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梯田的基本概况
此篇经验刨释一下“云和梯田的基本概况”的内容进行解释,希望对农资人们有所帮助,别忘了收藏哦!
云和地处浙西南,居丽水市中部,县域面积984平方公里,瓯江上游—龙泉溪贯境而过,丽龙公路穿城而过,有较丰富的森林、水力、旅游资源。全县面积984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21万亩,耕地73万亩,水域5万余亩,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森林覆盖率达808%,生态环境质量排全国第10位。
云和县,风景秀丽,生态良好,是全国生态环境十佳县、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生态县、省级森林城市,境内拥有中国最美梯田——云和梯田和浙江省第三大人工湖——云和湖。云和人文资源荟萃,是全国平安县、全国文明县城、省级示范文明县城、浙江省革命老根据地县,有抗战文化、木玩文化、船帮文化、畲族文化、女神文化、银矿文化等诸多本土特色文化。
云和还是浙江省革命老根据地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示范文明县城、省级生态县和省级教育强县。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著名社会活动家费孝通为云和题词。
云和梯田具有体量大、震撼力强、四季景观独特等特点,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梯田群,被称为“中国最美梯田”。景区内拥有梯田、云海、山村、竹海、溪流、瀑布、雾凇等自然景观,是中国摄影之乡——丽水的主要采风基地,也是云和县首批创建国家4**景区之一。
云和梯田景区属**带季风气候区,温度湿润,四季分明,因地形较为复杂,海拔高度悬殊,气候垂直分布明显。据气象部门20年资料统计表明,年平均气温165℃,极端最低温度-7℃,无霜期平均227天,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780~1900mm,主要集中在5~10月,期间由台风登陆会造成暴雨及山洪暴发,兼有大风、冰雹等异常灾害性天气。
光照充足,平均年日照时数小时,昼夜温差较大。
景区内溪流潺潺,水系发达,水源充足,水质甘甜,溪流自上而下汇入崇头溪。
云和梯田海拔较高,田中的水合河谷中的水蒸发而上,受气流影响而形成云海,水分又被林木充分吸纳化为云雾烟雨,驻于高山丛林,山巅于田间时常白云缭绕,使之出现虚实于层次,“云雾奇观,浮云世界”是云和梯田的一大特色亮点。由于,云和地处中**带季风气候区,非常适宜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
云和雪梨是有着500多年历史的传统名果,经培育的新一代云和雪梨被授予“中华名果”称号,曾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铜质奖章。云和黑木耳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云和湖有机鱼已经国家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矿产资源以非金属为主,主要有萤石、叶蜡石、高岭土等,其中“小顺石”因“色彩变幻丰富、透明度高,受刀温润”等优点,深受印界、雕刻界青睐。
云和产业特色明显,是“中国木制玩具城”。近年来,云和提出了“山水家园、童话世界”的县域发展品牌,并从2023年开始启动了“中国童话休闲旅游城”和“山水童话乡村”建设。
云和木制玩具产品畅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同类产品的近50%、浙江省的70%,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木制玩具生产、出口基地。
木制玩具产业的兴盛,带动了云和根雕产业的发展。
云和还有深受印石界、雕刻界朋友青睐的小顺石。长期以来,根石文化的研究,根石作品的收藏,在云和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杭州水蜜梨:又名西湖蜜梨。浙江名梨品种之一。
主产于杭州。主要品种有八云、太白、菊水等。
树势较强,开花结实率高。果在大,微黄,近扁圆形,顶部常有锈斑,果点黄白色,近梗洼多呈肉质,梗洼浅广,呈沟状。
果肉玉白、脆嫩,汁多味甜。行销省内外,远销港澳市场。
西湖莼菜: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明代《西湖游览志》即有“西湖第三桥近出莼菜”的记载。
每年4月中旬至9月下旬采摘。而5月中旬至7月中旬的莼菜,茎叶肥壮、鲜嫩、蛋白质多,质量最佳。
每百克鲜品含蛋白质900毫克。销于京、粤、沪、杭、宁等地,并出口**和港澳地区。
山核桃:胡桃科,亦称小胡桃。落叶乔木。
**芽,雌雄同株。果核卵圆形。
浙江传统特产,历史悠久。产于浙、皖交界的天目山区,分布于临安的昌化、于潜、淳安的临岐、唐村、安吉的孝丰,桐庐的分水等地,昌化产量居首位。
白露后开始采果,经过脱皮、高温脱涩和炒制加工的核仁,香酥松脆,营养丰富,为节日消费和馈赠亲友的佳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也可榨油,含油率高达70%,含蛋白质183%和多种维生素,有润肠、滋肾等功效。油饲饼可作饲料和肥料。果壳可制碱,碳酸钾含量达60%以上,用作化工、轻工原料。
东坞山豆腐皮:产于浙江省富阳县受降乡东坞村,在浙江、上海、江苏一带,尤在佛教界中久负盛名。系以大豆为原料,经剥壳、浸豆、掏豆、磨豆、煮浆、过滤、加热、揭皮、晾干、收卷、整理等工序制成。
薄如蝉翼,轻似绢纱,油润光亮,不易霉变,有金衣之称。其蛋白质量高达48~54%,并含脂肪与多种氨基酸,为制作高级素菜的重要原料。
产地水质优良,清澈纯净的矿泉水,含杂质极少,而矿物质含量高,水温冬暖夏凉,为理想的生产用水。产地古时有九庵十三寺,佛教兴盛,山民多制作豆腐皮供僧尼食用,由于产品品质优异及寺院相互传播,东坞山豆腐皮名气愈著,供应范围扩展至杭州、宁波、上海、苏州各大寺院,明代被列为贡品。
新中国成立前全村90%人家从事豆腐皮生产,技艺世代相传。建国后集中生产,统一供应,产量及质量大幅度提高,并在风景点设立专柜。本品于1984年被评为浙江省优质产品。
除供佛寺素食需要外,并销于苏、杭等地宾馆。。
萧山鸡:产于浙江省萧山市,又称萧山大种鸡、越鸡。
属肉蛋兼用型良种,其体型肥大,一般成年公鸡体重约3~3.5公斤,母鸡约2公斤,阉鸡达5公斤。羽毛、喙部和脚胫均呈金**,故又称三黄鸡。
**肌肉特别发达,两脚粗壮结实,性活泼好动,喜觅活食。主要分布于瓜沥、义蓬、坎山、城北等地。
产区地处钱塘江冲积平原,农业发达,饲料丰富,又适宜鸡群放养,加上当地农民养鸡经验丰富,故形成该鸡成熟早、生长快、体形肥大、肉质细嫩、产蛋率高等特点。近年来,建立种鸡场,进行复壮提纯,解决鸡种杂和退化问题。
电孵生产的雏鸡,饲养180天左右即能生蛋,年产120~150枚,枚重54~56克。鸡肉脂肪含量较普通鸡少,据测定,100克鸡肉中含蛋白质23克,脂肪仅1克左右。
成鸡适时**,可加速生长,体形高大,俗称“萧山红毛大阉鸡”。萧山鸡营养丰富,对人体具有补益五脏、治脾胃虚弱之功效。
民间以仔鸡与黄芪炖服,对慢性肝炎、腰肌酸痛、神经衰弱、气虚盗汗、肾阳不足等症有较好疗效。早在春秋时代,民间土种鸡被择优选入越王宫中,作观赏玩乐之用,逐渐形成性状良好的鸡种,名为“越鸡”。
后由宫中传至民间,再经精心培育而成为今日的萧山鸡,故其饲养历史已达2000余年。现在,萧山鸡除供应国内,还出口香港。
严州白梨:又名严州雪梨。浙江著名梨种。
主产于建德、桐庐一带。栽培历史悠久。
树势强,花期早,果实大,葫芦形或倒阔卵形,近梗洼处肉质膨大,梗洼浅小具放射状锈斑。皮薄,黄白色。果肉玉白、细嫩,汁多,味甜。
农历六月,在西塘镇市河内周围湖荡所产的河蟹,俗称“六月红”。
蟹壮实,肉肥美。可用面粉蒸煮,或用姜末、白糖、酱油、香醋拌和为佐料,蘸食。
八珍糕系夏令防病食品,原由西塘钟介福药店参考陈实宗《外科正宗》的处方,应用本地优质糯米和八味中药研制而成,所用糯米每年秋收登场就购进,经炒熟磨粉置于缸内,待翌年夏季生产时使用,以此制成八珍糕,具有祛暑、消食、开胃、健脾等到作用,老幼皆宜。每年小暑至立秋为供应季节。
现由西塘食品厂生产。。
白果又名银杏,为史前遗植物之一。
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树型高大,叶呈扇状,随季节的变化,叶色会转换色彩,绚丽鲜艳,是有名的现赏乔木之一。
其果核为卵圆形,极富营养价值,在干果食品市场上较为抢手,大峡谷内散生着较多的白果树,可为游客担供新鲜无杂、品质优良的白果子。。
白术,又名冬术,多年生草本,每年十、十一月采收,有补脾益胃、去除湿燥的功效。
主治脾胃气弱、倦怠少气,虚胀水肿,头晕自汗、胎气不安等。天台盛产白术,为山农大宗经济作物。
皖浙接壤地区,盛产茶叶,是当地农民的大宗农产品。大峡谷内山势高峻,大部份茶树生长在海拔400至1000米高的高山上,终年云雾笼罩,且山泉清冽,土质肥沃,所孕育出产的茶叶,嫩绿清秀,内质优良,堪称高山云雾茶,冲泡多次,浓郁依旧。
龙井桥乡产的“鹿乡茶”曾获农林渔业部等奖。1998、1999年连续两年被市评为特等奖,年产约17吨,其中名优茶15吨。
昌化山核桃产于杭州临安昌化地区,产量高,品质佳,香脆可口,营养价值很高,有补血、补气和化痰等功能,还能治腰疼。。
临安农村大多数农民家庭房前屋后翠竹青青,竹影婆娑,一派清新优雅的江南庭园风光。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出任杭州通判时来临安,看到山区绿竹俏立、苍翠欲滴的农家小景、顿时诗兴大发,写下了“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诗句。
“不可居无竹”便成了人们的一种追求。。
现今的临安人并不就此满足,他们发现了竹子特别是毛竹更多的价值,潜心在竹上做文章,进行竹制品的深度加工。
翻簧竹刻是宁波奉化的传统工艺。始于清光绪年间,是用当地特有的大毛竹去掉青皮,再分层开剥,翻出竹簧,再经手工造型、彩绘、雕刻、油漆等加工的综合性手工艺品。
花色品种繁多,有花瓶、镜框、提篮、台灯、笔筒、棋盘、茶盆、竹根佛像、小型屏风等,实用美观,风格独特,产品畅销国际市场。。
蕃莳片由薯块经挑选、清洗、去皮、切片、煮捞、晒干而成。
藏品柔软透亮,松脆香甜可口。上等品为8×16厘米许,长方形,经剪切翻成各种吉祥特有花样,经炸制后极具观赏食用特色,作为贵宾迎送之用。
奉化前葛所产的“芋艿头”久负盛名,富含淀粉、维生素C、钙、磷、铁等无机盐成分。芋艿头的食用方法很多。
可以红烧、白切、盐烤或咸菜汁烤着吃,也可以炖排骨吃,“排骨芋艿煲”已经成为宁波的一道名菜,吃起来别有风味。
云和著名的土特产和地理标志产品,其种植分布广泛,产量高,品质好,有清肺益气、补血活血、镇气止痛的功效。
云和黑木耳朵形美观,肉质厚,脆嫩,味美,口感好,是一种营养丰富、风味可口的菌类食品。
景宁的英川百合,入口香甜百合即可食用,也可以入药。
英川离景宁县城六十公里,是一个藏在深山里的小镇,以盛产百合闻名。英川百合大都种植在高山梯田,梯田不通公路,在收获的季节,当地百姓用索道运输。
在原生态的山地种出的百合,品质自然要比一般的百合要好很多。
取材龙泉高山小黄牛,山民在高海拔、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养殖,比一般肉类更富含氨基酸、铁、锌、钙等多种微量元素,是绿色健康食品。顺便补充一下,这个脚力圈胶质很丰富,吃起来特别香。
笋干,是江浙一带的家常菜肴,丽水山多,山里最多的山珍就是竹笋,每年春天,山民就会将最好最嫩的笋晒成干,储存起来全年食用,大山里出产的笋又鲜又嫩,晒成干后不仅鲜味不减,吃起来依然很嫩。
取材于云和有机鲢鱼,云和有机鱼来自于瓯江流域的云和湖,这里气侯温和、水质纯清、生产出来的鱼品质上佳,用云和湖鲢鱼头炖出来的汤,汤色**白,云和人烧鱼汤根本不用加酒、酱油、葱等佐料,这是对好食材的自信。
这是青田的稻田鱼,青田百姓用稻田养鱼已经有1200多年历史,1999年10月,青田龙砚村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田鱼村”,2023年6月被联合国列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稻鱼共生系统保护实施项目。目前,青田田鱼是青田县的一个特色产业,产品不仅销往省内外,而且还走出国门远销欧洲。
一直被养在高山的土猪,所以肉特别香,因为是慢养、散养,猪吃的还是主人家自产的“高山作物”:土豆、番薯、萝卜、青菜、南瓜、米糠等等,鲜有外人打扰,大山里面没有工业,没有污染,现在遂晶土猪肉的排骨市面上卖到80元一斤,仍然是供不应求。
缙云烧饼用缙云特色霉干菜和肉作馅,用碳火烤熟,吃起来又香又糯还不腻口,是缙云有名的传统小吃。
缙云烧饼师傅技艺世代承传,除了遍布丽水城乡吆喝,越来越多的烧饼师傅走向全国叫卖。
缙云麻鸭,因全身羽毛浅棕灰色似麻雀而得名,俗称草子鸭,水鸭,是著名的高产蛋鸭,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原产地缙云享有“中国麻鸭之乡”的美誉。
烹饪时通常炖成清汤,味美鲜美、清口。
取材于丽水的高山蔬菜黑蕃茄、高山茭白、秋葵等,丽水九山半水半分田,拥有丰富的山地资源、高山的立体气侯优势以及优越的生态环境。
因高山地区昼夜温差大,利于蔬菜作物养分的积累,所以高山蔬菜品性好,营养丰富。另外,高山空气、土壤、水质也是无污染的,更有利于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的生产。
莲都白莲取材于处州白莲,丽水又名处州,莲都是处州首府。莲都盛产处州白莲,已有1500多年种植历史,早在800年前,丽水就有“莲城”之称。
处州白莲具有粒圆、饱满、色白、肉绵、味甘五大特点,是国家地理保护产品。
取材云和雪梨,云和雪梨被云和人称为福果,是浙江12种传统名果之一,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认定为“中华名果”,是“梨中之王”,云和雪梨果大、皮薄、汁多、肉质松脆、香甜可口,寒性雪梨润燥降火,秋燥之时,上佳之选。
松阳鹊山鸡养在海拔500米的深山,站树枝、吃小虫、喝露水,当地人称鹊山鸡是“飞鸡”。鹊山鸡蛋营养价值很高,味道也要比较一般的鸡蛋鲜美许多。
松阳人喜欢用盐焗的方式进行烹饪,认为不仅能够完好的保持原有的多种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还具有祛湿气、增力气的功能。
庆元香菇以鲜嫩可口、香郁袭人的独特风味成为宴席上的珍贵佳肴,自古为宫廷贡品。
先后获得九四年“第五届亚太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和九六年“第二届国际各行业产品畅销博览会”金奖。
石蛙,被誉为“蛙中美后”,含有高蛋白,肉质细嫩鲜美,是目前所有蛙类中最具风味特色和营养价值的蛙种,历来是宴席上的天然高级滋补绿色食品,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医用价值。
石蛙烧出来的汤清澈见底,喝起来却是鲜美异常、口齿留香。
庆元是我国“生态第一县”,生产的食用菌声名远播。
它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史最早的地方,也是全国最大的香菇生产地和集散地。除了香菇,庆元出产的灰树花、黑木耳、牛肝菌等数十种食用菌同样品质优良,以这些食用菌为原料打造的“百菇宴”是庆元的特色美食。
缙云土面的制作工艺迄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缙云土面是缙云民间节庆和待客的传统佳肴,选用当地特种麦粉,沿用传统手工制作而成。
《缙云县志》有关记载:“拜年上门,先喝茶,吃糖果,随后吃土索面卵”。这里指的“索面卵”就是指缙云土面加土鸡蛋。
朵形圆整、质地致密、比重大、底色好,具有较好的商品性。是中国中医药宝库中的珍品,素有“仙草”之誉。
龙泉灵芝深加工品有灵芝片、灵芝冲剂、灵芝精、灵芝酒、灵芝胶囊、灵芝孢子粉、灵芝抗皱蜜、灵芝润肤露等,深受消费者青眯。
产于唐代惠明和尚主持建筑的惠明寺山地,茶以僧名。
915年选送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一等证书和金质奖章,从此惠明茶成为我国赞誉最高的饮品之一,称为“金奖惠明茶”。
树势强,枝较细软。果大皮薄,圆形稍扁,底色淡绿,面淡黄褐。
梗洼浅小或近于无,一侧多有突起。萼片脱落或残存,萼洼较浅广。
果肉乳白,脆嫩,汁多,味甜,芳香,果心小,享有较高声誉。
是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的特产。
青田县杨梅具有质优、果大、味美等特点,色泽艳丽、甜酸适口,可生津止渴。杨梅在青田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青田县被命名为“中国杨梅之乡”。
杨梅:属于木兰纲、杨梅科、杨梅属小乔木或灌木植物,又称圣生梅、白蒂梅、树梅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在中国华东和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区均有分布。
杨梅原产中国浙江余姚,1973年余姚境内发掘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遗址时发现杨梅属花粉,说明在7000多年以前该地区就有杨梅生长。
该属有50多个种,中国已知的有杨梅、白杨梅、毛杨梅、青杨梅和矮杨梅,经济栽培主要是杨梅。
水蜜桃(学名:Prunuspersica、meltingflesh**peach):蔷薇科、桃属植物。
南方品种群中肉质柔软多汁呈软溶质的一类品种。果实顶部平圆,熟后易剥皮,多粘核。
水蜜桃树属于落叶小乔木植物,一般树高3-4米。开始结果早,定植2~3年开始结果,6~7年达盛果期,15~20年后渐入衰老,寿命较短,较好的25~30年还保持高产量。
葡萄(学名:VitisviniferaL)为葡萄科葡萄属木质藤本植物,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或被稀疏柔毛,叶卵圆形,圆锥花序密集或疏散,基部分枝发达,果实球形或椭圆形,花期4-5月,果期8-9月。
葡萄是世界最古老的果树树种之一,葡萄的植物化石发现于第三纪地层中,说明当时已遍布于欧、亚及格陵兰。
葡萄原产亚洲西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世界各地的葡萄约95%集中分布在北半球。
猕猴桃(学名:ActinidiachinensisPlanch),也称奇异果(奇异果是猕猴桃的一个人工选育品种,因使用广泛而成为了猕猴桃的代称)。
中国是猕猴桃的原产地,20世纪早期被引入新西兰。
果形一般为椭圆状,早期外观呈绿褐色,成熟后呈红褐色,表皮覆盖浓密绒毛,果肉可食用,其内是呈亮绿色的果肉和一排黑色或者红色的种子。
因猕猴喜食,故名猕猴桃。亦有说法是因为果皮覆毛,貌似猕猴而得名,是一种品质鲜嫩,营养丰富,风味鲜美的水果。
雪梨,梨名,肉嫩白如雪,故称,是一种常见的水果。
梨可以生吃,也可以蒸,还可以做成汤和羹。
果实圆形或扁圆形,顶端基部均高低不平。
纵径8-9厘米,横径9-95厘米,果实中、大,平均单果重300-400克,最大单果重750-975克,套袋果果面呈黄白色,果梗较短,皮薄,星点小,锈斑大而密。
果肉乳白色、脆、汁液多,石细胞含量少,风味浓甜、爽口、品质上等。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8-135%,含糖、酸、糖/酸、可食率分别为725%、029%、2500、8388%。成熟期8月底。
耐贮藏,适于冻藏,藏期可达3-4个月。
中国梨栽培面积和产量仅次于苹果。
河北、山东、辽宁三省是中国梨的集中产区,栽培面积约占一半左右,产量占60%,其中河北省年产量约占全国的1/3、
梨产量最多的省是安徽,河北、山东、辽宁、江苏、四川、陕西等。
1山东烟台,栽培品种有黄县长把梨、栖霞大香水梨、莱阳茌梨(慈梨)、莱西水晶梨和香水梨。
2河北省保定、邯郸、石家庄、邢台一带,主要品种为鸭梨、雪花梨、圆黄梨、雪青梨、红梨。安徽省砀山及周围一带为酥梨产区。
3辽宁省绥中、北镇、义县、锦西、阜新等地主产秋白梨、鸭梨和秋子梨系统的一些品种。
4山西高平为唯一大黄梨产区,山西原平则以黄梨和油梨为主载品种。
7浙江、上海及福建一带的翠冠梨。
8新疆的库尔勒香梨和酥梨,烟台、大连的西洋梨,洛阳的孟津梨也都驰名中外。
9安徽砀山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片梨园,约占全县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七十,素有“中国梨都”之称,以盛产酥梨闻名于世。
境内黄河故道蜿蜒466公里,两岸连片果园近百万亩,年产各类水果30亿斤,堪称世界之最。砀山酥梨年产量15亿斤左右,占全国梨总产量的八分之一,系全国水果生产10强县之一,是全国水果加工第一大县。
1、砀山酥梨[安徽宿州砀山]。
砀山酥梨是我国果品中的名产。它以果实硕大,黄亮美色,皮薄多汁,肉多核小,甘甜酥脆等特点,驰名海内外。
砀山酥梨含有糖份,矿物质,有机酸和多种维生素,营养极为丰富,是不可多得的果中佳品,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梨酒、梨膏梨糖和罐头等,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砀山酥梨的主要品种有:金盖酥、白皮酥、青皮酥和伏酥等当家品种。
2、库尔勒香梨[新疆巴音郭楞库尔勒]。
库尔勒市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北部,天山南麓,是一个肥沃的绿州。这里出产的香梨最为有名,素有“梨乡”之美称。
库尔勒香梨,**尔叫“**西姆提”,它以皮薄、肉脆、汁多、味甜、酥香、爽口,耐贮藏,营养丰富等特点驰名中外。印度人称它是“中国的王子”,其珍贵由此可见一斑。
据晋代葛洪撰《西京杂记》记载:“瀚海梨,出瀚海北,耐寒不枯”。此“梨”指的就是库尔勒香梨、库尔勒地区栽培香梨,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莱阳梨产于莱阳,以其独特的清香甜脆著称于世。莱阳梨自古就是皇家贡品,其色略呈暗绿,上有褐色斑点,型为椭圆,仅莱阳乌龙河两岸若干亩产正宗莱阳梨,又名香水梨,清脆多汁,如若不慎掉落,落地既迸裂如水散,食之解渴消暑,不尽清凉。
**指南:上好的莱阳梨大小适中,皮微黄,麻点儿稀,把儿细,入口甜而不腻,带有一种清香。
鸭梨亦名雅梨,是中国古老的优良梨品种。
该果呈倒卵圆形,近果柄处有一鸭头状突起,形似鸭头,故名鸭梨。鸭梨,外形美观,色泽金黄,呈倒卵形,梨梗基部突起,状似鸭头。
鸭梨皮薄核小,香味浓郁,清脆爽口,酸甜适度,风味独特,素有“天生甘露”之称。
好文探索:云和梯田:填平贫瘠落差的农耕智慧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农耕智慧,在云和梯田被发挥到了极致。近千年前,云和畲汉先民修堤筑埂、开垦坡地、引泉入田,巧妙利用贫瘠山地的千米落差,建造千里田畴。
放眼云和梯田,只见田埂棱角分明,梯级层次清晰,如同一部中国农耕文明的立体史册。梯田、云海、竹林、溪流、瀑布、村落错落交叠,勾勒出天人合一的生态画卷。
时至今日,当地农人种植梯田稻米,仍完整保留着传统的插秧、收割、筛选、晾晒技艺,并延续着古已有之的稻鱼共生、稻鸭共育等模式,守护“生态、循环、低碳”的传统农耕精神。
这近乎严苛的坚守,并非简单源自对仪式感的执念,更是出于对稻米外形、口感和营养的一丝不苟。
在去年举办的浙江好稻米评选活动中,云和稻田大米在无数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
连日来,海拔近千米的云和梯田正迎来秋收大忙之时,数十位村民忙着收割成熟的水稻。
一手抓一把稻谷,一手握着镰刀利落地把水稻从底部割除。不停地踩动打谷机使其转动打稻。把稻草有序**,一把一把、齐刷刷地摊晒……云和县崇头镇崇头村村民雷**娴熟地完成着收割、打稻、晒稻。“这两天天气好,趁着水稻成熟抓紧收割了。
”他笑呵呵地说:“我十几岁就开始犁田、种稻,到现在算算也有三四十年了。这些年,景区不断发展变好,但是我们这牛犁地、人割稻的传统一直没变。
“芒种忙种,一人、一牛、一架犁。梅雨期期,蓑衣斗笠添稻香”——这鲜活的传统农耕画面,历经千年依然在云和梯田代代相传。
跨越千年时光探寻这独特农耕模式的人文源头,“顺应自然”是不变的主旋律。
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云和山区,田地最为宝贵,若不能将陡峭的山地加以利用,族群的生存便难以为继。
为了填平导致贫瘠的山地落差,一代代农人辛勤耕作,而“顺势而为”的梯田农耕文化,也因此融入了当地人的四季生活。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芒种时节,梯田水满层畴,气势磅礴,雕刻出美丽的自然卷轴。“古时生产工具简陋、天灾频繁,人们为了寄托美好质朴的愿望,祈求神灵庇护,便在芒种节气前后举行开犁这一民俗活动。
曾几何时,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云和梯田景区内坑根、梅竹等地也出现了大量抛荒地。为重现梯田盛景,云和县对景区内500多亩抛荒地进行流转复垦,并精选稻种免费发放给当地百姓种植。
去年,云和梯田通过了国家5**景区景观质量评审,梅源芒种开犁节入围第5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填补了二十四节气“芒种”在非遗目录中的空白。今年,云和(梅源)梯田还成功入选浙江省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
春夏之交,尚未插下秧的梯田里田水如镜,倒映着青山和蓝天,层次最为丰富。盛夏时节,插过秧的梯田泛起绿色,不规则的田畴与规则的绿苗相辅相成,充满欣欣向荣的生命力。入秋后,梯田里的稻子呈金**,在山中疾风的吹动下,稻浪飘逸起伏……。
海拔的巨大差异,成就了梯田的四季变幻,不断刷新着人们对自然之美的感官体验,也吸引着越来越多人前来云和摄影观光、自驾游玩,体验田园生活。
身处梯田景区核心的坑根村,四周环绕的梯田中稻苗迎风摇曳,与村内错落有致的古朴民居相互衬托,处处诗情画意。村子里,由牛栏、灰寮改造的独具乡村风情的民宿、茶室、咖啡厅、小**格外引人注目。
“我们客房以‘耕、读、渔、樵、闲’命名,日常餐食的食材也都是当地农家种植的新鲜瓜果蔬菜,展现农耕生活中最本真的生活状态。”2023年,曾在云南开民宿的谷小杭来云和梯田游玩,被坑根村的原始村貌吸引,“惊喜于这里的云海、山溪、日出以及‘村子的喜怒哀乐’”,最终选择留在坑根村。
2023年,谷小杭创办了云谷山房民宿,之后陆续把村里的牛栏、灰寮等改造成咖啡屋、山野杂货铺、木玩工坊等新业态,从单纯住宿升级到综合体验性消费,让游客能更全面地感受当地农耕生活。
“去年,坑根村农家乐、民宿营业收入达540余万元,村里的生态直播间带动农户增收200余万元,越来越多坑根人选择返乡创业。
”云和崇头镇坑根村党支部书记叶家云说,如今,坑根村已开办民宿农家乐11家,全村有100余人从事民宿行业,“我们正邀请专业设计团队做整体规划,打造一个‘梯田上的文化艺术古村’。”。
坑根村的成功并非个例。
自梯田景区创建以来,沿线村庄发展风生水起。依托得天独厚的景观资源、与众不同的农耕文化,“没有工业产业”的崇头镇成为各方投资的热土。
以观看星空为特色的梅竹露营基地一经投入运营,立即赢得了都市游客的青睐,每年可为梅竹村增加15万元的固定收益,成为村集体经济“消薄”的源头活水。
而位于海拔980米高山上的黄家畲村,则以夏季的凉爽气候吸引了杭州开元酒店集团投资1000多万元打造高端民宿——开元曼居,一期项目于今夏投入运营,每天都吸引着300多名城市居民前往避暑打卡。
时代与传统的融合,让农耕文化有了强大的生命力,而传承千年的农耕文明,也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力量源泉。在梯田景区的带动下,云和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梯田景区周边的160余家民宿农家乐的户均年营业额超过20万元,带动全镇500余人就业创业,景区村农民人均收入超3万元。
在今年云和梯田的开犁节上,云和梯田保护与发展全球智库成立。
为传承农耕文化、延续农耕文明、推进云和梯田可持续发展,智库将通过文化交流等形式,共同探索梯田如何保护性开发、规范性建设、科学性利用等问题,为全球梯田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文化并非守成不变,而是随时代发展进步的。一味守旧的文明,不能称之为文化继承。
”开犁节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厉新建表示,云和梯田近年来打造的是全域空间产品,而非单一的具象产品,“文化不是‘摆拍’,不是来梯田合个影就能充分感受,文化应该包含在云和民众的日常生活中,让云和梯田可观、可体验、可消费,才能实现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一直是云和梯田景区的核心竞争力。
景区在创建过程中,系统挖掘农耕文化、银矿文化和畲族文化,形成以开犁节为代表的非遗项目体系和“梯田十味”“稻草草、木积积”等文化IP。
守望千年农耕文明,不断推动农耕文化可持续发展,云和梯田从最初的籍籍无名,到如今通过国家5**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拿到了5**旅游景区的“入场券”,列入了“诗画浙江”耀眼明珠培育对象,辐射带动了大批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从“藏在深山人未识”到“声名鹊起他乡知”的美丽蝶变。
云和梯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小霞说,这处华东最大的梯田群已成为游客争相到访的“诗和远方”。
2023年,梯田景区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综合营业收入2916.7万元,同比增长10.8%,在全市高等级景区中率先实现正增长。
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成为云和梯田亟待破解之题。
精选问答:
1、云和梯田在浙江哪里?
云和梯田即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总面积2354.67公顷。由人工梯田湿地、高山草甸化沼泽湿地、森林沼泽湿地、河流湿地组成。
2023年12月25日,云和梯田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3年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
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其范围主要包括云和县崇头镇的崇头、梅源、栗溪、下垟、张化、砻铺、坑根、梅竹、水碓垟、叶垟等10个行政村及云和林场朱宅林区的全部或部分区域。
2、云和梯田文案?
以下是一则云和梯田的文案:
在云端,如梦似幻的画卷徐徐展开。望着蓝天白云和群山连绵,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清晰起来。而在山间的梯田里,却能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那里有勤劳的农民,他们用汗水换来的是满山的翠绿,也有顽皮的孩子,他们在稻田里嬉戏,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云和梯田,一个在高空中,一个在深山里。它们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好礼物,让我们体会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深深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远离城市的喧嚣,来云和梯田走一趟,或许你会找到更多的自己。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