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锈病在什么作物上爆发 锈病在什么作物上爆发了

2024-06-10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9120 次
锈病在什么作物上爆发 锈病在什么作物上爆发了

锈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在许多作物中都会发生。它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预防和控制锈病的发生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锈病的病因和症状

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它们在植物叶片上形成了一层锈色的孢子。这些孢子会在植物叶片上形成小的、圆形的、凸起的病斑,病斑上会有许多小的、黑色的小点。随着病情的加重,病斑会变得更大并融合在一起,最终导致叶片枯萎和脱落。

预防和控制锈病的方法

1.选择抗病品种。在种植作物时,应该选择抗锈病品种。这些品种具有抗锈病的基因,能够减少病害的发生。

2.保持田间卫生。及时清理作物残余物和杂草,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

3.合理施肥。适量施肥可以提高植物的免疫力,减少锈病的发生。

4.使用化学农药。在病害严重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是应该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锈病在哪些作物上容易发生?

锈病在许多作物上都容易发生,包括小麦、玉米、大豆、土豆、番茄等。其中,小麦锈病是最为严重的,每年都会给全球农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锈病在小麦上的发生原因是什么?

小麦锈病是由小麦锈菌引起的,它们在小麦叶片上形成了一层锈色的孢子。小麦锈菌有多个生理小种,分别对应不同的小麦品种。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如果选择了易感品种或者不合理地施肥、管理,就会增加小麦锈病的发生风险。

锈病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有多大?

锈病会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在小麦上,锈病的发生会导致小麦叶片脱落、减少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最终导致小麦产量的降低。据统计,小麦锈病每年给全球农业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

有哪些天敌可以帮助控制锈病的发生?

有些昆虫和真菌可以帮助控制锈病的发生。例如,寄生在锈菌上的微生物可以通过竞争和产生抑制物质来减少锈菌的生长。一些昆虫如瓢虫、蚜虫和蚜茧蜂等也可以帮助控制锈病的发生。

如何判断作物是否感染了锈病?

作物感染锈病后,叶片上会形成小的、圆形的、凸起的病斑,并且病斑上会有许多小的、黑色的小点。随着病情的加重,病斑会变得更大并融合在一起,最终导致叶片枯萎和脱落。如果发现作物有锈病的症状,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相关拓展:

问:小麦的锈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该如何有效的防治?

锈病是小麦常见的病症之一,今年锈病在我国各大麦区大爆发,是近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需要特别注意。

据全国农技中心2024年全国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网络会商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小麦条锈病目前已在江汉、江淮、黄淮南部和西南麦区11个省(市)375个县(市、区)见病,发生面积1327万亩,同比增加3.2倍,比近10年最重的2024年同期增加44.8%,比一周前增加29.1%,目前已北扩至沙河以北,较常年提早1个月。

小麦作为我国的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自也是仅次于玉米和水稻,主要集中在东北平原的冬小麦产区以及华北平原的春小麦产区,锈病主要危害的是冬小麦产区。

小麦锈病

小麦条锈病俗称“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对小麦影响并不大,但碰芹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导致小麦减产,甚至最终颗粒无收。

小麦锈病分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3种。条锈病主要危害小麦;叶锈病一般只侵染小麦;秆锈病小麦变种除侵染小麦外,还侵染大麦和一些禾本科杂草。“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成个大红斑。”这句话形象地区分了三种锈病的区别,目前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最为普遍和严重,所以我们接下来重点讨论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以及传播方式

小麦的条锈病主要是由病毒孢子(主要为夏孢子)侵染扩散产生的,当病毒(夏孢子)落在小麦叶片纯档上,在适合的温度(条锈1.4-l7℃)和有水的条件下,夏孢子开始产生菌丝、吸收叶片养分、萌发繁殖,最后形成夏孢子堆,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黄斑,从而为害麦苗。

小麦条锈病是典型的远程气传病害,这些夏孢子可随风传播,甚至可通过强大气流带到1599米~4300米的高空,吹送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而不失活性进行再侵染。

小麦条锈病主要在春夏季节危害冬小麦,病菌为害完麦苗以后,随气流在西北和西南高海拔地区越夏;在秋季冬小麦播种以后再次随气流来到广大小麦产区,附着在冬小麦幼苗上越冬,第二年再次危害麦苗。

小麦条锈病的危害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持续性危害病症,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时间越长危害越严重。

叶片或叶鞘上覆盖很多夏孢子堆时,会破坏叶笑裤毕片上的叶绿素,影响光合作用,小麦如果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生长必然受到影响。

病毒繁殖需要吸收小麦细胞的养分,会破坏小麦植株细胞,使植株的生长受到抑制。

小麦植株内的水分和养分消耗快,生长到灌浆期时,导致灌浆受阻,一方面会影响降低小麦的品质,另外一方面,光合作用下降导致千粒重下降,出现减产。

小麦锈病传播速度快,一旦发病后,轻则造成10%左右的减产,重则可能会达到一半以上。

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

1、最基础的防治方法就是因地制宜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地减少病症的发生;

2、对于去年有锈病发生的麦田,在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

3、合理灌溉,雨后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农药防治:

药物防治主要选用三唑酮、烯唑醇、丙环唑、戊唑醇、已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或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等甲氧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1、拌种:对秋苗常年发病较重的地块,用种子质量回0.2%的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种子质量0.1%~0.15%的2%戊唑醇湿拌种剂拌种。

2、喷药:对于已有病害发生的地块,可以在发病初期选用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之后视病情严重程度,最高使用以上药量的2-4倍浓度喷雾。

:小麦锈病是一种危害较强的病症,但是发病周期较长,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病害造成的损失。

问:大葱、洋葱、大蒜锈病都有什么症状特点?怎样防治?

锈病是葱蒜类作物的常见病害之一。病原菌为葱柄锈菌和香葱柄锈菌,属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真菌。夏孢子单胞,橙***至黄褐色,球形、椭圆形或卵形。冬孢子双细胞,深褐色,长椭圆形至棍棒形。
(1)发病症状①大葱、洋葱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初期产生梭形握配或纺锤形褪绿斑,然后在褪绿处中央表银判皮下出现圆形至椭圆形的橘红色或橙***斑点,病斑周围常有***晕圈;后期表皮纵裂,散出橙***粉末,即病菌的夏孢子堆。植株生长后期,橙***病斑上产生黑褐色、长椭圆形或颗粒状的斑点,即病菌的冬孢子堆,但病斑表皮不易破裂。大葱锈病发生较轻时,叶片着生散落不均的病斑,对生长发育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发病严重的地块,发病早,病斑数量多,病叶呈黄白色并提前枯死,生长发育明显变缓,假茎细弱,植株矮小,产量和品质均受影响。
②大蒜锈病主要为害叶及绿色茎部。发病初期为梭形褪绿斑,后在表皮下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稍凸起的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橙***粉状物,即病菌的夏孢子堆和夏孢子,病斑四周具***晕圈,后病斑连片致全叶黄枯,植株提前枯死。生长后期,在未破裂的夏孢子堆上产出表皮不破裂的黑色冬孢子堆。(2)发病条件夏孢子萌发最适宜温度为9~18℃,超过24℃则萌发困难,侵入适温为20℃左右。连续阴雨天或浇水后又遇雨天,葱叶表面有水膜存在,十分利于夏孢子的萌发和侵入。温暖、多湿、夜间结露,有利于锈病的发生与蔓延。(3)防治方法①轮作倒茬。与豆类、玉米、小麦等作物接茬为好,避免葱蒜混作和连作。选择土壤肥沃、耕层深厚、地势平坦高燥、排灌便利的地块种植。定植前施足有机肥,多施磷钾肥,深翻土地。小水勤灌提高植株抗病力的措施。移栽时剔除病苗和弱苗,摘除病叶,清除病残体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②加强田间管理。生长中后期,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适当减少灌水次数,掌握轻浇的原则,降低田间湿度。重施追肥,促进植株茎秆粗壮,提高抗病能力。收获后,及时清理田间植株残体,清洁田园。
③药剂防治以防为主。特别是中秋多雨期,发现病斑后应及时防治。发病初期,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97%敌锈钠可湿性粉剂3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倍液;或25%敌力段搏指脱乳油4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隔10~15天喷1次,防治1次或2次。

问:哪些植物种植在一起会引发锈病?

有的植物本来就很容易发生锈病。应该和植物之间的套种没多大关系。

问:作物的锈病的病原物是(

B

问:锈病如何进行人工防治?

1、加强栽培管理,行间不种高杆作物和西瓜、蔬菜等经常灌水的作物。

2、冬春清扫落叶,集中烧毁,清除侵染源。

3、农业防治合理密植,科学修剪,有利于通风透光。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雨季及时排水,防止果园过于潮湿。冬春季清除落叶,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越冬病菌来源。

4、药剂防治发病严重的枣园,在7月上旬至8月中旬对树冠喷药,每半月喷1次,连续2~3次。药剂选用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或三唑酮,或腈菌唑,或腐霉利等,可有效地控制此病的发生。枣缩果病。扩展资料:枣锈病发病规律:在山东,一般年份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降雨多、湿度高时开始侵染,7月中下旬开始发病和少量落叶,8月下旬大量落叶。7、8月降水少于150mm,发病轻;降水达到250mm,发病重;降水量330mm以上则枣锈病暴发成灾。在河北东北部,一般8月初开始发病,9月初发病最盛,并开始落叶。发病轻重与降雨有关,雨季早,降雨多、气温高的年份发病早而严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行间间种高粱、玉米或西瓜、蔬菜的发病轻重。根据检查为枣多层锈菌真菌引起的,侵染条件尚不十分清楚。枣芽中有多年生菌丝活动,病落叶上越冬的夏孢子和酸枣上早发生的锈病菌是主要的初侵染源。有试验证明,外来的夏孢子也是初侵染源之一,夏孢子随风传播,地势低洼,行间郁闭发病重,雨季早,降雨多,气温高的年份发病重,反之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