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白粉病打什么药 马蹄白粉病特效药
马蹄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马匹***,常见于夏季高温潮湿的环境中。该***会导致马匹蹄部出现白色粉末状物质,严重时会影响马匹的步态和运动能力。那么,如何治疗马蹄白粉病呢?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马蹄白粉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常用药物包括氧化锌粉、硼酸粉和硫酸铜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杀菌消炎,缓解马匹蹄部的症状。具体用药方法如下:
- 将药物均匀涂抹在马匹蹄部患处。
- 每天使用1-2次,连续使用7-10天。
- 注意药物的使用量,避免过量使用。
生物制剂治疗
生物制剂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利用活性菌群来治疗马蹄白粉病。这种治疗方法具有无毒副作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等优点。常用的生物制剂有乳酸菌、酵母菌等。具体用药方法如下:
- 将生物制剂均匀涂抹在马匹蹄部患处。
- 每天使用1-2次,连续使用7-10天。
- 注意生物制剂的保存和使用方法,避免过期使用。
其他治疗方法
除了药物治疗和生物制剂治疗外,还有其他一些治疗方法可以帮助缓解马蹄白粉病的症状,如:
- 保持马舍的干燥和清洁,避免积水和污染。
- 加强马匹的营养,增强其免疫力。
- 定期修剪马匹的蹄部,避免蹄部过长。
治疗马蹄白粉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在使用药物治疗或生物制剂治疗时,需要注意用药方法和用药量,避免过量使用。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以通过保持马舍的干燥和清洁、加强马匹的营养、定期修剪马匹的蹄部等方法来帮助缓解马蹄白粉病的症状。
相关拓展:
问:马蹄白粉病用什么药预防
使用600倍的粉锈宁,隔7天再喷一次,也可使用甲托、百菌清、代森锰锌等喷雾防治。
问:马蹄白粉病,杆枯病,黄尾用什么药?
马蹄此类病害,可用三唑酮乳油、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处理。
马蹄,一般指荸荠,是莎草科荸荠属植物。
匍匐根状茎瘦长。秆多数,丛生,笔直,细长,圆柱状,高40至100多厘米,直径2至3毫米,灰绿色,光滑,无毛,有横隔膜,干后秆的表面现有节,兼有许多纵条纹。叶缺如,仅在秆的基部有2至3个叶鞘;鞘淡棕色,光滑,无毛,膜质,抱茎,鞘口斜,顶端急尖,长7至15厘米。
小穗圆柱状,长2至4厘米,直径约3毫米,苍白微绿色,基部的一片鳞片中空无花,抱小穗基部一周,有时还有短鞘,其余鳞片全有花,松散地复瓦状排列,宽长圆形,顶端圆形,长5至6毫米,宽约4毫米,边缘为宽干膜质,顶端边为狭干膜质,中脉不大明显;下位刚毛7至8条,比小坚果长一倍半;有倒刺;柱头2。小坚果扁双凸状,长2毫米,宽1.2毫米,平滑,顶端不缢缩,***,表面细胞呈四至六角形;花柱基扁,狭长三角形,不为海绵质,基部具不明显的环,环的质地与小坚果相同,只色泽较淡。花果期5至10月。
生长环境
荸荠性喜温暖湿润,不耐霜冻,常生长在浅水田中,荸荠在生长前期需要高温及长日照,如萌芽适温为15至20℃,分蘖分株最适温为25至30℃,而在生长后期,缩短光照时数(宜少于13小时)能促进球茎形成,较低温度(20至25℃)也有利于球茎膨大。土壤则以土层浅薄,pH6至7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为宜。
分布范围
在我国分布于江苏、广东、海南。
生长习性
荸荠生长期在140至200天。球茎可在土中越冬,到次年春季以顶芽抽生不明显短缩茎,基部茎节向下产生细长须根,入土约20至30厘米,向上产生时状茎(管状茎),并不断分蘖,形成母株。其侧芽则向四周抽出3至5条匍匐茎,伸长至10至15厘米后,其顶芽向地上抽生叶状茎,形成新的分蘖及次生分蘖可达30至40株,处暑至白露(在我国杭州为9月下旬)停止分蘖,后期则于匍匐茎顶端形成新的球茎。同时在秋季低温短日照条件下,地上茎也停止生长,自分株中心抽出花茎,顶端形成具多花的穗状花序白露前后达盛花期。小坚果灰褐色,倒卵形,在寒露至霜降成熟,通常不易发芽。
主要价值
荸荠是我国的特色蔬菜之一,通常以地下膨大球茎供食用,可以生食、熟食或做菜,尤适于制作罐头,称为“清水马蹄",是菜馆的主要佐料之一;并可提取淀粉,与藕及菱粉称为淀粉三魁,性寒滑,味甘凉,能益气安中。同时地上部的管状叶状茎具有止渴、解热等功效。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