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落素是赤霉素吗(防落素和赤霉素混用)
1934年荷兰科学家证实了植物的体内含有自然生长素,这种生长素可以控制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从此,人类就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激素。
19世纪40年代,人类终于通过人工技术合成了这种植物体内本身就有的激素,命名为“植物外源激素”,以区别于植物体天然含有的“植物内源激素”。植物外源激素又叫植物生长调节剂。
当然了,这是在学术领域的严格叫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认为激素就是膨大剂、催红剂、坐果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大众的知识框架中,对于“激素”的危害,可能听过很多。但对激素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缺乏着系统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有关于植物激素的科学常识。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农药么?
我们前文说过,植物生长剂是人们通过人工合成了植物体内本身就含有的激素。那么,这种激素是农药么?
从广义上的农药来说,植物生长剂也是属于农药的。
但是从多数人的认知层面来讲,植物生长剂跟你印象中“敌敌畏”类型的农药不是一回事儿。这么说吧,农药也分为新型农药和传统农药,敌敌畏就属于那种已经被禁止使用的高毒性的传统农药。而植物生长剂则属于新型的农药。
区别于传统农药的高毒、高残留、易产生抗药性等缺点,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见效快、用量少、低毒、高效、不易残留、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水果上已经普遍应用了么?
大多数水果都需要外用植物生长剂。比如,香蕉、芒果、猕猴桃等水果需要乙烯利来催熟,这里的乙烯利就是植物生长剂调节剂的一种。再比如,在大棚内,很多水果需要坐果,提高坐果率,就会用到氯吡脲、赤霉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是用来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的。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着不同的作用,同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可能有多种作用。
膨大剂、增甜剂等常听说的植物激素具体是什么?我们常常听说得膨大剂,实际上就是以氯吡苯脲为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增甜剂指得是增甘膦、调节膦、皮克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
能让水果形成无籽果实有:赤霉素、2,4-D、防落素、萘乙酸、6—苄基氨基嘌呤等植物生长调节剂。
促进果实着色的“上色剂”有:胺鲜酯(DA-6)、氯吡脲、复硝酚钠、比久、吲熟酯、多效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
用来提高坐果率的有:2,4-D、胺鲜酯(DA-6)、氯吡脲、复硝酚钠、防落素、赤霉素、6—苄基氨基嘌呤等植物生长调节剂。
当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有很多种,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植物生长调节剂安全么?可以长期吃么?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合理范围内使用是安全的。在农作物的生产过程中,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是要比使用传统农药安全很多。
在欧盟、美国、日本、中国等几乎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在农业生产中都使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
它的安全性目前是有保障的。
不过,也有科学界提出,长期过量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这建立在“长期过量”的基础上。
在合理范围内,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没有危害的。
植物生长调节剂有相关检测标准么?
是有的。
每个国家或者地区都有相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值。每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标准不同,不同的水果之间植物生长调节剂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值也是不同的。
我国从2024年起正式开展农产品中植物生长调节剂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项,起步较晚。最近几年也在加速进行植物生长调节剂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值的制定工作。
目前我国登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21种,多数水果都制定了植物生长调节剂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值。比如,柑橘中制定的复硝酚钠临时限量标准值为0.1mg/kg。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农业生产中的利器,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消费者希望吃到纯天然、纯有机的农产品是美好的愿景,但实现这个愿景,还需要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去发展农业。
“因噎废食”式的呼吁取消植物生长调节剂,将导致很多水果吃不着、吃不起,农民收入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