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芦笋能使用丙环唑吗

2024-06-28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9892 次
芦笋能使用丙环唑吗

丙环唑是一种广泛用于农业的杀菌剂,常用于防治多种作物病害。那么,芦笋能否使用丙环唑呢?

根据相关研究,丙环唑对芦笋并不适用。丙环唑主要用于防治真菌病害,而芦笋并不容易受到真菌的侵害。丙环唑可能会对芦笋产生负面影响,导致芦笋的品质下降。

如果您想防治芦笋的病害,建议使用其他适合芦笋的杀菌剂,例如苯酚甲环唑等。

除了使用杀菌剂外,还可以通过加强芦笋的管理来预防病害的发生。比如,及时清除芦笋周围的杂草,保持芦笋周围的环境干燥通风等。

虽然丙环唑是一种有效的杀菌剂,但并不适用于芦笋的防治。为了保证芦笋的质量和安全,我们需要选择适合芦笋的杀菌剂,并加强芦笋的管理。

相关拓展:

问:芦笋要多少时间才能收获?

芦笋作为一种高档蔬菜,其经济价值非常可观。如果能提高芦笋大棚栽培品质,实现无公害,那么,其效益会更高。一般芦笋种植3年左右即可采收,采收期长达10年。温度是影响芦笋质量的首要因素,其最适生长温度为15~25摄氏度。今天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芦笋的无公害栽培技术。
芦笋的播种育苗扒物方法
芦笋的定植方法
芦笋的田间管理
一、芦笋的品种选择
作为无公害大棚栽培,需选择适应性与抗逆性都强的芦笋品种。需选用抗病性强、产量低、质量好的一代杂交品种。特别提醒,不能使用二代种,因为二代种产量低、质量差、病害重。可以选用格兰德f1或者阿特拉斯f1.
二、芦笋的播种育苗方法
芦笋的温握此蠢度适应性段陪很强,最低可承受低温为零下38摄氏度。在播种时,仍需考虑地温,不可太极端。通常只要地温达到10摄氏度以上,都可以播种。从3月到10月都可以进行。
先用清水搓洗种子,除去蜡质,然后用50%多菌灵250~300倍液浸泡24小时,选出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然后用25摄氏度的温水浸泡。每天更换一次水,浸泡2天之后捞出沥干水分。用湿纱布包裹种子于25摄氏度下催芽,等种子露白即可播种。壮苗的标准为株高30公分,分枝有3个,根系发达,苗龄50~70天。
建议使用商品育苗基质作为营养土。在营养钵中打1公分深的小孔,每钵播1粒种子,然后覆盖1公分土壤。
春季播种需进行保温,可覆盖地膜或者采取大棚套中棚的方式。在夏季播种则需要适当降温,可搭建遮阳网或阴棚来处理。出苗期间需保持土壤湿润,出苗之后要及时移开覆盖物。通常在出苗50%以上可揭去薄膜。对于根腐病和蝼蛄等苗床病虫害,需及时防治,科学用药。可以使用多菌灵,但是需控制用量。为了促进苗子正常生长,可施入腐熟粪水,做到薄肥勤施。
三、芦笋的定植方法
等植株长出第三枝叶时,就可以进行定植。定植前需要整地,确保地块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排水良好。白芦笋要求微酸性土壤,绿芦笋等范围较广,ph值为5.3~8.3.需要注意的是,地块不宜种过果、桑、棉花、林木。深翻结合施入底肥,每亩腐熟有机肥2000~5000公斤,复合肥每亩40~60公斤。
四、芦笋的田间管理
定植当年需要覆盖薄膜保持土壤湿润。及时中耕培土追肥。定植一周后,每亩浇薄粪水500公斤。在嫩茎生长后每隔10天左右培土1次,共培土3次,每次培土2公分。半个月左右施入15公斤复合肥。可以在芦笋两侧搭建立架拉绳,防止芦笋倒伏。
每半个月需疏枝1次,把细弱枝、病残枝、衰老枝疏除。等植株长到1.5米时进行打顶。浇水宜在傍晚进行。对于蚜虫、夜蛾科害虫,需采用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结合的方法。对于茎枯病、根腐病等,需用生石灰消毒,然后用苯甲丙环唑或氧化铜进行防治。
总结
芦笋需选用抗病性强、产量低、质量好的一代杂交品种。特别提醒,不能使用二代种,因为二代种产量低、质量差、病害重。通常只要地温达到10摄氏度以上,都可以播种。从3月到10月都可以进行。先用清水搓洗种子,除去蜡质,然后用50%多菌灵250~300倍液浸泡24小时,选出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然后用25摄氏度的温水浸泡。等植株长出第三枝叶时,就可以进行定植。定植一周后,每亩浇薄粪水500公斤。在嫩茎生长后每隔10天左右培土1次,共培土3次,每次培土2公分。半个月左右施入15公斤复合肥。可以在芦笋两侧搭建立架拉绳,防止芦笋倒伏。

问:芦笋的茎枯病和根腐病怎么治理

茎枯病 1、农业防治  不要选用抗病性差的UC157、UC800等品种,在浸种前用55—58℃热水浸种20分钟;勤中耕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严禁大水漫灌,遇雨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控制氮肥用量,增施有机肥和芦笋保增收。  2、药剂防治  (1)土壤杀菌:用芦保丰200—300倍加笋病灵200—300倍将全田喷洒一遍,采收绿笋的田块,在早春、选留母茎和秋茎施肥整地之后,全田各喷—次;采收白笋的田块,在早春培高垄后、选留母茎施肥后、停止采收退土施肥后,全田各喷一次。  (2)抹茎防治:天气晴朗时,选用芦保丰150倍加芦笋净10倍,在嫩茎分枝前抹茎一次;如遇到阴雨、大雾天气,选用芦保丰100倍加芦笋净5倍,在嫩茎出土长至20—30厘米高时抹茎一次,在分枝前再抹茎一次。  (3)喷药防治:选留的母茎或秋茎,在嫩茎分枝时开始选用药剂进行喷雾防治,每次喷药间隔的时间、用药次数、用药浓度等,必须根据气候激简条件、笋株的发育状况、病害发生的情况等因素确定。  在天气晴朗、田间湿度比较低、病害发生比较轻的情况下。选留母茎时一般一次就能将母茎留齐,在母茎分枝之后至母茎停止生长之前,采取每隔5—7天喷药一次,连续喷药4—5次。选留秋茎时一般要分2—3次才能将秋茎留足数量,每抽生一批新茎,在分枝之后至新茎停止生长之前,采取每隔5—7天喷药一次,连续喷药5—6次。秋茎喷药次数的多少,取决于嫩茎保留的批次。以选用下列药剂和方法混合应用对茎枯病的防治效果比较好。⑴芦保丰一号300—400倍加笋枯净300—400倍;⑵笋病灵300—400倍加茎枯净300—400倍;⑶芦保丰300—400倍加芦笋净300—400倍;⑷笋病全杀300—400倍加多菌灵300—400倍。  在遇到阴雨天气、笋株湿度过大、笋株上已形成水渍状小病斑时,用药浓度应增加1—2倍,间隔时间应缩短2—3天,用药次数也必须增加2—3次。农药品种明咐裤的选用与复配和使用浓度:⑴芦保丰一号100—200倍加笋枯净100—200倍;⑵笋病灵100—200倍加茎枯净100—200倍;⑶芦保丰100—200倍加芦笋净100—200倍;⑷笋病全杀100—200倍加多菌灵100—200倍。  在喷雾防治茎枯病时,以喷洒主茎和分枝为主,药剂喷洒一定要均匀,做到不漏喷,特别是笋株内部的主茎和分枝一定要喷到药液,为了避免茎枯病菌对农药产生抗药性,应注意农药的交替和复配使用。 (七)根腐病(烂根、烂根盘)和立枯病(地下生铁锈色病班)  l、农业防治  (1)防止根系受到损伤:在起苗、清除地上茎、施肥、培土、中耕松土等农事操作中,尽量不要损伤根系和地下茎盘。(2)降低田间湿度:在笋株生育期间,特别是高温季节,严禁大水漫灌,雨后要及时排水,每次遇雨或浇灌后要及时进行松土,降低田间湿度,增加土壤的通气性。(3)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和微量元素,控制氮肥施用数量,科学施用适量的磷肥与钾肥,促进了笋株的健壮发育,提高了笋株的抗病能力。通过试验,每亩增施芦笋保增收基施型粉剂6千克的,比没有施用芦笋保增收的根腐病减轻56.9%。  2、药剂防治  (1)预防根腐病和立枯病的发生:新发展的芦笋区,除做好种子的灭菌外,在播种后选用芦保丰200倍加根病清1500倍将苗床表土喷洒湿润。在幼苗期选用芦保丰500倍加根病清2000倍浇灌幼苗1—2次。移栽时选用芦保丰800倍加芦笋专用根病清2000倍再加芦笋增产宝或芦笋保增收水剂2500倍进行浇灌幼苗。老芦笋栽培区,在每年春季和选留母茎与秋茎施肥整地之前各浇灌根盘一次。浇灌根盘的方法:选用三齿耙(爪钩)扒开地下茎盘上的土壤,选用芦保丰600倍加芦笋增产宝或芦笋保增收水剂2500倍加芦笋专用根病清2000倍进行浇灌根盘。  (2)控制根腐病的危害:对于已经发生根腐病危害的田块,在每年春季和选留母茎与秋茎施肥整地之前各浇灌根盘一次。选用芦保丰400倍加芦笋专用根病清1600倍加再加芦笋芦笋增产宝或芦笋保增收水剂2500倍进行浇灌根盘。  (3)灭菌补栽:简此芦笋遭受根腐病危害枯死后,在没有灭菌的情况下进行补栽一般很难成活。为了提高补栽笋株的成活率,促进补栽幼苗的健壮发育,采取以下方法效果比较好:先将病株的根系和地下茎盘彻底清除出田外消毁,并将病株处的土壤挖出来放在行间晾晒,然后选用根病清1500倍加芦保丰300倍喷洒挖出的土壤和坑内;选用一年生大苗在每年春季萌芽前补栽,在起苗时尽量减少根系的损伤和适当带带一些土,并选用根病清1600倍加芦保丰300倍再加芦笋芦笋增产宝2500倍进行浇灌幼苗;在幼苗成活后,间隔20天左右,选用根病清2000倍加芦保丰400倍再加芦笋保增收水剂2500倍,进行浇灌幼苗2—3次。

问:什么办法可以让芦笋不结果

芦笋是雌雄异株作物,最简易的方法是把结果的雌株拔除,然后,再移植栽上不结果的雄株。

问:三唑酮杀菌剂好吗?

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内吸功能和保护、治疗作用,被广泛用于由子囊菌、担子菌等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的防治。

在杀菌谱上比较广,对于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大多数病原真菌引起作物病害有效,能达到一次用药,兼治多种病害的效果。如白粉病、锈病、黑星病、黑斑病、轮纹病和叶斑病等。

高效--药效高、用药量减少、仅为福美类和代森类农药杀菌剂的1/10-1/5。

持效期长--叶面15-20天,种子处理80天左右,土壤处理100天,均比一般农药杀菌剂长,且随用药量的增加而延长。

内吸输导性好,吸收速度快,施药2小时后三唑酮被吸收的量已能抑制白粉菌的生长。

在作用机理方面,在不同作用点阻碍、抑制病原真菌体内麦角甾醇的合成,而发挥杀菌活性。兼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

在安全性上该类药剂均为低毒性杀菌剂,但对作物安全性相对较差。如粉锈宁杀菌剂处理小麦种子会影响其发芽率和出苗率。使用时应根据产品标签说明施用。一般在推荐使用方法和剂量下,对各类作物安全。

一、三唑类杀菌剂特点

1、三唑类杀菌剂是针对真菌***害的药剂,对细菌、病毒等病原菌造成的病害无效。

植物病原真菌在侵染寄主组织之前,先由有性孢子或菌丝萌发为无性孢子,无性孢子产生芽管或吸器,再侵入进植物组织内。产生无性孢子的时候,自然会同时合成细胞膜和细胞壁。

2、三唑类杀菌剂的最佳使用时机是病害侵染的初期。

此时的病菌开始在寄主体内一边汲取有机营养一边发育形成新的无性孢子。三唑类杀菌剂是治疗性杀菌剂。

3、生产中,三唑类最好和其它杀菌机制的杀菌剂混用,效果会更好。

比如,和吡唑醚菌酯、铜制剂、代森锰锌等保护性杀菌剂复配,先消灭大部分萌发前的病菌孢子,再清理已经侵入植物体内的残余。

4、不同的三唑类杀菌剂品种防治谱不一样,有时候两种三唑类杀菌剂可以混配在一起,发挥更好的杀菌效果。

例如,丙环唑和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和戊唑醇,咪鲜胺和抑霉唑等。

三唑类杀菌剂的开发历经三个阶段,是在科学家陆续研究清楚主要植物病原真菌各自的麦角甾醇合成机制以后,有针对性的合成了不同的三唑类杀菌剂品种。到目前为止,三唑类杀菌剂已经超过40个品种。

5、三唑类杀菌剂对霜霉病、疫病等由低等真菌侵染造成的病害无效。

低等真菌形成细胞膜的时候,缺乏合成麦角甾醇的能力,只能利用从其它途径获取到的有机物再代谢为麦角甾醇。

6、三唑类杀菌剂不会抑制植物的细胞膜合成,对植物相对安全。

植物细胞膜中不含麦角甾醇,但含有另一类与之相似的物质,环阿屯醇。

7、三唑类杀菌剂不能在植物生长早期使用。

比如禾本科植物分蘖之前或阔叶植物花芽分化之前。禾本科植物相比阔叶植物对三唑类杀菌剂的耐性更强一些。三唑类可以抑制植物体内的赤霉素的合成,造成植物顶端生长缓慢,节间缩短。

8、不同的三唑类杀菌剂对植物的生长抑制作用水平是由差别的。

一般的,氟环唑>氟硅唑>丙环唑>烯唑醇>三唑酮>戊唑醇>苯醚甲环唑>腈菌唑。

9、有必要搞清楚每一种三唑类杀菌剂在某种植物上用于杀菌防病时的安全剂量。

三唑类杀菌剂抑制植物生长的剂量和杀菌的适宜剂量是不同的。只要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最大限度的用好三唑类杀菌剂。

10、大多数三唑类杀菌剂品种可以从一片叶移动到另一片叶子内,或随着导管从下往上移动。

试验证明,只需要在大豆复叶上滴落三滴三唑类杀菌剂药液,一天内即可覆盖整个叶片。

喷施三唑类杀菌剂的时候,喷头要压低一些,既可以降低抑制植物顶端生长的风险,也可以利用向顶传导的特性,保证诸如炭疽病、褐斑病、黑星病等从下往上侵染蔓延***害的防治效果。

二、目前我国使用的三唑类杀菌剂

1、三唑酮(triadimefon),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的广谱性杀菌剂,在植物和真菌体内转化为活性更高的三唑醇其作用,对白粉病、锈病、黑穗病有特效。

三唑酮是高效、持效期长的内吸性强的杀菌剂,具有预防、治疗、铲除、熏蒸作用。

作用机理:抑制病菌麦角甾醇的合成,从而抑制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登记在黄瓜、水稻、小麦、玉米5中作物上防治白粉病、锈病、纹枯病等多种病害,剂型主要有可湿性粉剂、乳油、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等。

2、己唑醇(hexaconazole),该药抑菌谱很广,对真菌(尤其是担子菌纲和子囊菌纲)引起的病害有广谱性的保护和铲除作用,使用量低于其他三唑类杀菌剂。

登记作物有黄瓜、小麦、水稻、梨树、苹果树、桃树等,主要由于防治白粉病、黑星病、纹枯病、褐斑病、锈病等。使用剂型主要有乳油、水分散粒剂、微乳剂、悬浮剂等。

3、戊唑醇(ethylt-rianol),不仅有类似三唑的作用方式,而且发展第二机制抑制抗性发生,还与其他内吸或非内吸性杀菌剂配成混剂,有效地防治禾谷类和种传病害。

主要用于大白菜、草莓、大豆、高亮、划归省、黄瓜、苦瓜、梨、苹果葡萄、水稻橡胶、小麦、玉米等多种作物的近30种病害。主要剂型有种子处理悬浮种衣剂、干拌种剂、湿拌种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等。

4、腈菌唑(myclobutanil),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低毒的三唑类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用于防治多种作物的子囊菌、半知菌和担子菌病害,用于防治黄瓜、梨、苹果、葡萄、香蕉、小麦上的白粉病、黑星病等病害。

主要登记剂型有可湿性粉剂、乳油、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等。种子处理可以防止小麦、大麦、玉米、棉花和水稻等作物的多种种传和土传病害。也可用于储藏病害的防治。

5、氟硅唑(flusilazole),对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类真菌有效,主要用于防治由担子菌纲、半知菌类和子囊菌纲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对卵菌无效。

主要防治对象有黄瓜、梨、苹果、香蕉、小麦上的白粉病、黑星病、炭疽病等。

6、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杀菌谱广,内吸性保护和治疗剂。叶面处理或种子处理可提高作物的产量和保证品质。

对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包括链格孢属、壳二孢属、尾孢霉属、刺盘孢属、球痤菌属、茎点霉属、柱隔孢属、壳针孢属、黑星菌属在内的半知病,白粉菌科、锈菌目及某些种传病原菌有持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登记在菜豆、茶树、大白菜、番茄、柑橘、黄瓜、辣椒、梨、荔枝、芦笋、苹果、葡萄、芹菜、石榴、水稻、西瓜、香蕉、小麦等多种作物的锈病、炭疽病等对中病害。

7、丙环唑(propiconazole),具有很好的内吸治疗作用,兼有化学保护和抗产孢作用,对子囊菌、担子菌及半知菌等植物病原真菌有高活性,对白粉病、锈病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