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玉米锈病严重度的划分 玉米锈病的发病条件有哪些

2024-04-14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8728 次
玉米锈病严重度的划分 玉米锈病的发病条件有哪些

玉米锈病是一种常见的玉米病害,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而针对玉米锈病的严重度划分,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玉米锈病严重度的划分

玉米锈病严重度的划分主要是根据病害的程度和影响范围来进行的。一般来说,玉米锈病的严重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1.轻度

轻度玉米锈病是指玉米叶片上只有少量的锈斑出现,并且不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及时采取一些简单的防治措施,如喷洒药剂等方法来进行控制,不会对玉米产量和质量产生太大的影响。

2.中度

中度玉米锈病是指玉米叶片上出现了较多的锈斑,并且逐渐扩大,影响了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这种情况下,需要采取一些较为严格的防治措施,如合理施肥、及时除草、喷洒药剂等方法,以保证玉米产量和质量的稳定。

3.重度

重度玉米锈病是指玉米叶片上出现了大量的锈斑,严重影响了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导致了玉米的减产和质量下降。这种情况下,需要采取一些非常严格的防治措施,如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病害监测、及时清除病害部位等方法,以尽可能地减少玉米产量和质量的损失。

二、玉米锈病严重度划分的意义

玉米锈病严重度的划分对于玉米的生产和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1.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通过对玉米锈病严重度的及时划分和分类管理,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有效地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2.降低生产成本

对于轻度或中度玉米锈病,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防治措施来进行控制,从而避免了对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同时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3.保护生态环境

针对玉米锈病的防治措施,在保证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三、玉米锈病严重度划分存在的问题

虽然玉米锈病严重度的划分对于玉米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判断标准不统一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农业专家对于玉米锈病的判断标准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严重度划分时容易出现不统一的情况。

2.防治措施不够精准

针对不同严重度的玉米锈病,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而当前的防治措施还不够精准,需要进一步完善。

3.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

目前,监测玉米锈病严重度的手段较为有限,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有效的监测技术,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玉米锈病的发生。

四、玉米锈病严重度划分的相关问题
1.玉米锈病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玉米锈病会导致玉米叶片上出现大量的锈斑,严重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导致玉米的减产和质量下降。

2.如何判断玉米锈病的严重度?

玉米锈病的严重度可以根据病害的程度和影响范围来进行判断,一般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3.如何预防和控制玉米锈病?

预防和控制玉米锈病可以采取一些防治措施,如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病害监测、及时清除病害部位等方法。

4.玉米锈病防治措施有哪些?

玉米锈病的防治措施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病害监测、及时清除病害部位、合理施肥、及时除草、喷洒药剂等方法。

5.玉米锈病的危害程度与气候条件有关吗?

玉米锈病的危害程度与气候条件有一定的关系,气温、湿度等因素对于玉米锈病的发生和传播有一定的影响。

相关拓展:

问:玉米锈病对人有害吗?

玉米锈病对人体是没有伤害的,只对玉米造成伤害,大可放心

玉米锈病的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

一、玉米锈病症状

玉米锈病主要侵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果穗、苞叶乃至雄花。发病初期在叶片基部和上部主脉及两侧,散生或聚生淡***点,后突起形成红褐色疱,即病原夏孢子堆。后期病形成黑色疱,即病原冬孢子堆。玉米锈病发生严重时,叶片上布满孢子堆,造成大量叶片干枯,植株早衰,籽粒不饱满,导致减产,轻者减产10%-20%,重者达30%。更重时,造成叶片从收害部位折断,全株干枯。

二、玉米锈病发病规律

在南方,病原锈菌以夏孢子辗转传播,完成其病害周年循环,不存在越冬问题。在北方,病原锈菌以冬孢子越冬,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担孢子成为初侵染接种体,借气候传播侵染致病,发病后,病部产生的夏孢子作为在侵染接种体。除本地菌源外,北方玉米锈病的初侵菌源还来自南方通过高空远距离传播的夏孢子。通常早熟品种易发病,马齿型品种较抗病。当气温在20-30度,阴雨天较多,相对湿度在95%以上时,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偏施、过施氮肥的植株发病重。

三、玉米锈病发病条件

1、气候条件。高温、高湿有利于孢子的存活、萌发、传播、侵染,发病重。

2、土壤和种植。    

(1)地势低洼,种植密度大,通风透气差,发病严重。

(2)品种的敬斗卜叶色、叶毛的多少与病害轻重有关。一般叶色黄、叶片少的品种发病重。

3、施肥。病害的发生与田间施肥情况有很大的关系。偏施或多施氮肥的地块发病重。

四、玉米锈病防治方法

1、选育抗病品种。    

2、合理施肥。采用配方施肥,增施翠姆磷酸二氢钾肥,避免偏施氮肥,以提高植株亮穗的抗病性。

3、栽培措施。适当早播,合理密植,中耕松土,适量浇水,雨后注意排渍降湿,必要时喷施叶面营养剂,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4、药剂防治。使用化学药剂的作用是抑制孢子萌发和防治病害。

(1)在孢子高峰期用药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97%敌锈纳原药250-35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2)、在玉米锈病的发病初期用药防治。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20%萎锈灵乳油400倍液、40%福星乳剂9000倍液、50%胶体硫200倍液喷雾。7-10天一次,连续销信防治2-3次。

5、玉米收获后。收集并烧毁病株残体,以减少侵染来源。

问:玉米锈病的危害症状,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回答1、玉米锈病和笑袜主要危害叶片,也会危害叶鞘、茎秆和苞叶。2、植株在染病初期,叶片两面会生出淡黄白色小斑,随后形成突起的疱斑,里面便是病菌的夏孢子堆。孢子堆破裂后,会散出铁锈状夏孢子。3、发病较为严重的病株上,整片叶片上都可形成锈褐色的病斑,从而导致叶片枯黄,对苞叶、果穗和雄花造成危害。

一、玉米锈病的危害症状

1、玉米锈病主要侵害玉米叶片,还可以够侵染叶鞘、茎秆和苞叶。

2、在玉米锈病侵染初期,叶片的两面会生出淡黄白色小斑,且四周有***晕圈,后有突起形成黄褐色乃至红褐色疱斑,散生或聚生圆形或长圆形,这些便是病菌的夏孢子堆。等到病菌的孢子堆表皮破裂后,会散出一些铁锈状夏孢子。

3、锈病后期,病斑或其附近还会出现黑色的疱斑,着便是病菌的冬孢子堆。它们呈长椭圆形,疱斑破裂时,会散出黑褐色粉状物。

4、在玉米锈病升衫较为严重时,整张叶片都可能会布满锈褐色病斑,还会造成叶片枯黄,危害苞叶、果穗和雄花。

二、玉米锈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1、黄淮海地区玉米锈病唤激为南方锈病,一般为气传病害。这一类锈病的孢子一般由台风传播带来,其菌源主要来自菲律宾和我国台湾。

2、近菌源地的南方玉米区在发病后,菌源会跟着北上的台风向其它区域传播。通常会在8月份天气转凉后发生,在平均温度为26℃-28℃且湿度高时,锈病发病较为迅速。

3、玉米柄锈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发病温度范围15-35℃,其中最适宜的发病环境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95%以上。

4、玉米最适感病生育期为开花结穗到采收中后期,高湿、叶面结露的气候,适宜夏孢子形成和侵入。

5、中国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玉米锈病多在5-10月发生,在夏秋高温、多湿及多连阴雨的年份发病较重。

6、玉米锈病在田块连作地、排水不良的田块中发病较重。

7、玉米锈病在种植过早熟品种、密度过高、通风透光差、偏施氮肥的田块中,发病较重。

问:如何计算条锈病严重度

以小麦条锈病为例:

严重度

指病叶上病斑覆盖叶片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百分率,虽已发病但病斑面积比率低于1%,按1%记。对群体叶片,需按公式(1)计算平均严重度。平均严重度的使用,在病害初发期可严格计数计算;当病害处于盛发期且需调查点数繁多时,某点的平均严重度则根据目测估计给出。

D=di乘以li然后相加,再除以L,乘以%…………………………………………………………(1)

式中:

D——病叶平均严重度(%);

di——各严重度值(%);

li——各严重度值对应的病叶数(张);

L——调查总病叶数(张)

问:玉米锈病的玉米秸秆能喂牛吗?


不能,如下:

玉米黄锈病是甘蔗叶片易发一种真菌病害。其病原体是由担子菌亚门的黑顶柄锈或屈恩柄锈菌引起的。病害发生时,起初在叶片上产生淡***小斑点,后来病斑在叶片正背两面产生长2~10ram的橙***至褐色夏孢子堆,因此称为黄锈病。后期变为黑色冬孢子堆。

病情严重的叶片枯死。

问:玉米预防锈病上午打药好还是下午打药好?

玉米预防锈病是下午打药好。

玉米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1、选地:种植玉米要选择排灌方便、便于管理、PH6.5至7、土壤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过酸、过粘和瘠薄的土壤都会使玉米生长不良。肥沃的土壤可以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养料,为玉米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2、整地:选地后进行深耕耙平,耕翻深度一般要达到25cm以上,以达到“地平、土细、墒足、肥高”的整地质量要求。秸秆还田和绿肥地要切茬,翻埋良好。结合整地,按每亩腐熟农家肥1000kg、豆饼50kg和过磷酸钙50kg做基肥条施于沟内。为了排灌方便,结合整地还应开沟作畦,修好四面排水沟。要求做到畦平沟直,沟沟相通,排灌畅通。 

二、选种催芽

1、选种:选择品质优良、抗病能力强、丰产、适合本地种植的种子是高产稳产的基础。

2、催芽:种子在播前要先晒种,放在太阳光下晒3至4个小时就行。然后放在温水中浸泡催芽,水温控制在50至55℃,浸泡大约15分钟。泡好后冷却6至8小时,用清水冲洗1至2次即可播种。

三、播种技术

1、播种时期:玉米的播期需要根据玉米的用途和土地使用情况来确定,一般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即可播种。平坝、浅丘地区一般3月中上旬播种;深丘、中低山区一般以3月下旬、4月上旬播种育苗为宜,以利于缩短麦玉共生期,培育壮苗。

2、育苗:采用肥球育苗或玉米专用育苗盘育苗。保持营养土结构疏松,且配合一定比例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和少量过磷酸钙,切忌添加尿素或碳酸氢铵,以防烂种。每个肥球或方格放1粒种子,育苗数量应按照需要再增加20%,以备查漏补缺。播后盖上肥细土1至2厘米,用清水喷湿盖膜保温。

3、移栽:移栽前应选在晴好天气,将地膜亮脚通气炼苗1至2天后,逐步揭膜炼苗1至2天。待幼苗2叶1心时开始移栽,严禁栽老苗、大苗。栽后用清便水一瓢两窝浇“定根水”,适宜密度为3500至4000株/亩。后期可根据出苗情况及时进行间苗、补苗。

四、需肥规律

1、玉米是需肥较多的高产作物,对氮、磷、钾需求量最多,全生长期对三要素的吸收量以氮最多,钾次之,磷较少,其次是钙、镁、硫、硼、锌、锰。因此玉米的施肥以增施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在抽穗期多施加含磷钾元素的肥料,促使更好的接穗。

2、玉米施肥应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基本原则。基肥最好是优质腐熟农家肥或翻压绿肥等有机肥。施肥量和施肥方法还要根据产量指标、土壤肥力基础、肥料种类、种植方式、品种、密度等综合运用。

五、田间管理

1、定苗、间苗:遵循“去弱留强,间密存稀,定向、留匀、留壮苗”的原则。玉米在三叶期丛苗疏开,5叶时可按株距定苗,要拔除病苗、弱苗、异株,留健壮苗;若遇缺苗断垄的地方,相邻处要留双株补苗,并浇足定根水,保证幼苗成活。若缺苗过多,可用补播种子的办法解决。

2、中耕除草:玉米苗期可进行1至2次中耕,并结合施肥,适当培土。中耕的深度要求做到苗旁浅、行中深,定苗前浅,定苗后深,同时注意对病虫害的防治。

3、水肥管理:苗期若缺水,应及时进行灌水,宜沟灌。玉米惧怕水涝,生长期在多雨、土壤潮湿、积水的情况下,开及时深沟排积水,改善土壤通气条件。肥料运筹为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追花粒肥。施肥方式为沟施或穴施,施后埋土浇水,以提高肥料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