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无公害蔬菜 无公害蔬菜和有机蔬菜有什么区别

2024-05-27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6525 次
无公害蔬菜 无公害蔬菜和有机蔬菜有什么区别

无公害蔬菜是指没有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遵循自然生态循环规律,采用生物技术、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和有机农业技术等多种手段,保证蔬菜品质,减少农药残留,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蔬菜。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无公害蔬菜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

无公害蔬菜的优势

无公害蔬菜相比于传统蔬菜具有以下优势:

1.更有营养价值。无公害蔬菜采用自然生态循环原理,不使用化学肥料、农药等化学物质,蔬菜生长过程中更多地吸收了自然界的营养物质,因此无公害蔬菜更有营养价值。

2.更安全健康。无公害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使用化学物质,农药残留量低,大大降低了人们食用蔬菜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3.更符合环保理念。无公害蔬菜采用自然生态循环原理,不使用化学物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符合现代人们对于环保理念的追求。

4.更有市场竞争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无公害蔬菜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生产无公害蔬菜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技术

生产无公害蔬菜需要采用生物技术、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和有机农业技术等多种手段:

1.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学、生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相关技术,对蔬菜的种类、品质、产量等方面进行调控,以提高蔬菜的质量和产量。

2.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是指采用自然生态循环原理,遵循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不使用化学物质,以生物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等绿色生产技术,生产无公害蔬菜。

3.有机农业技术。有机农业技术是指以自然界的生态循环过程为基础,遵循自然规律,采用天然、无污染的有机肥料、有机农药等手段,生产无公害蔬菜。

无公害蔬菜的市场前景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无公害蔬菜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生产无公害蔬菜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据中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4亿亩,产量达到1.3亿吨,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到蔬菜种植总面积和总产量的50%以上。可以看出,无公害蔬菜产业已成为我国蔬菜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拓展百科知识

1.绿色食品(lv4se4shi**in3),是指采用自然生态原理,遵循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不使用化学物质,以生物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等绿色生产技术,生产出来的食品。

2.有机农业(you3ji1nong2ye4),是指以自然界的生态循环过程为基础,遵循自然规律,采用天然、无污染的有机肥料、有机农药等手段,生产出来的农产品。

3.农药残留(nong2yao4can2liu2),是指在农产品上残留的农药及其代谢物、附着物等。

参考来源:1.中国农业部官网**.moa.gov.cn2.《绿色食品生产技术》3.《有机农业技术》

相关问答拓展:

1、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是一个农药吗?

不是。

甲基硫菌灵商品i名甲基托布津,是一种广谱性内吸低毒杀菌剂,具有内吸、预防和治疗作用它最初是由**曹达株式会社研制开发出来的。能够有效防治多种作物的病害。

多菌灵又名棉萎灵、苯并咪唑44号。多菌灵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由真菌(如半知菌、多子囊菌)引起的病害有防治效果。

扩展资料

甲基硫菌灵不能与碱性及无机铜制剂混用。长期单一使用易产生抗性并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有交互抗性,应注意与其他药剂轮用。药液溅入眼睛可用清水或2%苏打水冲洗。

多菌灵干扰病原菌有丝**中纺锤体的形成,影响细胞**,起到杀菌作用。与硫磺、混合氨基酸铜·锌·锰·镁、代森锰锌、代森铵、福美双、福美锌、五氯硝基苯、丙硫多菌灵、菌核净、溴菌清、乙霉威、井冈霉素等有混配剂;与敌磺钠、代森锰锌、百菌清、武夷菌素等能混用。

2、多菌灵可以和那些农药一起用?

多菌灵可以与硫磺、混合氨基酸铜·锌·锰·镁、代森锰锌、代森铵、福美双、福美锌、五氯硝基苯、丙硫多菌灵、菌核净、溴菌清、乙霉威、井冈霉素等有混配剂;与敌磺钠、代森锰锌、百菌清、武夷菌素等能混用。不能与强碱性药剂或含铜药剂混用,应与其他药剂轮用。

3、小麦黄矮病怎么药剂防治?

1、为了及时的防治小麦黄矮病毒病,应及时选用药剂进行防治。及时选用抗病种的小麦品种,同时对小麦拌种甲拌磷原液100-150g加3-4kg水拌麦种50kg,也可用种子量0.5%灭蚜松或0.3%乐果乳剂拌种。

2、对小麦黄矮病毒病开始喷施农药,选用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灭蚜松乳油1000-1500倍液。

3、毒土法40%乐果乳剂50g对水1kg,拌细土15kg撒在麦苗基叶上,可以有效的减少越冬虫源。在小麦黄矮病毒病发病初期,可用农药2%条缩康(武夷菌素)每亩50毫升进行防治小麦黄矮病毒病,效果极为显著。供您参考

4、红柿管理与栽培技术?

育苗,温室栽培的土壤10-15厘米地温稳定在10℃以上为定植适期,而冬季温室育樱桃西红柿苗龄以70-80天为好,也就是说在定植适期前70-80天为育苗下籽期。育苗方法最好是育苗碗内单粒直播,育苗土应是农肥和园田土各半,并加1%的硫铵和磷酸二氢钾、过筛、拌匀堆制月余使用为好。播种至出苗土温25-30℃。夜间最低温度不得低于10℃,苗期浇水要见于见湿,不能小水勤浇。育苗棚内经常放风排温、控制病害发生。正常情况下,苗期不追肥。当发现秧苗黄瘦脱肥时,可叶面喷施**素和磷酸二氢钾各30克,对水15千克,4-6天喷1次,3-4次可恢复正常生长。到7-8片叶、见花蕾时可定植。

  定植施肥,土壤温度稳定在10℃以上为定植适期。亩施腐熟农肥15立方米,**素7-10千克,过磷酸钙70-80千克,硫酸钾40千克,散施地面后深翻30厘米2遍,达全层施肥。施腐熟农肥15立方米,**素7-10千克,过磷酸钙70-80千克,硫酸钾40千克,散施地面后深翻30厘米2遍,达全层施肥。做宽1-1.1米,高20-30厘米垄。垄顶栽双行,小行距40厘米。株距60-70厘米,约每平方米栽3株苗。栽前3-4天浇足底水,栽后禁施任何沟肥和埯肥。栽后盖透明地膜。地膜从垄顶盖向两侧,在苗部将膜剪上盖严为好。

  肥水管理,西红柿为茄科作物中根系较深的作物,根系可深达120-150公分,从果实膨大期开始,地面应经常保持温润,每次沟灌水应随水追磷酸二氢钾每垄50克,秧苗瘦弱时再加入50克**素1-2次。

  小西红柿的种植要点

  1.产地环境

  要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疏松的壤土地块,并符合GB/T.1-202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2.种子:种子质量符合DB3703/003-2024《无公害蔬菜生产投入品使用准则》。选择抗病、优质、高产、商品性好、耐贮运、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拒绝使用转基因番茄品种。

  2.1种子处理

  2.1.1温汤浸种:把种子放入55℃热水中,搅拌至30℃后浸泡3-4小时。主要防治叶霉病、溃疡病、早疫病、晚疫病。

  2.1.2磷酸三钠浸种:先用清水浸种3-4小时,再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20分钟,捞出洗净,主要防治病毒病。

  2.1.3干热处理:将干燥种子放于80℃的恒温箱中处理48小时,可有效防治病毒病。

  2.2浸种催芽

  浸种后将种子放置在25-28℃的条件下催芽,待60-70%的种子出芽即可播种。

  3.培育无病虫壮苗

  3.1播种前准备

  3.1.1选用温室、大棚、阳畦等育苗设施,为有效防治病虫害,育苗应配有防虫遮阳设施。

  3.1.2调制营养土:用1/3充分腐熟的圈肥,2/3无病原物熟土,拍细过筛;每m3营养土中,加过磷酸钙1kg,草木灰5kg或氮、磷、钾复合肥2kg。

  3.1.3苗床消毒:可用如下两种方法之一:一是每m2播种床用**30-50ml,加水3L,喷洒床土,用塑料薄膜闷盖3天后揭膜,待气味散尽后进行播种;二是每m3营养土掺入50%的多菌灵80g。

  3.2播种育苗

  3.2.1播种期:适宜播种期为2月上旬至4月下旬。可育苗定植,也可直播。

  3.2.2播种量:根据种子大小及定植密度,每667m2栽培面积,育苗定植用种量20-30g,直播用种量100g左右。

  3.2.3播种方法:当催芽种子70%以上露白时即可播种。播种前苗床浇足底水,湿润至床土深10cm。水渗下后用营养土薄撒一层,找平床面,然后均匀地撒播,播后覆营养土0.8-1.0cm。每667m2苗床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g或50%拌种双粉剂7g,拌上细土均匀薄撒于床面上,用以防治猝倒病。积极提倡采用营养钵、育苗盘、纸袋等方法播种育苗。

  3.3苗期管理

  3.3.1出苗前的管理:白天高温天气要进行遮阴,床温不宜超过30℃,雨天加盖薄膜防雨。育苗期间不要使夜温过高。播种后出苗前苗床土要保持湿润,不能见干,畦面可覆盖草苫进行保湿。

  3.3.2分苗:在2-3片真叶时进行分苗。将幼苗分入事先调制好营养土的分苗床中,行距12-13cm,株距12-13cm;也可分入直径10-12cm的营养钵中。

  3.3.3分苗后的管理:分苗后缓苗期间,午间应适当遮阴,白天床温25-30℃,夜间18-20℃;缓苗后白天25℃左右,夜间15-18℃。定植前数天,适当降低床温锻炼秧苗。

  3.3.4苗期防病:苗期发现病虫苗及弱苗应及时拔除。苗期可喷2遍杀菌剂(200-250倍波尔多液是适宜的保护药剂即1:200-250),预防病害。

  3.3.5壮苗标准:4叶1心,株高15cm左右,茎粗0.4cm左右。

  4定植

  4.1定植前准备:整地施肥:施肥应坚持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微肥配合施用。整地时每667m2施腐熟的优质有机肥5-7m3,氮、磷、钾复合肥50-60kg,过磷酸钙100kg,施肥后进行深耕,将地整平。

  4.2定植

  4.2.1定植时间:一般于5月上旬至6月下旬进行。

  4.2.2定植方法:如果用营养钵者,一同栽入土中,不用营养钵者,宜在定植前4-5小时浇一次透水,多带土,减少伤根。定植时南北向畦,定植密度视品种的特性、整枝的方式、气候与土壤条件及栽培的目的等而异,一般每667m2定植2500-3300株。

  5田间管理

  5.1灌溉与排水:生长初期,需水较少,但到结果旺期,正是夏季高温季节,蒸发大,需水更多。往往每隔3-5天灌水一次,做到定时定量灌水,结合施肥(粪肥)进行,沟灌时水面不宜高于畦面。高山越夏番茄应结合降雨进行施肥。

  5.2追肥:投入的肥料应符合DB3703/003-2024《无公害蔬菜生产投入品使用准则》。除基肥外,要有充分的追肥。定植后一星期内,施一次“催苗”肥,促进苗期的营养生长;到第一穗果开始膨大后,要施第二次追肥;第一穗果将要成熟,第二穗果相当大时,茎叶又生长,需肥很多,要第三次施速效的肥料;到第一至二穗果采收,第三至四穗果实正在迅速生长,又要施第四次、第五次肥料。追肥和基肥一样,不宜偏施氮肥,而要配合磷、钾肥。用人粪**作追肥时,初期施用宜薄些,后期要浓些。在第一、二次追肥时,每667m2宜加10-15kg过磷酸钙。如果在生长前期发现叶色淡黄,可施一次硫酸铵,每667m215-20kg,效果很好。

  5.3中耕、除草与地面覆盖中耕常与除草及培土结合进行。一般在定植缓苗后进行第一次中耕,第二次在定植后一个月左右,此次中耕结合培土,将畦沟锄松培于畦面上与植株四周,加高畦面。此后因植株已高大,不再中耕、培土。利用塑料薄膜地面覆盖,能促进根系及茎叶的生长,提早开花结果,增加产量。

  5.4植株调整整枝的方式主要有下列两种:(1)单干式---这种方法,只留主干,而把所有的侧枝全部摘除。(2)双干式---除主枝外,再留第一次花序直下叶腋所生的一条侧枝,而把其它的侧枝全部摘去。整枝摘芽工作不可过早或过迟,因植株各部分生长有相互的作用。叶腋的生长能**根群的生长,过早的摘除腋芽,会影响根系的生长,而且引起根群内输导系统的发育不完全。因此当侧芽长到4.7cm时进行摘除,并要在晴天中午进行,以利伤口愈合。在番茄的植株调整中,还要结合摘花、摘叶及摘心等工作。

  5.5落花落果及其防治落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外界环境条件不适宜而影响到花器的发育不良,花粉管的伸长缓慢,以及水分缺乏,营养不良所引起花柄离层的形成。如果落花的原因系由于营养及水分的不足、阳光过弱或下雨过多等,就要从栽培技术上去解决。若由于温度过低或过高所引起的落花,则可用生长调节剂,2.4-D10—20ppm,PCPA25—50ppm。

  5.6保果疏果

  5.6.1保果:在不适宜番茄坐果的季节,使用防落素、番茄灵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花穗。

  5.6.2疏果:除樱桃番茄外,为保障产品质量应适当疏果,大果穗品种每穗选留3-4果,中果型品种每穗选留4-6果。

  5.7采收

  采收所用工具要保持清洁、卫生、无污染。要及时分批采收,减轻植株负担,确保商品果品质,促进后期果实膨大。

  6病虫害防治

  6.1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

  6.2农业防治

  创造适宜的条件,提高植株抗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及时摘除病叶、病果,拔除病株,带出地片深埋或销毁。

  6.3物理防治:运用黄板诱蚜和白粉虱。方法为在棚内悬挂**粘虫板或**板条,其上涂上一层机油,每667m230-40块。

  6.4生物防治

  6.4.1天敌:积极保护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

  6.4.2生物药剂:采用病毒、线虫等防治害虫及植物源农药如藜芦碱、苦参碱等和生物源农药如农用链霉素、齐墩螨素、新植霉素、农抗120等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6.5主要病虫害防治

  投入的农药应符合DB3703/003-2024《无公害蔬菜生产投入品使用准则》。

  6.5.1猝倒病、立枯病:除用苗床撒药土外,还可用恶霜灵+代森锰锌、霜霉威等药剂防治。也可通过控制苗床的“低温高湿”和“高温高湿”环境减轻病害发生。

  6.5.2灰霉病:优先采用烟剂、乙霉威粉尘,还可用腐霉利、乙烯菌核利、武夷菌素等药剂防治。

  6.5.3早疫病:优先采用百菌清粉尘剂、百菌清烟剂,还可用代森锰锌、春蕾霉素+氢氧化铜、甲霜灵锰锌等药剂防治。

  6.5.4晚疫病:优先采用百菌清粉尘剂、百菌清烟剂,还可用乙磷锰锌、恶霜灵+代森锰锌、霜霉威等药剂防治。

  6.5.5叶霉病:优先采用春蕾霉素+氢氧化铜粉剂,还可用武夷菌素、波尔多液等药剂防治。

  6.5.6溃疡病:用氢氧化铜、波尔多液、农用链霉素等药剂防治。

  6.5.7病毒病:用83增抗剂、病毒A、植病灵等药剂防治。

  6.5.8蚜虫、白粉虱:用溴氰菊酯、吡虫啉、联苯菊酯、藜芦碱等药剂防治。

  6.5.9斑潜蝇:用齐墩螨素、中保4号乳油、毒死蜱等药剂防治。

  7贮存

  临时贮存应放在阴凉、通风、清洁、卫生的条件下,防日晒、雨淋、冻害及有毒物质的污染。特别要防止挤压等损伤。

拓展好文:韶关始兴打造广东最大的现代化有机蔬菜生产基地

  作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省级“菜篮子”基地县,始兴县拥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9个、省级“菜篮子”基地13个,是广东省最大的现代化有机蔬菜生产基地。近年来,始兴县紧紧围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10万亩绿色有机“菜篮子”基地目标,以推进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牵引,大力推进蔬菜产业规模化、栽培设施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着力打响“始兴蔬菜”品牌,全力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土地流转,推进万亩基地建设

  “土地是最基础的农业生产要素,为切实提高土地流转效率,始兴出台土地流转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引导农村土地资源集聚有效利用,促进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实现土地增效、农民增收、集体创收,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始兴县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该县共流转土地10.27万亩,土地流转率为47.35%。其中,澄江镇针对人口外出率达80%、大量耕地撂荒的现实,扎实开展撂荒耕地盘活利用,实施土地流转奖补试点,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镇共流转耕地1.1万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82%,建成有机蔬菜基地、特色水果基地等4个千亩连片农业产业基地,成效显著,以种植有机蔬菜为主的暖田村更是被评为韶关首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同时,“高规格”推进万亩基地建设。坚持以产业化思维推进农业现代化,深入实施“农业稳县”战略,立足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10万亩绿色有机“菜篮子”基地建设,推动蔬菜产业由小农模式持续向产业化规模化转型升级,有效辐射带动全县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据统计,2024年始兴县蔬菜播种面积8.89万亩,总产量达18.45万吨,产值6.42亿元。其中,始兴县盛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蔬菜种植基地是广东省最大的现代化有机蔬菜生产基地,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之一,有机蔬菜种植面积达1600亩,共有标准化大棚200多个,年产2000多吨高端有机蔬菜销往大湾区、北京、上海等地。

  加强技术创新,规范产品生产标准

  在加强科技创新方面,始兴县通过完善产业园基础设施、深化农产品加工、建设数字农业、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蔬菜品牌建设等,推动蔬菜产业实现组织化、规模化、精细化、商品化经营;引进人才组建始兴县域经济发展人才(专家)顾问团,发挥其专业优势,鼓励人才团队到始兴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蔬菜产业科技支撑,促成一批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和新项目向始兴**。

  始兴县相关负责人说道:“我们还推出了始兴‘人才荟’系列活动,通过顾问人才邀请北大校友会、华农教授团队等高端人才团队到始兴开展乡村振兴、现代农业等研讨活动,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政校合作、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等工作,充分发挥人才在蔬菜产业上的‘放大镜’效应,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注重为发展加速的同时,始兴县也注重进一步规范生产标准,推动品质提高。该县推进蔬菜企业标准化生产,建立蔬菜生产全过程监测系统,加强蔬菜产前、产中、产后数字化支撑服务,推动建立蔬菜生产、营销、监管、服务、追溯等信息化平台,实现蔬菜生产环境全天候监测和信息化平台展示等。

  始兴还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蔬菜企业建立冷链物流中心,组建物流车队,加快补齐产地冷链物流短板,架起始兴蔬菜与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产销直通桥梁;支持蔬菜企业建立蔬菜粗加工和包装生产线,开发蔬菜罐头、腌制蔬菜、脱水蔬菜等蔬菜预制菜,加快资源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