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常见病害 西红柿常见病害大全
西红柿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但是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影响。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西红柿病害及其图片。
1.疮痂病
疮痂病是一种常见的西红柿病害,其症状为果实表面出现黑色或深褐色的斑点,病斑表面有疮痂状,果实变软,严重时会腐烂。以下是疮痂病的图片。
2.白粉病
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害,其症状为叶片表面出现白色粉末状物质,叶片变黄,干枯。以下是白粉病的图片。
3.红蜘蛛
红蜘蛛是一种常见的西红柿害虫,其危害主要在于吸食植物汁液导致叶片变黄、干枯、萎缩等症状。以下是红蜘蛛的图片。
4.病毒病害
病毒病害是一种常见的西红柿病害,其症状为叶片出现黄化、变形、病斑等,果实变小、变形、变色等。以下是病毒病害的图片。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西红柿病害及其图片,希望对大家种植西红柿有所帮助。
相关拓展:
番茄病虫害防治图谱释义:
问:西红柿这是什么病(如图),怎么防治?
西红柿主要病虫防治
1、番茄晚疫病
症状识别:番茄晚疫病又名番茄疫病,是番茄上发生最普遍、危害最重的病害。该病害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也能为害茎启好和叶柄。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苗期染病,病斑由叶片的主茎蔓延,嫩茎部缢缩腐烂,病部以上枝叶死亡,湿度大时病部表面产生白色霉层。
发病规律:该病喜欢高温高湿的环境,最适发温度18-25℃,相对湿度在95%以上。最适感病生育期为成株期至座果期,发病的潜育期3-5天。多连阴雨的年份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重,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肥水管理不当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轮作: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
②清除病残体,发病季节及时摘除病叶病果深埋,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
③栽培防治: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物抗病性,浇水易在晴天进行,防止大水漫灌。保护地栽培灌水后应适时放风排湿,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打叉,摘除植株下部老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在保证湿度的前提下增加放风量;
④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用72%霜霉疫净可湿性粉剂稀释800-1000倍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
2、病毒病
症状识别:该病是病毒引起的病害,在田间主要表现的症状是:花叶、蕨叶、条纹、丛生、卷叶、黄顶。该病害在秋播番茄生长中发生较为严重。
发病规律:该病喜欢高温干旱环境,夜温和地温偏高,少雨,蚜虫多的时候发生链念较为严重。肥水不匀,偏施氮肥的田块发生较为严重。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0-35℃。相对湿度在80%以下,最适感病生育期为五叶期至座果中后期,发病潜育期10-15天。一般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有利于该病悄唤铅的发生与流行。
防治方法:
①选择抗病杂交品种;
②选用无病种子,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
③科学管理,培育壮苗,增施磷钾肥,叶面喷施巴内达碧卡磷酸二氢钾促进植株生长健壮,以提高抗病能力;
④防蚜、治蚜。防止蚜虫传播病毒,可选用2.5%中保蚜无踪乳油1000-1500倍液,或4%剑诛乳油1000-1500倍液等喷杀;
⑤化学防治,在发病前或发病始见期,可选用40%克毒宝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3、青枯病
症状识别:该病是由细菌引起的,是细菌性维管束组织病害。叶片表现为,初始顶部新叶萎蔫***,后下部叶片发展产生凋萎,接下来才是中部叶片产生凋萎,发病后叶片色泽较淡,呈青枯状。发病初始期植株叶片白天出现萎蔫,傍晚后恢复正常,后很快扩展至整株萎蔫,并不再恢复而死亡;茎表现为,初期为水渍状斑点扩大后呈褐色,病茎下部表皮粗糙,常产生不定根,剖开病茎,维管束变褐色,横切后用于挤压可见乳白色粘液渗出。
发病规律:该病喜欢高温高湿,发病最适温度范围20-38℃,最适感病生育期,是番茄结果中后期,发病潜育期5-20天。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偏酸的田块发病较重秋季高温多雨的年份发病较重,引发病症表现的天气条件为大雨或连续阴雨后骤然放晴,气温迅速升高,田间湿度大,发病现象会成片出现。
防治方法:在目前对番茄青枯病尚无理想的防治药剂情况下,防治上应抓好下述环节:
①因地制宜地选育和换种抗耐病高产良种;
②重病地区和重病田实行轮作,最好与水稻进行水旱轮作;
③加强肥水管理。整治排灌系统,高畦深沟栽培,防止漫灌串灌;
④初果期开始加强巡查,一旦发现病株随即拔除,收集烧毁,病穴及附近植株淋灌77%可杀得悬浮剂800倍液,或扫细800倍液,2次以上,隔7-10天1次,前密后疏,淋透淋足(200-500毫升/株或更多)。
4、灰霉病
症状识别:主要危害花和果实,叶片和茎亦可受害。患部呈现水渍状或黄褐色湿腐状,表面长满灰色至灰褐色浓密霉层。
发病规律:病菌依靠气流传播,从寄主伤口或衰老器官侵入致病。病菌为弱寄生菌,可在有机物上营腐生生活,发育适温为20-23℃。适温(20℃左右)、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有利于发病。寄主生长衰弱的,易诱发本病。
防治方法:
①注意选育抗耐病高产良种;
②清洁田园,摘除病老叶,妥善处理,切勿随意丢弃;
③防止番茄沾花传病。在沾花时,在2,4-D中加入0.1%的40%施灰乐悬浮剂,使花器沾药,以后在坐果时用浓度为0.1%的40%施灰乐悬浮剂溶液喷果2次,隔7天1次,可预防病害发生;
④发病初期抓紧连续喷药控病,用40%施灰乐悬浮剂1000倍液,和其他防治灰霉病的药及轮换交替或混合喷施2-3次,隔7-10天1次。
5、棉铃虫
棉铃虫是番茄的大害虫,一年发生多代,四季都有为害,以幼虫蛀食番茄植株的花、果,并且食害嫩茎、叶和芽。花蕾受害后,苞叶张开,变成黄绿色,2-3天后脱落,幼果常被吃空引起腐烂而脱落,成果期受害引起落果造成减产。番茄棉铃虫防治方法,棉铃虫卵产在嫩芽上,结合整枝,及时打杈打顶可有效地减少卵量,同时要注意及时摘除虫果,压低虫口基数。药剂防治在幼虫孵化盛期,可选用30%的触倒乳油、15%阿维毒乳油1000-1500倍液于晴天下午4时以后或阴天喷雾,隔5天再喷一次。
6、白粉虱
该虫在植株上吸食汁液,使叶片卷曲变黄,影响生长,最主要的危害是传播病毒病,除采用上述治蚜药剂外,可用2.5%中保蚜无踪乳油1000-1500倍液,或4%剑诛乳油1000-1500倍液等喷杀。
7、番茄立枯病
1、种子处理。用酌量苯噻氰乳油+新高脂膜(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浸泡种子6小时以后带药催芽或直播。
2、加强苗床管理。提倡采用穴盘和营养钵育苗,注意防止苗床或育苗盘高温高湿。适时喷施新高脂膜,可有效防止地上水分蒸发,苗体水分蒸腾,隔绝病虫害,缩短缓苗期。
3、在番茄生长及时中耕除草,平衡水肥,追肥要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增施磷钾肥。适时通风透光,有利于西红柿生长,提高抗病性。并及时降低田间湿度,喷施碧卡硼肥+中微量元素,促进花芽分化,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在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各喷施一次菜果壮蒂灵,可提高授粉质量,增强循环坐果率,使番茄品质提高,稳产优质。
4、发病初期可酌量喷淋甲基立枯磷乳油(或30%苯醚甲.丙环乳油)+新高脂膜进行防治。视病情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次。
问:这是西红柿什么病,求解答
由于未能实地考察,单凭果实发病个人觉得极有可能是番茄脐腐果病,但是不知道你家的西红柿这种病状是否很多,所以请参照以下常见西红柿病害,根据发病期、发病症状、发病程度进行比较,如果不能确定为那一单一病害,也有可能是综合性的,所以采用综合防治比较好。
西红柿常见病害
番茄缺钾
特征描述及防治空散袜方法
症状番茄生长初期,缺钾症状先由叶缘开始,叶缘失绿并干枯,严重的叶脉间的叶肉
失绿。在果实膨大期,掘薯果穗附近的叶片最容易表现缺钾症状,先表现为叶缘失绿,然后干枯,
似烧焦状。缺钾植株所结的果实着色不良,如果在缺钾的同时氮素过多还容易出现绿背果。
在浇水量大和氮素过剩的情况下,如果钾素供应不足,叶片表现为颜色深绿并柔软,容易感
染各种病菌,而在干旱条件下缺钾,叶片呈深绿色,且较僵硬,耐旱能力明显降低,伴随有
落花和落果现象,果实小,有棱角,着色不良。
病因土壤缺钾现象容易发生在砂土和老龄保护地土壤上。在有的砂土上虽然速效钾含
量水平并不低,生育前期并不表现缺钾现象,由于土壤速效钾储量不足,在需钾量较
大的果实膨大期容易出现缺钾症。经多年栽培的保护地土壤的缺钾原因往往是由于长
期忽视了钾肥的施用,土壤钾元素长期处于被消耗状态,土壤钾元素含量降低,出现缺钾。
番茄出现缺钾症的另一种原因是在土壤铵态氮积累的条件下,由于铵离子与钾离子的拮
抗作用,影响了番茄根系对钾离子的吸收而使番茄缺钾。这种缺钾现象多发生在一次性追施
铵态氮肥料和尿素量较大的条件下,干旱和高温能使缺钾症状加重。
防治方法番茄是需钾量较大的作物,在生产上应注意钾肥的施用。首先应多施有机肥。
在化肥施用上,应保证钾肥的用量不低于氮肥用量的1/2。改变露地栽培一次性施用钾肥的
习惯,提倡分次施用,尤其是在砂土地上。
番茄低温障碍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症状特征】:幼苗遇低温,子叶上举,叶背向上反卷,叶缘受冻部位逐渐枯干或个别叶片萎蔫干枯;低温持续时间长,叶片暗绿无光,或顶芽生长点受冻,根系生长受阻或形成畸形花,造成低温落花或畸形果;果实不易着色成熟或着色浅影响品质,严重的茎叶干枯而死。
【发病原因】:番茄起源于热带,气温低于13℃时不能正常座果,夜温低于15℃造成落花落果,气温在10℃或低于10℃易发生冷害,长时间低于6℃植株将死亡。番茄果实遇-1℃会发生冻害。
番茄在气温高于10℃时就能生长,13℃以上能正常坐果,生产上白天温度达
到24~26℃,夜温13℃可充分发育。但生产中气温低于13℃生长发育迟缓,低于10℃茎叶
生长停滞,长时间低于6℃植株将会因冷害死亡,-l~-3℃受冻,植株迅速死亡,如植株
生长势弱或养分消耗过多,2℃时也会受冻。
【防治方法】:(1)低温锻炼。(2)选择晴天定植,以利根系恢复生长。(3)采用地面覆盖。(4)必要时临时加温。(5)选用耐低温品种,如津粉65抗寒性较好。(6)及时采取挽救措施。根系尚未冻坏,虽可长出侧枝但产量大减;建议改种其他蔬菜。
番茄氨气危害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症状】:番茄受氨气危害一般先在中部叶片出现水浸状斑点,接着叶片边缘变成黄褐色,叶片***,最后枯死。一般早春通风不利时易发生。
【发生原因】:在连年种植番茄的老温室里,大量施用化肥或牲畜粪肥后,土壤由碱性变为酸性,土壤盐渍化严重,硝酸化细菌活动受到抑制,致使亚硝酸不能正常、及时地转变成硝酸态氮,从而产生大量亚硝酸气体,部分亚硝酸气体会从土壤中逸出,造成亚硝酸气体为害。
过量施用氮肥是发生氨气危害的主要原斗激因。尤其保护地栽培施用过量的铵态氮肥和尿素,遇高温就易分解而逸出氨气,当氨气积累达到一定浓度,番茄就会中毒。
【防治措施】:①控制氮肥用量,选用缓释性肥料和有机肥,是防止氨气中毒的关键措施。如:硝酸钾(全硝态氮,没有挥发性,且氮、钾同补)②早春保护地栽培,应及时通风换气,驱除积累的有害气体。
番茄灰霉病(Botrytiscinerea)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灰霉病是保护地番茄的重要病害,直接为害果实,引起烂果,对产量很大。此病除为害番茄外,还为害黄瓜、大椒、茄子、韭菜、生菜、西葫芦等。+
+症状 该病在苗期、成株期都有发生,且对叶、茎、花、果均可为害。苗期染病,多从苗的上部或曾经受伤害(包括机械伤、冻伤等)部位开始。病部灰褐色、腐烂,表面密生灰色霉层。成株期染病,多从叶尖、叶缘开始,向叶内呈“V”字形发展。初为水渍状坏死斑,浅褐色,湿度大时,病斑快速发展成不规则形,有深浅颜色相间如轮纹的大病斑,表面生灰霉。花期,病由开败的花萼处或花托部位侵入,渐向果实发展,使果实蒂部呈水渍状灰白色软腐,并产生灰色霉层。果实膨大时,病菌沿残留柱头或从脐部侵染,初为凹陷的小黑点,渐水渍状发展、扩大、腐烂,并生出灰色霉层,导致病果脱落。花染病,多从花托始,致花枯萎,病部长出灰色霉层。++病原 Botrytis+cinerea+Pers+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真菌。孢子梗丛生,具隔,梗顶1~2个分枝,密生小柄,并着生大量图形或椭圆形的分生孢子。该菌有较强的抗逆力。0~42℃范围内均可存活。最适宜的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
+发病特点+该病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残体上或以菌核在土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气流和农事操作传播。低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条件,湿度是发病的关键。田间有6小时以上的结露,病害流行。当田间温度15℃以上,相对湿度80%25时就会发病。当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时,灰霉病严重发生。田间植株种植过密、生长茂盛、荫蔽、连阴天多、光照不足、放风不及时、湿度大、结露时间长,病害严重。++防治方法+应抓好花期和果实膨大期两个生育期防治,省药省工效果好。+++(1)农业防治。所以增温、控水、放风、降湿为主。不可大水漫灌,减少田间结露。同时摘除病叶、病果,清洁田园。+
+(2)药剂防治。番茄蘸花时加0.3%速克灵或扑海因,预防灰霉效果好。也可在花期喷洒施佳乐40%25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速克灵或扑海因1500倍。果实膨大期,以保果为主,重点喷果实。药剂有5%25多霉灵或甲霉灵、扑海因以及灭克粉尘每亩1千克。
番茄叶霉病(CladosporiumfulvumCooke)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番茄叶霉病是保护地番茄生产的主要病害,近年露地番茄也时有发生。++症状 叶霉可为害番茄的叶、茎、果各部位,以叶片受害最常见。发病之初多在叶背面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的淡***斑,正面褪绿。叶背病部有浅白色霉层,随病情发展呈棕褐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多时,互连成片,叶片褪绿发黄,导致枯死,严重时叶正面也会出现棕褐色霉层。果实染病,形成黑褐色小斑块,病部凹陷、硬化,失去商品价值。++病原Fuluin+fulua+(Cooke)Cif+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成束从气孔伸出,上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串生,圆柱形成椭圆形,淡褐色,有0~3个隔膜,隔处稍缢缩。++发病特点+病菌以菌丝体或菌丝块随残体或以分生孢附着在种子上越冬。病菌通过气流、雨水、灌溉水农事操作传播。气温20~25℃,相对湿度90%25以上,病菌繁殖迅速,病情发生严重。湿度是其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种植过密、地势低洼、多年重茬、放风不及时、湿度过大以及连续阴雨等,是导致该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条件。++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以双抗系列品种为宜;选用无病种子或用50℃温水浸种25分钟;与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轮作;高温闷棚,即发病后采用30~35℃高温,闷棚30~40分钟,对叶霉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底肥,控水、降湿,既可使植株健壮又可控制叶霉病的发生。++(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选用好力克43%25悬浮剂3000—4000倍液,农抗BO-10+200~25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1:1)1000倍液,或50%扑海因悬浮剂或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番茄茶色果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茶色果果实成熟后变红,但在红色果面上显露出褐色或污茶褐色,致果实发污,光泽度差,影响果实外观。茶色果多在偏施氮肥,气温低的条件下发生。因番茄果实着色变红阶段,施用氮肥过多,叶绿素就要增高,致叶绿素分解推迟或减缓,影响茄红素、胡萝卜素在果实上形成,气温低于16℃胡萝卜素形成慢,低于24℃茄红素形成受抑,造成番茄着色不良,易出现茶色果。
番茄:早疫病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早疫病又称轮纹病、夏疫病、露地、保护地均有发生。北京北部郊区县、河北、山西、等海拔较高的地区发生严重。++症状+叶、茎、果均可染病。叶片染病初出现水渍状暗褐色小圆点,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黑褐色斑,并有同心轮纹。在潮湿条件下,病部长出黑色霉状物。病害由下向上发展,严重时植株下部枝叶全部枯死。茎和叶柄染病,初为灰褐色椭圆形斑,稍凹+陷,渐发展扩大成长圆形或梭形斑,凹陷加深,并有同心轮纹,导致植株从凹陷的病部折断。染病果多为青果,病从萼柄处侵入,病斑圆形或椭圆形,黑色,明显凹陷,有同心轮纹。染病果提前红熟,失去商品价值。++病原+Alternaria+solani(Ellis+et+maltin)Jones+et+Grout为半知菌亚门链格孢真菌。菌丝丝状有隔膜。分生孢子梗圆筒形束生,黑色,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倒棒状,有纵隔1~9个,横隔7~13个,顶端有长喙。病菌发育知宜温度26~28℃,分生孢子在6~24℃时在水中1~2小时即可萌发,侵染快、潜育期短。++发病特点+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残体上或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病菌可从植株的气孔、皮孔、表皮直接侵入而形成新的病斑,长出分生孢子后,再借风雨传播。高温、高湿、田间结露有利于发病。土地贫脊、植株营养不良和生长衰弱的地块,发病重。发病多从植株下部老叶开始,渐向上发展。昼夜温差大、结露时间长、多露多雾、连续阴雨、通风排水不良、植株生长衰败等,是该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实行轮作,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并注意放风降湿,防止早衰,是预防该病的关键。++(2)药剂防治。苗期防治很重要。定植时剔除病苗,提倡带药定植。田间防治及早动手,连续防治,每7~10天1次,防治3~4次。常用药剂有70%25安泰生可湿性粉剂700倍,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40%25大富丹可湿性粉500倍液或5%百菌清粉尘每亩1千克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扑海因悬浮剂或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
番茄:晚疫病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番茄晚疫病是一种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病害。该病除为害番茄外,还为害马铃薯和茄子。++症状+番茄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苗期染病。多在苗棚南边靠边部位,植株上部嫩叶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叶柄部或茎上部出现水渍状褐色腐烂,病部缢缩易折倒,潮湿时病部长出稀疏的白色霉。成株期染病,多从植株的下部叶片开始,初为水渍状褪绿色斑,渐发展扩大呈褐色,高湿时病健部交界处长出白色霉。茎部染病,多见于病叶多的植株,初为长条形水渍状斑,随病情发展,病部凹陷,色深褐并腐烂,导致植株萎蔫。果实染病,主要是青果,病斑呈水渍状不规则的云纹斑,后变为深褐色,边缘明显。病部表面坚硬而不平整,潮湿时病部边缘长出稀疏的白色霉层。++病原+Phytophthora+infostans+(Mont)de+Bery属鞭毛菌亚门真菌,称致病疫霉。菌丝分枝,无色无隔,细而多核。孢子囊顶生或侧生于孢囊梗上,卵形或椭圆形。菌丝发育的适温为24℃。孢子囊生长、发育的适湿为18~22℃。++发病特点+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马铃薯块茎和温室番茄上为害越冬,也可以以厚垣孢子附着在病残体上在土壤内越冬。借风雨传播,形成中心病株,再扩展、蔓延到全田。低温、高湿是该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条件。最适孢子囊产生的湿度95%25以上,只有植株表面有水滴、水膜时,病菌才能萌发侵染。10℃以上的低温,才有利其产孢扩展、流行。一般相对湿度75%25以上连续3日,田间即会出现中心病株。春播露地雨季来得早、雨日多、雨量大,温度忽高忽低,病害重。在保护地种植地密、温差大、阴雨天多、光照少、大水漫灌、结露时间长、放风不及时等,均有利此病的发生和流行。发病期多在:露地番茄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春棚番茄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秋棚在9月末和10月初,尤其在闭棚之后。++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如佳粉、毛粉802、中杂9号、特瑞皮克、佳粉15等;除清洁田园,清除病叶、病果及病残体外,要增温、放风、控水、降湿,以减少田间结露,控制病害。++(2)药剂防治。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时,要及时喷药防治。药后闭棚增温,可提高防治效果,做到1次见效。药剂有72.2%25普力克800~1000倍液,Previcur+Energy+84%25水剂每亩150毫升,+40%25乙磷铝(疫霉净)150倍液;25%25甲霜灵800倍液;64%25杀毒矾400倍液等。
番茄脐腐果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只为害果实,青果期发病严重。病斑产生于果实顶部,最初为水浸状暗绿色或深灰色,很快便发展为暗褐色。果肉失水,顶部呈扁平或凹陷状,皮肉柔韧,一般不腐烂,空气潮湿时病果常被某些真菌所腐生。
发病原因
一种观点认为:发病的根本原因是缺钙。土壤,尤其是沙性较大的土壤,盐基含量低,酸化,供钙不足;在盐渍化土壤中,虽然土壤含钙量较多,但因土壤可溶性盐类浓度高,根系对钙的吸收受阻,也会缺钙。施用铵态氮肥或钾肥过多时也会阻碍植株对钙的吸收。在土壤干旱,空气干燥,连续高温时易出现大量脐腐病果。
另一种观点认为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水分供应失调。干旱条件下供水不足,忽旱忽涝,使番茄根系吸水受阻,由于蒸腾量大,果实中原有的水分被叶片夺走,导致果实大量失水,果肉坏死。
番茄空洞果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症状从外表看,番茄空洞果的横断面大多呈多角形,切开果实后可以看到在果肉与胎
座之间缺少充足的胶状物和种子,有明显的空腔。有些果实外观虽不带棱角,和正常果实一
样,但内部胎座却不发达,与果皮之间也存在着空腔。
病因空洞果是果肉部与果腔部生长速度不协调,果肉部生长过快,而果腔部生长慢,
而形成空洞。造成空洞果的主要原因是受精不良,即花粉形成时遇到弱光、低温或高温等不
利环境,使花粉不饱满、花粉少或花药不能正常开放散粉,导致不能正常授粉,无法形成种
子,因此不能坐果,即使坐果也难于肥大。生产上通常要对这些花进行药剂处理,促进坐果
及果实肥大,但由于不能形成种子,胶状物部分不发达,因此易形成空洞果。尤其是用2,
4-D或番茄灵沾花时,浓度过大,处理时花蕾幼小,重复处理时,很容易产生空洞果。
另外,当番茄叶片面积较小时,上部果实得不到充足的营养,也可能出现空洞果。同一
花序的果,先开的花与后开的花相互争夺营养物质,迟开的花就容易出现空洞果。氮素肥料
施用过多,空洞果发生也多。
在环境条件中,光照不足影响最大。光照不足伴随高夜温,空洞果发生增多。这是因为
在这样的条件下,花粉中难于形成淀粉粒,花粉发育不良。棚室秋冬季节栽培时,果实膨大
期处于冬季弱光时期,空洞果发生多。
防治方法选择不易出现空洞果的品种。一般心皮数多的品种,空心果发生率较低。
定植时剔除小苗,适龄苗定植后,避免偏施氮肥,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增施二氧化
碳气肥。初期肥水宜少,后期应稍多。正确使用生长调节剂,蘸花时,要求花瓣已经伸长,
呈喇叭口状,不可过小。若直接处理幼苗,往往出现空洞果。配制2,4-D或防落
素时,浓度要准确,不要重复蘸花,蘸花的药液用量也不易过多。育苗和结果期间要特别注
意防止昼夜温度过高,光照不足。摘心不宜过早,若早容易使养分分配不协调,营养不足,
产生空洞果。
番茄2,4-D药害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叶面肥使用不当或低温季节栽培番茄,为促进坐果,往往用2,4-D处理番茄的花,但如果抹花不当,就会造成药害。
2,4-D药害主要表现在果实上,果实顶端出现乳突,俗称“桃形果”或“尖头果”。叶片受害表现
为叶片向下弯曲、僵硬、细长,小叶不能展开,纵向皱缩,叶缘扭曲畸形。受害茎蔓凸起,颜色变
浅。生产中,浓度偏高,涂抹花梗后,在涂抹处会出现褪绿斑痕,即通常所说的“烧花”,这些花
大多会过早脱落。
问:西红柿常见的病害以及防治别复制啊!
一、营养不良(缺素症)土壤中营养成分少或植株吸收营养能力较低都可导致植株营养不良,过多的水分、低温以及植株根部受伤和病害的侵染等都有可能使植株、茎叶、果实营养不良。其症状表现: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褪绿,甚至烫伤,果实发育不良,结果减少,严重时果底腐烂或产生斑点。1.脐腐病此病始发于幼果脐部,初为水浸状暗褐色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发展成下陷、革质、褐色或黑色坏死区域,潮湿时斑上腐生黑色霉状物。坚硬的褐色区域可以扩展至果实内部,病果提早变红,属典型的生理***害。此病是因为果实内缺钙而发生的,是供应果实营养的相应功能谢谢,请采纳!问:常见番茄生理病害的种类及防治方法
常见的非侵染***害有:使用激素太多形成的尖嘴果:温度低弱光照形成的空洞果此外还有脐腐病、裂果等生理***害造成的烂果。正确的防治烂果的方法是:问:番茄常见的病害有哪些
番茄常见的病害:青枯病、晚疫病、灰霉病、斑枯病、猝倒病等。番茄的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生长期长,植株高大,枝繁叶茂,加上番茄果实的多次采收,番茄一生中需水量较大,并且各生育期内要求适宜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通常要求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5%85%,浇水应根据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的要求和天气状况,以及植株的生长情况来进行。
定植时浇水,可保持水分的平衡,防止植株脱水死亡,这次浇水要求水量较多,保证渗透定植的土壤,冬春季节定植,已浇暗水为好,可以防止地温下降较多,夏秋季节定植,一般采用浇明水,浇明水用水量大,保持湿润时间长,有利于缓苗。
春番茄定植时,一般苗龄较大,在缓苗水浇后到第一穗果坐住期间,一般不再浇水。夏秋番茄定植时苗龄较小,在缓苗以后,要促进幼苗迅速生长,及时浇水,浇水后要注意中耕。开花期的控水蹲苗,开花时很少浇水,除非旱象严重,这个时期主要是保持土壤疏松,地表干燥,促进壮秧,保证根系向下扩展,为以后植株旺盛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催果水在第一穗果坐住2-3个时,应及时浇水催果,注意浇水时间,水浇早了,往往会使植株旺长,营养生长过旺,不易坐果或坐果期推迟。水浇完了,则植株生长受阻,坐果虽多,但叶片变小,生长缓慢,产量降低,可以使用里贝里宴沃高钾水溶肥,含44个钾,膨果效果好。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