

  但是葵菜消失了吗?没有。

  至少农村还有。

  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写秋葵

  “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

  “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四、五月种者可留子。六、七月种者为秋葵。”

  “其菜易生,郊野甚多,不拘肥瘠地皆有之。为百菜之主,备四时之馔。本丰而耐旱,味甘而无毒。可防荒俭,可以菹腊,其枯可为榜簇,根子亦无种者。"

  其中花紫**,叫作鸭脚葵的,果实如指头大,皮薄,里面的种子,非常地轻,如同榆荚子。这就是我们现在吃的秋葵果实的前身。

  秋葵一直存在在中国的土地上,诗经中的葵,唐诗里的秋葵,从先秦到现在。

  只是当代农业的培植,转向了培育果实的鲜美。

  吃秋葵时,别忘了,它本来就是中国人最古老的蔬菜之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