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玉米叶锈病药是内吸药吗 玉米叶锈病用什么药

2024-06-12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246 次
玉米叶锈病药是内吸药吗 玉米叶锈病用什么药

玉米叶锈病是玉米上常见的一种病害,给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为了防治这种病害,农民们需要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在这些药物中,玉米叶锈病药是一种常用药物,但是很多人对这种药物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并不了解,其中一个问题就是玉米叶锈病药是内吸药吗?

什么是内吸药?

内吸药是指植物吸收后能够在植物内部移动并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通常这种药物可以通过叶面喷洒或根部施用等方式进行使用。

玉米叶锈病药是内吸药吗?

根据玉米叶锈病药的使用方法和药理作用,可以判断该药物属于内吸药。玉米叶锈病药的主要成分可以被玉米吸收,并在玉米的内部发挥治疗作用。

玉米叶锈病药的使用方法

玉米叶锈病药通常是通过叶面喷洒的方式进行使用。在使用前需要将药物稀释后喷洒在玉米叶面上,一般建议在玉米叶面出现叶锈病斑点时进行使用,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玉米叶锈病药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玉米叶锈病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药物使用前需要稀释,不能直接使用浓药进行喷洒。
  2. 喷洒时需要避免风力较大的天气,以免药物飘散。
  3. 喷洒后需要注意观察玉米的生长情况,以防止药物对玉米的影响。
  4. 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个人防护,尽量避免药物接触皮肤和呼吸道。

其他常见的玉米病害

除了叶锈病之外,玉米还会遭受到其他病害的侵袭,常见的玉米病害包括:

  • 玉米炭疽病
  • 玉米赤霉病
  • 玉米瘟疫病
  • 玉米秆腐病

如何预防玉米病害的发生?

为了预防玉米病害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玉米的田间管理,保持土壤肥力和水分等条件。
  2. 定期检查玉米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害并进行治疗。
  3. 使用病害抗性强的玉米品种。
  4. 注意农田的卫生和清洁,避免病害的传播。

玉米叶锈病药的使用是否会危害环境?

玉米叶锈病药在使用过程中,如果不按照规定使用,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例如药物飘散会对周围的植物造成影响,药物残留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等。因此在使用玉米叶锈病药时需要注意环保问题。

如何选择合适的玉米叶锈病药?

在选择玉米叶锈病药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药品。一般建议选择品质可靠、使用方便的药品,并且需要注意药品的适用范围和副作用等问题。

玉米叶锈病药的副作用有哪些?

玉米叶锈病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对玉米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例如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发育,降低玉米的产量等。因此在使用药品时需要注意适量使用,避免对玉米产生不良影响。

相关拓展:

问:玉米发生锈病,怎么治?

大多数农民都会种植玉米这一农作物,在种的过程中常有病虫害发生,像锈病就是其中的一种,它会对玉米高产构成一定威胁,所岁氏差以最好及时进行防治。那要如何防治呢?玉米锈病的发病原因又是什么?想知道的赶紧看看下文吧!

一、玉米锈病如何防治?

1、药剂防治

使用化学药剂来抑制孢子的萌发和传播,即使部分植株发病,喷施具有内吸作物的杀菌剂后,同样具有追杀病菌和治疗作用。

(1)在孢子高峰期用药,对其萌发和传播起最大的抑制作用乎皮,事半功倍。建议可选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97%敌锈钠原药250―300倍液均匀喷雾。

(2)玉米锈病的发病初期用药,建议可选用以下几种农药: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倍液、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0%萎锈灵乳油400倍液。

2、选优质种子

选核瞎择优秀的、适合本地栽培的杂交玉米种,抗玉米锈病的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3、科学施肥

采取配方施肥,增施磷钾及中微肥,避免偏施氮肥或多施纯氮肥,选择沃叶水溶肥系列,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4、栽培措施

适当早播,合理密植,中耕松土,浇适量水,创造有利于玉米生长发育的环境,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发生。

二、玉米锈病发病原因

黄淮海地区玉米锈病为南方锈病,南方锈病为气传病害,锈病孢子由台风传播带来。据研究,锈病发生区的菌源主要来自菲律宾和我国台湾,近菌源地的南方玉米区首先发病后,菌源随北上的台风向广大区域传播。一般在8月份的天气转凉后发生,平均温度为26℃~28℃且湿度高时,发病迅速。台风过境带来的锈病孢子加之气候条件适宜锈病发生所致。

问:戊唑醇咪鲜胺能治玉米南方锈病吗?

戊唑醇、咪鲜胺不能治玉米南方锈病。
戊唑醇,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除菌剂。能抑制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
戊唑醇在全世界范围内用作种子处理剂和叶面喷雾,除菌谱广,不仅活性高,而且持效期长。戊唑醇主要用于防治小麦、稻、花生、蔬菜、香蕉、苹果、梨以及玉米高粱等作物上的多种真菌病害。该品用于防治油菜菌核病,不仅防效好,而且具有抗倒伏,增产作用明显等特点对病菌的作用机制为抑制其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去甲基化,使得病菌无法形成细胞膜,从而消灭病菌。
使用方法
小麦散黑穗病:小麦播种前每100千克种子用2%戊唑醇干拌剂或裤拍湿拌剂商品量100至150克(有效成分2至3克),或用6%戊唑醇悬浮剂商品量30至45毫升(有效成分1.8至2.7克)拌种。戊唑醇拌种对小麦出芽有抑制作用,一般比正常不拌种晚发芽2至3天,最多3至5天,对后期产量没有影响。充分拌均后播种。
玉米丝黑穗病:玉没纯蠢米播种前每100千克种子用2%戊唑醇干拌剂或湿拌剂商品量400至600克(有效成分8至12克)拌种。充分拌匀后播种。
高粱丝枯陪黑穗病:高粱播种前每100千克种子用2%戊唑醇干拌剂或湿拌剂商品量400至600克(有效成分8至12克),或用6%戊唑醇悬浮剂商品量100至150克(有效成分6至9克)拌种,充分拌均后播种。
注意事项
接触本剂应遵守农药安全使用操作规程,穿好防护衣服。工作时禁止吸烟和进食。工作结束后,应用肥皂和清水洗脸、手和***露部位。
用本剂处理过的种子,严禁用于人食或动物饲料。
本剂应贮存于干燥、通风、阴凉和儿童触及不到的地方。
茎叶喷雾时,在蔬菜幼苗期、果树幼果期应注意使用浓度,以免造成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