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的种植方法与步骤 茯苓种植要求.
土壤要求
茯苓适宜在充足肥沃、排水良好、pH值在5.5-6.5的土壤中生长。土壤不能过于干燥或过于潮湿,过于干燥会导致生长缓慢,过于潮湿则容易引起病害。气候要求
茯苓适宜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生长温度在20-28℃之间。茯苓对光照要求不高,但不能长期处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种植方法
1.土壤处理:在选好的土地上,先进行深翻、平整、施肥等土壤处理。2.播种:在3-4月份,将茯苓种子均匀撒在土地上,然后轻轻压实,覆盖一层薄土即可。3.浇水:播种后,每天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4.施肥:茯苓生长期需要不断补充养分,可以在生长期间进行适当的追肥。5.病虫害防治:茯苓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用户关心问题
1.茯苓的功效有哪些?
茯苓具有益气养阴、健脾安神、利水消肿等功效,可以治疗脾虚水肿、神经衰弱、失眠等症状。
2.茯苓种植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茯苓种植需要注意土壤、气候、种植方法等问题。土壤要求肥沃、排水良好,气候要求温暖潮湿,种植方法包括土壤处理、播种、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3.茯苓怎么吃才能更好地发挥功效?
茯苓可以煮水当茶喝,也可以加入汤中慢炖。为了更好地发挥功效,可以根据不同的症状和体质搭配不同的食材。
4.茯苓有什么副作用?
茯苓一般情况下没有副作用,但有些人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建议在使用前咨询医生。
5.茯苓的市场前景如何?
随着人们对中药材的认识不断提高,茯苓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
茯苓的种植方法与步骤
1.土壤处理:选好土地后,进行深翻、平整、施肥等土壤处理。2.播种:在3-4月份,将茯苓种子均匀撒在土地上,然后轻轻压实,覆盖一层薄土即可。3.浇水:播种后,每天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4.施肥:茯苓生长期需要不断补充养分,可以在生长期间进行适当的追肥。5.病虫害防治:茯苓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参考来源:《中药材种植技术手册》释义拓展:茯苓栽培种的生产技术
茯苓栽培种的生产技术提供了一种茯苓栽培种的生产技术,其特征是:a.在准备种植茯苓地块旁选地势平坦处,挖深为40cm~50cm的坑,在坑内均匀喷洒浓度为0.5~2%的茶籽饼液对昆虫进行驱避;b.选用直径为1~3cm新鲜偏干松木侧枝,截成5~10cm长;c.坑内底部和四周贴防水塑料布,加工好的松木条和原种从下往上依次顺序按层铺放在坑内,松木条每层厚度为10~12cm,原种的每层厚度2~3cm,松木条共铺四层,原种共撒三层,铺完后上层盖塑料布,在塑料布上盖土,盖土厚度10~15cm;d.地温稳定在8~20℃,一个月后松木条长满菌丝即可取出使用。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可以推进茯苓的规模化生产。问答拓展:茯苓的种植方法
地茯苓的种植方法:1.选地整地:地茯苓比较粗生,适应性强,山地平地均可种植。建议应选地以选择以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种植,比姿迹较容易高产。
2.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播种期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条播法,按行距20cm开条沟,将种子均匀播下,覆土厚lcm左右,保持土壤湿润,待衫册培苗高I0cm左右移裁。
3.种植按行:株距各25cm开穴,每穴栽1株,待苗高30cm左右,应搭架,将茎藤引上,以利生长,注意松土除草,施追肥1-2次。
地茯苓: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其为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入或唯药;或趁鲜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药。味甘、淡。
问答拓展:茯苓高产栽培技术茯苓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方法
一、茯苓的栽培条件
1、营养:茯苓菌丝的纯培养过程中常用土豆汁、松木屑、松木片作综合营养源,或用葡萄糖、米糠作碳源,氨基酸、蛋白胨等作氮源,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硝酸镁、熟石膏等作矿物质来源。
2、温度:菌丝体在10~35℃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3~28℃。高于35℃,菌丝体易老化,持续时间较长或温度过高,则引起死亡,20℃以下生长缓慢,0~4℃的低温可保藏菌种。谈春
3、湿度:菌丝体及菌核生长发育要求土壤含水量20%左右,子实体的形成需要空气相对湿度70~85%的环境。
4、ph值:茯苓生长的土壤ph3~7,栽培中土壤ph4~6为好。
二、茯苓的栽培准备
1、栽培场地
茯苓栽培场地宜选海拔600~900米的山坡,坡高15~30度,要求背风向阳、土质偏沙、中性及微酸性、排水良好的地块。清除草根、树根、石块等杂物,然后顺坡挖窖,窖深60~80厘米,长和宽据木段多少及长短而定,一般长90厘米,窖间距为20~30厘米,四周开好排水沟。
2、栽培备料
备料于头年秋冬,砍伐马尾松,砍后剃枝并依松木大小将树皮相间纵削3~10条,削面宽3厘米,深入木质部0.5厘米,使松木易于干燥并流出松脂。
削好的松木就地架起,使其充分干燥,当松木断口停止排脂、敲着有清脆响声时,再锯成65~80厘米长的木段,置通风透光处备用。约至6月份把木段排入窖内,每窖排三到段,粗细搭配,分层放置,准备接种。
三、茯苓的菌种准备
1、菌丝引:菌丝引是经人工纯培养的茯苓菌丝,菌丝母种用组织分离法分得,但最好用茯苓孢子制种,方法是:
用8~9千克的鲜菌核置盛水容器上,离水约2厘米,室温24~26℃,空气湿度85%以上,光线明亮,仅1天后菌核近水面就出现白色蜂窝状子实体。20天后子实体可大量弹射孢子。
2、肉引:肉引为新鲜茯苓的切片,选用新挖的个体、中等大小、每个250~1000克、浆汁足的茯苓为好。
3、水引:水引指肉引接种的木料,即带有菌丝的木段,5月上旬,选取质地泡松、直径9~10厘米的干松树,剥皮留筋后锯成50厘米长的木段。接种用新挖的鲜苓,一般10千克木段的窖用鲜苓0.5~0.7千克。
用头引法接种,即把苓种片贴在木段上端靠皮处,覆土3厘米,至8月上旬就可挖出。选黄白色,筋皮下有明显菌丝,具茯苓香气者作木引种。
四、茯苓的接种管理
1、菌丝引:菌丝引接种选晴天,将窖内中、细木段的上端削尖,然后将栽培种瓶或袋倒插在尖端。指橘接种后及时覆土3厘米。也可把栽培种从瓶中或袋中倒出,集中接在木段上端锯口处,加盖1层木片及树叶,覆土。
2、肉引:肉引接种据木段粗细采取上二下三或上一下二分层放置。接种时用干净刀剖开冬种,将苓肉面紧贴木段,苓皮朝外,边接边剖。接种量另据地区、气候等条件而定,一般50千克木段用250~l000千克种苓。
3、木引:木引接种将选作种用的木段挖出锯成2节,一般窖用水引1~2节。接种时把木引和木段头对头接拢即可。接种季节随地区而异,气温高的地区4月上旬进行,气温低则可于5月上旬至6月接种。
接菌后3~5天菌丝萌发生长,蔓延开要10天。此期要特别防治白蚁为害。接种后3~4个月可结苓,结苓时不要撬动木段,以防折断菌丝。结苓期茯苓生长快,地面常出现裂含逗耐缝,应及时补上填缝并除去杂草。
问答拓展:茯苓种植技术和栽培方法茯苓怎么种植
1、选土:土茯苓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干旱和荫蔽。并且土茯苓具有适应性强的特点,砂质壤土或粘壤耐埋毁土均可栽培。2、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
3、播种: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的时候进行播种。采用条播法,按行距20cm开条沟,然后将种子均匀播下,覆土厚1cm左右,保持昌备土壤液亏湿润,待苗高10cm左右移裁。
4、生长期管理:生长期应经常松土除草,苗长到高30cm左右,应搭个架子,把藤蔓向上牵引,以帮助生长,追肥施1-2次。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