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几天起作用(一般的除草剂多长时间起作用)
1、莠去津每公顷2公斤
24个月内不宜种大豆、小麦、水稻、马铃薯、瓜类、甜菜、向日葵、烟草、洋葱
2、嗪草酮每公顷0.5~1公斤
4个月内不宜种小麦,8个月内不宜种水稻,18个月内不宜种甜菜、烟草和洋葱,12个月内不宜种向日葵。
3、异恶草松每公顷1.5公斤
12个月内不宜种玉米,16个月内不宜种小麦、向日葵、洋葱,9个月内不宜种甜菜、马铃薯。
4、咪草烟每公顷0.5~1公斤
12个月内不宜种玉米、小麦、烟草,24个月内不宜种水稻,18个月内不宜种向日葵,36个月内不宜种马铃薯,40个月内不宜种洋葱和瓜类,48个月内不宜种甜菜。
5、氯嘧磺隆每公顷80克
15个月内不宜种玉米、小麦、烟草、向日葵,36个月内不宜种瓜类,40个月内不宜种马铃薯,48个月内不宜种甜菜。
6、25%氟磺胺草醚每公顷1.5公斤
4个月内不宜种小麦,12个月内不宜种水稻、烟草,18个月内不宜种洋葱,24个月内不宜种甜菜、玉米、向日葵、马铃薯。
除草剂药害症状除草剂大都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对作物十分敏感,残留量较高。加上一些农户缺乏安全使用知识,致使除草剂药害问题较为普遍。
除草剂药害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残留型三种类型。急性型发生快,症状明显,施药后几小时或几天出现药害。受害叶片出现斑点、焦灼、穿孔、卷曲、畸形、枯萎、黄化、失绿或白化等症状。慢性型有较长的潜伏期,药害症状不明显,但作物生长发育明显受阻,产量、品质下降。残留型是施药的当季作物不发生药害,而残留在土壤中的药剂对下茬敏感作物产生药害。生产中一旦发生药害,应及早采取补救措施。
补救办法1.清水冲洗。当作物茎叶遭受除草剂药害时,可迅速用干净的喷雾器,对准受害植株连续喷洒清水两三遍,以清除或减少作物上的药剂。对遇到碱性物质易分解的除草剂药害,可在清水中加入0.2%的生石灰或碳酸钠,混合均匀后喷施,对清除和减轻药害效果很好。
2.水肥齐攻。受害植株经清水冲洗后,尽早足水浇灌,水肥齐攻。足水浇灌,既可满足根系大量吸水,降低作物体内药物的浓度,还能有效排除土壤中除草剂的残留量,起到较好的缓解作用。结合浇水追肥,促进作物快速生长,提高植株抗药能力。叶面追肥可与喷水冲洗配合,在最后一次冲洗的清水中加入尿素,配成0.2%的溶液,或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洒,效果良好。
4.适时中耕松土。结合水肥管理,适时中耕松土。中耕先浅后深,连续中耕2~3次。以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地温,利于微生物活动,降低药害,促进根系对水肥的吸收,作物恢复生长。
5.翻种或改种。如果除草剂药害较重,预计上述补救措施收效甚微时,需翻种或改种。当季节允许时,可立即翻种原作物;若翻种原作物的适期已过,应及时改种对该除草剂不敏感的其他适宜作物。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