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追肥加丙环唑 马铃薯追肥加丙环唑效果好吗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农村地区居民的主食之一。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农民们需要进行适当的追肥。而丙环唑是一种广谱的杀菌剂,也可以用于马铃薯的追肥。
丙环唑的作用机理
丙环唑可以干扰真菌细胞膜中的麦角固醇的合成,从而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同时,丙环唑还可以增强植物的免疫力,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马铃薯追肥的重要性
马铃薯的生长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尤其是氮、磷、钾等元素。如果土壤中这些元素的含量不足,就会影响马铃薯的生长和发育,导致产量减少、品质下降。
丙环唑在马铃薯追肥中的应用
丙环唑可以与肥料混合使用,直接喷洒在马铃薯的叶面上,也可以在土壤中施用。丙环唑可以增加马铃薯的养分吸收效率,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注意事项
使用丙环唑时,应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和方法进行使用,不要过量使用。同时,应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安全,避免接触到丙环唑,不要吸入丙环唑的气味。
马铃薯追肥加丙环唑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但是使用时应注意安全和正确使用方法。
相关拓展:
问:老师好,请问,苯甲丙环唑在马铃薯上如何用?
苯甲丙环唑属笑辩低毒三唑类新一代强力杀菌剂,是一种广谱、内吸、治疗性杀菌剂,可被根、茎、叶部吸收,对多种农作物上由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发的病害特效,2-3小时杀菌,1-2天控制病情,持效期长;具有内吸、治疗铲除三大功效,在高病害压力下表现更突出。对真菌性病害表现出卓越的治疗效果。
苯甲丙环唑的使用方法:
1、防治香蕉叶斑病:在发病初衫碧期,用丙环唑1000~1500倍液喷雾效果好,间隔21~28天。根据病情的发展,可考虑连续喷施第2次。
2、防治葡萄炭疽病:如果在发病初期前,用于保护性防治,可用丙环唑2500倍稀释喷雾;
3、如果用于治疗性防治葡萄炭疽病(发病中期):丙环唑3000倍喷雾,间隔期可达30天。
4、防治花生叶斑病:用丙环唑2500倍稀释,在发病初期进行喷雾,间隔14天连续喷药2~3次。
5.防治西瓜蔓枯病:在西瓜膨大期,用丙环唑5000倍喷雾。
6.防治番茄炭疽病、辣椒叶斑病:用丙环唑2500倍稀释,在发病初期喷雾。
7.防治草莓白粉病:在发病初期,用丙环唑4000倍喷雾
8、防治小麦纹枯病:用丙环唑)初发病时1500倍喷雾;发病中期用1000倍进行喷雾。每亩***量人工不少于60升,拖拉机不少于10升,飞机不少于1~2升。在小麦茎基节间均匀喷药。
苯甲丙环唑使用注意事项
1.苯甲丙环唑对刚侵染的病菌防效好。建议在降雨后及时喷施,尽早铲除病菌。
2.不能与含铜药剂混用,铜制剂会降低它的能力。
3.与其他剂交替使用,可延缓抗性。
4.西瓜、甜瓜苗期、花期禁用,膨果后以2000-3000倍喷雾或在当地植保部门指导下使用。
5.珍奇或升举花卉请试验后再用药。
问:丙环唑在马铃薯用多了对果实膨大有影响吗?
如果用多了的话,对果实膨大是会有一定的影响的,这个东西的话不太介意,用的过多适量的话就可以。问:土豆种植怎样防止徒长
徒长,又叫旺长、疯长,俗称冒青、冒长。指农作物因生活条件不协调而产生的茎叶生长发育过旺的现象。在马铃薯表现为:主茎和侧枝生长太快,茎秆节间细长,柔弱无力,植株倒伏,贪青晚熟。一、徒长现象及其危害
马铃薯发生徒长后,植株拥挤,枝叶互相遮荫,严重者枝叶跌叠,覆盖地面,下部叶片因光照不足变黄、腐烂或脱落,导致光合同化作用减弱。加之养分大部分被冒长的茎叶所消耗,输送到块茎的营养不足,导致结薯延迟,薯块膨大缓慢,影响产量形成和干物质积累。如发生贪青晚熟,在茎叶仍然繁茂的状态下遭遇早霜,块茎未及膨大,可造成严重减产。再是徒长田覆盖郁闭,空气流通差,田间湿度高,容易感染早疫病、晚疫病,如防治不及时可造成毁灭性危害。
二、徒长原因分析
1.温度不适:马铃薯是喜欢凉爽气候条件的作物,其块茎生长的适温是17℃—19℃。当气温高于25℃以上,块茎停止生长,而茎叶生长仍能很好进行。这时叶部制造的有机养分全部输送到茎叶和匍匐茎的生长上,从而造成茎叶徒长,匍匐茎穿出地面形成地上枝条(俗称蹿箭);有时已经形成块茎的顶端也生发芽条蹿出地面。这些情况均可导致马铃薯产量下降。
2.氮肥施用不当:马铃薯在苗后9周-10周内(前者为早中熟品种、后者为晚熟品种),对氮肥的吸收即可达到需求量的90%。如在这个时段之后施用氮肥,容易引起茎叶徒长。
3.氮素营养过剩:在灌溉及雨后潮湿、高温、长日照条件下,马铃薯对养分的吸收率加大。如果此时一次性追肥过多,植物体内养分过剩,促使茎叶快速生长导致徒长。
4.激素类物质影响:某些生产厂家的农药、化肥、生物菌肥、生物有机肥、叶面肥、微肥,为了突显速效性,在产品中不同程度地添加了助长素、生长素、赤霉素、海藻酸、甜菜碱、细胞分裂素、芸苔素内脂等激素类物质。这些物质在作物幼苗期或在逆境、药害条件下使用,具有促进生根、发苗、抗逆和减轻药害的作用。但是过量、多次施用或在作物的中后期使用,极易造成徒长。推荐拉姆拉特种肥,安全无毒无激素,正规大品牌。
5.种植密度大:马铃薯植株具顶端优势,在适温条件下可无限生长。如种植过密,茎叶相互荫蔽,光照不足,植株纤细,主茎和侧枝向上竞长,当茎秆不足以支撑负重时形成倒伏。
6.播种偏晚:马铃薯播种晚出苗也晚,苗后雨多、高温、长日照、施肥多,茎叶加速生长,可形成徒长。
7.灌溉过量:马铃薯幼苗期需水量约占总需水量的10%,块茎形成期为30%,块茎增长期50%,淀粉积累期为10%。如果幼苗期、块茎形成期和淀粉积累期灌溉过量,容易形成徒长。
8.徒长因品种而异:早熟品种如“早大白”、中熟品种如“大西洋”,植株矮,主茎少,生长势弱,茎叶生长高峰出现早,结薯早,生育期短,一般较少发生徒长。晚熟品种如“民丰红”“冀张薯8号”,植株高大,主茎多,茎叶生长高峰出现晚,生长势强,结薯晚,如管理不当极易产生徒长。
三、预防徒长的措施
1.调节播期:在冷凉地区(锡盟、我市后山)应根据当地无霜期短的特点,选择早熟品种并适期早播,促进早结薯,避免晚播后马铃薯不能生理成熟,造成茎叶徒长。在较温暖地区(鄂尔多斯、我市前山),无霜期较长,但夏季高温对马铃薯块茎膨大不利,应适当晚播或种植晚熟品种,使薯块膨大期避开高温阶段,既能获得高产,又可避免茎叶徒长。(附:锡盟太卜寺旗无霜期104天,7月平均气温18.7℃;鄂尔多斯杭锦旗无霜期155天,7月平均气温22.1℃)。
2.合理施用氮肥:根据计划施肥方案,应将全部氮肥在马铃薯出苗后9周-10周内使用完毕,如追施尿素一般前置7天使用。在此之后(特别是封垄后)不可追施氮素化肥或含氮化肥。提倡测土配方施肥,应根据马铃薯需肥规律和土地可提供养分状态,制定施肥方案,切不可偏施氮肥。
3.合理密植:合理密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光能和地力,又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徒长,从而获得单位面积上的最高产量。一般早熟品种种植密度宜稠些,中晚熟品种密度宜稀;地瘦宜稠,地肥宜稀。估算适宜的种植密度,主要依据叶面积系数、地力和不同品种的生育期。一般马铃薯最大叶面积系数为3-4;水肥条件好的以3.5-4较适宜,水肥条件差以3.8-4.5较好。一般早熟品种单株叶面积为0.3-0.5m2,中晚熟品种0.5-0.7m2。种植密度计算公式:株/666.7m2=叶面积系数×666.7/单株叶面积。例如:按晚熟品种、水肥条件较好;取叶面积系数3.5、单株叶面积0.7m2代入公式:3.5×666.7/0.7≈3300株/亩,按行距90cm计算,则株距约为22cm。
4.慎用激素类化学品:购买农药、化肥时,必须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看其是否含有激素成份。如不能确定时(隐性),要先作小面积试用观察,通过田间表现来推断有无激素。一般含有促生类激素时,作物茎叶可有明显增高、增大或有晚熟倾向。如有此种情况,这些农资最好不用或慎用。在某些情况下需要使用激素类化学品时,一定要掌握好剂量和施用次数,不可过量和多次使用,也不要在马铃薯生长的中后期使用。
5.合理灌溉:要根据马铃薯的需水规律进行灌溉。马铃薯幼苗期、淀粉积累期需水量较少,分别占全生育期的10%,因此不可过量浇水以免发生徒长。当马铃薯由幼苗期向薯块形成期过渡时(一般是现蕾到开花初期),应减少浇水次数和水量,控制植株生长,促进光合产物向新生块茎转化,使地下块茎和地上茎叶协调、平衡生长。夏季遇高温天气应注意均匀给水且浇透,以降低地温促进结薯,要始终保持土壤湿润(少量多次灌溉,即喷灌量每小时10mm),使土壤含水量满足马铃薯生长需求。浇水忌表土湿、下层土干,否则块茎易发生二次生长产生畸形薯。
四、发生徒长时的防治
主要采用化学农药控秧。某些农药在施用较大剂量时具有抑制作物顶端生长的特性,如金极冠(50%苯甲.丙环唑乳油)、爱苗(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好力克(43%戊唑醇悬浮剂)、金力士(25%丙环唑悬浮剂)等三唑类产品,或含有上述成分的复配剂,如扬彩(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途力(42%戊唑.百菌清悬浮剂)等。施用药物时适当加大剂量,既可控制徒长又可防止马铃薯早疫病。一般情况宜在封垄期使用,不可使用太早。也不可太晚,太晚了植株倒伏严重,即使用药也不可能逆转。注意:严禁使用矮壮素等激素类产品控旺,以免影响下茬作物生长。
问:玉米用氟环唑一季几次
可以连续喷施2次。
氟环唑可防治玉米黄疸病。
玉米黄疸病主要侵染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果穗、苞叶乃至雄花。初期仅在叶片两面散生浅***长形至卵形褐色小脓疤,后小疱破裂,散出铁锈色粉状物,即病菌夏孢子后期病斑上生出黑色近圆形或长圆形突起,开裂后露出黑褐色冬抱子。可以用丙环唑,已唑醇,戊唑醇,三唑酮,氟环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加磷酸二氢钾加有机硅喷雾,间隔5天连续喷施一次。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