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苗k1品种介绍
这篇经验汇总会给广大网友刨释一下“金苗k1品种介绍”的内容进行精确解释,但愿对各位农资人们有所收获,别忘了收藏哦!
金苗K一是内蒙古赤峰农牧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从优质农家品种金苗变异株系统中选择的抗除草剂新品种。该品种幼苗叶片黄绿色,纺锤形穗,平均株高125cm,平均穗长20.5cm,73.4%的出谷率。
白皮黄米,千粒重2.8g,被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评为一级优质米。一、金苗k1、
品种来源:金苗K11内蒙古赤峰农牧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从优质农家品种“黄金苗”抗除草剂谷子新品种由变异株系统选育而成。二、登记号:GPD号谷子(2023)。
3.2023年引进该品种辽宁省建平县,已成为建平县谷子种植区的主要种植品种。二、金苗K1、
金苗K建平县平均生育期为116天。2、
该品种幼苗叶片黄绿色,纺锤形穗,平均株高125cm,平均穗长为20.5cm,单穗平均重约24-25克,出谷率为73.4%。白皮黄米,千粒重2.8g。
抗除草剂、抗倒伏、抗谷锈病、白发病。平均产量约250-350kg/亩,高产地块可达450kg/亩。
4、金苗K在2023年全国第十三届优质食用粟米评选中,被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评为一级优质米。三、金苗K1种植技术1、
非谷子上茬地精细选择,深翻20-30cm,打碎土块,做到“松、平、碎、净”使地块达到待播种状态。2、
科学施肥每亩施用优质发酵农家肥2万元kg、长效复合肥40kg,不追肥。化肥要深施,注意种肥隔离5cm以上。
3、精品播种(1)地膜栽培可选用全膜、半膜精品穴播种,每亩约7500-8000穴,每亩约1-3株,每亩约150-2000株g。
(2)常规条播栽培,条播栽培行距50cm。栽培1.2万株时,株距为11cm。栽培1.5万株时,株距为9cm。栽培2万株时,株距为7cm。
每亩300种g。根据当地种植水平、土壤肥力、管理水平进行合理密植。
4、注意事项(1)地温15℃播出7天以上,地温10℃上述播种应在15天内进行,如出苗不良,应及时补种或毁种。
(2)使用除草剂前,可根据配方在3-4叶期小面积用药,5天后观察谷子是否有药害。如果效果好,可以继续大面积使用。
喷洒除草剂时,要求植物无露水,天气无风,用药后至少2小时无雨,24小时无雨。注意防止药剂漂移到相邻作物上。
好文探索:春谷品种(16)推介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谷子品种(5)推介。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审定编号:晋农品审字第168号。
国审编号:GS—1994,登记号:GPD谷(2023)。
各种营养成分高于历史名米“沁州黄”,营养丰富,米汤细腻光滑,米饭喷香。
商品性极佳,米粒整齐,米色金黄,是各大小米企业首选原料。缺点:不抗白发病、黑穗病,播种时可对种子进行处理,药到病除。
因品质优,抗虫性差,鸟害严重。
因推广应用时间长,有退化现象,选用经过严格筛选的种子,或优种进行异地调换。
播前晒种,用种子量0.3%甲霜灵拌种防治白发病。留苗密度,春播2.5万株左右,复播4万株左右。
为保证优良品质,谷田施肥以农家肥、磷肥为主,一次底施为佳。在各个时期注意防治钻心虫。
苗高3~8寸为主要防治期。成熟期及时收获,防止鸟害。
收获脱离注意保持纯度,便于加工利用。
1988~1990年参加山西省区域试验,三年平均亩产358.1kg,比晋谷10号亩产320.43kg增产5.7%。生产试验。1989-1990年,两年10点次平均亩产317.7kg,增产19.0%。
在省内外推广应用近30年,始终表现高产稳产。
生育期120天,适宜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内蒙、新疆等地无霜期150天以上地区种植。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审定编号:S323国审编号:国审杂登记号:GPD谷子(2023)。
农艺性状优良,优质,抗谷瘟病,高抗谷锈病,缺点:感白发病。
适期播种,冷凉地区地膜覆盖在4月上旬至中旬播种。中熟地区5月15~25号播种。复播区腾地后立即播种。亩留苗2.2万株。施足底肥,亩施1000~1500千克农家肥及磷肥。及时防治钻心虫,在钻心虫严重发生地带,应“早”字当头。质优,鸟害重,成熟后及时收获。
第一生长周期亩产278.5千克,比对照晋谷20号增产6.4%。第二生长周期亩产312.1千克,比对照晋谷20号增产10%。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认定编号:晋审谷(认)。登记号:GPD谷子(2023)。
生育期120天。性状优良,耐旱,抗病性强,成熟期绿叶黄穗,保绿性能好,出谷率高,高产稳产。
白谷黄米,优质富硒(硒含量145.56ug/kg),米色金黄,商品性好。支链淀粉含量高,粘附性强,口感细绵,蒸煮时间短,适口性优于晋谷21号。
适时播种,播前施足底肥,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少施或不施化肥。
红叶病是病毒**害,及时消灭蚜虫,清除谷田及周围杂草,注意田间管理,提高谷苗抗病能力。亩留密度2.2~2.5/万株,苗期多次深中耕,防后期倒伏,及早防治专心虫。
2023~2023年在吕梁地区多点试验示范。亩产236.7~346kg,平均亩产293.2kg,比对照晋谷21号亩产267.18kg,增产9.14%。
适于山西、陕西、辽宁建平、河南三门峡等地无霜期150天地区种植。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认定编号:晋审谷(认)登记号:GPD谷子(2023)。
生育期125天左右,偏晚熟。
植株较高,主茎平均高160厘米以上,成熟期穗大穗重,容易倒伏,在苗期需多次深中耕,促根系生长。综合性状表现好,穗大,籽粒饱满,增产潜力大。高抗黑穗病,高抗谷锈病。
高产,优质,富硒,白谷黄米,适口性细腻光滑,在全国第九届优质食用粟评选中被评为一级优质米。中抗白发病,播种时需拌甲霜灵药防治。
施足底肥,每亩秋施800kg有机肥,防后期脱肥。偏晚熟,要适时早播种,春播区在5月上中旬播种,在偏冷凉山区沟地需早播种或地膜覆盖种植。不抗白发病,播种前用种子量0.3%的35%甲霜灵拌种防治白发病。
亩留苗密度2~2.3万株。植株较高,苗期要多次中耕培土,促进多生根,扎深根,少施氮肥,防后期徒长,有条件可在出苗后7-9叶期喷施多效唑,降低株高。
2023~2023年参加山西省中晚熟区域试验,居两年参试品种第2位。
吕梁、临汾、晋中等地进行多点小面积试验示范,亩产达311~326kg,比当地主栽品种亩产288kg增产7.9%~13.19%,表现抗逆性强,丰产稳产,水肥条件满足增产潜力大,亩产达400-500kg。
适于在山西省中晚熟区吕梁、晋中、忻州、长治、临汾等地以及省外无霜期150天以上地区种植。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认定编号:晋审谷(认)。
登记号:GPD谷子(2023)。
性状整齐一致,生长势强,结实性好,籽粒饱满,出谷率86.8%,白谷黄米,优质、富硒,硒含量0.138mg/kg,2023年11月在全国优质食用粟鉴评会上被评为国家二级优质米。生育期123天左右,适应性强。
中抗白发病,播种时种子需甲霜灵拌药防治。生育期123天左右,熟期偏晚。
适时早播种,春播区在5月上、中旬播种,不得晚于小满。
秋耕深施足农家肥,以有机肥为主,防止生长后期脱肥。亩留苗2-2.5万株,出苗后及早定苗,苗期及早防治专心虫,多次中耕,深中耕,防倒伏。
注意防治谷子红叶病,适时观测病虫害,及时防治钻心虫、粘虫和后期鸟害。
2023~2023年参加山西省春谷中晚熟区试,平均亩产327.2kg,比对照长农35平均亩产307.8kg增产6.3%,2023年参加山西省春谷中晚熟区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31.7kg,比对照长农35平均亩产297.7kg增产11.4%,增产点率100%。
适宜山西省中晚熟区吕梁、晋中、忻州、长治、晋城等无霜期150天以上地区种植。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谷子品种(2)推介。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用晋汾7号作母本、宁黄1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23年参加全国第四届优质米评选会上被评为全国一级优质米,2023年通过山西省认定,2023年通过国家鉴定。
春播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25天。幼苗叶鞘绿色,主茎高155厘米,茎粗0.7厘米,穗呈棒型,穗码较紧,刚毛短,白谷黄米,穗长20.2厘米,穗粗2.6厘米,单穗重26.5克,单穗粒重21.9克,出谷率82.6%,千粒重2.8克。
该品种品质优、米色金黄、商品性好。
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小米含粗蛋白13.10%,粗脂肪3.62%,赖氨酸0.31%,直链淀粉(脱脂样品)14.18%,胶稠度105mm,糊化温度(碱消指数)2.8,维生素B10.92mg/100g。
长治地区5月中旬为适宜播期,亩播量0.7—1.5斤,亩留苗2.5—3.0万株。在施农肥的基础上,亩施碳铵35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或施复合肥。
早间苗、早中耕。可用3‰瑞毒霜或甲霜灵拌种防治白发病,2‰拌种双或戊唑醇拌种防治黑穗病,谷子钻心虫危害严重地区在谷苗三叶一心期喷杀虫剂。
注意做好种子拌种处理,及时防治谷子钻心虫、白发病、谷瘟病及后期鸟害,慎用除草剂。
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321.1公斤,比对照晋谷29号增产11.2%,参加国家区试,平均亩产256.8公斤,比对照晋谷16号增产10.98%。
抗倒、抗旱,适应性强。
适宜在山西中南部、陕西延安、甘肃东部无霜期150天以上地区春播。
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该品种杂交组合为:矮88变异A×沁州黄,其中母本矮88变异A由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从河北农科院谷子研究所应用细胞工程技术选育的矮88自然变异株,选择的优良谷子**系,父本沁州黄是我国四大名米之一。
2023年通过山西省认定,2023年通过非主要农作物登记(GPD谷子(2023))。
春播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23天。幼苗绿色,无分蘖,矮杆,主茎高132.0厘米,刚毛短,穗长25.6厘米,穗纺锤形,穗码适中,主穗重27.5克,穗粒重25克,千粒重2.74克,出谷率90.5%,黄谷黄米。
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分析,小米粗蛋白(干基)11.86%,粗脂肪(干基)4.94%,直链淀粉(脱脂样品)12.26%,胶稠度143.5mm,糊化温度(碱消指数级别)3.7级,维生素B10.33mg/100g。
该品种适宜播期为5月中旬,播量可根据播种时间、土壤墒情、整地质量及土质情况而定,一般亩播0.5--0.75公斤,亩留苗2.5-3.0万株。
施底肥,一般有机肥2000-3000公斤/亩,二胺肥25公斤/亩,一次深施,生育期间不需追肥。在谷苗三叶一心期喷杀虫剂,可有效预防和防治谷子钻心虫危害。
全生育期中耕除草两次,第一次在谷子定苗后中耕围土,第二次在孕穗中、后期再深中耕培土。
注意做好种子拌种处理,及时防治谷子白发病、钻心虫及鸟害。
参加山西省谷子中晚熟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347.6千克,比对照增产12.9%。
参加山西省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20.6%,5个试点全部增产。参加国家谷子西北春谷中晚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342.2kg,比对照增产14.19%,居第1位。
山西省谷子春播中晚熟区,无霜期150天以上丘陵旱地种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谷子品种(4)推介。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用哈尔滨5号×龙谷23杂交选育而成。
登记编号:GPD谷子(2023)。
生育期117天,幼苗叶片绿色,叶鞘中等紫色,幼苗生长势强,主茎长145~150厘米,穗长13~14厘米,纺锤穗,穗码中到密,刚毛绿色、长度中到长,穗粒重11~12克,千粒重3.2克,籽粒**,米中等**,出米率80%。易感谷瘟病和白发病,中抗谷锈病。
第1生长周期亩产345.4千克,比对照哈11增产49.2%。第2生长周期亩产272.0千克,比对照哈11增产18.3%。
粗蛋白含量12.49%,粗脂肪含量4.17%,总淀粉含量66.60%,支链淀粉含量67.25%,赖氨酸含量0.18%,硒含量0.049毫克/千克。
1、该品种适宜黑土平川肥沃地上种植,适宜播期为四月下旬至五月初,采用垄上双条播种方法,行距65厘米,亩保苗4.0~4.5万株。
2、每亩施用农家肥2000~4000千克、磷酸二胺10~15千克做种肥。
3、及早间苗,苗高3~5厘米时间苗。苗高8~10厘米时定苗,每亩留苗4.0~4.5万株,做到留苗均匀一致。
4.6月中旬至7月上旬防治好虫害,适时收获。
及季节:适宜在黑龙江第一、二积温带春播种植。
需要注意防治白发病、谷瘟病、黑穗病、黏虫等病虫害。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
用安4585×(冀谷26×L70)杂交选育而成,登记编号:GPD谷子(2023)。
为粮用常规品种。幼苗生长势强,具有较强的分蘖能力,其生育期为123天,株高121.07厘米,穗长24.7厘米,单穗重24.48克,单穗粒重19.47克,出谷率79.53%,褐谷、黄米,千粒重2.99克,熟相好。
感谷瘟病、白发病,高感谷锈病,蛀茎率2.22%。
粗蛋白含量12.22%,粗脂肪含量3.32%,总淀粉含量77.04%,支链淀粉含量86.38%,赖氨酸含量0.22%。
1、播种期:适宜在黑土平川肥沃地上种植,适宜播期为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
2、播种量与适宜留苗密度:每亩播量在0.3~0.4千克,采用垄上双条播种方法,行距65厘米,亩保苗4.0万~4.5万株。
3、间苗、除草剂使用:间苗前喷施12.5%除草剂可有效防除田间单子叶杂草,苗高3~5厘米时开始头遍间苗。苗高8~10厘米时定苗,做到留苗均匀一致,既不要过密、也不要过稀、达到合理密植。
4、主要病虫害防控:间苗后采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喷施苗基部防治钻心虫,隔7天再防1次。出现谷瘟病时用40%敌瘟磷乳油500~800倍液或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发生褐条病时用72%农用链霉素叶面喷施,隔7天再防1次。6月中旬至7月上旬防治好虫害,4.5%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防治黏虫。
5、注意做好种子消毒处理,及时防治谷子钻心虫和黏虫,注。
意预防谷瘟病、白发病和黑穗病。
第1生长周期亩产325.8千克,比对照龙谷31增产5.95%。第2生长周期亩产342.3千克,比对照龙谷31增产9.89%。
适宜在黑龙江第一积温带春播种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为“早10”的超早熟突变体。登记编号:GPD谷子(2023)。
为粮用常规品种。生育期80~90天,属超早熟类型品种。
幼苗叶片绿色,叶鞘浅紫色,主茎长130厘米。穗长22~25厘米,圆筒形,穗码排列紧密,刺毛长度中等、紫色,穗粒重11.3克,千粒重2.8~3.0克,穗粒浅**,出米率78%左右。
粗蛋白15.43%,粗脂肪4.89%,总淀粉71.4%。
微量元素硒含量为0.032毫克每千克。
适宜播期为五月上中旬,采用垄上双条播种方法,行距65厘米,亩保苗5万株。
注意抗旱保墒,播后**,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
苗高3~5厘米时,进行间苗。苗高10~15厘米时定苗。
苗期及时打药,防治跳甲的危害,做到三铲三趟。
注意生长季注意防治谷子病虫害。
第1生长周期亩产182.5千克。第2生长周期亩产144.5千克。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黑龙江第五、第六积温带春季种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2023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幼苗绿色,穗型纺锤,穗码中紧,平均穗长27cm,平均株高185cm,主茎节数11节,千粒重3.5g,粒圆形,颖壳红色,出米率75%,米黄,口紧不落粒。生育日数115~118天,需要有效积温2400℃左右,活杆成熟。
田间病害调查结果,谷瘟病1级,纹枯病1级。
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两次检验,平均含粗蛋白质11.515%,粗脂肪4.39%,直链淀粉17.47%,胶稠度131.75mm,碱硝值3.75级。
内蒙古赤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谷子品种(5)推介。
内蒙古赤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用吨谷1号×黄金谷杂交选育而成。GPD谷子(2023)。
粮用常规抗烯禾啶品种。2023年被评为国家一级优质米品种。
幼苗绿色,叶鞘色绿色,分蘖3个左右,平均生育期117天,属中熟品种,平均株高121厘米,平均穗长22.87厘米,平均单穗重21.50克,平均单穗粒重17.34克,平均千粒重2.79克。穗较紧,穗纺锤形,黄谷黄米,抗倒伏。
中抗谷瘟病,中抗谷锈病,中抗白发病。
粗蛋白含10.62%,粗脂肪含3.62%,总淀粉含82.59%,支链淀粉含78.02%,赖氨酸含0.27%。
一般为五月上旬,播量一般0.2千克/亩,使用包衣种子,防治白发病和黑穗病。种植密度是3.5万株左右/亩。
硫酸钾做种肥是5千克/亩,二胺10千克/亩为宜。以氮钾肥(钾≥10%)15千克/亩左右进行追肥为宜。
4~5叶期喷施含12.5%烯禾啶乳油除草剂,喷施浓度为80~100毫升/亩,兑水50升/亩。
注意避免重茬或迎茬,播前做好种子消毒,用种子包衣剂包衣效果好,3~5叶期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间苗、定苗、中耕除草,以利于蹲苗。
喷施除草剂选择在24小时内无风、无雨天气进行。注意防治谷子粟叶甲、钻心虫和黏虫。
后期注意抗旱排涝。谷子成熟后及时进行收获。
第1生长周期亩产370.9千克,比对照九谷11增产7.69%。第2生长周期亩产388.1千克,比对照九谷11增产7.36%。
适宜在春谷生态区内蒙古赤峰、通辽、呼和浩特,辽宁朝阳、阜新,吉林九台、吉林、长春、双辽、白城,黑龙江哈尔滨,新疆**、奎屯≥10℃活动积温2650℃以上地区春季种植。
内蒙古赤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用黄金苗דk650-1”。
生育期117天,属中熟品种,幼苗色、叶鞘色均为黄绿色。穗型为纺锤型,穗码较紧,刺毛中等,植株高度128.5cm,穗长23.3cm,单穗重23.5g,单穗粒重18.3g,出谷率77.9%,浅黄谷、黄米,千粒重3.2g。
该品种保持了黄金谷优良品质,克服了黄金谷倒伏严重、易感病的缺陷。抗倒伏能力强,适合机械化大面积收获。
亩产450.2千克/亩。
粗蛋白11.79%,粗脂肪3.73%,粗淀粉83.97%,直链淀粉20.32,赖氨酸0.3、
该品种解决了春谷区主推优质农家品种“黄金苗”易倒伏,易感病,不能实现机械化收获的难题。保持了黄金谷优良品质,克服了倒伏严重、易感病的缺陷。
抗倒伏能力强,适合机械化大面积种植。赤优金谷通过喷施专业除草剂--拿捕净,在苗期完成化学除草的理想作业,为谷子除草难提供有效的化学手段。
赤优金谷通过精量播种技术,借助除草剂,可实现谷子种植全程机械化,实现人工的零投入,是产业化、规模化种植的首选品种。
一般为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播量一般0.2千克/亩,使用包衣种子,防治白发病和黑穗病。
种植密度是2.0万株/亩。硫酸钾做种肥是5千克/亩,二胺10千克/亩为宜。
以氮钾肥(钾≥10%)15千克/亩左右进行追肥为宜。4~5叶期喷施含12.5%烯禾啶乳油除草剂,喷施浓度为80~100毫升/亩,兑水50升/亩。
注意避免重茬或迎茬,播前做好种子消毒,用种子包衣剂包衣效果好,3~5叶期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间苗、定苗、中耕除草,以利于蹲苗。喷施除草剂选择在24小时内无风、无雨天气进行。
注意防治谷子粟叶甲、钻心虫和黏虫。后期注意抗旱排涝。
谷子成熟后及时进行收获。
适宜在春谷生态区内蒙古赤峰、通辽、呼和浩特,辽宁朝阳、阜新,吉林九台、吉林、长春、双辽、白城,黑龙江哈尔滨,新疆**、奎屯≥10℃活动积温2650℃以上地区春季种植。
内蒙古赤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用黄金谷×抗拿捕净突变材料“吨谷1号”杂交选育而成。
生育期114天,属中熟品种,幼苗色、叶鞘色均为黄绿色。穗型为纺锤型,穗码较紧,刺毛中等,植株高度116.10厘米,穗长25.70厘米,单穗重24.7克,单穗粒重19.5克,出谷率78.9%,白谷、黄米,千粒重3.4克。
亩产449.8千克/亩。
含粗蛋白11.86%,粗脂肪3.57%,粗淀粉80.64%,直链淀粉20.28,赖氨酸0.21、
该品种保持了黄金谷优良品质,克服了黄金谷倒伏严重、易感病的缺陷。抗倒伏能力强,适合机械化大面积收获。
煮粥绵软,香甜。白壳黄米,商品性好,好卖粮。
一般为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播量一般0.2千克/亩,使用包衣种子,防治白发病和黑穗病。种植密度是2.5万株/亩。
硫酸钾做种肥是5千克/亩,二胺10千克/亩为宜。以氮钾肥(钾≥10%)15千克/亩左右进行追肥为宜。
4~5叶期喷施含12.5%烯禾啶乳油除草剂,喷施浓度为80~100毫升/亩,兑水50升/亩。
适宜在春谷生态区内蒙古赤峰、通辽、呼和浩特,辽宁朝阳、阜新,吉林九台、吉林、长春、双辽、白城,黑龙江哈尔滨,新疆**、奎屯≥10℃活动积温2600℃以上地区春季种植。
避免重茬或迎茬,播前做好种子消毒,用种子包衣剂包衣效果好,3~5叶期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间苗、定苗、中耕除草,以利于蹲苗。喷施除草剂选择在24小时内无风、无雨天气进行。
注意防治谷子粟叶甲、钻心虫和黏虫。后期注意抗旱排涝。
谷子成熟后及时进行收获。
内蒙古赤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用峰红谷×抗拿捕净材料“k542-1”杂交选育而成。
“峰红4号”2023年被国家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评为国家一级优质米品种。
生育期114天,属中熟品种,幼苗色绿色、叶鞘色为紫色。穗型为纺锤型,穗码较紧,刺毛中等,植株高度135.2cm,穗长26.2cm,穗粗2.2cm,单穗重22.6g,单穗粒重16.3g,出谷率72.0%,黄谷、黄米,千粒重2.5g。
亩产389.6千克/亩。
含粗蛋白11.72%,粗脂肪2.36%,粗淀粉83.88%,直链淀粉23.32,赖氨酸0.3、
本品种抗倒伏能力极强,适合机械化收获。煮粥绵软,香甜,最好吃的优质小米。
国家首个抗除草剂红谷品种,国家一级优质米。
一般为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播量一般0.2千克/亩,使用包衣种子,防治白发病和黑穗病。
种植密度是3.0万株/亩。硫酸钾做种肥是5千克/亩,二胺10千克/亩为宜。
以氮钾肥(钾≥10%)15千克/亩左右进行追肥为宜。4~5叶期喷施含12.5%烯禾啶乳油除草剂,喷施浓度为80~100毫升/亩,兑水50升/亩。
适宜在春谷生态区内蒙古赤峰、通辽、呼和浩特,辽宁朝阳、阜新,吉林九台、吉林、长春、双辽、白城,黑龙江哈尔滨,新疆**、奎屯≥10℃活动积温2650℃以上地区春季种植。
避免重茬或迎茬,播前做好种子消毒,用种子包衣剂包衣效果好,3~5叶期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间苗、定苗、中耕除草,以利于蹲苗。
喷施除草剂选择在24小时内无风、无雨天气进行。注意防治谷子粟叶甲、钻心虫和黏虫。
后期注意抗旱排涝。谷子成熟后及时进行收获。
内蒙古赤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农家品种“黄金苗”变异株,品种登记号:GPD谷子(2023)。
粮用常规抗烯禾啶品种。
2023年被评为国家一级优质米品种。幼苗叶片颜色为黄绿色、叶鞘颜色为绿色、分蘖3个左右。
平均生育期116天,属中熟品种,穗型为纺锤形,穗码中等,刺毛较短等,平均株高125.0厘米,平均穗长20.2厘米,平均单穗重24.1克,平均单穗粒重17.7克,出谷率73.4%,黄谷黄米,平均千粒重2.8克。后期成熟灌浆期快,成熟时谷粒金黄圆润,籽粒饱满。
中抗谷瘟病,中抗谷锈病,中抗白发病。
粗蛋白10.30%,粗脂肪2.25%,总淀粉73.85%,支链淀粉51.05%,赖氨酸0.20%。
1、播种时期:一般为五月中旬,播量一般0.2千克/亩,使用包衣种子,防治白发病和黑穗病。
2、种植密度:1.5~2.0万株/亩。
3、施肥:硫酸钾做种肥5千克/亩,二胺10千克/亩为宜。
追肥,以氮钾肥(钾≥10%)15千克/亩左右为宜。
喷施除草剂:4~5叶期喷施含12.5%烯禾啶乳油除草剂,喷施浓度为80~100毫升/亩,兑水50升/亩。
密度适宜,不易过密,过密有倒伏风险。喷施烯禾啶除草时要求植株上无露水,无风,喷药后24小时内无降雨。
第1生长周期亩产412.3千克,比对照赤谷8号增产3.18%。第2生长周期亩产382.3千克,比对照赤谷8号增产4.03%。
适宜在春谷区的内蒙古赤峰≥10℃活动积温2700℃的地区春季种植。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