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枯病是细菌性病害吗
当前大多数中稻正处于抽穗-灌浆期,也到了决定水稻产量高低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内地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正值高温干旱天气,但水稻又不能缺水。不少农民表示,每天都要抽水到半夜。江苏、山东等地,水稻抽穗扬花,天气刚刚好,今天还有客户发来照片说,今年水稻扬花,天气很好,剑叶挺拔有力,估计产量应该可以。
这不,安徽的黄先生,说家里水稻,稻穗抽出来了,但是不灌浆,田间出现大量的白穗、死穗、褐色穗,是怎么回事?
田间稻穗不灌浆,出现大量白穗,枯萎死亡,造成秕谷,绝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考虑是高温干旱等天气原因、穗颈瘟、卷叶螟、钻心虫、纹枯病等病虫害。一定要科学防治病虫害,同时喷施叶面肥,促进开花受精,促进灌浆,提高结实率。
结合病虫害防治,齐穗期、灌浆期,每亩用200克能元库(99%磷酸二氢钾)+流体硼20毫升,兑水20公斤喷施。
一、田间病虫害引起白穗、死穗导致田间出现白穗、褐变穗、死穗的病虫害主要有穗颈瘟、卷叶螟、纹枯病、细菌性病害。
1.穗颈瘟
穗颈瘟号称水稻的“不死癌症”,是导致田间死穗的最主要原因。穗颈瘟的最大威胁就在于会在穗轴部位出现灰褐色或者黑褐色的病斑,造成穗部养分和水分供给的中断,使得穗部的灌浆过程停止出现死穗。一旦发生就只能控制,不能治愈。常可导致减产10%~40%,严重影响产量。
建议用药:三环唑、吡唑醚菌酯、肟菌酯·戊唑醇等
2.纹枯病
水稻的叶片、叶鞘,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病斑。在未出穗之前发生较为严重的纹枯病,很容易造成叶鞘内部的穗轴受到侵染,使得穗轴病变不能向穗部供给养分,造成水稻的出穗延迟,即便是出穗了也是死穗,不会灌浆。
建议用药:噻呋酰胺,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阿米妙收325克/升,苯甲·嘧菌酯悬浮剂、禾技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等。
3.鞘腐病(褐变穗)
鞘腐病是较为常见的病害,多在破口期前后出现降水的情况下发病。如果水稻未出穗,那么穗部就会在叶鞘内部受到侵染形成褐变穗。如果鞘腐病发病严重的话,很容易造成出穗之后的穗部死亡,形成死穗。
建议用药:吡唑醚菌酯、嘧菌酯、苯甲·嘧菌酯防治,加用戊唑醇、多菌灵防效会更稳定。
4.细菌性条纹病,白叶枯病
水稻的细条病和白叶枯病常导致叶片枯死,部分稻穗失去光合作用营养物质供应,也可出现死穗现象。
建议用药:噻霉酮、叶枯唑、氯溴异氰尿酸、噻森铜、噻菌铜等
5.钻心虫
水稻抽穗扬花之后,发生水稻钻心虫虫害,钻心虫钻入茎秆啃食茎秆和穗轴,造成内部结构的破坏、穗部的养分供给中断。穗部穗能抽出,但已经干枯,形成“白穗”。
建议用药:用5%阿维菌素+1%甲维盐混合喷施
6.卷叶螟
水稻卷叶虫又名稻纵卷叶螟、俗称刮青虫。以4-5龄幼虫为害水稻最重,叶片卷起,缀叶成纵苞,躲藏其中取食上表皮及叶肉,仅留白色下表皮,受害田块,一片白苗。
孕穗后特别是抽穗到齐穗期剑叶被害,影响开花结实,空壳率提高,千粒重下降。
建议每用药: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2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20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等。
二、扬花授粉期遭遇干旱高温
水稻适合的生长环境湿度在25°C—35°C之间,超过37°C以上,就会产生高温热害,影响水稻雄花生长发育,造成雄花无花粉,不分裂,无法扬花授粉。水稻抽穗无法受孕,灌浆期白穗、黑穗,早早枯萎死亡。水稻瘪壳、秕谷不结实。
合理管水
水稻孕穗期要抽水灌溉,水稻田白天保持高水位,夜晚排出积水,“昼灌夜排”,降低环境温度。抽穗期更要抽水灌溉,换掉田间温水,降低温度。
齐穗、灌浆期管水,需要注意不能干旱,不能一直深水。做到干湿交替,灌3厘米浅水,等自然落干后15厘米深丰产沟沟底(并非田面)无水时再灌下一次水。如此反复,达到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的作用。
喷施叶面肥
齐穗期、灌浆期,每亩用200克能元库(99%磷酸二氢钾)+流体硼20毫升,兑水20公斤喷施,保护功能叶的寿命,促进结实灌浆,减少空粒秕谷,促进水稻早熟,后期抗倒伏,提高产量和品质。
水稻农民安徽江西湖北
收藏举报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