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锈病症状有哪些 大豆锈病症状有哪些表现
大豆锈病症状有哪些?
一、叶片上的症状
1.叶面出现淡***小点,直径约为1mm左右,初期易被忽略。
2.小点逐渐扩大,边缘呈现暗褐色,中央变为***,形成大小不等的不规则斑点,有时呈线状或环状,边缘呈锯齿状,严重时叶片上可见大片黄斑。
3.叶片上的斑点逐渐扩大,相互融合,整个叶片变为***,严重时叶片上会出现褐色锈斑。
二、茎部症状
1.茎部感染后,会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
2.病斑中央逐渐干燥,变为灰褐色或黑色,边缘呈淡***,呈现出典型的环状锈斑。
3.茎部病斑逐渐扩大,导致茎部变细,严重时会导致茎部折断。
三、荚果症状
1.荚果感染后,会出现大小不等、淡***的小点。
2.小点逐渐扩大,形成大小不等的不规则斑点,边缘呈现暗褐色,中央变为***。
3.荚果病斑逐渐扩大,导致荚果变形、变小、变轻。
四、其他症状
1.植株长势受到影响,生长缓慢。
2.叶片变黄、干枯,导致叶片凋萎、脱落。
3.病害严重时,会导致大豆减产、死亡。
大豆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茎部、荚果等部位,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相关问题:
问答拓展:简述大豆锈病对生产的危害、发病症状,流行规律及防治策略。
【答案】:大豆锈病属世界性气传、专性寄生病害,是中国南方大豆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大豆的茎、叶片和柄。叶片两面均可发病,初生黄褐色斑,病斑扩展后叶背稍隆起,即病菌的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棕褐色粉末,为夏孢子。使叶片早裤汪枯,严重者导致叶片脱落,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其病原菌豆薯层锈菌为担子菌门真菌。夏孢子堆埋胡握仔藏在植物组织下,夏孢子的萌发温度为8~28℃,适宜温度为15~26℃,主要靠夏孢子皮消传播、蔓延,降雨量大、降雨日数多、持续时间长、发病严重,品种间抗性有差异。防治锈病要采取抗病品种为主,合理栽培,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问答拓展:大豆什么病害怎么防治?
立枯病、根腐病、菌核病、灰斑病、花叶病、胞囊线虫病和早霜冷害是大豆生产的六大障碍和防治难症。1.发生及症状(1)大豆立枯病俗称“死棵”、“猝倒”、“黑根病”,病害严重年份银敏,轻病田死株率在5%~10%,重病田死株率达3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全部死光,造成绝产。
田间发病症状:大豆立枯病仅在苗期发生,幼锋局枝苗和幼株主根及近地面茎基部出现红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病菌的菌丝最初无色,以后逐渐变为褐色。病害严重时,外形矮小,生育迟缓,靠地面的茎赤褐色,皮层开裂,呈溃疡状。
(2)大豆根腐病该病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并造成危害,减产幅度在25%~75%或更多。被害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主要症状是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并向上不同程度扩散至下部侧枝,使病茎髓部变褐,叶柄基部缢缩,叶片***,但不脱落。
(3)大豆菌核病大豆菌核病主要侵染茎秆,7月下旬开始发病,侵染初期茎秆上有褐色病斑,以后病斑上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后变黑色颗粒(菌核)。纵剖病株茎秆,可见黑色圆柱形老鼠屎样的菌核,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
(4)大豆灰斑病又称斑点病,一般在6月上中旬叶上开始发病,7月中旬进入发病盛期。豆荚从嫩荚期开始发病,鼓粒期为发病盛期,7~8月份遇高温多雨年份发病重。主要危害叶片,严重发病时几乎所有叶片长满病斑,造成叶片过早脱落,受害减产20%~30%,品质降低。
2.防治办法经多年多点大田试验验证:“天达2116”壮苗灵+天达恶霉灵可有效防治大豆立枯病、根腐病、菌核病、灰斑病、花叶病五大病害和早霜冷害。
大豆立枯病发生在苗期;根腐病可发生在整个大豆生育期;菌核病发生在7月下旬;灰斑病6月上中旬开始发病,7月中旬进入发病盛期。早霜冷害一般发生在大豆收获前10天。
药剂防治大豆苗期的立枯病、根腐病,专家建议:可喷“天达2116”壮苗灵600倍液+96%天达恶霉灵6000倍液。7~10天1次,连喷2次。目的是壮苗生根保全苗,控制根腐病的蔓延,塑造合理株型。
大豆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期,即开花结荚期到鼓粒期。应第2次喷施“天达2116”大豆花生专用600倍液+96%的天达恶霉灵6000倍液,10~15天1次,连喷2次,重点防治大豆根腐病、灰斑病、菌核病。有效预防早霜冷害,促早熟3~5天,可实现优质大豆增产15%~20%。
3.大豆花叶病(1)大豆花叶病的发生全国各大豆产区都普遍发生,一般南方重于北方。本病是由大豆花叶病毒、大豆矮化病毒、花生条纹病毒、苜蓿花叶病毒、烟草坏死病毒等多种病毒单独或混合侵染所引起。受害植株豆荚数量减少,百粒重降低,褐斑粒增多。常年减产5%~7%,重病年减产10%~25%,个别年份或少数地区减产可达95%,甚至绝收。并且病株豆粒蛋白质含量及油含量减少,影响种子商品价值。
(2)大豆花叶病的症状由于大豆品种不同,气温高低、病毒种类以及感病时期早晚,表现症状常有很大差异。大约有以下几种症状类型:
①黄斑型:一般与轻花叶型和皱缩花叶型混合发生。老叶上出现不规则形***斑块,叶不皱缩。上部嫩叶多呈皱缩花叶状。
②芽枯型:植株顶梢及侧枝顶芽呈红褐色或褐色,萎缩卷曲,最后变黑色枯死,并发脆易断,植株矮化;开花期多数花芽萎蔫不结荚。结荚期荚上生圆形或不规则褐色斑块,荚多畸形。
③褐斑型:这是花叶病在豆粒上表现的症状。其斑驳色泽与豆粒脐部颜色有相关性:褐色脐的豆粒,斑驳呈褐色,黄白色脐的斑驳呈浅褐色,黑色脐的斑驳呈黑色。从病种子长出的病株上结的种子斑驳比较明显。后期由蚜虫传毒感病植株结的种子褐斑粒较少。
④轻花叶型:叶片生长基本正常,只现轻微淡***斑块。一般抗病品种或后期感病植株都表现为轻花叶型。
⑤皱缩花叶型:叶片呈黄绿相间的花叶,并皱缩呈畸形,沿叶脉呈泡状突起,叶缘向下卷曲或扭曲,植株矮化。
⑥重花叶型:叶片也呈黄绿相间的花叶,与皱缩花叶型相似,但皱缩严重,叶脉弯曲,叶肉呈紧密泡状突起。暗绿色。整个叶片的叶缘向后卷腊郑曲,后期叶脉坏死,植株也矮化。
(3)大豆花叶病的防治①农业措施:
种植抗病品种:适期播种,使大豆开花期在蚜虫盛发期前,减少早期传毒侵染。
建立无病毒种子田:无病毒种子田要求在种子四周围100米范围内无该病毒的寄主作物(包括大豆)。种子田在苗期拔除病株,收获前发现病株也应拔除。收获的种子要求带毒率在1%以下。病株率高或带毒率高的种子不能作为下年种植的种子用。
加强种子检疫:由于侵染大豆的病毒有较多种种传毒病,因此加强种子检疫尤为重要。引进的种子必须先隔离种植,要留无病毒株种子,再作繁殖用。
驱避蚜虫:由于田间传毒主要是迁飞的有翅蚜,且多是非持久性的传毒,因此采取驱蚜或避蚜措施比防蚜措施效果好。大豆苗期用银膜覆盖,也可用银膜条间隔插在田间,可起到很好的驱避蚜虫效果。
②药剂防治:防治蚜虫,应及时喷药,消灭传毒介体。常用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或用2%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1000~2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以上药剂与“天达2116”混配,交替使用,效果更佳。
4.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1)形态大豆胞囊线虫病,农民称之为火龙秧子。主要是胞囊线虫寄生于大豆根上,直接危害根部。症状是,病株主根及侧根少,根瘤显著减少或没有根瘤,地上部分矮小,叶片变黄、提早脱落,落花、落荚,根部有黄白色突起的像虱卵般的小虫瘿。胞囊线虫病使大豆产量显著降低,一般减少10%~20%,严重者可达70%~90%,是世界大豆毁灭性病害。
(2)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一是实行轮作,防止重、迎茬,胞囊线虫较重地块,要与小麦或其他禾本科作物实行5年以上的轮作。二是选择抗胞囊线虫病大豆品种。
②药剂防治一是采用专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二是用2%天达阿维菌素按种子量的0.2%拌种。三是用“天达2116”浸拌种专用型拌种,除防治胞囊线虫病外,还可防根腐病、立枯病。四是大豆苗期用2%天达阿维菌素1500倍液,或48%毒死蜱长效缓释剂1000倍液,或20%毒·辛800倍液灌根,药效期60天,防效可达80%~90%。
5.大豆菟丝子的防治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发生。菟丝子是一种寄生性草本植物,又称豆寄生。大豆菟丝子是由欧洲菟丝子和中国菟丝子寄生所引起。大豆受害后,生长发育不良,产量损失达20%~80%。菟丝子除危害大豆外,还危害亚麻、茄科、菊科、藜科、蓼科、苋科等多种作物和杂草。
(1)症状菟丝子的幼茎缠绕在大豆茎叶上,使大豆植株成簇盘绕在一起。大豆叶片变黄、易凋萎。被寄生的大豆大多不结实或结实不饱满。田间发生后,大豆成片枯黄。
(2)防治措施①实行与禾谷类作物或甘薯轮作3~5年,大豆与玉米间作亦可减轻危害。
②清选种子:利用筛选清除菟丝子种子。
③大豆苗期及时中耕,如有缠绕菟丝子的豆苗及早拔除,并带出田间烧毁。
④药剂防治:大豆播后菟丝子出土前每亩用30%毒草胺乳油1~1.5千克,拌细土15千克,均匀撒在地表上,中耕松土,防效为60%~97%。或在大豆三复叶期,每亩用48%地乐胺乳油250克,拌细土30千克,结合中耕松土均匀撒在地表,防效可达100%。或在大豆发芽前,每亩用45%敌草隆可湿性粉剂150克,对入适量清水,普遍喷洒地面,效果为71.4%~100%。
问答拓展:豆角在生长过程中植株枯死的现象时有发生,该如何预防呢?
大豆锈病是大豆种植中常见的病害,主要危害作物叶片,发病初期在下叶发病,初期出现黄白色斑点,扩张后出现黄棕色突出斑点,如果这些斑点破碎,大量黑粉散开,生长后叶黄脱落,最终导致植物死亡,严重时豆荚也会出现症状。锈病感染豆荚的整个生长期,但从初花期到荚期是减病的严重时期。
大豆病锈病比较常见,但在预防上是比较困难的病害,一种是病菌喜欢在温暖高湿的环境中生存,发病的最佳温度为20-25度,低地、排水不良、种植密度过大,植物长、通风不好的田地发病,可以反复渗透,春天种植时病菌侵入气孔,感染病菌的植物有气流、另一个原因是,有些地方经常使用常见的药剂,对锈病的抵抗已经比较大,只使用一种药剂已经很难控制。
那么如何有效地预防呢?除了清除高枝败叶、种植抗病品种、控制密度、控制肥料中氮肥的使用外,还需要在种植过程中调节湿度,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剂预防。药剂可以选择对硅、苯甲酚、苯甲苯胺、睾酮、腈菌等复合多菌灵、甲硫菌灵的防治。不要使用睾酮、职业法官伊克拉唑等药剂。豆荚里有严重的药。大豆病发病的气候条件为温度23~27,相对湿度为95%,是真菌引起的病害。在叶感染锈病初期,出现褪色、绿色、黄白色斑点,稍微隆起后逐渐扩大,颜色变成黄棕色,出现圆形水泡,周围有***光晕,严重时表皮破裂,红棕色粉末散开。
除了叶子感染锈病以外,茎和豆荚都感染。其中茎被感染的症状与叶子相似。豆荚生病后,形成颤举让突出表皮的水泡,表皮破裂后,棕色粉末散开。在大豆病锈病发病初期,建议每半个月喷洒一次三唑仑湿粉、多菌灵加湿粉、苯甲环素微乳剂、白菌清加湿粉等,连续两次喷洒。建议在预防方面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综合预防。
选择大叶青、桂林张头角、老花白、红珠金山、铁线成都角、粤下2号等抗兵头角品种。第二,播种前进行大豆种子消毒。晒2~3天太阳,利用45的温水浸答颂泡种子10分钟茄局左右即可。三是加强田间管理,适当密植,及时整理茄子,雨后及时排水,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园地,有条件地实行轮作制度。第四,喷洒药剂预防和治疗。大豆病锈病的上***可以使用速净焕水喷雾,每隔一周喷洒一次。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