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植物病害手册 超全
农技:植物病害手册(超全)
植物病害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会导致作物减产,还会影响作物品质和农民的收益。及时预防和治疗植物病害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一份超全的植物病害手册,包含了各种常见的植物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病害分类
植物病害可以分为真菌***害、细菌***害、病毒***害、真核生物***害等四类。
真菌***害
真菌***害是植物病害中最常见的一类,包括白粉病、黑斑病、炭疽病、霜霉病等。防治方法包括化学药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
细菌***害
细菌***害包括病斑病、炭疽病、溃疡病等。防治方法包括化学药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
病毒***害
病毒***害包括花叶病毒、黄化曲叶病毒、花叶病毒等。防治方法包括隔离、清除病株、化学药剂等。
真核生物***害
真核生物***害包括线虫病、螨类病害、蚜虫等。防治方法包括化学药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
防治方法
对于不同的植物病害,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是很重要的。化学药剂是一种常见的防治方法,但是过度使用化学药剂会导致农产品的残留问题,影响人体健康。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也是很好的选择。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微生物等自然因素来防治病害,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来防治病害,如使用紫外线、高温等。
用户关心的问题
农药百科知识
农药是指用于防治农业上的害虫、病害和杂草的各种化学农药和微生物农药的总称。化学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微生物农药包括细菌制剂、真菌制剂等。
参考来源:
1.《植物病害防治手册》
2.《农业生产常见病虫害防治手册》
3.《农业生产技术指南》
问答拓展:植物病害详细资料大全
植物病害(plantdisease)是指植物在生物或非生物因子的影响下,发生一系列形态、生理和生化上的病理变化,阻碍了正常生长、发育的进程,从而影响人类经济效益的现象。
基本介绍
中文名:植物病害外文名:Plantdisease所属类别:病理变化病原种类:非侵染***害和侵染***害病状: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病毒,病原种类,病状,植物病害种类,防治的原则,图书信息,基本信息,内容简介,作者简介,图书目录,病毒
病原种类
种类很多,根据病原的种类可分为两大类:(1)非侵染***害:由非生物引起,例如营养元素的缺乏,水分的不足或过量,低温的冻害和高温的灼病,肥料、农药使用不合理,或废水、废气造成的药害、毒害等。(2)侵染***害:由生物引起,有传染性,病原体多种,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或寄生性种子植物等。病状
植物病害的病状主要分为变色、坏启让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型。植物在病原物的侵害或不适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生理机能失调、组织结构受到破坏的过程,植物病害是寄主植物和病原物的拮抗性共生;其发生和流行是寄主植物和病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农作物和林木的病害大发生,常使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遭受严重损失。有些患病作物能引起人畜中迅消毒。一些优质高产品种往往因病害严重而被淘汰。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除自然因素外,常与大肆开垦植被、盲目猎取生物资源、工业污染以及农业措施不当等人为因素有关。植物病害种类
植物病害分为侵染性和非侵染性两大类。由病原物引起的侵染***害的分类方法有:①按病原物分为真菌性、细菌性、病毒性和线虫病害等。②按寄主植物分为作物、蔬菜、果树病害和森林病害等,还可按蔓陀萝叶表皮,示气孔作物种类分为小麦、水稻、棉花等不同作物病害。③按症状可分为叶斑病、腐烂病、萎蔫病等。④按发病部位可分为根病、茎病、叶病、果病等。⑤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空气传播、水传、土传、种苗传播、昆虫介体传播等。病原物从侵染到寄主植物病状出现的过程,简称病程。侵染程式一般分为3个时期:①侵入期。从病原物侵入到与寄主植物建立营养或寄生关系的一段时间。②潜育期。从病原物初步与寄主植物建立寄生关系到出现明显症状的一段时间。潜育期的长短因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寄主植物的种类、生长状况和时期;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而有所不同。③发病期。受侵染的寄主植物在外部形态上出现明显的症状,包括染病植物在外部形态上反映出的病理变化和病原物产生繁殖体的阶段。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称为侵染循环。又称病害的年份循环。病程是组成侵染循环的基本环节。侵染循环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病原物度过寄主植物的休眠期,成为下一个生长季节的侵染来源。②初侵染和再侵染。经过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寄主生长季节中苗木种植前进行病害防疫的首次侵染为初侵染,重复侵染为再侵染。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整个侵染循环仅有一个病程的称为单循环病害(如麦类黑穗病菌);在寄主生长季节中重复侵染,多次引起发病,其侵染循环包括多个病程的称为多循环病害(如稻瘟病菌、白叶枯病菌等)。③病原物的传播。分主动传播和被动传播。前者如有悄昌局鞭毛的细菌或真菌的游动孢子在水中游动传播等,其传播的距离和范围有限;后者靠自然和人为因传播,如气流传播、水流传播、生物传播和人为传播。植物病害流行是指侵染***害在植物群体中的顺利侵染和大量发生。其流行是病原物群体和寄主植物群体在环境条件影响下相互作用的过程;环境条件常起主导作用。对植物病害影响较大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下列3类:①气候土壤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和土壤结构、含水量、通气性等。②生物环境,包括昆虫、线虫和微生物。③农业措施,如耕作制度、种植密度、施肥、田间管理等。植物传染病只有在寄主的感病性较强,且栽种面积和密度较大;病原物的致病性较强,且数量较大;环境条件特别是气候、土壤和耕作栽培条件有利于病原物的侵染、繁殖、传播和越冬,而不利于寄主植物的抗病性时,才会流行。防治的原则
植物病害防治的原则是:消灭病原物或抑制其发生与蔓延;提高寄主植物的抗病能力;控制或改造环境条件,使之有利于寄主植物而不利于病原物,抑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一般着重于植物群体的预防,因地因时根据作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每项措施要能充分发挥农业生态体系中的有利因素,避免不利因素,避免公害和人畜中毒。使病害压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之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防治方法有植物检疫、抗病育种、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物理和机械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图书信息
基本信息
书名:植物病害作 者:谢联辉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06月ISBN:开本:16开定价:50元内容简介
《植物病害:经济学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精)》汇集了福建农林大学植物病毒研究所有关植物病害研究的原创性论文,其中包括水稻、甘薯、甘蔗、猕猴桃、龙眼等植物的主要病害及其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经济学、生态学与绿色植保的科研成果。《植物病害:经济学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精)》可供从事植物病害病理学、分子生物学、植物保护经济学、植病生态控制的科研工作者、高校师生和农业推广人员参考。和通讯作者予以删除。在编辑出版过程中,本所何敦春、高芳銮、张宁宁、欧阳明安、徐学荣、陈启建、庄军、出泽宏、蔡丽君、胡梅群、周剑雄、祝雯、丁新伦、林白雪、郑璐平、谭庆伟等同志做了大量工作,并得到科学出版社甄文全博士的指导和支持,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图书目录
前言Ⅰ总论植物病害与持续农业植物病害与粮食安全植物病害管理中的***行为植病经济与病害生态治理植物病理学文献计算机检索系统研究对植物病原真菌群体遗传研究范畴及其意义的认识福建菌物资源研究与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RFLP在植物类菌原体鉴定和分类中的套用cDNA文库和PCR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克隆目的基因植物抗病基因的研究进展病程相关蛋白与植物抗病性研究泊松分布在生物学中的套用Ⅱ水稻病害稻瘟病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稻瘟病菌的电击转化以co***id质粒为载体的稻瘟病菌转化体系的建立及病菌基因文库的构建稻瘟病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RapidcloningfulllengthcI)NAofglyceraldehyde-3-phosphatedehydrogenasegene(gpd)fromMagnaporthegrisea福建稻瘟菌群体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福建稻瘟菌群体遗传结构及其变异规律福建省稻瘟菌的育性及其交配型稻瘟病菌生理小种RAPD分析及其与马唐瘟的差异ThehomologyandgeiclineagerelationshipofMagnaporthegriseadefin***byPOR6andMGR586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胞外产物的性状Ⅲ甘薯病害福建甘薯丛枝病的病原体研究甘薯丛枝病的化疗试验Ⅳ甘蔗病害甘蔗病害(sugarcanediseases)甘蔗白叶病的发生及其病原体的电镜观察Ⅴ猕猴桃病害中国猕猴桃细菌性花腐病菌的鉴定福建省建宁县中华猕猴桃细菌性花腐病的初步调查研究Ⅵ龙眼病害龙眼焦腐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龙眼果实潜伏***原真菌的初步研究Ⅶ绿色植保21世纪我国植物保护问题的若于思考绿色植保:现状、目标与实践植保生态经济系统与植保经济学植物保护的风险及其管理可持续植物保护及其综合评价可持续发展通道及预警研究可持续植保对消除绿色壁垒的可行性分析及对策农业保险与可持续植保植保技术与食品安全植保技术使用对食品安全的风险植物保护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分析培育植保生态文化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Ⅷ农药问题21世纪我国农药发展的若干思考论农药企业的社会责任农药企业社会责任认知度调查分析农药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制度根源及其控制对策附录……问答拓展: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是通过种植管理,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使园林植物良好地成长,提高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消灭或者减少病虫害的来源,或者改善植物生长条件,使其抑制病虫害的生长,而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的一系列栽培措施,直接或者间接地消灭、抑制病虫的生长和危害,那如何防治农作物虫害呢?1、物理防治
利用物理手段、机械设备及一些现代化的工具和技术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这种方法称为物理、机械防治法。此方法既包含简单、古老的人工捕杀方式,也有当代物理方面技术的应用。物理防治的内容主要包括捕杀法、诱杀法、汰选法、阻隔法、温度处理和原子能、超声波等的应用。
2、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运用各种含毒素的药剂来控制病虫害的一种防治方法。化学防治的优点是快速高效,方法简单,不受环境限制,可以采用尺烂斗大面积的机械化操作,但也有一定副作用。因此,利用化学防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只有在迫不得已时才能使用,要实行靶标防治,尽量选用那些有选择性、低毒、污染小的化学药剂,少用或者不用广谱性的农药,须经常变换药剂品种及混用配方,避免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2)须改进药剂的施用技术。目前病虫害的防治中,基本使用常规的喷雾方式。常规喷雾的方法不但效陵磨率低下,使农药浪费,重要的是大量的农药流失到空气中,容易造***、畜的中毒。因此,改进农药的施用技术,尽量采用根施、涂茎和注射的方法,减少喷雾污染。提高化学农药的利用率,降低其在环境中的投放率,从而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防止城市生态的恶化。
3、生物防治
利用产抗生素的微生物来防治土传真菌病害。植物病原微生物大多是寄生物,在它们生活的某些阶段也经常被另一些微生物寄生,从而失去侵染致病能力甚至被置于死地。抑制性土壤的利用。病原物引入后不能存活或繁殖;病原物可以存活并侵染,但感病寄主受害很轻历指微;病原物在这种土中可以引起严重病害,但经过几年或几十年发病高峰之后,病害减轻至微不足道的程度。植物根的渗出物主要有糖类、氨基酸类、脂肪酸、生长素、核酸和霉类等,聚集在根的四周富集成丰富的营养带,刺激了细菌等微生物的大量繁殖,这种效应叫根际效应。由根渗出物的影响,其中包括营养物质的矿质化,共生及非共生固氮,形成菌根,并影响病原微生物及其他微生物的活动等。
问答拓展:植物病害的病状有哪些?要详细的。
作物病害的常见病状归纳起来有五大类,即变色、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
(1)变色作物患病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如叶绿素受抑制或破坏,出现褪绿和黄化;花青素形成过谈消闷盛,叶片变红或紫红,呈现红叶;有的叶片黄绿相间,呈现花叶等。
(2)坏死作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受到破坏而死亡。作物发病后最常见的坏死是病斑。病斑可以发生在作物的根、茎、果实等多个部位。有褐斑、黑斑、灰斑、白斑、紫斑等,以褐斑较多。形状有圆形、椭圆形、梭形、多角形及不规则形等。
(3)腐烂作物病组织细胞受到破坏和消解,水分流出而腐烂。如根腐、茎腐、果腐和穗腐等。
(4)萎蔫作物全部枝叶或部分枝叶出现失水状态而凋萎***。可分为生理性萎蔫和病理性萎蔫。生含弯理性萎蔫是由于土壤中缺水或高温时过分的蒸腾作用,而使植物叶片、顶部嫩茎失去膨压而表现萎垂,若及时供水,植株可以恢复正常;病理性萎蔫是指植物的根或茎的维管束组织受病原物侵害,大量菌体堵塞导管或产生毒素,阻碍和影响水分输送,引起叶片凋萎、枯黄,造成黄萎、枯萎,或植物迅速萎蔫而叶片仍呈绿色的称为青枯,这种萎蔫大多不能恢复,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5)畸形作物病组织或细胞生长受阻或过度增生而造成形态异常。常见的有:全株节间缩桥册短、分蘖增多,病株比健株矮小,称矮缩,如水稻普通矮缩病等;作物病株比健株生长得特别细长,称徒长,如水稻恶苗病等;局部病组织细胞发育不平衡,常见于叶面上高低不平的,称皱缩;作物根、茎或叶片上形成突起的增生组织,称疣肿,如玉米疣黑粉病等。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