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苗杀菌剂用量(爱苗杀菌剂使用倍数)
灰霉病是被真菌侵染所造成的一种病害,能够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因此做好灰霉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灰霉病特效药有哪些?
主要防治药剂:嘧霉胺、腐霉利、乙霉威、异菌脲、福美双、菌核净、啶酰菌胺、氟唑菌胺。
嘧霉胺通过抑制病菌侵染酶的分泌从而阻止病菌侵染,并杀死病菌。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同时具有内吸和熏蒸作用。对灰霉病特效,目前已有抗性产生。对茄子、豆类、大棚樱桃等敏感,容易出药害。
腐霉利主要是抑制菌体内甘油三酯的合成,具有保护和治疗的双重作用,内吸性好,低温高湿条件好。
乙霉威药剂进入菌体细胞后与菌体细胞内的微管蛋白结合,从而影响细胞的分裂,与多菌灵有交互抗性。与多菌灵有负交互抗性,也是多菌灵抗性灰霉菌会对乙霉威很敏感。一般不作为单剂使用。
灰霉病如何防治
防治方法:防治灰霉病,须认真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搞好生态、农业、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
(1)、设施栽培要利用设施封闭性能好的特点,在暑季室内作物换茬时,采取水淹、火烧、熏蒸、高温焖室等技术措施,铲除室内土壤中残留病菌,净化土壤,力争室内无菌,杜绝病害的初次侵染。
(2)、注意肥料卫生,严防带菌肥料进入设施;施用的有机肥料,必须经过暑季覆盖塑料薄膜高温处理、充分腐熟,并用3000倍96%天达恶霉灵药液细致喷洒杀菌后,方可施用。
(3)、管理人员进室管理,要在室外的操作房中更换鞋袜和工作服,防止衣物、鞋袜带菌入室;室外的操作房地面,要撒石灰面消毒,鞋袜和工作服,要勤洗勤晒、杀菌消毒;人员进入设施后,要随手关门落锁,严禁外来人员、特别是其它设施的管理人员进入室内,以防其它设施病害交互感染和室外病菌侵入设施。
(4)、培育壮苗,育苗时,要选用无菌基质配制营养土,并用6000倍96%天达恶霉灵药液细致喷洒营养土,彻底杀灭土内残存病菌。
(5)、秧苗移栽时,须用600倍“天达壮苗灵”+6000倍96%天达恶霉灵+2000倍天达高效氯氟氰菊酯药液细致喷洒苗床和秧苗,做到净苗入室。栽植后及时用600倍“天达壮苗灵”+6000倍96%天达恶霉灵药液喷洒秧苗并灌根,每株100毫升,促根壮秧,促进营养体的生长发育,提高光合效率,增强植株的抗病性和适应性能,使之减少发病或不发病。
(6)、实行轮作,恶化病菌的生态条件,减少侵染;增施有机肥料、磷钾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和生物菌肥,调整好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维持植株健壮长势,提高作物的抗病性。
(8)及时清除病原工作也是防治灰霉病的有效措施,操作时要带着塑料袋,发现有病果、病花、病叶时,立即用塑料袋套上后再摘除,并封闭袋口,带出室外深埋,严防病菌随风传播。严禁随地乱扔带菌植物残体,以防止病菌扩散。
栽培西葫芦、茄子时,座果后须及时摘除开败的花冠,可以有效地防治灰霉病发生。
(9)每10—15天喷洒1次600倍“天达瓜果宝”+6000倍96%天达恶霉灵,或用1500—2000倍25%阿米西达悬浮剂,或4000—5000倍30%爱苗乳油,或1500倍天达浴丰、或l000倍50%速克灵、1000倍50%扑海因、600-800倍特立克、800倍万霉灵、1200倍40%施佳乐悬浮剂、3000倍45%特克多(噻菌灵)悬浮剂、800倍菌核净等药液分别掺加600倍“天达瓜果宝”交替喷洒。
霜霉病的防治药剂?
很多种蔬菜都发生霜霉病,例如瓜类、白菜、莴笋、大葱等。防治霜霉病的药剂种类非常多。
在发病前预防保护的药剂有:
代森类药剂、百菌清、福美双、铜制剂等。
用于发病初期治疗的主要药剂有:
精甲霜灵猛锌(金雷)、恶霜锰锌(杀毒矾)、霜脲猛锌(克露,克抗灵)、烯酰吗啉猛锌、氟吗锰锌、双炔酰菌胺(瑞凡)、氰霜唑(科佳)、氟吡菌胺加霜霉威(银发利)、嘧菌酯(阿米西达)、吡唑菌酯(凯润)。
疫病的防治药剂?
很多人都知道防治番茄晚疫病和防治黄瓜的霜霉病用一样的药剂。其卖,严格地讲,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
比如氟吡菌胺?霜霉威,在黄瓜上防治霜霉病的效果很好,但是防治番茄的晚疫病效果就差一些。
霜霉威、烯酰吗啉、异丙菌胺等药剂防治晚疫病的效果都比防治霜霉病要差一些。防治番茄晚疫病(包括马铃薯晚疫病)比较好的药剂有双炔酰菌胺、精甲霜灵锰锌、霜脲锰锌(克露、克抗灵)等药剂。防治晚疫病的喷药技术也非常关键。由于晚疫病的发病速度很快,为害严重。最好的办法是定期喷药预防病害的发生。预防晚疫病的药剂选择10%嘧菌酯悬1500倍液,或者68%精甲霜灵锰锌600倍液,或者25%双炔酰菌胺浮剂2000倍液|或者72%|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交替喷施,间隔期10?15天。在发现病害以后必须要立即喷药,无论是阴天,甚至傍晚都要坚持把药剂完。喷药的浓度要增大一喷药,在保护地上。对于大面积种植露地番茄的蔬菜基地现晚疫病以后除立即全田机械喷药以外,还要重点用:喷雾的方法,在发点20米的范围内重复喷药一次。
霜霉威是一种具有局部内吸作用的低毒杀菌剂,属氨基甲酸酯类。对卵菌纲真菌有特效。
内吸性杀菌剂,适用于叶面处理和土壤处理、种子处理。对藻状菌的真菌有效。例如,丝囊霉、盘梗霉、霜霉、疫霉、假霜霉、腐霉等真蓖所致病害均有防治作用,对植物有刺激生长作用。土壤处理用72.2%水剂400~600倍液浇灌,叶面处理用600~1000倍液在病发前喷雾,每隔7~10d喷药1次。
嘧霉胺:
为传统用药杀菌剂,属苯胺基嘧啶类。为当前传统药物中防治黄瓜灰霉病、番茄灰霉病、枯萎病活性较高的杀菌剂。
作用机理独特,通过抑制病菌浸染酶的产生从而阻止病菌的侵染并杀死病菌。
对常用的非苯胺基嘧啶类(苯并咪唑类及氨基甲酸脂类)杀菌剂已产生抗药性的灰霉病菌有强效,主要抑制灰葡萄孢霉的芽管伸长和菌丝生长,在一定的用药时间内对灰葡萄孢霉的孢子萌芽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同时具有内吸传导和熏蒸作用,施药后迅速达到植株的花、幼果等喷雾无法达到的部位杀死病菌,尤其是加入卤族特效渗透剂后,可增加在叶片和果实附着时间和渗透速度,有利于吸收,使药效更快、更稳定,目前国内合成成功的有41%聚砹·嘧霉胺。此外嘧霉胺对温度不敏感,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施用不影响药效。
防治黄瓜番茄等灰霉病,在发病前或初期,每亩用40%嘧霉胺25-95g,兑水800-1200倍,亩用水量30-75kg,植株大,高药量高水量;植株小,低药量低水量,每隔7-10天用一次,共用2-3次。一个生长季节防治需用药4次以上,应与其他杀菌剂轮换使用,避免产生抗性。露地菜用药应选早晚风小、低温进行。
防治葡萄灰霉病,喷40%悬浮剂或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当布生长季节需施药4次以上时,应与其他杀菌剂交种使用,避免产生耐药性。
嘧霉胺也可用于苹果、梨、草莓、韭菜、豆类等作物.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