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的天敌 蝗虫的天敌有哪些
蝗虫是农业上的一大害虫,给农作物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是在自然界中,蝗虫也有其天敌,这些天敌能够有效地控制蝗虫的数量,保护农田。本文将围绕蝗虫的天敌展开探讨,介绍几种常见的天敌,并探讨它们的作用。
什么是蝗虫的天敌?蝗虫的天敌是指能够捕食或寄生蝗虫,控制蝗虫数量的其他生物。蝗虫的天敌包括鸟类、爬行动物、昆虫、真菌、细菌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昆虫。
常见的蝗虫天敌1.蜻蜓
蜻蜓是蝗虫的天敌之一。它们捕食蝗虫的幼虫和成虫,能够有效地控制蝗虫的数量。蜻蜓在田野上飞行时,会用前腿抓住空气中的微小颗粒,以此来判断食物的位置。一旦发现蝗虫,就会俯冲下去将其捕食。
2.蝗虫瘤菌
蝗虫瘤菌是一种真菌,能够寄生在蝗虫体内,最终将其杀死。蝗虫瘤菌能够有效地控制蝗虫的数量,同时不会对其他生物造成危害。瘤菌感染蝗虫后,会在蝗虫体内生长,并最终形成球状物,从中释放出许多孢子,感染其他蝗虫。
3.蝗虫蜂
蝗虫蜂是一种寄生性昆虫,能够寄生在蝗虫体内,最终将其杀死。蝗虫蜂是一种天敌,对蝗虫的控制作用非常显著。蝗虫蜂幼虫在蝗虫体内生长,最终从蝗虫体内孵化出来,以此完成自己的繁殖过程。
4.鸟类
鸟类也是蝗虫的天敌之一。许多鸟类喜欢吃蝗虫,如燕子、麻雀、鹰等。在农田中,鸟类可以帮助控制蝗虫的数量。农民可以通过在农田周围种植一些鸟类喜欢的食物,来吸引鸟类,帮助控制蝗虫的数量。
如何保护蝗虫的天敌?蝗虫的天敌对农田是十分重要的,它们能够控制蝗虫的数量,保护农作物。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来保护它们。
1.减少农药使用
农药的使用会对蝗虫的天敌造成影响,因此应该尽量减少对农药的使用。如果必须使用农药,应该选择对蝗虫天敌影响较小的农药,或在天敌活动较少的时间使用。
2.种植鸟类喜欢的食物
在农田周围种植一些鸟类喜欢的食物,可以吸引鸟类来到农田中,帮助控制蝗虫的数量。
3.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可以帮助保护蝗虫的天敌。例如,保护湿地、森林等自然环境,可以提供天敌的栖息地,帮助它们繁殖。
拓展百科知识1.蝗虫
蝗虫是一种飞行昆虫,具有短角、短触角和强壮的后腿。它们以植物为食,是农业上的一大害虫。蝗虫在繁殖季节时,数量会急剧增加,给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Huángchóng
2.蜻蜓
蜻蜓是一种飞行昆虫,喜欢生活在水边。它们有长而细的翅膀和长长的腿,能够快速飞行。蜻蜓是蝗虫的天敌之一。
Qīngtíng
3.蝗虫瘤菌
蝗虫瘤菌是一种真菌,能够寄生在蝗虫体内,最终将其杀死。蝗虫瘤菌是一种天敌,对蝗虫的控制作用非常显著。
Huángchóngliújūn
参考来源:[1]王小波.生态环境保护与蝗虫灾害综合治理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24,6:26-29.[2]付华,程龙,陈建辉.蝗虫寄生性天敌的研究进展[J].生物学教育,2024,48(3):63-68.相关问答拓展:
1、蚂蚱咬网怎么解决?
要解决蚂蚱咬网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可以使用防虫剂喷洒在网上,以阻止蚂蚱的进入。
可以在网周围设置捕蚂蚱的陷阱,如粘虫板或蚂蚱夹,以减少它们的数量。
另外,定期清理网上的杂草和残留物,以减少蚂蚱的栖息地。可以考虑引入天敌,如蚂蚱的天敌鸟类或昆虫,来控制蚂蚱的数量。
定期检查和修复网的损坏部分,以确保网的完整性,防止蚂蚱的侵入。
2、蚂蚱吃不吃瓢虫?
蚂蚱,具咀嚼式口器,为植食性昆虫。它的触角呈短鞭状,拥有强而有力的后腿,可利用弹跳来避开天敌。体色有绿色和褐色,是生活环境的保护色。蚂蚱口大、下巴发达,以植物叶片为食,蝗虫喜食芦苇、稗草、白茅、狗牙草及蒿类植物,虾须草和海蓬子。
3、为什么水灾后有蝗虫?
水灾后出现蝗虫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水灾破坏了蝗虫的栖息地和食物,迫使它们离开原地寻找新的生存环境。水灾导致大面积的农田淹水或受损,农作物被毁,蝗虫无法找到足够的食物,从而**迁徙到其他地方。
2.水灾改变了环境条件,为蝗虫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水灾后,由于湿气增加,温度上升、植被生长迅速,为蝗虫繁殖提供了更加适宜的环境。蝗虫的孵化率和繁殖速度在湿润环境中通常较高。
3.水灾导致食物短缺,蝗虫**寻找新的食物。蝗虫是食草昆虫,普遍以农作物为食。当水灾破坏了农田后,蝗虫会开始向周围地区扩散,包括未受灾的农田、草原和森林等地方,寻找新的食物。
4.水灾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使蝗虫无天敌可抵挡。水灾后,灾区往往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水中水生植物猛烈生长,好多底栖生物繁殖,挤占水生动物生存空间,使得鱼、鸟类等蝗虫的天敌减少。这使得蝗虫繁殖得以迅速发展,数量大增。
水灾的破坏和环境变化使得蝗虫无法在当地生存,迫使它们迁徙到其他地区寻找新的食物和生存环境。
4、什么以知了和蚂蚱为食?
螳螂,人,鸟,猫,蛇等都可以以知了和蚂蚱为食。人们常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按理来说,螳螂才是知了和蚂蚱的天敌,鸟,猫,蛇捕食它们,也是处于求食的本能。而现实却是,人,成了捕食这两类生物的主流。在饭店里,知了(嫩的,或知了猴),蚂蚱成了备受欢迎且昂贵得离谱的菜肴。这样的一盘菜,少则几十,多则上百元。人们的美食观念,确实令人赞叹。
5、蝗虫怎么消灭最简单?
治蝗的方法很多,古老的方法,过去听老人说,白天挖沟,夜间放火就能消灭很多蝗虫。
白天挖沟,白买在蝗虫的前方挖很长的沟,到夜间在沟里放火,蝗虫夜间是驱光的,看到火光都往这里飞,这也叫飞蛾投火,大量的蝗虫飞入沟里火中,第二天把沟填埋,就消灭了很多蝗虫。
现在治蝗,卫星定位,用农业飞机在蝗灾区域喷洒农药,就能消灭蝗虫。
种植预防蝗灾,蝗虫不是什么庄稼都吃,它们一般只吃禾本科植物,别的植物不太感兴趣,那种庄稼就别让禾本科连成**,这里种玉米,那里种花生,这里种红薯,那里种高粱,这样蝗虫就成不了群,形不成铺天盖地的大军。
如果有的地方还有散养鸡养鸭户,鸡鸭就是天敌,能够阻止蝗虫大军前进,就地消灭蝗虫,还下优质蛋。
人要是多预备油锅,蝗虫也是吃客的美味。
拓展好文:蝗虫养殖技术
蝗虫,俗称“蚂蚱”,属直翅目,包括蚱总科、蜢总科、蝗总科的种类,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我国有1000余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蝗虫主要包括飞蝗和土蝗。在我国飞蝗有东亚飞蝗、亚洲飞蝗和**飞蝗3种,其中东亚飞蝗在我国分布范围最广,为害最严重,是造成我国蝗灾的最主要飞蝗种类,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农业害虫。
(1)土蝗
土蝗是指除飞蝗以外的其他蝗类,其种类多,分布广,食性杂。由于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其群落结果和发生为害特点有所不同。如中华稻蝗、短额负蝗等。
蝗虫食物范围广,可取食小麦、水稻、谷子、玉米、豆类、烟草、芦苇、蔬菜、果树、林木及杂草的叶子、嫩茎、花蕾和嫩果等,将叶片咬成缺刻或孔洞,大发生时可将作物食成光杆或全部吃净,造成严重经济损失。[1]
稻蝗
外观特征:体长雌性21~31mm,雄性26~39mm。体背灰褐色;腹部和各脚绿色。
生态习性:本种是平地与低海拔地区草丛间极常见的蝗虫。成虫除了冬季外,几乎随处可见。主要以禾本科植物叶片为食,早期是稻作的重大害虫。
生活环境:平地地区、低海拔地区〈800公尺以下〉。
生活小环境:草丛环境。食性:植食性昆虫,包括植物各部位与腐果。
活动时间:昼行性昆虫。
(2)东亚飞蝗
东亚飞蝗的发生地在我国分布区域极广,从北纬42°以南直至南海和云南,西起甘肃南部和四川,东至渤海、黄海沿岸和台湾等地。其中,长江以北的华北平原,即淮河流域、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中下游的低洼地区,主要包括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等五省与天津市及其所属县是其主要发生地。
飞蝗食性很杂,主要取食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最嗜食芦苇,稗草和红草(荻)等杂草。栽培作物中的小麦、玉米、高粱、水稻、粟、甘蔗等也喜食。大发生缺乏食物时,也能为害棉花、大豆和蔬菜等农作物。飞蝗以成虫和若虫(蝗蝻)咬食植物的叶片、嫩茎和幼穗等植物地上的所有绿色部分。[1]
蝗虫是不完全**昆虫,包括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以东亚飞蝗为例:
成虫:雄成虫体长35.5~41.5mm,雌成虫39.5~51.2mm。体通常为绿色或黄褐色,常因环境因素影响有所变异。颜面垂直,触角淡**。前胸背板中隆线发达,从侧面看散居型略呈弧形,群居型微凹,两侧常有暗色纵条纹。前翅狭长,常超过后足胫节中部,有褐色、暗色斑纹,群居型较深。后翅无色透明。群居型后足腿节上侧有时有2个不明显的暗色条纹,散居型常消失或不明显。后足胫节通常橘红色,群居型稍淡,沿外缘通常具刺10~11个。[1]
(1)头部:
头部—感觉和摄食中心:头部的主要结构有触角、眼和口器。
触角:1对,丝状、分节,是感觉器官,有触觉和嗅觉作用。
眼:蝗虫具有1对复眼和3只单眼。
复眼:位于头部上部,左右两侧各1只,较大,是由很多小眼组成,是主要的视觉器官。
单眼:位于复眼和触角中间各1只,还有1只位于头部前方中央偏上,与另两只单眼呈倒等腰三角形。单眼仅能感光。
口器:是蝗虫的取食器官。蝗虫的口器由5部分组成,包括上唇、下唇各1片,上颚、下颚各2片,舌1片。上颚十分坚硬,适于咀嚼,是切断、嚼碎植物茎叶的主要结构。
(2)**:
**——运动中心:分为前胸、中胸和后胸
在蝗虫的前、中、后胸各生有1对足,分别称为前足、中足、后足。足是分节的,后足发达,适于跳跃,叫跳跃足。
在蝗虫的中胸和后胸上各生有1对翅:前翅和后翅。前翅狭长、革质,覆盖于后翅上,起保护作用;后翅宽大、膜质、柔软,常折叠在前翅之下,飞行时展开,是适于飞翔的器官。
(3)腹部:
腹部:蝗虫的腹部由11个体节构成。
①在蝗虫腹部第一节的两侧,各有1个半月形的薄膜,这是蝗虫的听觉器官。
②在蝗虫中胸、后胸和腹部第一节到第八节两侧相对应的位置上各有1个小孔,这小孔叫气门,共有10对。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气体交换是通过气管与组织细胞完成的。
卵块及卵:卵块黄褐色,长筒形,长45~61mm,中间略弯,上部略细,上部1/5部分为海绵状胶质,不含卵粒,其下部藏卵粒,卵粒间有胶质黏附。每块一般含卵50~80粒,最多可有200粒,呈斜排列,四行。卵粒呈圆锥形,稍弯曲,长6.5mm,宽1.6mm。[1]
若虫(蝗蝻):共5龄。5龄蝗蝻体长26~46mm。触角24~25节。前胸背板后缘向后延伸盖住中、后胸背面,前翅芽长达腹部第4、5节,前翅芽狭长并为后翅芽所掩盖,翅尖指向后方。
年生活史
蝗虫一般属于兼性滞育昆虫,多以卵在土壤中的卵囊内越冬,仅诸如**黄脊蝗、短脚斑腿蝗等少数种类以成虫越冬。在1年中发生的世代数,取决于该物种的生物学特性与不同地区的年有效积温、食物、光照及其各虫期生长发育情况。例如亚洲飞蝗在我国分布区1年发生1代。东亚飞蝗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分布地区为2代,而江、淮河流域的高温干旱年份则为3代或不完整3代;华南地区4~5代。中华稻蝗在长江及其以北地区1代,江南则为2代。
习性
食性和取食为害方式
成虫与蝗蝻的食性相同,均为植食性,而且成虫期补充营养强烈,约占一生总食量的75%以上。它们以咀嚼式口器咬食植物叶片和花蕾成缺刻和孔洞,严重时将大面积植物的叶片和花蕾食光,造成农林牧业重大经济损失。有些种类为寡食性害虫,如东亚飞蝗,仅取食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有些种类为多食性发育时期之二,如大垫尖翅蝗等。当季节干旱时,它们更贪食,取食的大量食物未经充分消化即排泄出体外,以便从中获得大量水分,**生理代谢需要,从而增加了对作物的危害程度。
活动习性
成虫与蝗蝻都是夜伏昼出,无明显趋光性。
当飞蝗蝻密度大时,由于相互感觉而形成条件反射,加剧活动,蝗蝻容易形成群聚、静伏、拥挤,然后向某一方向跳跃群迁。
产卵习性
成虫产卵前期较长,一般为10~30天,多次**,分批次产卵。雌成虫将卵聚产在土下。
蚂蚱又名蝗虫,它不仅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钙磷铁锌锰等元素,还是治病良药,能治疗破伤风、小儿惊风、发热平喘等,集食用、药用、滋补于一身,而且许多大型饲料厂家都需蚂蚌干品磨粉做动物饲料添加剂。
蚂蚱含丰富的甲壳素,营养专家研究认为:甲壳素被誉为继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之后的人体第六大生命要素,甲壳素可升高**的PH值,改善体内酸性环境,可清除人体自由基,抑制过氧化物对人体组织细胞的损害,活化细胞,延缓衰老,能使体内毒素得以排除,达到排毒养颜的功效(**将甲壳素作为污水处理的一种制剂)。甲壳素被营养专家推荐为21世纪人类的最后珍宝。
蚂蚱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低,脂肪含量5.25%,其主要取食禾本科的青草,不吃其它饲料,据报导,有些肥胖和高血压、心脑血管**的患者目前多趋于食用昆虫,意欲达到减肥祛病之目的,据有关专家研究是未来人类较理想的太空食品,是现代社会减肥、健美的理想食品。
活虫处理:采集→饥饿排粪(2~3小时)→开水烫(2分钟左右,蚂蚱由绿**变成棕色后,便捞出进行晾晒,并摘去翅膀、刺脚)→炸烤或冰箱速冻。
蚂蚱俗称飞蝗,是公认的害虫,它危害庄稼,是农民的大敌,蚂蚱多了被称为“蝗灾”,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然而河北省内邱县高云龙等几户农民变害为宝,却靠养蚂蚱走上了致富路,年收入超过了万元,还带动了周边农户搞起了蚂蚱养殖,他们养殖蚂蚱的主要经验是:
(一)蚂蚱的生物学特性与价值蚂蚱为药食两用昆虫,卵生,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据统计,蝗科共有859种蚂蚱,能入药供食用的主要有两种,即东亚飞蝗和中华稻蝗蚂蚱,这两种蚂蚱营养丰富,内质松软、鲜嫩,味美如虾,据《飞蝗之研究》和《飞蝗的饲料价值》等书介绍,蚂蚱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昆虫激素等活性物质,并含有维生素A、B、C和磷、钙、铁、锌、锰等微量元素,蚂蚱不但是美味佳肴,而且还是治病良药,《本草纲目》记载,蚂蚱单用或配伍使用能治疗多种**,如破伤风、小儿惊风、发热、平喘、气管炎和防止心脑血管**等,蚂蚱雌雄异体,自然**,卵生,自然气温条件下一年繁殖两代,夏蝗和秋蝗。
(二)蚂蚱养殖棚的建造因为蚂蚱有飞翔的习性,必须采用棚养,养殖棚要建在通风向阳的地方,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厘米左右便于排水,土壤最好采用不易结块的砂壤土便于产取蚂蚱卵,在养殖棚地面上种上小麦或玉米等单子叶植物,以备蚂蚱食用,棚的建造面积要按蚂蚱的多少来确定,每1万只蚂蚱约需15平方米的面积,可利用院内外空闲的地方,用角铁、木棍、竹竿、竹片等建造一个棚的支架,再按棚的大小,用纱网做一个棚罩,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安上拉锁,以防止蚂蚱跑出和人员进出棚的方便之用,棚的高度以1.5-2米为宜,为保温和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在自然条件下蚂蚱棚的建造必须在4月底前完成。
(三)蚂蚱的养殖管理蚂蚱的起点发育温度为15℃,最高发育温度40℃,适宜发育温度为25-32℃,空气相对湿度为85%-92%,土壤含水分15%-18%,低于14℃或高于40℃时,蚂蚱逐渐停食死亡。在气温达到28-30℃时,蚂蚱卵开始孵化,先准备无毒土壤和锯末按1:2搅拌,含水量为20%-30%,铺3-5厘米的土在器皿中拍实,然后将蚂蚱卵布均于土上,盖上约1厘米厚的混合土,器皿上再罩上一层薄膜,每半天检查1次,发现小蚂蚱后,用软毛剧将其拨到棚内的食物上,经10-15天的孵化过程孵出全部小蚂蚱,刚出土的小蚂蚱喜食鲜嫩的麦苗、玉米苗、杂草等单子叶植物,但食量很小。1-3日龄的蚂蚱还应注意防雨,蚂蚱从出土到成虫需27-35天的时间,这期间每5-7天蜕一次皮,共蜕5次。5龄以后的蚂蚱逐渐开始**产卵,每只蚂蚱产卵70-100粒,因蚂蚱有喜欢群居和迁飞性,它们的群居和迁飞不只是为了取食,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生殖产卵,所以蚂蚱羽化后至产卵前应给予适当的干扰,令其迁飞,以便提高产卵的数量和质量。产下的卵在上冻前应在产卵区加盖一些麦糠、杂草等保温、保湿,防止冻裂。生长期的成年蚂蚱如果不做种用要及时出售,另外需要注意和提醒的是,初养户的种源。
蚂蚱的养殖管理1、蝗虫养殖棚的建造与棚地的整理
在建棚前,先用捕捉、诱杀、开火烫等方法,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消灭干净。这几种动物是蝗虫的天敌,能捕食蝗虫和破坏蝗卵,所以在棚内绝不能让这些动物存在。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15厘米。土质最好采用砂壤土,此土不易结块,便于产卵和取卵。建棚地面上种上小麦等单叶子作物,准备幼蝗食用。棚的建造面积,要按饲养蝗虫的多少来确定,养1万只,用15平方米即可。可利用院内外空闲地方,根据自己的条件可用铁、大棍、竹片建造一个棚的支架。再按这个棚架的大小,用冷布做一个像蚊帐一样的棚罩,挂于棚架上,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上安上拉锁。这个装置就是为了不让蝗虫跑出和便于进棚喂养、管理。棚的高度1.5~2米即可。为了保温或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在温度高的时候和蝗虫较大(3龄以上)不怕下雨,可不罩塑料布。如利用自然条件养殖飞蝗,棚的建造必须在4月底前完工。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为宜。
2、飞蝗的卵的孵化与管理
在气温达到25~30℃(5月上旬)时,即可孵化。先准备无毒土壤、锯末(按2:1,含水量10%~15%),铺于2~3厘米的器皿中。之后,将蝗卵布均于土上,卵上盖约1厘米厚的土,器皿上再上层薄膜。每半天检查一次,发现幼蝗后,用软毛刷将幼蝗拨到棚内的食物上。经12~15天的孵化过程,孵出全部幼蝗。幼蝗喜食鲜嫩的麦苗、玉米苗、杂草等单子叶植物,但食量很少。1~3龄的幼蝗应注意防雨,温度最好能控制在25~30℃,光照在12小时以上,湿度保持15%左右,因为在这样的条件下蝗虫最活跃,喜食,有利于生长。飞蝗喜欢群居。
3、3龄以上至成虫的饲养管理
幼蝗自出卵后5~7天脱一次皮,脱一次皮即为一龄。壮的脱皮快,弱的脱皮慢,在孵化过程中出土也有先后之分。3龄以上飞得特别快,食量逐步增大,此时要保证棚内有充足的食物。另外,会出现强食弱大吃小的现象,尤其是正在脱皮的蝗虫不能动,体质又很软,有被吃掉咬伤的危险。3龄以上蝗虫可加喂麦麸。1~2天清棚一次,保持棚内干净。蝗虫经5次脱皮以后,即成长为成虫,这个时间约为6月15日左右。飞蝗一般羽化后10~15天进入性成熟期,开始交尾。此时的飞蝗很肥壮,除留下部分产卵的蝗虫外,其他蝗虫可到市场**,时间在7月初为宜。
4.飞蝗产卵前后的管理
雌蝗在交尾后,腹部逐步变得粗长,黄褐色加深,雄蝗则呈现鲜**。此时要将棚的地面整齐、拍实,以利于雌蝗产卵。如棚大飞蝗少,为了产卵集中便于日后取卵,可将棚内部分地面用塑料布盖住,只留下向阳处部分地面做为产卵区。棚内相对湿度保持15%左右,此时的蝗虫食量很大,应认真供足。雌蝗在7月10日左右开始产卵。雌蝗的产卵器粗短而弯曲,为两对坚硬的凿状产卵瓣,以此穿土成穴产卵。在产卵的同时分泌胶状液,凝固后在卵外形成耐水性的保护层,将卵围成一个卵块,对卵的越冬起保护作用。
蝗虫的卵块为褐色,略呈圆筒形,中间略弯,一般长40~70毫米不等。每块蝗卵有卵粒35~90多粒,也有极少数超过100粒的。此为夏蝗。蝗卵产于棚内土中,用于孵化第二代“秋蝗”的卵,在棚中可以不动,在温度、湿度、光照等达到孵化条件时,第二代秋蝗幼蝗会自然出土,时间在7月20~25日。准备出售或暂不用于第二代的蝗卵,要及时取出,用湿度为10%~15%的土,一层土一层卵,最后一层是土的装法,装于大罐头瓶中,将瓶口密封,放于5℃的冰箱内保存。产卵前后的饲养条件方法,与3龄以上的蝗虫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每天光照要达16小时,饲料要充足和多加些精饲料。
5、蝗卵的越冬管理
蝗卵的越冬很简单,可让棚中的蝗卵在原地过冬。入冬后,蝗虫产卵区加盖一些杂草,可起到保温的目的。
6、蝗虫对食物的喜恶与天敌
①.蝗虫的采食范围很广,就像喂羊一样。它喜食:芦苇、茅草、狼尾草、线连草,盘草等。禾本科的玉米、小麦、高粱、谷子等是飞蝗不喜吃的植物。
②.在给蝗虫采集食物时,要十分注意避免采用带农药的食物。如对采集来的食物认为没有把握时,可在水中清洗后进行喂养。
另外,需要注意和提醒的是,初养户的种源可从养殖场或养殖户那里**,引进蚂蚱或卵均可。从养殖场或养殖户那里**,引进蚂蚱或卵均可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