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问题一:春季小麦田间管理中如何防治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是春季小麦田间管理中常见的病害之一,防治方法主要包括:
- 选择抗病品种。
-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保持田间通风干燥。
- 合理施肥,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
- 及时喷洒杀菌剂,防治病害。
问题二:春季小麦田间管理中如何测定土壤肥力?
测定土壤肥力可以通过土壤检测来进行。具体方法包括:
- 采集土壤样本,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 送到专业机构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等。
- 根据检测结果,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问题三:春季小麦田间管理中如何防治小麦蚜虫害?
小麦蚜虫害是春季小麦田间管理中常见的害虫之一,防治方法主要包括:
-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害虫栖息的环境。
- 使用黄板诱捕,将害虫集中在一起,方便喷洒杀虫剂。
- 定期喷洒杀虫剂,防治害虫。
释义拓展:小麦油菜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问答拓展: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要点
一年之计在于春,休眠了一个冬季的冬小麦自南向北陆续进入返青拔节期,这个时期是小麦生长发育和苗情转化的重要节点,也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应做好以下工作:
1、肥水管理
看天看麦管肥水,上看天,下看苗,做好肥水管理。晚播弱苗麦田以“早、促”为主,在返青期5厘米处地温稳定在3度以上进行趁墒追肥,苗情正常或偏旺的麦田以“控、稳”为主,可推迟至拔节期进行肥水管理。
2、病虫草害管理
预防为主,突出时效,抓好病虫草害的绿色防控。及时进行化学除草和病虫害预防,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的,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8度以上即可进行,同时要抓好小麦锈病、纹枯病、病毒病、红蜘蛛、包囊线虫的防治。
3、逆境管理脊大卜
小麦的生长习性:
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耕层较深,有利于蓄水保肥,促进根系发育仿燃。土壤结构是指固体(有机体和无机体)、液体、气体的组成比例,它与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养分有着密切关系,如沙土、重粘土结构不良,难以形成高产。
问答拓展:春小麦的田间管理
1、适时灌水。春小麦二叶一心开始灌头水,间隔10天灌二水,灌水量为50-60立方米/亩。灌水要均匀,不可积水。春小麦二水后,三水要缓浇,一般在拔节后孕穗期,1-2节定型、无效分蘖死亡时再灌三水。可有效控制无效分蘖,促进主茎和有效分蘖生长,有利于养分、水分向穗分化方向集中,以促进穗大粒多。第三水绝敏与第二水一般间隔15-20天,拔节孕穗水要灌好、灌透。水量为70-80立方米/亩。
2、合理追肥。春小麦追肥要根据土并扰枝壤条件、麦苗长势情况而定。一般中等肥力,播种时没有带种肥的地块结合灌头水每亩撒施**素5-8公斤,带种肥的地块头水时可不施肥。拔节孕穗期生长正常的麦田,结合灌水每亩撒施**素10-12公斤。旺长田适当少施,亩施**素5-10公斤。弱苗适当多施,亩施**素10-15公斤。既为春小麦健壮生长提供足够的营养,又要防止生长过旺。
3、化学除草。小麦化学除草应在小麦出苗后及早进行,要抢在棉花出苗前喷施,确保用药安全。应选择飘移性小的除草剂,如2甲4氯、阔叶净等。喷雾器要专用。相邻地块李贺棉花一旦出苗,就不得再使用麦田除草剂,避免对棉花造成药害。
4、化学调控。对水肥条件好,生长过旺的麦田在小麦拔节期前后亩用矮壮素100-120克进行化控,防止麦苗徒长和后期倒伏。
问答拓展:小麦春季的田间管理:小麦田间管理
小麦田间管理大体分为三个时雹茄期,即苗期管理、中期管理、后期管理。苗期管理包括越冬期和早春期管理。苗期管理的重点是压耱保墒,早中耕促早发。开春后,气温升高,小麦返青生长,这时实现小麦增产丰收至关重要,因此要抓好春季小麦田间管理。1因地制宜,科学调控肥水,加快苗情转化
对苗小苗弱、次生根少、群体不足、受到干旱和冻害的田块,要抓住春季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肥水齐攻,两肥并用;一类、二类苗早追施拔节肥,喷施叶面肥,因地制宜应用肥水调控措施,加快苗情转化升级。一是早施返青肥,肥水齐攻,加快三类苗转化升级。返青期是苗情转化升级的关键时期,要实行肥水齐攻,促进三类苗转化升级。旱情较重的田块,要及时浇水并结合施肥,追施**素120~150kg/hm2,如有降雨,可趁雨撒施,确保麦苗返青生长有足够的水分和养分,促进春生分蘖和次生根的生长,促进分蘖成穗,争取较多的有效穗数。二是早施、普施拔节肥,争取穗大粒多。追施拔节肥可以提高分蘖成穗,减少小穗小花退化,增加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由于2024年小麦受到干旱和冻害的影响,群体普遍偏少,所以要早施、普施拔节肥,对于一运肆盯类、二类苗要早施拔节肥,可以提早到3月初趁雨或结合浇旁和水撒施**素120~150kg/hm2。对于施过返青肥的三类苗,拔节肥应推迟到3月下旬,追施**素90~120kg/hm2,巩固分蘖成穗,争取穗大粒多。三是喷施叶面肥,加快灾后恢复。受旱、受冻的麦田,立春后可结合病虫草害防治,喷施美洲星450mL/hm2对水187.5kg,或喷施容大丰生态活性肥300mL/hm2对水300kg,或喷施庄福星900mL/hm2对水375kg,隔7~10d可再喷1次。以上午10时前、下午4时后效果最佳。
2中耕划锄,清理苗脚
中耕划锄既能疏松土壤,消除板结,提高地温,通气保墒,促进根系生长,又能消除杂草,减少病虫发生,深锄可控制旺长。特别是大水浇灌的麦田容易出现板结,在浇水后地面泛白时,及时中耕划锄,也可用独腿耧结合追肥一并进行。中耕划锄要根据苗情、墒情及耕作质量掌握划锄深度,一般中耕3~5cm。对群体过大田块,必须进行深锄断根,减少春季分蘖量,控制旺长;对群体适中、壮苗田块,进行适当中耕,损伤部分根系,抑制无效分蘖;对弱苗田应浅中耕,以免伤根,以达到提温保墒、促进生长的作用。
3化学调控
对播种偏晚的弱苗田块,要普遍喷施百施利等生长调节剂,增强抗逆性,促苗早发。对播量偏大苗数过多的旺长田块,要采取化控促壮措施,喷施200mg/kg多效唑溶液450kg/hm2,要在拔节前使用,亦可在拔节期用助壮素225~300mL/hm2对水750kg喷施,防止后期倒伏。
4预防春霜冻害
一般3~4月份淮北地区常出现倒春寒天气,要做好小麦春霜冻的预防。灌溉是预防小麦春霜冻的有效措施,寒流过后要及时检查苗情,发现叶片有冻害现象,要及时采取补施氮肥或喷施叶面肥、磷酸二氢钾等措施,促苗快发,最大限度降低冻害损失。
5化学除草
对于年前未化除的麦田,日平均气温达到5℃时,要及时化学除草。以阔叶类杂草为主的田块,可用75%巨星(阔叶净)15.0~22.5g/hm2或20%使它隆乳油750~900mL/hm2,对水600kg喷雾防治;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用6.9%骠马乳油600~900mL/hm2防治;以阔叶杂草和单子叶杂草混生的田块,可用75%巨星乳油15g/hm2加6.9%骠马乳油600~900mL/hm2,对水450~600kg,于小麦拔节前均匀喷雾防治。
6病虫害防治
随着气温的上升,纹枯病、锈病、麦蜘蛛和红蜘蛛等小麦的病虫害也随之发生。在纹枯病防治上,当麦田病株率达15%时,用12.5%禾果利225~300g/hm2对水600~750kg,或用15%**酮1.5kg/hm2对水375kg喷雾,或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600g/hm2对水600~750kg喷雾防治。防治叶枯病、锈病、赤霉病等用70%甲基托布津1.5kg/hm2或50%多菌灵乳油1500mL/hm2,对水750kg喷雾。在麦蜘蛛防治上,每0.33m单行麦株上有虫200头以上进行喷药防治,可用1.8%虫螨克乳油90~120mL/hm2对水750kg,或20%扫螨净300g/hm2对水750kg,或氧化乐果15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红蜘蛛用15%达螨灵乳油3000倍液或10%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吸浆虫用50%辛硫磷乳剂750mL/hm2或40%氧化乐果600mL/hm2对水600~750kg喷雾。防治蚜虫、粘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g/hm2+25%快杀灵乳油375~525mL/hm2对水600~750kg混喷。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