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花生白绢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2024-07-03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221 次
花生白绢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措施

花生白绢病是花生上的一种真菌病害,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质量。为了防治花生白绢病,我们需要了解它的症状和发病规律,然后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症状

花生白绢病主要在花期和果实期发生。病初在花、果、叶片等处出现白色霉层,后期呈现出灰色,病变部位逐渐扩大,果实变形、变黑、腐烂。在严重的情况下,花生根部和地下茎也会受到感染。

发病规律

花生白绢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多发生于潮湿、多雨的环境中。高温和高湿是病菌生长繁殖的最适条件。花生生长期间,如果气候潮湿,花生又处于开花和结果的阶段,就容易发生白绢病。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花生白绢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具体来说,应该选择抗病力强、产量高、品质好的花生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在花生生长期间,要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通风干燥,及时清除田间积水,减少病菌的生长繁殖。

3.喷洒药剂。花生白绢病的喷药时间一般在花期和果实期。常用的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每次喷洒间隔7-10天,连续喷洒2-3次。

4.病株处理。在发现花生白绢病病株时,应及时将其挖掉,焚烧或深埋处理,以避免病菌的传播。

用户关心的问题

1.花生白绢病对人体健康有影响吗?

花生白绢病对人体健康没有直接影响。在生长过程中,花生可能会受到化学农药的污染,因此在食用花生时要注意清洗和烹调。

2.花生白绢病有哪些防治药剂?

常用的防治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

3.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防治花生白绢病的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喷洒药剂和病株处理等。

4.花生白绢病是如何传播的?

花生白绢病主要通过病菌孢子和花生种子传播,也可以通过土壤、工具等介质传播。

5.花生白绢病的症状如何识别?

花生白绢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白色霉层和灰色霉层,病变部位逐渐扩大,果实变形、变黑、腐烂。

参考文献:

1.《花生病虫害防治技术》

2.《花生生产技术》

3.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网站

百科知识:

多菌灵

多菌灵是一种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水稻、小麦、玉米、花生、蔬菜等作物上的病害。多菌灵的作用机理是能够抑制病菌的细胞膜合成,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多菌灵还具有广谱、低毒、低残留等优点。

问答拓展: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方法?

可以采用240克/升噻呋酰胺1500倍或者采用混合药剂,比如将菌核净、多菌灵、扑海因等混合在一起,还可以使用好力克代替多菌灵完成配制,每次用药3000-4500克/公顷。

需要注意的是相连地块要共同防治,避免病菌残存、繁殖、扩展,以此压低病情指数。在花生下针期可以使用粉锈宁乳油或者多菌灵可湿粉剂对根茎部,每穴100-200毫升,根据病情灌溉1-2次,可以有效控制病害发生流行。

可以应用在7月上旬发病前,每隔7-10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3-4次,药剂可以混配使用或者交替使用。

预防方法:

在种植前要选择产量较高、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比如:丰花1号、花育16、花乱察姿育17等,同时还要保证种子无病,需要认真筛选、晒种、剔除发霉和秕种,并且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

可以采用菌核净、多菌灵、灭菌唑、禾佑完成拌种,需要注意的是100克药剂搅拌20-25千克的花生种,从源头上抑制病菌生成。

同时还要在地表没昌撒施杀菌剂以达到消灭菌核的目的,杀菌剂要严格按照哗绝相应的配比使用,分别为甲基硫菌灵、甲基立枯磷、菌核净、二氯异氰尿酸钠等化学药剂,搅拌均匀后施加在土表面,可以降低花生白绢病的发生。

问答拓展:花生白绢病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应如何防治?

花生白腐病是一种典型的病害,也称为花生菌核基腐病。病变主要发生在茎、茎和荚。苗期,病害会发生在根部,茎基会变褐软腐,茎基上会出现云纹斑,表面会长出一层白色的丝状菌丝体。花斑绕茎基转圈后,幼苗会逐渐凋谢死亡。花生白丝病发生后,对花生产量基本上是致命的打击,一旦发生,拆指就很难防治,即使得到有效的预防,也已经对花生产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高稿御灶温多雨的天气环境下更有利于发病,种子的发病率很高,会导致明年花生苗期发病更严重。

在连作和早播的地块上,白腐病是非常常见的。只要满足一定条件,就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并扩散到其他花生植株。温度和湿度是花生白腐病发生过程中的两个键扮必要条件。温度方面,花生白腐病的生长和蔓延最适宜的温度为25-35℃。而空气的湿度是90%-100%,土壤中所含的水分量也在最适宜的范围内。在高温多雨、土壤含水量高的条件下,更有利于白腐病菌的发生和传播。病原体通过流水或昆虫在田间传播。它们在高温、高湿、重土、排水不畅、地势低洼、多雨的年份容易发病。雨后它们立即变得清澈,患病的植物迅速枯萎死亡。连作早播病害严重。

白绢病直到花生荚果扩大到成熟期才出现症状。花生根、荚、茎基部感染后,最初呈褐软腐状,地上根茎中发现白色丝滑菌丝。发病后期出现油菜菌核,茎叶变黄,逐渐死亡,花生荚果腐烂。病菌在高温高湿下开始侵染植物。沙土、连作、密度过高、不通风都有可能导致白丝病的爆发,雨天更严重。当土壤潮湿隐蔽时,病株周围的土壤表面的植物残体和有机质就被一层白色的菌丝体所覆盖。受害植株茎基组织腐烂,皮层脱落,留下纤维组织,病株叶片变黄,边缘焦黄,植株干枯后菌丝逐渐消失;受感染的茎和豆荚长出许多白色菌丝,已经腐烂。

问答拓展:种植花生,花生白绢病是常见病害,如何防治?

花生白绢病是花生常见病害之一,全国各主产区都有发病,但主要集中在我国长江流域和的南方花生产区。花生白绢病可导致花生植株全株死亡,发病率一般在5%左右,如果是发病较重的种植地可达到30%以上,为害非常严重,今天我就来说说花生白绢病的病害症状及如何防治。

一、花生白绢病的病害症状

花生白绢病的发病大多出现在花生成熟期的时候,花生白绢病的病菌侵染花生植株的主要部位是近地面的茎基部,也能为害果柄洞汪和荚果,被侵染后,受害部位变褐软腐,病部有波纹状病斑绕茎,在发病部位的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绢丝状似的菌丝,一直到植株中下部茎杆全部被覆盖。

当病部养分被消耗后,植株跟颈部组织呈纤维状,从土中拔起时容易断裂。土壤潮湿隐蔽时,病株周围地表也布满一层白色菌丝体,在菌枝大丝体当中形成大小如油菜籽一样的,近圆形的菌核。发病的植株叶片变黄,初期在阳光下闭合,在阴天还可张开,以后随病害扩展而枯萎,最后死亡。

二、花生白绢病发生的特点

白绢病病菌属半知菌类,小核菌属。病菌以菌核和菌丝体在土壤中及病残体上越冬。分布在表土层内的菌核和菌丝萌发的芽管,从花生根颈部的表皮直接侵入,使病部组织腐烂,造成植株枯死。病菌主要借土壤流水、昆虫等传播、种子也能带菌传染,病害的发生与土壤的温湿度有密切关系。

7~8月高温多雨时,病害蔓延迅速,病害发生重。地势高燥,土壤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发病就轻;反之就比较严重。常年连作的土壤种植发病较为严重,实行轮作的发病轻。珍珠豆型小花生发病比较严重,而大花生则发病较轻。晚播花生或夏花生发病要比早播的花生轻。落叶多,植株倒伏在地里的发病特别严重。

三、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方法

花生白绢病的防治在优选两种的基础上,加强农业防治,必要时采取化学农药防治。

选用优良抗病品种。实行合理轮作管理,重病地须实行三年以上的轮作。深翻改土,加强田间管理。花生收获前,清除病株,收获后深翻猛颤竖土地,减少田间越冬病菌。改善土壤通风条件,最好不用未腐熟的有机肥。花生白绢病的农药防治。在播种前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建议用量按种子量的0.3~%0.5%,病害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花生白绢病的防止在选择优良品种的同时,还要加强田间管理,同时建立必要的轮作制度也是防止白绢病的一个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