鼬科动物有哪些 鼬科动物有哪些名字
鼬类动物是鼬科中最为广泛分布的一类。它们的身体长而纤细,有着锋利的牙齿和爪子,适应于狩猎小型哺乳动物。鼬类动物一般都是夜行性动物,生活在林地、草地和河岸等环境中。它们的视力和听力都很敏锐,有着良好的追踪能力。常见的鼬类动物有黄鼬、水獭、貂鼠等。
貂类动物貂类动物是一类体型较小、毛皮柔软的哺乳动物。它们通常生活在地洞或者树洞中,夜行性,以啮齿类、鸟类和昆虫为食。与鼬类动物不同,貂类动物的行动比较缓慢,但它们具有良好的攀爬和跳跃能力。貂类动物的常见品种包括水貂、白貂、黑貂等。
臭鼬臭鼬是鼬科中最为特殊的一类动物,它们的臭味是臭鼬最大的特点。臭鼬具有特殊的防御机制,当遇到危险时会向敌人喷出一种恶臭的液体。它们主要以昆虫、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为食,生活在森林、草原和岩石地带。臭鼬的品种有非洲臭鼬、欧亚臭鼬、北美臭鼬等。
相关百科知识鼬科动物是一类较为特殊的哺乳动物,适应于各种环境,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它们的数量逐渐减少。在保护野生动物的同时,人类也可以适当驯养部分鼬科动物作为宠物,但要注意合理饲养,避免对它们造成伤害。
参考来源《大自然百科全书》
相关拓展:
问:鼬科动物有哪些鼬科动物介绍
1、狗獾属于鼬科类体型较大的,它们的四肢虽短小但是非常精悍,性格也是异常的凶猛,在遇到威胁的时候它们会挺起前半身,然后用它锐利的爪子和犬齿做回击,它们一般在春天和秋天才出来活动,它们居住的地方都是它们自己挖的,它们属于杂食性动物,狗獾的性格属于说发脾气就发脾气的那种,如果那个树枝不巧刮到了它,它肯定是直接把那根树枝断,卜睁就算是它自己没注意被刮到了也不行,等它把树技咬断了,它就会得型毁岁意洋洋的走开了。
2、猪獾也属于鼬科类的动物,它余袜们的四肢非常的粗壮有力,它们鼻子的**的突出部位特别像猪拱嘴,它们比较喜欢晚上出来活动,性格非常的凶猛,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们都是将前脚低俯,也会发出很凶的嘶吼声,它们的叫声非常像猪叫,在攻击时它们会挺立起上半身用它们牙和利爪进行猛烈的回击,而且它们能在水里游泳,就是视觉差了点,它们的嗅觉是非常灵敏的,它们主要靠自己的嗅觉找食物。
3、美洲獾也是鼬科类中的一种,它们的前爪较长而且非常锋利,后爪短而结实,一般雄性美洲獾的体型远远大于雌性,它们主要以比它们小的哺乳动物为食,它们也喜欢晚上出去活动,偶尔也会白天出去活动,它们属于鼬科类最会挖洞的,它们的巢穴最深的可以达到三米,它们一旦发起火来可以轻松的干掉比它自己大几倍的猎狗,所以它们的战力指数也是不容置疑的。
问:鼬科的鼬科分类
鼬科共有20个属和55个种。传统的分类学将它分为五个亚科:貂属(Martes),共8种。
貂熊属(Gulo),仅貂熊一种。
狐鼬属(Eira),仅狐鼬一种。
鼬属(Mustela),共17种.
虎鼬属(Vormela),仅虎鼬一种。
巢鼬属(Galictis),共2种。
草原鼬属(Lyncodon),仅草原鼬一种。
非洲艾虎属(Ictonyx),仅非洲艾虎一种。
白颈鼬属(Poecilogale),仅白颈鼬一种。獾属(Meles),仅獾一种。
猪獾属(Arctonyx),仅猪獾一种。
鼬獾属(Melogale),共4种。水獭属(Lutra),共3种。
江獭属(Lutrogale),仅江獭一种。
美洲獭属(Lontra),共3种。
巨獭属(Pteronura),仅巨獭一种。
小爪水獭属(Aonyx),共3种。
海獭属(Enhydra),仅海獭一种。
水獭亚科:
(獭读音tǎ)体型较大,水栖,擅长游泳,在水中捕食。分布于欧亚大陆、非洲和美洲的淡水或海水中。有7属。均受保护。小爪獭属Amblonyx仅1种,即小爪水獭(亚洲小爪水獭)Amblonyxcinereus。分布于东南亚和印度东北部,我国见于华南和西南。体长在60~94厘米,体重约3千克,为体型最小的水獭。四肢短小,每肢有五趾,趾间蹼膜不完全,爪短粗呈钉子状,有退化现象,尾部较细。喉部颜色较浅,为白色至灰色,与其他部位形成鲜明的对比。齿粗大,仅34枚,上颌较水獭属少2枚第一前臼齿。集成小群栖息于**带的山地河谷,有时可以分布到海拔较高的山溪中。多穴居,善于游泳,性情凶猛,主要以鱼类为食,也吃软体动物、甲壳动物、蛙类和水禽等。由于栖息地破坏,环境污染,以及因为贸易被捕猎,数量减少,为我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非洲小爪獭属Aonyx有2种:非洲小爪水獭Aonyxcapensis和刚果小爪水獭Aonyxcongicus。分布于非洲。有时亚洲小爪水獭Amblonyxcinereus也置于此属。美洲獭属Lontra有4种:北美獭Lontracanadensis、南美獭(怒獭)Lontraprovocax、长尾水獭Lontralongicaudis、猫獭Lontrafelina。分布于美洲。海獭属Enhydra仅1种,即海獭Enhydralutris。分布于北太平洋的寒冷海域。体长130~150厘米,体重30~50千克,尾长30~40厘米,雄性略大于雌性。前肢短而**,后肢长而扁平,趾间有蹼,成鳍状,适于游泳和潜水。群居,除繁殖外,几乎终生海栖。夜间将海藻缠在身上枕浪而,以防止被冲走,并有几只轮流放哨。可潜水至50米深的海底,主要以贝类、鲍鱼、海悄行胆、螃蟹等为食,常仰泳并将食物固定于**,用石块砸碎取其肉。由于生活环境恶劣,能量消耗大,海獭进食量达自身体重的1/3,为动物界之最。海獭皮下脂肪较薄,但皮毛极为致密,每平方厘米皮肤达12.5万根毛发,亦为动物界之最。高品质的皮毛引来人类捕杀,据说曾有一俄国人在阿拉斯加一次就捕获上万头,剥皮出售。到1911年,全世界仅存下1000头,后经过保护才有所回升。水獭属Atelocynus有3种:水獭(欧亚水獭)Lutralutra、毛鼻水獭Lutrasumatrana、斑颈水獭Lutramaculicollis。水獭分布于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我国见于大部地区。体呈流线型,体长约60~80厘米,体重可达5千克。栖息于湖泊、河湾、沼泽等淡水区,偶下海捕食;洞穴较浅,常位于水岸石缝底下或水边灌木丛中。常独居,昼伏夜出,以鱼类、鼠类、蛙类、蟹、水鸟等为主食,嗜好捕鱼,即使饱腹之后,它们还会无休无止地捕杀鱼类。善于游泳和潜水,一次可在水下停留2分钟。全年均可繁殖,通常1胎2仔。珍贵毛皮手,绒毛厚密而柔软,可防水,保温抗冻作用极好,又因肝脏被认为是贵重的中药材,因此遭到大量捕杀,加之环境污染,数量很少,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毛鼻水獭一度认为已灭绝,后在泰国重新被发现;斑颈水獭见于非洲尼罗河流域,群居。江獭属Lutrogale仅1种,即江獭(滑獭、印度水獭)Lutrogaleperspicillata。分布于南亚洲和东南亚;我国见于云南、贵州和广东珠江口附近的局毕运裂部地区,范围狭,数量稀少。外形似普通水獭而较大,体重可达15千克。鼻垫上缘被毛为波浪状凹凸,四肢趾爪的大小亦介于手闭普通水獭和小爪水獭之间。栖息于江河和海岸带僻静的水域,或和普通水獭混栖。主要食物为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和小鱼。为我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水獭属Pteronura仅1种,即大水獭(巨水獭)Pteronurabrasiliensis。分布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体长可达200厘米,体重可达20千克,为最大的水獭。喉部具白色醒目斑块。**腺可分泌麝香。因皮毛被捕杀数量减少。
獾亚科:
(獾读音huān)体型较大;鼻端具有发达的软骨质鼻垫,类似猪鼻;四肢较粗而强,趾端均生有强而粗的长爪,爪长近似趾长。杂食性,依靠灵敏的嗅觉,拱食各种植物的根、茎,亦吃蚯蚓、地下的昆虫幼虫,或在溪边捕食蛙、蟹,在灌丛捕鼠,甚至食腐尸。全身黑棕色与灰白色混杂。头部和四肢棕黑色,头部具3条明显的白色纵纹。白天隐匿洞内,夜间出来活动。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洲。有4属。猪獾属Arctonyx仅1种,即猪獾Arctonyxcollaris。分布于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和苏门答腊等;我国见于华东、华南、西南、华北及陕西、甘肃和青海等地。鼻垫与上唇间**,吻鼻部狭长而圆,酷似猪鼻。体长65~70厘米,体重10千克以上。栖息于平原到海拔3000多米的山地,穴居,住岩洞或掘洞而居,性凶猛,叫声似猪。视觉差,嗅觉发达。夜行性。食性杂,尤喜食动物性食物,包括蚯蚓、青蛙、蜥蜴、泥鳅、黄鳝、蝼蛄、天牛和鼠类等,也食植物性食物,有时盗食农作物王米、小麦、白薯和花生等。有冬眠习性。立春前后**,怀孕期3个月左右,于4~5月产仔,每胎2~4仔。獾油治烫伤,对痔和胃清疡有一定疗效。针毛可制毛刷和毛笔。獾属Meles仅1种,即獾(狗獾、欧亚獾)Melesmeles。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亚大陆和北美洲,我国各地均有分布。体长45~50厘米,尾长11~13厘米,体重10~12公斤。栖息于山野,通常筑洞于土丘或大树下,洞道长达几米至10余米。视力弱,嗅觉灵敏,主要在夜间活动。杂食性,以蚯蚓、昆虫、蛙、蜥蜴、鸟、鼠和植物的根、茎、果实为食。有半冬眠现象,属异温动物。性喜清洁,不在洞穴内便溺,还有晾晒窝内树叶来清除跳蚤的习性。年只繁殖1次,8~9月开始**,4~5月份产仔,每胎产仔3~4只,1~2岁性成熟。鼬獾属Melogale有4种:大齿鼬獾Melogalepersonata、鼬獾Melogalemoschata、伊氏鼬獾Melogaleeveretti、**鼬獾Melogaleorientalis。分布于中南半岛和东南亚。我国有鼬獾和**鼬獾2种。鼬獾在我国共有4个亚种,指名亚种M.mmoschata分布于贵州和广东;台湾亚种M.msubaurantiaca分布于台湾;东南亚种M.mferrogrisea分布于陕西、四川、安徽、浙江、江苏、湖南、湖北、江西和福建等地;滇南亚种M.mtaxilla分布于广西、云南和海南。体长31~41厘米,尾长15~23厘米,体重1~1.5千克。息于河谷及丘陵的森林、草丛中。穴居于石洞和石缝,善掘洞。杂食性,以蚯蚓、虾、蟹、昆虫、鱼和小型鼠类为食,亦食植物根茎和果实。**鼬獾分布于**、**、印度、尼泊尔和我国的云南及广东,体形和毛色均似鼬獾,但较大。臭獾属Mydaus有2种:臭獾(巴拉望臭獾)Mydausmarchei和巽他臭獾(印尼臭獾、爪哇臭獾)Mydausjavanensis。**腺可喷出**臭液,达1米远,能使狗等动物熏晕。臭獾分布于菲律宾巴拉望岛及其附近岛屿,全身黑色,体长32~46厘米。尾长1~4厘米,体重约2.5千克。巽他臭獾分布于婆罗洲、爪洼和苏门达腊等地区,体型较大,背部具鲜明白纹。善挖洞,主食蚯蚓、蠕虫、昆虫等无脊椎动物。
问:鼬科动物有哪些?
欧洲松貂(MartesMartes):体长45-58厘米尾长16-28厘米,重480-1800克,雄性比雌性重12-30%。
紫貂(Marteszibellina):雄性体长380-560厘米,尾长90-120厘米,重700-1560克,雌性体长350-510厘米,尾长72-115厘米,重880-1800克。
渔貂(Martespennanti):雄性体长90-120厘米,尾长37-41厘米,重3500-5000克,雌性体长75-95厘米,尾长31-36厘米,重2000-2500克。
白鼬(Mustelaerminea):体长17-33厘米,尾长4-12厘米,体重67-116克,雄性的体型常是雌性的两倍。
伶鼬(Mustelanivalis):体长16-20厘米,体重30-55克。
黄鼬(Mustelasibirica):全长48-66厘米(含尾),尾长18-25厘米,平均体重57克,雄性比雌性略大。
黑足鼬(Mustelanigripes):雄性体重915-1125克,雌性体重645-850克,体长38-60厘米(不含尾),雄性比雌性重10%。
北美水貂(Mustelavison):雄性体重900-1600克,雌性体重700-1100克,体长460-700厘米(不含尾),尾长是身长一半。
非洲艾鼬(Ictonyxstriatus):雄性体重1400克,雌性体重1020克,体长30厘米(疑有误),尾长20-30厘米。
狼獾(gulogulo):体长65-105厘米,尾长17-26厘米,体重7-30公斤,雌性比雄性小10%,轻30%。
问:鼬科动物有哪些?
鼬科动物,包括獾、黄鼠狼和水獭,是八大食肉动物家族中最大的家族之一。它们生活范围很广,包括河流、湖泊、海洋,除了澳大利亚和南极洲,其余各洲都可找到它们的踪影。这个家族中有最小的食肉动物。有一些鼬科动物长着圆圆的长身子、短短的腿,十分适于在树上、洞中或水下捕食。獾、黄鼠狼和狼獾则都有更大强壮的身体。鼬科动物在它们**附近都长着可以分泌刺鼻气味的腺体,这些气味用来确定领地,相互沟通或防御敌人。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