锈病显微镜下的冬孢子 锈菌冬孢子
锈病显微镜下的冬孢子——探究其成因及防治方法
冬孢子的特性
冬孢子是锈菌的一种生殖孢子,通常在寄主植物叶面上形成***至棕色的小点,这些小点就是锈病的病斑。冬孢子具有以下特性:
1.耐寒性强。冬孢子可以在低温下存活,即使在冬季也不会死亡。
2.传播范围广。冬孢子可以通过风、水、虫子等途径传播,传播范围非常广泛。
3.繁殖能力强。冬孢子可以在寄主植物上快速繁殖,形成大量的病斑。
由于冬孢子的特性,锈病很容易在植物群体中传播,造成极大的损失。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治锈病。
防治措施
针对冬孢子的特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剪除病叶。病叶是冬孢子的主要寄主,剪除病叶可以有效减少冬孢子的数量。
2.喷洒杀菌剂。喷洒杀菌剂可以有效抑制锈菌的繁殖,减少病害的发生。
3.疏通通风。疏通通风可以有效减少锈菌的传播,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相关问题
1.冬孢子的寿命有多久?
冬孢子可以在低温下存活,其寿命可以达到数年之久。
2.冬孢子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冬孢子可以通过风、水、虫子等途径传播。
3.锈病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锈病可以导致植物的叶片变黄、变褐,严重的话会导致植物死亡。
4.如何预防锈病的发生?
可以通过剪除病叶、喷洒杀菌剂、疏通通风等措施预防锈病的发生。
5.锈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可以采取剪除病叶、喷洒杀菌剂、疏通通风等措施防治锈病。
相关拓展:
问:杨叶锈病有什么症状特点?
病害初起时,在叶片背面产生橘***点状斑,表皮破裂后露出橘***粉状物,此为夏孢子堆。入秋后,在叶片正面与夏孢子堆相应处产生棕褐色冬孢子堆,严重发病时,叶片背面布满黄粉,影响光合作用。又因叶片失水,常引起落叶。杨叶锈病的转主寄主为落叶松梁谨困。杨叶锈病的冬孢子在病落叶上越冬。来年春季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借风力传播到小叶晌银杨上,由气孔侵入,产橡念生夏孢子堆。夏孢子重复侵染杨树多次,以秋季发病为重。林内湿度大,幼林栽植密,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流行。
问:小麦叶锈病的病原物有哪些表现形式?
病原物为隐匿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reconditaRob.exDesm.f.sp.triticiEriksset.Henn.),担子菌门柄锈菌属。
小麦叶锈病菌是转主寄生的长生活史型锈菌。在小麦上形成夏孢子和冬孢子,冬孢子萌发后产生担孢子。国外证实,唐松草和小乌头是叶锈病菌的转主寄主,其上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在我国,叶锈病菌的转主寄生现象及转主寄主均未得到证实,病菌仅以夏孢子世代完成病害循环,冬孢子在病害循环中不起作用。
病菌的夏孢子单胞,圆形或近圆形,黄褐色,有6~8个散生的发芽孔,表面有微刺。冬孢子椭圆至棍棒形,双胞,上宽下窄,顶端通常平截或倾斜,暗褐色伏稿肢。
叶锈病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夏孢子萌发和侵入的最适温度15~20℃,潜育适温18~22℃,适温下敬烂潜育期为5~7d。叶锈菌对湿度的要求不很严格,夏孢子在相对湿度95%时即可萌发。
叶锈病菌存在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我国采用洛夫林10、6068、IRN66-331、东方红3号、丰产3号、白包和太山4号等鉴缺世别寄主,鉴定出叶中4号、叶中34和叶中38等多个生理小种。其中,叶中4号和叶中34为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优势小种。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