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霜霉病的农药大全(霜霉病用什么农药最好)

2024-06-01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584 次
霜霉病的农药大全(霜霉病用什么农药最好)

黄瓜霜霉病减施农药防控技术

_马春花

不同品种对黄瓜霜霉病的抗性差异大,种植时要选用抗病性强、丰产性好的优质杂交种,可起到事半功倍作用。目前常用的抗病品种有:中农203,申青3号,德尔88,津优35等。

二、清洁田园

生产过程中,及时清除老叶、病叶、黄叶及棚内杂草,保持棚内干净整洁,可减少多种病虫害发生几率;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理瓜秧、枯枝败叶及病残体,降低2次侵染可能性。

三、实行合理轮作

茬口安排上要与葱蒜类、韭菜、萝卜等蔬菜进行合理轮作2~3年,彻底切断黄瓜霜霉病的初侵染源。

四、培育健康种苗

注意培育健康种苗,育苗区和生产区隔离,严格淘汰病苗、弱苗。

五、土壤杀菌消毒

在7—8月高温季节,通过密闭大棚膜和覆盖地膜,利用太阳光提高棚内温度,可以杀死棚室土壤的病菌虫卵,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和防治土壤连作障碍效果明显等优点,是实际生产中值得推广的减肥减药措施。

(一)施肥整地灌水

清园后将羊粪、鸡粪等优质有机肥3000~5000kg,以及三元复合肥50kg或磷酸二铵25kg和硫酸钾15kg,均匀撒施在土壤表面,深翻25~40cm后,整地做成可灌溉平畦。灌水至土壤相对湿度在85%以上。(二)覆膜

灌水后用淘汰的废旧棚膜或地膜遮盖棚内地面,破损部位用土压严盖实,封闭棚室并保持大棚膜清洁和良好的透光性。

(三)通风晾晒

密闭棚室并保持高温高湿状态15天以上。最后打开通风口,揭去地面薄膜,进行晾棚后即可进行下一茬作物生产。

六、生态调控

黄瓜霜霉病的流行,与低温高湿、叶片多露、昼夜温差大、阴雨天和晴天交替等气象条件关系很大。在病菌孢子存在的前提下,环境温度16~24℃、湿度在85%以上是黄瓜霜霉病最适宜发病条件。根据这个特点,可利用棚室相对密闭的生产环境,科学合理调节温湿度,创造不利于病菌萌发的条件,从而达到预防病害的目的。

(一)准备温度计和湿度计

在棚内每隔20~30m悬挂1组温度计和湿度计,悬挂的位置在南北方向种植行的中部,略高于作物,注意避免阳光直射。根据温度计和湿度计的数值合理调整放风时间和风口的大小。

(二)温度和湿度调控

一般来说,晴天上午太阳出来后,使棚温迅速升高到25~30℃,湿度降到75%左右,既有利于黄瓜进行光合作用,又能抑制病菌孢子的萌发。下午4点以后,将温度降到20~25℃,湿度降到70%左右,通过湿度限制控制病害,同时温度控制有利于光合产物的输送和转化。夜间将温度控制在15~18℃,利用低温控制病菌孢子的萌发。

七、高温高湿闷棚

黄瓜霜霉病病菌孢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通过高温闷棚,在短时间内创造一个能够杀死孢子囊的极限条件,有可有效防治黄瓜霜霉病。高温闷棚可以提高植株防御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强植株对病菌的抵抗能力。适时、适度的高温闷棚是控制黄瓜霜霉病发生发展有效的物理方法,不仅能有效防治黄瓜霜霉病,杀虫杀菌,也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增强其抗性,降低病虫害的发病率,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节约生产成本。

(一)选择时期

在生产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棚内发病情况,一旦在个别叶片上发现霜霉病病斑时,应尽快进行高温闷棚。此时棚内的病情指数不高,病菌对叶片还没有造成较大伤害,不会影响生长。另外,高温闷棚应选择晴天上午进行。

(二)喷洒生长调节剂

由于高温闷棚时棚内温、湿度高,易造成植株旺长,在闷棚前1~2d可全棚喷洒腈菌唑、氟硅唑等唑类药剂,抑制植株旺长。

(三)灌水

在水分正常的前提下,闷棚前必须增加1次灌水,充分保证叶片蒸腾作用所需的水分,避免短时的高温对叶片造成伤害。

(四)闷棚

高温闷棚与灌水可同时进行,开始灌水的同时,关闭棚室放风口,密闭闷棚。在棚内每隔20~30m悬挂1组温度计和湿度计,随时掌握棚内温湿度情况。浇水后棚内水分蒸发量大,空气湿度在90%以上,这时候可闭棚提温,把棚温提高到40~42℃维持2h或45℃维持1h不放风,利用高温抑制霜霉病孢子的萌发。

(五)通风

闷棚时间结束后,可放风使棚温降至30℃左右,放风宜慢以防闪苗。高温闷棚连续3d。

八、配合助剂喷雾法

发现中心病株或病区后,应及时摘掉病叶,并迅速在其周围进行化学保护。可选用687.5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100g/L氰霜唑悬浮剂、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等药剂叶片喷雾。以上药剂喷雾时与增效剂杰效丰、杰效利混用可降低农药用量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