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高产品种有哪些

2024-03-22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95 次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高产品种有哪些

  此篇农资汇总聊聊“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高产品种有哪些”的内容进行诠释,期待对你们有一点帮助,犹豫什么呢,收藏一下吧!

  1、选择品种:选择农业大学108、登海9号等耐热、密集、耐病、抗倒伏的品种作为种植对象。2、播种土壤:及时播种,覆盖土壤,然后灌溉水,使土壤保持适当的湿度。

  3、苗期管理:控制氮肥用量,增加磷、钾肥和有机肥。4、合理幼苗:5叶期根据适当的植物距离,消除弱幼苗,缺乏垄断幼苗及时补充幼苗。

  选择耐热、耐密、耐病、抗倒伏的品种作为种植对象,如农业大学108、鲁单981、登海9、郑单985等品种这些品种具有产量高、出芽率高的优点。

  夏玉米的播种时间约为6月5日至15日。

  播种时,种子可直接撒入土壤中,然后覆盖土壤,浇水,使土壤保持适当的湿度。

  (1)控制氮肥施用量,增加磷肥、钾肥和有机肥。

  (2)合理浇水,尽量保持降雨期与玉米生长需水期同步。一般情况下,种植地持水量可控制在55%以内,其他时期无需浇水。

  进入3叶期后,幼苗可以疏散,5叶期可以根据适当的植物行距确定幼苗。弱幼苗、病苗株应及时清除。

  当发现缺乏垄断幼苗时,可以在附近留下双株幼苗(让植物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1)该品种于2023年通过河南、河北、山东三省和国家审批,农业部也将其定为重点推广品种。

  (2)在1998年和1999年全国夏玉米区试验中,该品种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28.9%和15.5%。1998年区试(山东试点)平均产量达到674公斤/亩,比对照品种增产36.7%,高产地块甚至达到927公斤/亩。

  (3)到目前为止,该品种在我国的种植面积仍较大,全国已推广近5亿亩。

  (1)该品种于2023年获批,属于普通玉米品种,平均产量8692.5公斤/公顷,比对照品种增产11.3%。

  2023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638公斤/公顷,比对照品种增产4.7%。近年来,该品种在全国的推广面积达到了1.1亿亩。

  (2)该品种适用于吉林、河北北部、北京、辽宁、天津、山西、陕西延安、内蒙古赤峰、通辽的春播,也适用于山东、陕西、河南、山西运城、河北、安徽等地的夏播。

  (1)该品种由河南省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平均产量为892.5公斤/亩。

  “哲单20”增产17.8%(2个试点全部增产,增产16%。3-19.4%)“农大108”增产23.3%,增产22%。

  (2)近年来,该品种在全国推广面积已达4077万亩,适用于陕西、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河北中南部、山西运城夏玉米区等地种植。

  每亩种植密度为4000-4500株。

  (1)该品种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选育,2023-2023年参加东华北玉米品种区域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16.3kg/亩,比郑单958品种增产10.5%。

  (2)在普通田间种植条件下,该品种比郑单958、先玉335等品种具有更明显的增产优势。在内蒙古、新疆等地区,创造了多种亩产吨粮的大面积高产典型,大量涌现“农户吨粮田”。

  (3)近年来,该品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3900万亩,适用于天津、吉林、陕西延安、山西、北京、辽宁、内蒙古(赤峰、通辽)、河北承德、张家口、唐山春播。

  (1)该品种是由山东登海种业有限公司培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杂交品种。

  2023-2023年参加黄淮海夏季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659公斤/亩。在内蒙古自治区试验中,2023年中晚成熟组预计6点增产,平均产量为859.2公斤/亩。2023年,国家玉米育种栽培专家组成验收组,严格验收高产田(8亩),平均产量为1041.82公斤/亩。

  (2)近年来,该品种在全国推广面积为3272万亩,适用于安徽北部、山西(运城)、山东、河北中南部、河南等地的夏季播种。陕西、浙江、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也适合种植。

  (1)该品种由郑州伟科作物育种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金苑种业有限公司选育。参加2023-2023年西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1006kg/亩。

  2023-2023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770.1公斤/亩,2023年平均产量为790.3公斤/亩。2023-2023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617.9公斤/亩,2023年平均产量为604.8公斤/亩。

  (2)近年来,该品种在全国推广面积为2556万亩,适用于甘肃、宁夏、新疆、天津、陕西(榆林、延安)、吉林晚熟区、内蒙古(通辽、赤峰)、山西中晚熟区等地春播。也适用于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北(保定及以南)、山东、河南、陕西关中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