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西葫芦白粉病病原菌 西葫芦白粉病病原菌有哪些

2024-03-30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2880 次
西葫芦白粉病病原菌 西葫芦白粉病病原菌有哪些

西葫芦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但是它也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其中之一就是白粉病。白粉病是由一种真菌感染引起的病害,这种真菌就是西葫芦白粉病病原菌。

病原菌特征

西葫芦白粉病病原菌的学名是Podosphaeraxanthii,它属于真菌门、子囊菌纲、白粉菌科。这种病原菌的特征是:

  • 菌丝生长迅速,形成白色粉状物质;
  • 孢子呈卵形,透明,大小为20-30微米;
  • 菌丝在温度为20-25℃、湿度为80%时生长最迅速。

病害症状

西葫芦白粉病病原菌感染后,会在西葫芦的叶片、茎、花和果实上形成白色粉状物质,这是由菌丝和孢子组成的。白粉病会导致西葫芦的叶片变黄、干枯,影响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植株生长和产量。

防治方法

为了防治西葫芦白粉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选择抗病品种种植,如“绿宝石”、“金秋玉”等;
  2. 注意病害防治,及时清除病残体和病株,避免病菌扩散;
  3. 保持植株间距,增加通风,减少湿度,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4. 使用生物农药,如三唑酮、茶多酚等,进行病害防治。

以上是防治西葫芦白粉病的一些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拓展:

问:西葫芦白粉病用什么药?

危害症状

西葫芦苗期至收获期均可染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茎危害次之,果实较少发病。叶片发病初期,产生白色粉状小圆斑,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的白粉状霉斑(即病菌的分生孢哗掘哪子),病斑可连接成片,受害部分叶片逐渐发黄,后期病斑上产生许多黄褐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子囊壳)。发生严重时,病叶变为褐色而枯死,白粉状霉转变为灰白色。

发病规律

西葫芦白粉病的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或在保护地内为害越冬。南方菜区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为害越冬和越夏,借气流散乎、雨水和浇水传播,10~25℃均可发病,高温干燥和潮湿交替,病害发展迅速。生长后期,植株生长衰弱病害严重。种植过密、生长期缺肥亦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1、苗期预防:用百菌清、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7~10天轮换喷施一次,多种病害均防,效果佳。
2、通风透光:适时将植株下部的老叶、黄叶、病叶摘除,增加其通风透光性,可大大降低白粉病的发病几率,同时提高开花坐果率。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四氟醚唑+展透+百肥配方均匀喷施乱码,或兴农50%硫磺悬浮剂250倍+展透+海绿素配方,若长势过旺可用冠信+世高+展透+百肥配方防治。

问:西葫芦白粉病发生规律是怎样的?

西葫芦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茎蔓也可受害。发病初期在叶两面产生白色粉状小斑点,后扩大呈圆形、边缘不明显的大斑,严重时病斑连片,白粉布满全叶。后期白色粉状物变为灰白色,病叶枯焦,有时可见病斑上生黑褐色小点。发病规律:西葫芦白粉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越冬,或在保护地瓜类蔬菜上周而复始地传播侵染。借气流传播,当温度适宜,相对湿度80%以上,植株长势弱、密度大时发病重。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如邯郸西葫芦、天津25号等。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15%粉锈宁(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喷雾,隔7天再喷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