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类立枯病用什么药(番茄立枯病用什么药)
如发现秧苗出现病症,不要盲目用药,要结合秧苗生长环境条件来防治。以健身防病为主,治疗为辅。通过改善苗床酸碱度、温湿度、补充速效养分(如苗床使用硫酸铵)、促进秧苗生根(喷施生根药剂)、施药控制立枯病病菌(如恶霉灵、甲霜灵、多菌灵等)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因时、因地、因苗进行防控。
立枯病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苗床上常见多发的病害之一。引发立枯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受气候、苗床管理、播种量、苗床ph值、壮秧剂质量及使用方法是否正确等因素的影响,必须综合每一样因素考虑,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进行防治,才能使水稻秧苗生长健壮,减少立枯病的发生。
水稻立枯病属于土传病害。
水稻刚出苗发病表现为幼芽或幼根变褐色,病芽扭曲、腐烂而死,在种子或芽基部生有霉层。水稻幼苗立针期到2叶期发病表现为幼苗心叶枯黄,叶片不展开,基部变褐,种子与幼苗基部交界处生有霉层,茎基软弱,易折断,育苗床中幼苗常成簇,成片发生与死亡。水稻2叶期以后发病症状表现为黄枯、青枯,苗床多以此时此症状发生居多,病苗叶尖不吐水,叶色枯黄、萎蔫,成穴状迅速向外扩展,秧苗基部与根部极易拉断。在气温骤然升高时,幼苗迅速表现青枯,心叶及上部叶片“打绺”。幼苗叶色青绿,最后整株萎蔫。在插秧后本田出现成片青绿枯死
诱发立枯病的原因
1、气候影响
低温、阴雨、光照不足诱发水稻立枯病的重要条件,其中以低温影响最大。北方水稻播种时间多在4月5日-4月25日,此时外界气温仍不稳定,易出现连续降温、阴雨天气,水稻是喜温作物,当温度低、苗床湿度大时水稻抗病性下降,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发生黄枯。如持续低温或阴雨后温度突然升高,昼夜温差大,加之苗床湿度大,造成水稻秧苗弱,根系发育不良,吸水能力差,而高温使得水分蒸发迅速,幼苗吸收水分和叶片蒸腾比例失调,常引起水稻幼苗发生靑枯,严重的致使秧苗枯死。
2、播种量大
目前,大多数农户普遍选择增加播种量的方法,使得农户普遍存在播种量过大,平均每盘下干籽175g,甚至高达250g。这样密度过大,秧苗群体与个体生长发育不均衡,相互争肥、争水、争光,加之昼夜温差大,高温秧苗易徒长,秧苗根系发育不良,秧苗地上地下生长发育不协调,形成徒长苗,在突然出现高温或通风状态下易出现靑枯,徒长苗弱苗抗病性差,易病原菌侵入发生立枯。
3、壮秧剂使用不当
目前,很多农户使用壮秧剂不按操作规程操作。而是,直接将壮秧剂混少量过筛土扬在摆好的秧盘床土上面,采取浇水的办法施入,甚至有直接将壮秧剂散在盘土之上浇水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极易产生肥害、秧苗长相参差不齐,且苗弱,进而诱发立枯病、青枯病的发生。还有部分农户存在壮秧剂混拌不均匀,混拌后没有闷土的流程,摆盘装土与播种时间间隔过长。导致壮秧剂有效的酸度和肥料挥发损失。
4、苗床酸碱度失调
目前,由于很多农户使用壮秧剂方法不当,造成壮秧剂内调酸剂挥发损失或调酸不均匀,加之,农户很少自主调酸完全依赖壮秧剂。苗床在2.5叶期ph值明显偏高,不适宜水稻秧苗生长,利于立枯病菌等土传病害的繁殖和入侵。
5、覆土厚度不均匀
覆土过厚易造成“顶盖”现象,覆土过薄易造成“干籽、干芽”现象。最终导致秧苗生长参差不齐。秧苗素质差,抗病性差。
6、苗床管理不到位
苗床温度、湿度控制的不合理。通风和浇水不能结合天气变化进行灵活调整,通风过晚,通风量及通风方法不当,浇水存在浇水浇不透、过勤,导致秧苗根系发育不良,苗弱,易发生靑枯和立枯。立枯病
又称黑根病、烂根、腰折病。侵染幼茎茎基部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迅速扩展绕茎一周,缢缩变细,可出现茎基腐或根腐。
防治:发病初期可用恶毒灵,乙蒜素,宁南霉素,多抗霉素腐殖酸铜,腐霉利,咪鲜胺,等交替喷雾灌根防治,间隔5-7天一次,连续2-3次
由于农药企业生产工艺,含量,隐性成份,所以请根据病情到当地经销商寻求理想的杀虫剂和更好的解决方案。立枯病
又称黑根病、烂根、腰折病。侵染幼茎茎基部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迅速扩展绕茎一周,缢缩变细,可出现茎基腐或根腐。
防治:发病初期可用恶毒灵,乙蒜素,宁南霉素,多抗霉素腐殖酸铜,腐霉利,咪鲜胺,等交替喷雾灌根防治,间隔5-7天一次,连续2-3次
由于农药企业生产工艺,含量,隐性成份,所以请根据病情到当地经销商寻求理想的杀虫剂和更好的解决方案。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用人参立枯病的药剂防治方法:
(1)种子:用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包衣,杀死种子携带病菌。可用适乐时5—20倍液拌籽或浸籽、50—100倍液沾栽。
(2)土壤:播种前,用恶霉灵0.5–1克+米达乐1克/平方米处理土壤;
(3)畦面:参苗早春出土前,可用恶霉灵300倍液与米达乐300倍液、或恶霉灵300倍液与72%农用链霉素100倍液混用、或喷洒床面,借雨水使药液均匀渗入2-5厘米床土层。
(4)病区处理:用适乐时750倍液、或恶霉灵3000倍液与天达参宝600倍液;恶霉灵3000倍液与72%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混用、或恶霉灵3000倍液与米达乐500倍液混用浇灌,使药液渗入床土下病害发生部位。可迅速控制病害的蔓延。立枯病
又称黑根病、烂根、腰折病。侵染幼茎茎基部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迅速扩展绕茎一周,缢缩变细,可出现茎基腐或根腐。
防治:发病初期可用恶毒灵,乙蒜素,宁南霉素,多抗霉素腐殖酸铜,腐霉利,咪鲜胺,等交替喷雾灌根防治,间隔5-7天一次,连续2-3次
由于农药企业生产工艺,含量,隐性成份,所以请根据病情到当地经销商寻求理想的杀虫剂和更好的解决方案。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用
西瓜枯萎病特效药产品特性:天达恶霉灵为杂环类化合物,是一种内吸性杀菌剂、土壤消毒剂,同时又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机理独特,高效、低毒、无公害,能抑制病原真菌菌丝体的正常生长或直接杀灭病菌,又能促进植物生长。对土壤真菌、镰刀菌、根壳菌、丝核菌、腐霉菌、苗腐菌、伏革菌等病原菌有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对立枯病、烂秧病、猝倒病、枯萎病、黄萎病、菌核病、炭疽病、疫病、干腐病、黑星病、菌核软腐病、苗枯病、茎枯病、叶枯病、沤根、连作重茬障碍有特效。并具有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发育、生根壮苗提高成活率的作用。对人、畜、鱼、鸟类均有较好的安全性。适用作物:谷类、油料、蔬菜、棉花、烟草、小麦、瓜类、果树、花卉、草坪、林业苗木等。使用方法:≥96%原药1、种子消毒:分干拌、湿拌。每公斤种子用原药1克。●干拌:将药剂与少量过筛细土掺匀之后加入种子拌匀即可。●湿拌:将种子用少量水润湿之后,加入所需药量均匀混合拌种即可。也可以把原药用水稀释成2000倍液(1克原药加2公斤水),用适量的稀释液与所要消毒的种子均匀拌好之后阴干播种。※拌种最好用拌种桶。每次拌种量不要超过半桶,每分钟20-30转,正倒转各50-60次,使种子与药拌匀。拌种后随即播种,不要闷种!2、秧田或苗床土壤及营养土消毒●防治水稻立枯病,烂秧病;蔬菜、烟草、棉花、花卉、苗木等作物的苗期立枯病、猝倒病、炭疽病、枯萎病等病害,可进行苗床或育苗营养土消毒。秧田用药:先将原药用水稀释成3000倍药液(1克原药加3公斤水),在简塑盘育秧时,每盘用稀释液0.5公斤。秧田旱育、湿润育秧时,每平方米苗床用稀释液3公斤。在播种复土后或秧苗一心一叶期均匀喷洒于床内。●其它作物苗床土壤消毒:每平方米苗床用稀释液3公斤,在播种前或播种后以及移栽前均匀喷洒于床内,或将上述用药量与15-20公斤过筛细土掺匀后,将其1/3撒在床内,余下2/3用作播种后盖土。●营养土消毒:每立方米用原药2-3克兑适量水均匀喷洒在营养土上,充分掺匀后装盆播种。也可先用少量过筛细土与上述用药量掺匀之后再与营养土充分拌均,然后装盆播种。3、大田土壤病害防治播种前土壤消毒:可用恶霉灵兑细土进行沟施或穴施。--防治黄瓜枯萎病、西瓜枯萎病、甜瓜枯萎病、蕃茄枯萎病、茄子黄萎病、辣椒疫病等病害可用3000-4000倍液淋喷,4000-5000倍液根部浇灌。--在发病初期每株作物根围浇灌200-400毫升3000倍稀释液。密植时可用同样浓度的药液进行条施。※施药时应使药液达到根部4、果树园斑根腐病的防治将原药用水稀释成2000-3000倍药液后(1克天达恶霉灵兑水2-3公斤),在每棵病树(五年生为例)根部周围浇灌10-20公斤。每棵树的用药量,可根据树的大小决定,无药害。5、注意事项①切勿闷种,否则会产生药害。②产品应在低温、干燥、通风处贮存。严防潮湿和日晒。不得与食物、种子、饲料混放、避免与皮肤、眼睛接触。防止由口鼻吸入。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